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三国造成蜀国无大将主要责任在谁?

揭秘:三国造成蜀国无大将主要责任在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373 更新时间:2024/2/16 7:55:46

有句话叫做“蜀汉无大将,廖化充先锋”,意思是蜀汉国后期到了无大将可用的地步,只能让廖化这样一般才能的人冲在前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一般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诸葛亮的事必躬亲,因为他的亲历亲为反而限制了人才的发展;又因为他自己能力很强,因此对别人的要求标准很高,所以一般人根本就入不了他的法眼,在用人上“求全责备”,这就是他死后人才凋零的原因所在。

廖化是不是平庸之将?诸葛亮对于蜀汉国人才的凋零有没有责任本文不做讨论,只能说,蜀汉国后期人才缺乏的主要根源在于刘备,其主要责任也在于刘备。

一、刘备能识人会用人却不善于网罗人才

曹操曾经评价说:“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那意思是说,刘备是可以和他比肩的人物,只是在弄清事物本质从而做出结论要稍慢一些。意思差不多的话刘晔也说过:“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反映在对待人才方面也是这样。刘备以能识人会用人著称,但在网罗人才方面却不是强项。比如说在徐州,就有好几个当时的拔尖人才和他擦肩而过,像陈群、田豫臧霸陈登等等。尤其是陈登,刘备对他的评价是现世少有,只能从古代的贤人当中找一个类似的人,而陈登又是最积极建议刘备接管徐州的人,但刘备却没有将这个人招致自己麾下。后来在荆州也是如此。尽管刘备在益州的官员骨干是荆州人,但这些人大多是因为对刘表父子失望又因为政权更迭而转投过来的,很少是刘备主动拉过来的。就是那个“三顾茅庐”请来的诸葛亮,也有记载说是诸葛亮先见的刘备。现今的人论证这件事,认为应该是诸葛亮先见的刘备,只不过是先投了一张名片,然后回家待着去了。等徐庶要走,刘备的大脑(谋士)立显空白,这才不得不“屈尊枉驾”诸葛亮的“茅庐”。反证的例子就是庞统,这个人称之为“凤雏”,和诸葛亮齐名,司马徽称他为“南州士之冠冕”(南方各州郡文士的翘楚),他到了刘备手下,担任了一个县令还被免了官。

积极的网罗人才和等着人才自己上门,是有很大区别的,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大多都爱慕面子,像姜太公那样等待帝王自己“上钩”的人历朝历代都有,越是有本事的人就越要摆这个“谱”。三国时期是一个大洗牌的年代,人才的流动很大,尤其是双向选择十分明显,不仅仅是士子在选择君主,君主也在搜罗人才。任何时期人才都是宝贵的资源,主动搜罗人才就是积极获取资源,刘备在这个方面同样显得“有度而迟”。

二、刘备在给人官爵问题上很不大方

刘备手下的文臣武将,虽然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但群体上总感觉十分“单薄”,不用说和曹操没法相比,就是和孙权相比都要显得“逊色”。关键在于,刘备的政策没有吸引力,尤其是在给人官爵问题上显得很不大方。三国时期,汉家天下已经尽显颓势,诸侯们稍微得势就想取而代之。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只是想找一个好主子,当一个好臣子,分得一份好饭吃。臣子的最高目标是什么?那就是“出将入相”觅封侯,通俗一点说就是获得官位或爵位。而刘备恰恰在这方面显得十分吝啬。刘备有个头衔是“豫州刺史”,由此人们称之为刘豫州,这个头衔是怎么来的呢?徐州刺史陶谦给的。陶谦不过是一个徐州刺史,他有权给人授予一个相同的职位吗?在汉家天子已经被视作草芥的情况下,谁还管这个,能拉拢住这个人就成!何况这个官位本身就是个空的。但就是这种空官位刘备也舍不得给人。

再说封侯,在成为汉中王之前,刘备好像只给张飞封过侯,其他人(关羽的侯爵乃汉皇帝所封)根本就没有什么份儿。要说有,也不过是给死去的庞统追赐过一个关内侯。反观曹操,每招降一个大将,马上就给他封侯,像张郃、贾诩、张鲁、阎圃等等,到了刘琮投降,更是一口气封了荆州官员十五个侯。可是刘备,得到了荆州江南四郡,又给谁封过侯?

