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薛举三个月攻陷长安,为何却中途病故?

薛举三个月攻陷长安,为何却中途病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636 更新时间:2023/12/6 18:58:06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一时间群雄并起,英雄辈出,一大批英雄、奸雄、枭雄先后建立了政权,开始割据一方,意图谋取天子之位。

这其中就有过一位枭雄,建立起一块属于地盘,还曾轻松地击败了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当他击败李世民,在进攻大唐的路上突然病故了,他病故以后手下的士兵自然抵挡不住李世民的反攻,所以他建立起来的势力自然也就被灭掉了。

如果这位枭雄不是在征唐的途中病故,那唐王朝还能否存在都是一个未知数。这位枭雄是谁呢?接下来,就由笔者来为大家揭秘。

公元617年11月,李渊与长子李建成等人攻陷长安,随即便立了隋炀帝杨广孙子为傀儡皇帝。虽然李渊没有直接称帝,但此时的李渊已经准备征战全国,为建立自己的国家而做着准备。

李渊征战天下的第一战,就把目光投向了甘肃。而当时占领甘肃的诸侯名为薛举,他是以甘肃兰州为都城,建立的西秦国。李渊为了一举击败薛举,于是派出派出自己最能打的二儿子李世民出征,并让他亲自挂帅统领三军,攻打薛举。

无论是隋朝还是唐朝的历史上对薛举的记载都很少,但他可不是什么无名之辈,在当时的年代,他绝对算得上是一位猛将。史书上记载的薛举容貌魁梧健壮,武艺超群,擅长骑射。

而且薛举并不是“泥腿子”出身,他家里非常有钱,说是富可敌国也不为过,他还喜欢结交英雄豪杰,当时百里的青年才俊都以薛举马首是瞻。于是,他很快从一名普通百姓,变成了称霸一方的诸侯王。

公元617年,正赶上荒年,田地颗粒无收,百姓忍饥挨饿,于是薛举在兰州起兵建国,自称西秦霸王,建年号为“秦兴”。很快,附近的隋将、山贼、土匪全都投到薛举帐下,薛举也因此成了气候,佣兵十三万,占据陇西之地。

公元618年5月,李世民带兵到达薛举统治的势力范围内,与薛举大军狭路相逢。李世民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统帅,他非常清楚薛举的实力,知道如果正面交战,和薛举硬碰硬,即使赢了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赔本儿买卖,所以李世民没有选择与薛举硬碰硬。

李世民抓住了薛举“兵多粮少,意图速战速决”的想法,于是他决定避其锋芒,打算将薛举的军队拖跨。可是没想到的是,僵持了一段时间后,薛举竟然假装松懈,引诱唐军出战。

唐军见薛举部有些松懈,于是李世民决定抓住机会攻打薛举军,可唐军刚一出动,就陷入了薛举大军的重重包围,死者十之五六,唐朝大将李安远、刘弘基等人相继阵亡。更有记载称,薛举战胜唐军以后,“收唐兵尸体筑京观”,可以把唐兵的尸体堆积成一座小山,可见唐军死了很多人。

初战即胜极大地鼓舞了薛举和其手下战胜强唐的信心,他的手下更是提出了三个月内攻下长安,灭亡大唐的观点。可是说,这个计划很疯狂也很大胆,但从那时的的情况来看,这是绝对可行的。

因为李世民新败,无力阻止薛举大军的进攻,而此时的长安城已然空虚,只要薛举率骑兵“闪电战”攻打长安,那长安一定会被薛举拿下来。而如果事情真的像薛举属下料想的那样发展下去,那不仅仅是长安危险了,可能大唐也无法正式建立,就连今后的历史,都会被改写。

可是历史有时会跟所有人开个玩笑,让人匪夷所思,就当薛举准备举全国之力,一鼓作气,彻底消灭唐军的时候,薛举却突然病了,而且病得还很严重,已经处于奄奄一息的地步了。

当时很多医生都来给薛举看病,甚至还请了几次“巫医”,可别说是给薛举医治了,就连薛举得的什么病都没有查出来。没过多久,薛举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而薛举大军与唐军之间的战局,也随着薛举的死亡发生惊天逆转,薛举的军队被李世民强行翻盘,而薛举建立的西秦政权,也走向了覆灭的边缘。

每次阅读这段历史,总会想象一下,如果薛举不因病去世,他有没有可能彻底打败唐军,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呢?薛举这个人有勇有谋,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起兵建国,还能用计谋打败李世民,确实有他过人之处。但是,薛举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这个弱点导致他永远得不了天下,他的这个弱点就是残暴不仁。

据史书记载,薛举“每破阵,所获士卒皆杀之,杀人多断舌割鼻,或碓捣之”。这样一个杀人魔头,如果真的得了天下,那老百姓将永远没有好日子过。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得不到民心的薛举是一定无法夺取天下的,因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还没有哪位弑杀的帝王夺得天下建立国家的,即使有也很快就灭亡了。

标签: 薛举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婆罗门:印度最高级种姓,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祭司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婆罗门,种姓制度,历史解密

