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氏三姐妹关系如何?揭秘她们鲜为人知的关系

宋氏三姐妹关系如何?揭秘她们鲜为人知的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702 更新时间:2023/12/6 7:28:27

宋氏三姐妹关系如何?宋庆龄、宋美龄和宋蔼龄是近代史非常著名的姐妹花,其中宋美龄是中华民国第一夫人,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关键人物;而宋庆龄则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宋蔼龄、宋美龄、宋庆龄是中国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宋庆龄成为国母,爱国爱民,万民景仰;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宋蔼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她们对20世纪的中国拥有不可思议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因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宋氏家族是一个按照基督教的理想和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纽结起来的大家庭。父亲宋耀如早年就加入了基督教。宋耀如夫妇对自己的家庭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希望大家今生今世互亲互爱,永不分离。他们全家八口人,在人生的归宿处——宋氏墓地也造了八穴地;宋耀如的妻子临终前,曾要求女儿们永不剪发,她们姊妹三个就谨守母言,一直都梳着发。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内在聚合力啊!宋氏姊妹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聚合力的牵引,才在解放前的政治风云中,一方面和国民党保持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另一方面也没有因为政治上的分歧而中断缠绵的姊妹之情。

青少年时代,是宋庆龄与宋美龄姊妹之间感情最纯真、最值得回味的一段岁月。1904年,大姐宋霭龄作为中国赴美的第一个女学生远涉重洋,进入了佐治亚州梅肯的威斯理安女子大学读书。为大姐的远行所鼓舞,庆龄和美龄在国内也积极准备留学的必修课程。庆龄长美龄五岁,生性沉静庄重,温文尔雅,美龄天真开朗,活泼自信,而且还颇有点贪玩。对此,庆龄总是以姊姊的身份督促着妹妹完成学业。但有时她也顺从妹妹纯朴天真,两人一起翻过家园低矮的围墙,在附近的田野上尽情地嬉戏,并肩坐在小溪边,向往着大洋彼岸的风光,共同憧憬未来的留学生活。晚上,她们又一起依偎在父母的身边,听父亲讲述过去种种带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兴之所至,她们会和着父亲的男中音一起唱欢快的曲子。

1908年,十六岁的庆龄和十一岁的美龄终于学完了留学的必修课程,结伴登程。在她们的叔叔与婶母的护送下,也进入了威斯理女子大学,和阔别了四年的大姊重聚在海外。第二年大姊霭龄毕业回国,失去了庇护的庆龄和美龄则更加相依为命了。独立生活能力的增强,使庆龄变得更加老成、爱思考;对二姊的信赖,使美龄开朗活泼的性格在异国依旧焕发着光彩。1912年春天,她们收到了家里寄来的一份特别“珍贵”的新年礼物,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面中华民国国旗。从父亲的信中她们得知,这一年的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了,父亲和大姊他们都参加了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宣誓仪式。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姊妹俩高兴地拥抱在一起,跳跃着,欢呼着。她们把悬挂在宿舍里的清朝龙旗扔在地下,踩了又踩,换上了父亲寄来的新国旗。这一夜,姊妹俩怀着对新世界的向往进入了梦乡。不久宋庆龄先于妹妹修完了学业,转程赶到日本,去探望和孙中山一起逃亡到那里的父母。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第一次违背了父母的意愿,在东京和孙中山举行了庄重的婚礼。这给一向看重家庭和睦的宋氏家族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伤。然而在这哀伤之中,宋庆龄仍感到一种难得的慰藉,这就是在美国的美龄并没有站在全家人一边反对她,反而还对二姊敢于忤逆家庭的勇气表示理解。就这样,由于婚姻的纠葛引起的家庭纷争,使得庆龄和美龄之间的关系反而变得更亲密了。

掌管中央财政的宋子文(1894-1971)在国民党内被称为理财大家然而宋氏姊妹儿时缔结的深厚情谊并不能一帆风顺地发展,尤其是在风云变幻的旧中国,一个深深地卷入了上层政治角逐漩涡之中的家庭,兄弟姊妹之间的感情要保持一尘不染,是难以思议的。1927年,宋庆龄和何香凝等国民党左派领导人联名发表了“讨蒋通电”,痛击蒋介石的叛卖行径,并继续呼吁国共合作。她写信给宋子文,希望在国民革命生死存亡的关头,能得到弟弟的支持,可这时宋子文已经和蒋介石眉来眼去,并且还串通大姊宋霭龄一起怂恿小妹,让她和蒋介石结婚。愤慨之下,宋庆龄和宋子文之间的姊弟感情破裂了。

宋庆龄反对小妹同老蒋的婚姻,并不是对蒋介石的老衰和出身有什么鄙夷,而是对蒋介石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遗志、背叛国民革命的叛逆行径的极端憎恶。蒋介石作为敌人和妹夫的双重身份,在宋氏姊妹之间像是砌了一堵墙,再加上中国传统的夫唱妇随的关系,宋庆龄和宋美龄之间的感情也开始变得微妙起来。政治上的沟壑使她们疏远了。有一段时间,宋美龄写给宋庆龄的信,都转手由秘书代笔。这样的关系,几乎是一直维持到抗战前.

