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献公真的忠于周天子吗 为什么魏韩攻打周天子他会主动站出来呢

秦献公真的忠于周天子吗 为什么魏韩攻打周天子他会主动站出来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631 更新时间:2023/12/10 7:05:51

秦献公真的忠于周天子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周纪中有这样一段话:显五年,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即周显王五年(前364)时,秦献公在石门这个地方,打败了韩、赵、魏三个国家的联盟军队。本次战役一共斩首六万余人,周天子赐予秦献公“黼黻之服”。

我们知道,自从春秋时期以后,周天子的权威已不如当年,这时候各路诸侯已经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了,也就不用履行当年武王最初建立分封制时诸侯应尽的义务了。这样来看,为魏国、韩国攻打周天子,秦献公会主动站出来起兵勤王?难道真的是秦献公忠于大周,忠于周天子吗?

答案显然不是这样。秦献公是一位非常具有野心,非常有志有抱负的君王,他对秦国的贡献可不亚于他身后的任何一位君主,因为他的存在,奠定了秦国后期发展。秦献公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名师隰,《世本》记作秦元献公,《越绝书》又称作秦元王。元,有“头,首,始”的意思,也就是说,他堪称秦国第一个王。

早年的秦献公在魏国流亡,当时的魏国在中原地区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国,流亡期间的经历给秦献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回国担任国君后便学习魏国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失地的战争。

这个收复河西失地的战争便是秦献公起兵攻魏的原因之一。秦简公七年(前408),晋国魏氏的军队攻打秦国,占领了秦国的河西之地,逼使秦国退守洛水,沿洛水修筑防御工事。从此河西失地成为了秦国的执念,秦国历代国君都以此为耻。

秦献公二十一年(前364),秦献公率领秦军攻打魏国,夺取了原来属于秦国的河西之地,一鼓作气,一直打过黄河,深入魏国境内到石门,斩魏军首级六万人。此战取得了秦国前所未有的大胜利。英明的秦献公把这些得到的土地赏给当时的地主和贵族,缓解了国内的矛盾,同时激励了秦军的士气。周天子也向秦献公祝贺这一胜利,秦献公被赐予与秦穆公一样的伯爵。

另外,秦献公内心还有一个计较——试探虚实,同时刷存在感,提高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秦献公十九年(前366),秦献公眼见韩、魏两国威胁周天子,便打算以此为借口,起兵勤王。这样不仅可以试探魏国的军事实力,看看自己能否有实力可以在后面收复河西之地,同时也可以在周天子那里积德,赚点口碑。虽然当时周天子已经没了实权,但是能得到周天子的首肯,抱紧周天子的大腿总归会名正言顺,万事都讲究个名分。后来,人称虎狼之师的秦军在洛阳打败韩、魏两军,果然得到了周天子的赞赏,秦国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秦人仿佛又看到往昔的荣耀,国内的注意力不在纠结于国内矛盾而是转向外战。

同时这次勤王也让秦献公试探出魏国的实力,三年后他便发动了收复失地之战。

在明君治理之下,一切利益都是以国家利益为标准。自此以后,东方各国都知道了不能小觑西边这个边陲蛮夷之国,同时周天子也感激涕零,毕竟这是一个帮助自己、忠于自己政权的诸侯国。这一仗,秦献公为今后秦国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标签: 秦献公周天子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在古代中国的农民起义欧洲的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相同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农民起义,古代,历史解密

    先说一下“农民起义”这个概念。“起义”是一个有着明确的道德判断的词。中国古典文献中有“起义”一词,但从来没有“农民起义”连用。比如,《水经注》“汝水”条下,有“汝南太守周矜起义于悬瓠者是矣”之句。《三国志·袁绍传》裴注中,有“袁绍起义,卑辞厚币以招致(田)丰”之句。《通典》中有“桓玄篡晋,宋武帝起义

  • 关于吴于廑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吴于廑,历史学家,历史解密

    吴于廑为新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合作主持了两批中国性世界史大学教材的编纂(4卷本《世界通史》,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人民出版社1962年初版;6卷本《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994年版),开创15、16世纪世界历史研究(主编《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共

