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者库出现于什么时候?里面的人主要干什么?

辛者库出现于什么时候?里面的人主要干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390 更新时间:2024/3/22 10:45:15

"辛者库",是满文"sin jeku"的音译,含义乃包衣管领下食口粮人也。八旗之下的一个旗人组织--管领,这是一种包衣组织,而绝不是专门监管罪奴的机构。辛者库人分原有的辛者库人和缘罪入辛者库的,不能一概认定辛者库人皆是罪籍。内务府、公府第、陵寝、行宫、庄屯皆有辛者库人服劳役。绝非如小说家言,发往辛者库,即是发往浣衣局洗衣服的。

乾隆年间所修的《大清会典则例》中,便直接做出这样的诠释:"辛者库,即内管领","管领,即辛者库",王公府邸之辛者库,即府属管领。这里明确说明,辛者库就是"管领",是一种包衣组织。又有"浑托和"即"半个佐领"之称。宗室奕赓在其《寄楮备谈》中即清楚地说明:"半个佐领,今名浑托和,汉语为管领",又说"辛者库(人),乃半个佐领下食口粮人也"。管领下人按扣每月领取一金斗或半金斗粮为生。

可见管领下人是包衣的一种,和包衣佐领下人一样,为皇室、王公世仆。

辛者库分为内务府辛者库,即上三旗辛者库(内管领);王公府第之辛者库,即下五旗辛者库(府属管领)。

辛者库人绝大多数并非罪奴

正因为有些论著把辛者库说成是专门监管罪奴的机关或收管罪奴的"刑外执法机构",所以也就自然得出"辛者库人是被管束的罪奴"的结论。辛者库人是否就是"罪奴"?进一步说,史籍及档案中出现的大量的"辛者库人",是否全是罪奴?

让我们先看官方典籍的记述。嘉庆《大清会典》在解释管领下人口粮的给发标准时说:"凡管领下俱为辛者库人,其无官地者,十岁以上为一口,月给粮三斗六升;十岁以下为半口,月给粮一斗八升……至从前缘罪入辛者库人,其口粮一体支给。"(《大清会典卷76《内务府 会计司》)这段记载告诉我们,所有管领下人都是辛者库人,其中分为管领下原有的组成成员辛者库人和"缘罪入辛者库人"两种。显然,如果把辛者库人都算作罪奴是不正确的……档案中提供的辛者库人的数字还表明,原管领下辛者库人是管领成员的主体,因罪罚入辛者库的,只是很少一部分……这些辛者库人绝大多数都是原管领下人,他们并非罪奴。而因罪打入管领下的辛者库人,只是其中的小部分。傅克东先生曾论述:"辛者库人分为内在和外入。"这种分析是确当的,我们认为,因罪罚入管领下的辛者库人,只是少数"外入"者。所以,对辛者库人的身份地位,也应分而论之。

服役地点

大内、王公府第、陵寝、避暑山庄、庄屯等皆有服役之辛者库人。

服役内容

专以从事大内或王公府第等地贱役苦差为职。比如紫禁城内庭院、道路之扫除,"糊饰扫尘"、"三殿除草"、清除积雪,运送米面粮油、担水,运牛乳、木柴及玉泉山水,造办酱醋、饼饵、茶汤及淘洗果品,司管灯火、采买杂物,承应各处祭祀,及看守陵墓、牧放牛羊驼马,以及"各公事需用驱使"等等。一些内务府辛者库妇人所管的杂务如做祭品、针线活、打洗脸水等。皇室后妃各宫,每宫都配有一定数额的管领下妇人,侍奉主子日常起居生活。管领下人的子女也有侍奉主子及服役的义务。每年,包衣管领下女子要与包衣佐领下女子一起,备选宫女,先给各宫主子使令,有的到了一定年龄放出宫去,而有的则可能被皇帝看中,备列后妃 (如孝仪纯皇后魏氏、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祖上就出身于内务府包衣辛者库)。

社会地位

包衣管领下人虽然属于奴仆,但他们的低贱身份只是对于他们的主子而言,在社会上,他们的地位不同于旗外贱民奴婢及八旗之中的旗下家奴,他们与后者有良、贱之分,有自己的独立户籍,可科举为官,可与良人通婚,并有权拥有奴婢。在旗人中,他们的身份低于旗分佐领下人及包衣佐领下奴仆,但大大高于旗下家奴。

辛者库人为官者也不乏其例,如孝仪纯皇后魏氏(即令妃)的祖父魏五十一,原为汉军旗旗份佐领下人,后缘事贬入辛者库,雍正朝时曾为内务府总管;雍乾两朝的名臣来保(嘉庆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叔祖父),"原在辛者库",雍正即位后便"授为内务府总管",按当时为正三品官(雍正十三年后改为正二品);迓图,原"为安亲王属下辛者库,因王厚待之,朕(康熙帝自称)不次擢用,授为都统",为从一品官。以上事实说明,笼统地认为辛者库人是最低下的奴婢、根本不许入仕为官,是不正确的,也未能确切地反映出他们的身份地位。