1936年12月,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宋美龄为营救丈夫,急得都快发疯了。就在这连连碰壁之际,她做梦也想不到,宋庆龄居然也反对何应钦轰炸西安的阴谋,主张释放蒋介石。事变发生第二天,宋庆龄从银行里提出了钱款,用电话通知孙科安排飞机,并约好何宋庆龄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同盟香凝,准备联袂飞往西安,直接去说服张学良、杨虎城。这种关键时刻伸出来的援助之手,深深打动了宋美龄。二姊深明大义,不计较荣辱恩怨的胸怀,更是令她钦佩不已,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使宋氏姊妹冰释前隙,再度合作。1938年,宋庆龄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宋美龄不久也抵达香港。当人们惊奇地发现宋氏二姊妹一起在香港饭店露面时,顷刻间舞厅变得“有点像温布尔登市的人群一样拥挤”,只见“新近康复而容光焕发的”宋美龄和“穿着黑色衣服、头发光泽、两眼露出愉快神情”的宋庆龄,携手朝人群走来,那种温融的气氛,使一些亲历过这种场面的人,至今回忆起来仍难以忘怀。

尽管宋氏姊妹的感情得到了回升,但丝毫也没有改变宋庆龄对蒋介石的看法。有一次,宋氏姊妹的胞弟宋子良、宋子安到达重庆,蒋介石想为两个小舅子接风,建议宋美龄邀请大姊和二姊一起到黄山聚餐。宋美龄知道二姊对自己的丈夫没有好感,就说:“让我先问问阿姊再说。”随后,宋美龄马上打电话给宋庆龄,再三强调这是不带任何政治色彩的家庭私宴。宋庆龄听后犹豫了一下,依然婉拒了。这样,一次由蒋介石倡议的“家宴”,在宋庆龄的回绝下告吹了。宋庆龄的反感、冷淡,尤其是政治活动上的处处作梗,使得蒋介石对宋庆龄由恼怒发展到憎恨。在他的暗示下,特务们对宋庆龄采取的恫吓和威胁也逐步升级。对此,宋庆龄毫无惧色,依然在公共场所露面。但宋美龄却担心了,她打电话给宋子文说:“你关照他们(指戴笠)一下,不准在阿姊那里胡来,如果我听到有什么,我是决不答应的。”宋子文听到妹妹的声音既高,语气又严厉,马上就把这话转告了戴笠。这一下挤在蒋介石和宋美龄之间的军统局反而成了难人。不干吧,怕有负老蒋;干吧,又怕“夫人不答应”,更何况“夫人”也是“不好惹的”,真的“闹出乱子来,委员长还是拗不过夫人”。对此,戴笠也伤透了脑筋。以后,凡是牵涉到宋庆龄的事,特务们就一直有所畏惧,不敢胡来。就这样,在蒋介石这面“墙”的分界下,宋氏姊妹一边在截然不同的政治生活圈子里生活,一边又不顾政治藩篱的束缚,始终保持着亲密的骨肉深情,直到蒋家王朝逃到台湾,才云水相阻,天各一方,姊味间再也没有见过一面。

弹指三十年过去了。1975年蒋介石死后不久,宋美龄阔别了染指近半个世纪的政治舞台去了美国。1981年宋庆龄重病期间,嘱托童小鹏同志,请友人向她在海外的亲友问好。中国驻美大使馆也及时地向宋美龄转达了她二姊病危的消息。面对着这一切变化,照理说宋氏姊妹重叙骨肉情该是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宋美龄仍没有勇气跨出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多少年的离愁别绪,她不心酸,也不哀伤吗?长期孤寂地寄居在美国的宋美龄,看着自己的二姊安睡在亲爱的父母身边,遥望着绿草如茵,阳光和煦的宋氏墓地,那种“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故土情,那种千丝万缕的姊妹情,难道还能使她的心境始终平如秋水吗?

宋氏三姐妹中,就长相而言,美龄像二姐庆龄,就性格而言,她像大姐霭龄,而宋庆龄则比较文静、温柔……

宋氏三姐妹都受过很好的教育,无论是孙夫人宋庆龄、蒋夫人宋美龄还是孔夫人宋霭龄,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社会舆论关注。因为独特的身世、特殊的姻亲关系,姐妹三人与蒋介石的关系也比较特殊。胡佛研究所蒋介石日记的公布,使人们可以从他的内心独白中窥探出他与宋氏姐妹的关系。

附:

大姐宋蔼龄,1889年7月15日生于上海;1914年在日本与孔祥熙结为夫妇;1973年10月19日在美国纽约去世。

二姐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5年和孙中山结婚;1981年5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三妹宋美龄,1897年3月5日生于上海;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纽约去世。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鲁国第十五位国君:鲁桓公的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鲁桓公,周朝,历史解密

