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在位期间西汉达到了巅峰时期 为何名声却没有汉武帝大呢

他在位期间西汉达到了巅峰时期 为何名声却没有汉武帝大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068 更新时间:2024/1/28 11:23:16

汉宣帝刘询治下的西汉,可以称得上是西汉最辉煌的时期。刘询的治武功,显然也是比汉武帝更高的。为什么说刘询的文治武功比汉武帝更高呢?

(汉宣帝剧照)

一是刘询时期的西汉,对匈奴依然是一种压倒性的优势,刘询也多次出兵攻击匈奴。不过,他显然更理性,更有分寸感。并没有穷兵黩武,也因此没有像汉武帝时期那样,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很大的伤害。

二是刘询更加注重农业生产,他继承了“文景之治”的传统,加强了休养生息政策,让汉武帝时期,由于一味打仗而面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复苏,老百姓明显地比汉武帝时期更富裕,更安定。

三是刘询更加注重吏治建设。汉武帝时期也打击了不少官员,但是那种打击,更多的是凭借汉武帝个人的喜好。尤其是“巫蛊事件”这样的事情频频发生,让汉武帝时期的官员人人自危,整个官场气氛十分怪异。刘询要理性很多,也比较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就算他对自己的太子不满意,他依然没有改换太子,造成折腾。

四是刘询深刻理解并正确实施“汉家制度”。“汉家制度”其实就是“霸政治”。这种制度,实际上是汉武帝开始实施的。也就是皇帝既讲究王道,也讲究霸道,既要立德,也要立威。不过,汉武帝实施这一点的时候,实际上这种“王霸政治”还处在萌芽状态,同时对力道的控制也无法达到运用自如。而且汉武帝并没有提出这个概念,是刘询明确提出来的,他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因为有深刻的理解,所以他实施的最好。

(汉武帝剧照)

不过,实际上汉宣帝在历史上的名声,明显没有汉武帝高。汉武帝多次被后世称为最了不起的皇帝之一,而刘询的成就比汉武帝更了不起,却很少有人提及。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汉宣帝的政策大多是对汉武帝的修正。

汉宣帝做了不少事情,不过,他开创性的制度并不多。从上面的分析,其实我们已经看出来了,汉宣帝的政策,更多的是对汉武帝政策的一种修正。

也就是说,汉武帝提出了一些政策主张,但是他并没有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这些政策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

比如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儒术讲究的德政和王道,在分封制的周朝初年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但是在大统一时期的汉朝,显然并不是非恰当。所以,汉武帝一面“独尊儒术”,一面又打击儒术,搞得手下也都很疑惑,不明白汉武帝究竟想干什么。而刘询总结出王霸结合的“汉家制度”,大臣们自然就一目了然了。因此“独尊儒术”就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并没有走极端。

再比如“匈奴政策”,刘询并没有否则汉武帝打击匈奴的政策。不过也不是一味地打击,而是打抚结合,效果反而更好。

总之,刘询所做的,都是对汉武帝政策的修正。这种“修正”,所起到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不过,却也因为缺乏独创性,因此不被后世所注意。

(远逐匈奴)

二、汉宣帝时期没有发生惊天动地的事情。

汉武帝时期所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太大了。

包括前面所说的“独尊儒术”“远逐匈奴”,都触及到古代社会非常尖锐的问题,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还有,汉武帝时期出现过很多惊天动地的事情,包括“巫蛊之祸”“子贵母死”等等。这些事情,并不是好事。但是,正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汉武帝也依靠这些,让他的名声变得很响亮。

汉宣帝时期却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也没有出现过什么恶事,而且他能做到善始善终,不像汉武帝晚年那样性情大变。不过,这样一来,他却反而没有给后世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汉武帝以只做一件事而让人记忆深刻。

汉武帝几乎一生都在和匈奴死磕。为了做好这件事,他几乎不怎么管其他事情。汉武帝实际上是幸运的,因为“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给他带来了很大红利,他可以慢慢地消耗这些红利,把打匈奴这件事做好,做彻底,做得在历史上名声大噪。

汉宣帝不行。汉宣帝上台后,所面临的的一个国家,是被汉武帝搞得千疮百孔的国家,他必须要各方面都得修复调整。他必须要各方面都兼顾,如果只干一件事,可能西汉在他手里就亡了。但他什么事都在做,因为无法给后世产生一个深刻的印象。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标签: 汉朝汉宣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晋襄公执政七年就去世,到底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晋襄公,春秋,历史解密