  • 在古代太监手上都会拿着拂尘,那是干什么用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拂尘,唐朝,历史解密

    在古代皇宫中有一种特殊的职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太监”,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太监手里的“毛毛棍”实为“拂尘”。拂尘最早见于晋朝·无名氏《白紵舞歌诗》之一:“袍以光躯巾拂尘,制以为袍馀作巾。”拂尘又被人们称作尘拂、拂子、尘尾、云弹,是一种在手柄前端附上兽毛(

  • 什么是万国来朝?为什么大家都抢着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万国来朝,隋朝,历史解密

    千年来,放眼世界中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强国,我们也自称天朝上国。帝国承平日久,便开始做着美梦不愿醒,直到近代百年屈辱,顿然醒悟:今日方知我是我。辛辛苦苦几十年,终于有了点成就,许多人便开始怀念万国来朝的往日场面。自秦一统中原后,中原王朝的实力和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增强,便出现了各国朝贡的场面,场面浩大,便被

  • 康熙最敬重的女人,为何死后38年都不愿意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在清朝的历史上,有许多非常著名的女性,但是最让人们印象深刻的,就要说到孝庄和慈禧了,尤其是初期的孝庄,用自己的智慧培养出了两个皇帝,一个是顺治,还有一个就是康熙,她在后人们的心中就是一位特别优秀的女政治家,虽然她特别有能力,但是她都把这些用在了正确的地方,而不是像慈禧那样玩弄权力,所以说,她是有一个

  • 三星堆文化在哪里?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星堆文化,新石器时代,历史解密

    文化位置中国古代的蜀文化和巴文化,分布地区有别,但却彼此相邻,其文化面貌尽管有差别,却有很大的相似性。也就是说,早期蜀文化和巴文化虽然各有自身特征,如果和同时期其他考古学文化作比较,其共同性就很突出,可以把二者划在一个大文化圈(区)内。蜀文化和巴文化是这个大文化圈(区)内的两个小文化。三星堆遗址早在

  • “科技皇帝”康熙热爱西方科学,为什么又要限制西方文化传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康熙,历史解密

    清朝是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尤其在清朝初期,明君不断涌现,也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盛世,而康熙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文能安邦定国,武能平定三藩,所以很多人视他为明君的典范。很多人推崇康熙为“千古一帝”,这和他的好学不无关系。历史上,康熙嗜书好学是出了名的。他很有语言天赋,精通满、汉、蒙、藏、维等多种语言,

  • 明朝的灭亡应该由天灾背锅吗 事实证明更多是因为人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崇祯,历史解密

    每次说起明朝灭亡的真实原因的时候,总有一个非常让人同情的观点冒出来,那就是明朝在灭亡的时候,整个地球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当时各地的天灾不断,所以也就有了明朝的灭亡是因为天灾的借口。但是这并不是明朝灭亡的借口,而这场天灾也并不应该给明朝的灭亡背锅。在一本称得上史书的书中有这样一个记载,一个读书人在路过河

  • 袁齐妫用金钱试探皇帝丈夫的心意,最后郁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袁齐妫,南北朝,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皇帝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这主要是由于皇帝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皇帝需要繁衍子嗣以使江山后继有人;为了收买人心、稳定朝政,皇帝有时候也会纳权臣家女儿为妃为后;还有一点就是皇帝的私心,希望能享尽天下美女,于是才有皇帝后宫三千佳丽之说。皇帝虽然一夫多妻,但是后宫的皇后却只能有一个。皇后是三千佳丽

  • 儿子不吃父亲的肉被赶尽杀绝,这背后有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根据文献记载,大禹去世后,把帝位传给了伯益,但是,伯益的声望和威信远不如大禹的儿子夏启,于是,众人纷纷拥护夏启登上帝位。从表面上看,夏启拥有“人气”,按说称帝是大势所趋,理应与伯益和平交接工作。但是,实际上伯益并不愿意让位,他觉得夏启没有资格称帝。一时间,伯益与夏启二人为了争夺最高权力,进行了一场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