    印度社会洋溢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祭司被人们仰视如神,称为“婆罗门”。“婆罗门”源于“波拉乎曼”(即梵),原意是“祈祷”或“增大的东西”。祈祷的语言具有咒力,咒力增大可以使善人得福,恶人受罚,因此执行祈祷的祭官被称为“婆罗门”。其实婆罗门教到中国后,隋以前并非昙花一现。来自婆罗门教的音乐、绘画、雕塑、医

  • 东晋名将祖逖的一生,闻鸡起舞避乱江淮,略定河南忧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晋朝,历史解密

    祖逖(266~321),东晋名将。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北)人。他力主北伐,击楫中流,为实现统一作了积极的努力,他的爱国精神至今为人传颂。一、闻鸡起舞避乱江淮祖逖家是北方大姓,祖上世代担任两千石的高官。父亲祖武,曾任上谷太守。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祖逖兄弟六人,兄长祖该、祖纳等都开朗爽直而有才

  • 刘邦为什么非杀韩信?韩信之死的真正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韩信,历史解密

    韩信的功劳确实大,在刘邦与项羽对峙期间,韩信一口气扫平了赵国、魏国和燕国,成功的摧毁了项羽的后方。在垓下大决战中,韩信又将项羽死死的困在了这片地区之内,最后项羽走投无路,只能在乌江边自刎。客观的说,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缺一不可,刘邦的成功全仰仗这三个人。其中萧何和张良属于间接指挥者,而韩信是直接指挥

  • 鞑靼族是蒙古族吗?他们与成吉思汗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蒙古,历史解密

    俄罗斯有194个民族,俄罗斯族人口要占到77%以上。第二大民族就是鞑靼族,人口500多万,占俄罗斯总人口的3.83%。那么,鞑靼族为啥会成为俄罗斯的第二大民族呢?要感谢成吉思汗,让他们饱受苦难!鞑靼这个词要早于蒙古,出现在史书中。根据资料记载,鞑靼属于柔然的一个余部,生活在蒙古草原。不过,那个时候的

  • 温国:夏朝、周朝时期在温邑(今河南省温县)建立的诸侯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温国,周朝,历史解密

    温国,夏朝、周朝时期在温邑(今河南省温县)建立的诸侯国。温邑因(今温县五里远村清风岭坡下)有温泉,得名温邑。夏朝太康失国后,有平因辅佐夏朝君主姒少康灭有穷国有功,受封于温邑,建立温国,史称“温平公”。夏桀二十六年,商国在伐夏的时候灭掉了温国,温邑成为商朝之邑。西周初年,武王姬发将温邑、州邑、原邑等十

  • 王莽篡汉后如何实现权力不流血过渡?具体实施了哪些方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莽篡汉,汉朝,历史解密

    话说王莽制造了“市无二贾、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的古代太平盛世之后,公元 6 年才 14 岁的汉平帝又适时地死了(病死或被王莽毒死),当时尽管有年长的汉宣帝曾孙,但王莽却别有用心地出台了一个“兄弟不能相互继承”的皇权承继规定,目的也就是防止成年皇孙误了他操纵帝国权柄的好事

  • 阿济格: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功勋卓著,最后为什么会被顺治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阿济格,清朝,历史解密

    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同时,他还是大清开国功臣多尔衮和多铎的哥哥,功勋卓著,为何会被顺治处死?阿济格是一个天生神将,不但身材魁梧,而且骁勇善战,在努尔哈赤时期,他就参加了对蒙古巴林部、扎鲁特部的战事,建立了赫赫战功,还被努尔哈赤封为贝勒。努尔哈赤驾崩后,四大贝勒以努尔哈赤的遗命为名,逼迫他的母

  • 努尔哈赤去世后,代善为什么没有争皇位反而拥戴皇太极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代善,清朝,历史解密

    代善,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嫡次子,努尔哈赤去世后,拥戴皇太极继承皇位,他为什么没有争夺皇位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努尔哈赤一生有16个儿子,经过激烈的斗争,最后是老八皇太极成功继位。虽然当时的后金并不是嫡长子继承制度,但是也没说年纪最大的皇子就一定没有机会,况且从各

  • 庄妃:嘉庆最神秘的妃子,死后天子亲自祭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庄妃,清朝,历史解密

    嘉庆帝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25年,是一个比较规矩的守成之主。在人们的印象中,嘉庆是一位比较平庸的皇帝,一生鲜有亮点,貌似惩治和珅是他唯一可以拿出手的政绩。不过,笔者认为嘉庆最起码还是一位比较合格的帝王,虽然能力有限,但不也不至于平庸,总的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他是一个好人,但能力稍显

  • 李煜这七首词,说尽了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煜,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南唐后主李煜,实在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不想做国主,却又贪恋奢侈的生活;他才华横溢,却终日舞文弄墨不理朝政。他宽厚待人、施善于民,却无力保住自己的国家。李煜是一位失败的皇帝,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的一生,都浓缩在这七首词里。《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