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导致太平天国失败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其战略的失误有多严重?

导致太平天国失败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其战略的失误有多严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111 更新时间:2023/12/11 9:41:34

在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抗清的14年时间中,和清军展开了无数次的鏖战。在此过程中,太平天国的失败不能全部都归结于“天京事变”这场内讧,它的失败是众多因素相互交错的一个产物。其中最为直接的影响是太平军在战略上的失误。那么,太平军的战略失误有多严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太平军的战略失误,总结到一起的话,可以分为两大战略失误。这两个战略失误,一来是流动式作战,二来则是消极防御。这两大战略失误,可以说是导致太平天国最终覆灭的根本原因。这是因为,这样在战略上的错误,是太平天国领导层始终都没有意识到的一个严重问题。这样的情况下,本就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朝着越来越不利于太平军的方向行进。到了太平天国的后期,太平军便彻底的陷入了被动,同清军形成了对耗的局面。

先来说流动式作战,太平天国流动式作战的方式,可以说是太平天国的一大法宝。之所以说是法宝,在于太平军正是凭借着流动式作战的方式,从广西一路辗转到了江苏南京,并最终建立了太平天国。但是,流动式作战可以缓解一时的危机,对于长远战略的规划,则必然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这中间,太平天国的北伐,便完全可以被称为流动式作战的一个失败产物。

当时,太平军刚刚在天京站稳脚跟,这个时候北伐中原,成为了太平军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当时,在杨秀清、洪秀全的命令下,林凤祥李开芳两万太平军精锐便挥师北上。这中间,洪秀全甚至明确的表示“师行间道,疾趋燕都”,这样的情况下,无疑是让这支军队,以流动式作战的方式夺取燕京。现在,在我们看来这同唐末黄巢起义,以流动式作战方式,夺取长安近乎没有区别。当然,这支军队的结局也同黄巢起义军的结局一样。

并且,不仅是在这支北伐军上,实际上石达开也重蹈了流动式作战的覆辙。当时,石达开在离京后,虽然制定了夺取四川,重立阵脚的战略总规划。但是,石达开率领的所部兵马,却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四处流窜作战。正是这样的情况下,石达开先是率部经略江西、福建,后又率军回师广西。最终,石达开在大渡河畔全军覆没。由此可见,流动式作战虽然能够在开始的时候,带给太平天国很大的优势,可想要依靠这种作战方式,推翻清王朝的话,显然有些不切实际。

太平天国的第二大战略失误,莫过于太平天国后期在应对清军时,所采取的消极防御。说到这个战略失误,同洪秀全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太平天国的后期,洪秀全为了有效的掣肘将领。于是,便为此“画地为牢”,分化稀释将领的兵权。规定将领在攻占一个地方之后,那么,这个地方的钱粮、赋税等等,便都归将领节制。这样的情况下,众将为了能够维持自己的势力,而将大量的兵力,驻守在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城池之中,太平军继而陷入了消极防御这样极其被动的战略中。

当然,并不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城池,这中间天京、九江、安庆这些已经无法坚守的城池也陷入了死守的尴尬境地之中。尤其是天京,在安庆失守后,天京明显是守住不了,但是洪秀全依然固执的选择坚守,以至于,太平天国就此覆灭。这样的战略失误在于,太平军同清军在争夺城池的对耗之中,清军凭借着源源不断的物资与人员补充,对太平军逐渐占据了优势。并且,凭借着“围城打援”的战法,有效的打击太平军的有生力量。这样的情况下,太平军自然而然的会被清军逐渐逼入绝境之中。

太平平天国的这两大战略上的失误,可以说是对于太平天国失败最为根本的原因。正是因为如此,当我们在回首太平天国运动时,也不禁为此感叹。那就是太平天国实在是缺少具有真知灼见的战略家。

标签: 太平天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匈奴有着怎样的军事制度?匈奴是怎样发展经济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匈奴,汉朝,历史解密

    匈奴民族有完善的军事装备。马匹在匈奴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平时是作为交通工具,战时则成为战马。从出土实物看,匈奴马匹身体略矮,头部偏大,应属于蒙古马。《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兵“尽为甲骑”、“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匈奴兵器“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考古发掘资料与此正相吻合。匈奴墓地发掘情况显

  • 李忱:为避祸装傻30多年,最后成为一代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忱,唐朝,历史解密