成为汉中王以后,刘备又给谁封过侯呢?好像也没有,只有一个法正,死后被谥为翼侯,从他的儿子被赐为关内侯来看,这个侯爵也是死后才得到的。甚至到他当了皇帝,也只是给张飞马超等人进爵,也没见给什么人封侯。

最典型的是糜竺,人家在徐州拿出自己家里的钱帮助他,还把妹妹嫁给了他,送给他两千家丁,他这才能够东山再起,兄弟俩凭着曹操的官不当跟随者他,到死竟然没有得到他一个侯封,实在是有点儿说不过去。

是益州这地方太小没有地可封吗?根本不是。三国时期侯爵已经被封滥了,多数的侯爵只是一个名誉,并没有实地。即便是蜀汉国自己,到了刘禅时期,马上给诸葛亮、赵云、李严、魏延、刘琰等人封侯,难道这个时候地盘就迅速扩大了吗?同样不是。这个时候已经进入诸葛亮执政时期,治国理念和笼络人的手段已经发生了变化。说到底,刘备不给人封侯,就是内心深处的吝啬。刚打下成都那会儿,很多人都在议论刘备会将成都的房屋田地分赐给诸将,赵云反对,刘备马上采纳了赵云的意见,很难说这就不是刘备的内心所想?

用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待这样的事情,也许会认为当时的人太势利眼了吧?但我们不能用今天人的思想意识来要求古人,私有制时代就是这样,官位意味着名誉和收入,封侯意味着人生价值的充分体现,要不然为什么会有“光宗耀祖”和“封妻荫子”等说法!作为臣子,赵云要学霍去病,“匈奴未灭,无用家为”是值得赞赏的,但你刘备却不应该这样想,你这般吝啬,人家凭什么要跟着你?你自己一心想当汉中王,进而当皇帝,为什么就不知道臣下也会要荣誉地位?诸葛亮劝刘备当皇帝引用过耿纯一句话,“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就是说天下的人才仰慕你追随你,也是希望有所得到的。诸葛亮还说:“士大夫们长期追随您不辞艰辛劳苦,也是想建立微小的功劳罢了。”你不这样做,人才就将“各自离去,另投新主”。所以说,刘备的不封侯造成的后果,一是没有吸引力,不会有大量的人才涌入,二是没有动力,形不成人才有力的成长环境,这才是日后人才断档的最主要的原因。

三、夷陵之战蜀汉将领损失惨重

尽管如此,由于荆州的分裂,刘备还是得到了一部分优秀的荆州士子,但是夷陵之战的失败,刘备全军覆没,一大批中坚力量也随之消亡。比较有名的有马良、冯习、张南、傅彤、程畿等等,黄权也因为归路已断归属了魏国。此战过后,除了魏延以及他的汉中部队,整个蜀汉国的官员及其军队几乎就要重建。可以说,这次人才的损失,同样是十分惨重。

总起来说,造成蜀汉国后期人才的极度匮乏,根源在于刘备,主要责任也在于刘备。至于诸葛亮的责任,应该是次要的,因为在他执政时期,三国鼎立之势已经形成,国家的形成意味着人才的固定,或者说流动的渠道已经大大减少了,他就是想招揽,也没有这个条件了。至于从内部发掘,蜀地偏僻,同样不具有中原的优势,颇有点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标签: 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斯大林得知儿子被俘后,为何下令逮捕儿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斯大林,德国,苏联,历史解密

    相信斯大林大家是相当熟悉了,但是大家知道吗?斯大林有个叫雅科夫的 儿子,大学读的是建筑专业,本来如果没有发生战争的话,他是可以好好当一名建筑师的。可惜他生在了战争年代,他毅然参军对抗纳粹德国。在一次战斗之中,雅科夫不幸被俘。刚开始纳粹只以为他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但是当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之后,便想利用雅科