标签: 辛者库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戈利岑:北方战争中的著名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戈利岑,俄国,历史解密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戈利岑(1675.11.11-1730.12.21),俄国统帅,陆军元帅(1725),彼得大帝的将领,1700-1721年北方战争中的著名人物。戈利岑1687年开始服役,在禁卫谢苗诺夫斯科耶团当鼓手。1694年升为准尉。在亚速远征(1695-1696)中崭露头角。参加过纳尔瓦

  • 大宋历史上有个八王爷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八王爷,宋朝,历史解密

    大宋历史上有个八王爷吗?应该说,有。只是他的名字叫做赵元俨,他和前文提到的“八贤王”赵德芳是堂兄弟。此人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八个儿子。民间则称他为“八大王”,也就是评书小说戏曲中“八贤王”的原型。宋太宗赵光义有九个儿子,本来都是和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一样,以“德”字排行,譬如,后来的宋真宗

  • 民族乐派是怎么来的?它是浪漫乐派的一个分支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浪漫乐派,古典乐派,历史解密

    浪漫乐派概念浪漫主义音乐(Romantical Music)音乐派系之一,亦称“浪漫乐派”或“浪漫派音乐”。一般指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发始于德奥,后又波及整个欧洲各国的一种音乐新风格。这种新风格同时在其他文艺领域也有所反映,其内容大多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并通过生与死、孤独与爱情、热爱大

  • 官渡之战袁绍以失败告终 袁绍为什么会输给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官渡之战,三国,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官渡之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失败?袁绍到底输在什么地方?军事活动的本质从来就不是简单的力量对比问题,或者不仅仅是纸面上能看到的力量对比这么简单。看上去也许会不费吹灰之力赢下来的战役,深层次却可能会出大问题,发生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就是

  • 雍正帝有很多宠臣,为何很少有能善终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雍正,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康熙末年,九子夺嫡非常激烈,最终,胤禛在隆科多的帮助下成功继位,成为雍正帝。雍正虽然是出了名的喜怒不定,但他的确是个勤勉的好皇帝,毕竟登基之后就每天沉迷政事最后积劳成疾的皇帝在历史上的确不多。而在雍正执政初期,有三个大臣格外受器重,他们就是年羹尧、隆科多和李卫。然而这三个宠臣结局却并不相

  • 吕布被曹操斩杀后,他女儿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吕布,三国,历史解密

    吕布是《三国演义》中,最让人又爱又恨的人物之一。他从小便喜欢舞刀弄剑,本身也是一位力大如牛的主儿。然而,只要和美女待在一起,他就会变得特别温顺。这点和他的干爹董卓略有不同,董卓只是一味的享受,比较粗鲁。吕布与之相比,多了一份铁汉柔情。吕布的死,和他自身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他本是力战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

  • 德国吞并奥地利时期 为什么欧洲的国家没有出来阻止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德国,奥地利,历史解密

    近代,德国统一的比较晚,1871年普鲁士王国才最终完成德国的统一,但是这个统一的德国并未包含跟德国同文同种的奥地利。那为什么普鲁士不把奥地利一起纳入德国的版图呢?不是普鲁士不想,而是以当时普鲁士的情况来看,普鲁士与奥地利的实力相差无几,没有能力将奥地利拿下,只有将其排除在德国版图以外。其实在德国的各

  • 春秋战国时的公子们为何愿意去别国做质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列国频繁互质,发动长平之战的秦昭襄王、策动五国伐齐的燕昭王、乃至于一扫六合的秦始皇都曾做过人质。那么为何战国时期这些诸侯国的儿子们都要去别国做人质呢?他们的母国都如此羸弱,需要用公族质子换取两国盟好吗?其实两方互质,在很早的时候中原就已经存在了,但大多存在东夷和荆蛮部族之间,影响并不大。进

  • 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围魏救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围魏救赵,历史解密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围魏救赵,三十六计当中对齐、魏一场战争的解释(参见桂陵之战)。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

  • 夏王朝是真实存在的吗?还是只存在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夏王朝,夏朝,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历史,有一个顺口溜,开头是这样的: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并两晋,南朝北朝是对头……这个顺口溜,让中华民族的源头从三皇五帝开始,然后才是夏朝、商朝、周朝,一直传下来,传到了今天。我们经常说我们是五千年文明古国,这里的五千年,就是从三皇五帝,从唐尧虞舜这样算起来的。不过,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