    正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如果把社会比作一个大舞台,那么生活在世间的每个人,便都是这座大舞台上的演员,而帝王尤其如此。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上,曾涌现出很多“影帝级”的帝王,而唐宣宗李忱,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李忱原名李怡,是唐宪宗第十三子,即位前被封为光王,生母为孝明郑皇后。郑氏因为面相好,被相士预

  • 为爱女选女婿,令妃没看上,乾隆却很有眼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乾隆是一个长寿之人,他没想到最后能活到89岁的高龄,而他最敬佩的人就是康熙,他的爷爷,于是在自己四十多岁的时候当众说过,最佩服的是圣祖康熙,而圣祖当了六十一年的皇帝,他也绝不会超过这个数字。于是到了85岁的时候,他已经是在位60年了,鉴于他之前说过的话,也只能履行自己的诺言,于是他提前退了位。在乾隆

  • 刘邦临时采取一个措施,最终导致西汉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邦,汉朝,历史解密

    古语有云:君子不可不慎。慎什么?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而已。意思就是说,君子在为人处世上,一句话可以显示出自己多有学问,同样,也可以因为一句话露出,自己在某个方面有多么无知,所以说话办事一定要谨慎。君子在为人处世方面不谨慎,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那么帝王,身系天下的帝王呢?办事不谨慎一些,带来的后果

  • 大功臣许攸到底做了什么,让曹操不得不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许攸,三国,历史解密

    谈起许攸,很多人都想起官渡之战中,他的出现是曹操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他先前从与袁绍麾下。在公元199年,在袁绍围剿公孙瓒,进军幽州时,许攸便是作为谋主之一,可见许攸在袁绍中的地位并不低。在袁绍与曹操交战时,他还曾献计,趁曹操带大军进兵,派轻骑去突击曹操守备空虚的后方许都,已达到让曹操不得首尾都顾

  • 古代太监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们真的各个都会武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太监,历史解密

    在武侠小说及武侠电影这样的武侠世界中,太监都是会武功的。越是在宫中职位高的太监,其武功越高。那么古代太监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他们的武功真的很高吗?(影视中的太监)我认为,古代的太监,其身体也许比较硬朗,但绝对不会是武功高强之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古代的太监没有机会习武。中国古代是一个祖宗崇拜的国

  • 郑厉公是个怎样的人?在位时有哪些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郑厉公,春秋,郑国,历史解密

    郑厉公名实为庄公的第二个孩子,他的为政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后世儒学家多数人认为他是篡夺兄位,这是不够正确的说法。现在来人郑史上看,若无他的谋立郑国,郑国几至灭亡。他们兄弟四个为君,只有了一当政便是独立的来掌握国权。他哥哥昭公忽一上台,便受权臣高渠弥挟持,终遭其害。而高渠弥保立的国君子壅只几个月,便被

  • 战国七雄中的六国是怎么灭亡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七雄,战国,历史解密

    战国七雄,六国都是底蕴深厚之国,为何灭亡?深度剖析灭亡原因,燕国亡于历史悠久,楚国亡于分治制度,魏国亡于人才流失,韩国变法埋下隐患,齐国亡于君主不作为在战国七雄当中,每一个诸侯大国都是具有深厚底蕴的国家,它们要么是西周的开国诸侯,要么是东周的开国诸侯,在历史人文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这七

  • 唐朝千牛卫是真实存在存在吗 千牛卫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因为被拍了一部《神探狄仁杰》而被人们所熟知,在历史上狄仁杰算的上是真正的神相,武则天也和他私交密切,二人不想是君臣反而是朋友,武则天曾经感慨世间只有狄仁杰一人懂她到底在想什么。狄仁杰身为高官,在现实中肯定是有护卫的。电视中他的护卫头子就是李元芳,李元芳身手高强无人能敌,如同

  • 马谡真的是没有本事吗 为什么刘备不重用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马谡,历史解密

    有人说,蜀汉阵营的失败来源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的失利。因为蜀汉阵营的势力并不是很大。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应该是准备最充分的,至于其他的北伐战争与其说是为了维护汉室江山,还不如说是他的一个念想。说白了,战争是需要各种物资的。而这一次的失败对蜀汉阵营伤害是最大的。而造成这次的失利最大的一个原因,那就是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