    鲁桓公(约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4年),姬姓,名允 (《世本》作名轨),鲁惠公嫡长子,鲁隐公之弟,春秋时期鲁国第十五位国君,谥桓。公元前711年,鲁隐公被杀,鲁桓公即位,后来娶齐襄公的妹妹文姜为夫人,公元前694年,发现齐襄公与文姜通奸,被齐国公子彭生杀死于齐国,嫡长子鲁庄公即位。鲁桓公,姬姓,

  • 历史上的草船借箭是真的假的 主人公不是诸葛亮而是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草船借箭,诸葛亮,历史解密

    “草船借箭”的故事大家都有所耳闻,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先生而为。作为中国古代最知名的谋士,在《三国演义》中无人能出其右,直到现在,“三顾茅庐”、“七擒孟获”、“巧用空城计”等依旧在耳边环绕。《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绘声绘色的描写了诸葛老先生的“草船借箭”场景,诸葛老先生借着江面大雾(毕竟懂得天文,三天之

  • 清朝最美丽的公主,封号令人羡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顺治,清朝,历史解密

    提到清朝初年的历史,不得不提两个人物,一个是孝庄太后,另一个是顺治帝,而且他们还是母子关系。关于顺治帝与母亲孝庄太后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如果没有孝庄的辅佐,顺治帝这个皇位很难坐稳,但是另一方面,顺治帝对于母亲的大恩却并不感冒,这在顺治帝的婚姻问题上尤为明显。不过,今天笔者要讲的是孝庄太后的一个女

  • 三国时期,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曹操是奸贼?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在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的人物,而这么多的人物当中形象最复杂,评价最多样的当属曹操了。在北宋时期人们一谈起曹操就深恶痛绝,就连临街说书的人对曹操都是带着有色眼镜去评价的。茶楼酒馆的听书观众一听到刘备打了胜仗都鼓掌称好,一听曹操打了胜仗座下全是一阵唏嘘扼腕。历史上对曹操有三个评价,英雄、奸雄、奸贼。很多人

  • 最短命的大一统王朝秦朝,存国仅15年为什么又一直被后世效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朝,大一统王朝,历史解密

    俗话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人们对第一名的关注度要远远大于第二名或者第三名。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实从建立到灭亡,这个王朝具有6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但是它作为大一统王朝的历史却仅仅只有15年,可以说是短命而亡。不过它却为后世历代王朝留下了3

  • 揭秘:三国造成蜀国无大将主要责任在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有句话叫做“蜀汉无大将,廖化充先锋”,意思是蜀汉国后期到了无大将可用的地步,只能让廖化这样一般才能的人冲在前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一般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诸葛亮的事必躬亲,因为他的亲历亲为反而限制了人才的发展;又因为他自己能力很强,因此对别人的要求标准很高,所以一般人根本就入不了

  • 斯大林得知儿子被俘后,为何下令逮捕儿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斯大林,德国,苏联,历史解密

    相信斯大林大家是相当熟悉了,但是大家知道吗?斯大林有个叫雅科夫的 儿子,大学读的是建筑专业,本来如果没有发生战争的话,他是可以好好当一名建筑师的。可惜他生在了战争年代,他毅然参军对抗纳粹德国。在一次战斗之中,雅科夫不幸被俘。刚开始纳粹只以为他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但是当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之后,便想利用雅科

  • 如果清朝将长城修到乌拉尔山脉会怎么样 能够抵挡沙俄的入侵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长城,历史解密

    如果清朝修长城会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最近看到了一则关于满清的问题,话说如果当时继续把长城修一修的话,是不是就可以抵挡沙俄呢?这个问题其实问得可以,也可以看出来长城对于一个国家的防御工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假如的话,会有什么结果呢?下面

  • 亚莎·海菲兹有着哪些轶事典故?他为什么这么伟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亚莎·海菲兹.立陶宛小提琴家,历史解密

    亚莎·海菲兹./a,杰出的美籍俄裔(一般这么认为,事实上海菲兹出生在沙皇统治下的立陶宛)小提琴家。二十世纪最为优秀的小提琴家之一,其实省略“之一”两字也决不为过 。1912年10月,柏林。来自俄罗斯的11岁小男孩海菲兹在著名的指挥家尼基什领导的柏林爱乐乐团的协奏下,以出乎在场所有人意料的成熟演技演奏

  • 刘宗周:食古不化是一流,品行节操更一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宗周,明朝,历史解密

    翻开中国的历史,能看到一个惊人的事实,即:真正的儒学大师,虽然很多人思想保守,但在品行节操上,却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本文所讲的这一个人,被称为明朝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在顽固保守方面可谓是一流,但在品行节操方面却更一流!这就是刘宗周,浙江绍兴人,开创的蕺山(jí)学派(黄宗羲等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对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