    作为春秋第二任霸主,晋文公执政时间并不长,执政仅九年后就去世了。去世时,他不过才四十多岁。晋文公寿命不长,很可能是因为同姓结婚的后果:他母亲狐姬也是姬姓后人,与晋献公有近亲婚姻的嫌疑。史书称晋文公有“重瞳骈肋”的畸形,或许就是近亲结婚的后遗症。晋文公去世后,儿子姬驩继位,是为晋襄公。晋文公中年去世,

  • 古代选妃都是怎么选的 什么样的条件才能选上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妃子,历史解密

    现代的宫廷剧一般都会有选妃的桥段,皇帝选妃就是为了扩充后宫,保留皇室血脉,有关选妃的影视剧比比皆是,大家或多或少在里面了解到宫廷选妃的标准,可以说是非常的苛刻的,皇帝的妃子大部分出身名门贵族,若是被选中成了外戚,家族的实力就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外表条件——这是硬性条件,不管你出生怎么样,如果你的外表

  • 道威斯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计划实施后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德国,二战,历史解密

    主要内容1924年1月14日,道威斯告诉赔委会,今后它的主要任务是找出治愈德国经济弊病的途径。他在巴黎集会上称,欧洲大陆将面临着灾难,除非“大家尊重常识”。他还告诫人们,要提防在最近战争中打击德国的那些人的民族自大情绪。还谴责他们“居心险恶,利欲熏心”,“好乘人之危,落井下石”。4月8日,在巴黎道威

  • 直隶总督的地位是什么?为何在9个总督中地位最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直隶总督,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官场中赫赫有名的直隶总督。直隶总督是清朝9位总督中地位最高的,而且实际权力最大。从清朝入关到清朝灭亡,一直是这样的情况。那么,直隶总督调动能够调动多少军队,为何能够拥有这么大的权力呢?认真的说,其他总督、巡抚都明显不如直隶总督。首先我们讲一下总督和巡抚的区别,在清朝入关之后,逐步确立了总督和巡抚

  • 郑庄公和母亲闹翻,发誓“除非到了黄泉,否则永不相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郑庄公,春秋,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郑国原是周宣王时分封的一个封侯国。郑伯友是第一位君主(他死后称郑桓公),他为保卫周王室的江山社稷,死于西戎人的乱箭之下。他儿子掘突(即后来的郑武公)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悲痛欲绝,身着孝服,率领三百辆兵车,浩浩荡荡地从郑国出发,日夜兼程,奔赴镐京(西周的都城,现陕西省西安市西南)与西戎决定

  • 揭秘:感动齐桓公的三位“宠臣”下场都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竖刁,春秋,历史解密

    三个宠臣感动齐桓公齐桓公有3个宠臣,分别是公子开方、竖刁和易牙,这3个人陪着齐桓公吃喝玩乐,非常得齐桓公的宠幸。他们除了能想着法子哄齐桓公高兴之外,还都有“感动齐桓公”的事迹。公子开方是个公子,可是并不是齐国的公子,而是卫国的公子。他放弃了卫国公子的地位来服侍齐桓公,而且,他的父亲去世的时候他都没有

  • 嘉靖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为何说“始亡于嘉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嘉靖,历史解密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虽然崇祯帝是明朝的末代皇帝,但他却并非亡国之君。在崇祯成为皇帝前,大明王朝早已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了。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则要“归功”于崇祯之前的几代皇帝,因此就有了“明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

  • 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都有谁?他们都有着怎样的代表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表现主义,印象主义,历史解密

    表现主义先驱: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代表作《鬼魂奏鸣曲》(1907)把梦魇,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被称为表现主义文学源头。表现主义小说代表: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他是个生前无闻身后成名的人,善用象征、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来揭示现

  • 雕版印刷术出现在什么时间?诞生背景及发展过程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雕版印刷术,历史解密

    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人的重要发明,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引径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

  • 姜维:被曹魏埋没的“陇西奇才”,死后一封亲笔信看清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姜维,三国,历史解密

    提起姜维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自带“诸葛亮嫡传弟子”的光环,虽然他先前为魏国效力后归降蜀汉,属于“二进宫”的类型,但这丝毫不影响诸葛亮提拔他的决心,此后在诸葛亮的推荐下,姜维一直做到了中监军征西将军,可以说诸葛亮对于姜维来说有知遇之恩。有关姜维投降的争议可谓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姜维有二心,早已有投降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