  • 如果清朝将长城修到乌拉尔山脉会怎么样 能够抵挡沙俄的入侵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长城,历史解密

    如果清朝修长城会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最近看到了一则关于满清的问题,话说如果当时继续把长城修一修的话,是不是就可以抵挡沙俄呢?这个问题其实问得可以,也可以看出来长城对于一个国家的防御工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假如的话,会有什么结果呢?下面

  • 亚莎·海菲兹有着哪些轶事典故?他为什么这么伟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亚莎·海菲兹.立陶宛小提琴家,历史解密

    亚莎·海菲兹./a,杰出的美籍俄裔(一般这么认为,事实上海菲兹出生在沙皇统治下的立陶宛)小提琴家。二十世纪最为优秀的小提琴家之一,其实省略“之一”两字也决不为过 。1912年10月,柏林。来自俄罗斯的11岁小男孩海菲兹在著名的指挥家尼基什领导的柏林爱乐乐团的协奏下,以出乎在场所有人意料的成熟演技演奏

  • 刘宗周:食古不化是一流,品行节操更一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宗周,明朝,历史解密

    翻开中国的历史,能看到一个惊人的事实,即:真正的儒学大师,虽然很多人思想保守,但在品行节操上,却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本文所讲的这一个人,被称为明朝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在顽固保守方面可谓是一流,但在品行节操方面却更一流!这就是刘宗周,浙江绍兴人,开创的蕺山(jí)学派(黄宗羲等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对后世

  • 为什么司马光笔下这9个宦官的名声都不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光,宋朝,历史解密

    在古代,宦官(后来也称太监)做为一种为皇宫服务的职业人员,由于他们干涉朝政,向来是被人诟病的,他们中间许多奸佞之徒,都让人们痛恨。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事实上,历史上还是有不少称职的宦官,甚至优秀的宦官出现的。比如宋代司马光就十分推崇历史上的一些宦官。在其皇皇巨著《资治通鉴》中,他曾列举了九大优秀宦官,

  • 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故事:癞蛤蟆终于吃到天鹅肉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代,冯梦龙,历史解密

    《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故事取自于明代作家冯梦龙的小说《醒世恒言》,讲述了是一个名妓王美娘与卖油郎秦重的爱情故事。话说一年二月的一天,卖油郎秦重去给昭庆寺送油,回来的路上,偶然看见了名满京城的青楼女子王美娘,这一看不要紧,瞬间石化了:“此女容颜娇丽,体态轻盈,目所未睹,准准的呆了半晌,身子都酥麻了。”秦

  • 清朝唯一历经五朝的寿康太妃,生前享受皇后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寿康太妃,清朝,历史解密

    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蒙古科尔沁部明安贝勒将女儿博尔济吉特氏嫁给了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由此,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开始了与满洲长达三百年之久的联姻,博尔济吉特氏成为第一个嫁到爱新觉罗家族的蒙古公主。三年后,蒙古科尔沁部冰图郡王孔果尔也把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这名女子便是今天要讲的寿康太妃。其实,说起

  • 乾隆提携傅恒只是因为他是自己的小舅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对于傅恒这个人物的认识,很多人都是通过前面一段时间的一部清宫剧,知道了他是一个很多情的人,但同时也感叹他最后的命运太过于凄惨,不过这些都是剧中修饰过的形象,在乾隆时期,他最开始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小侍卫,皇上后来发现了他的才能,决定要提携他,使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有了很快的晋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官员。他这

  • 伽马射线暴:宇宙中最剧烈的现象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光年,恒星,历史解密

    一次伽马射线暴相当于将半径一亿光年内的所有恒星全部集中到一起并将它们发出的光全部聚焦起来,形成一束可怕的“激光”并指向地球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最剧烈的现象之一,其在一秒钟时间内释放出的能量与太阳在其整个100亿年生命周期内所释放出的能量总和相当。伽马射线暴所释放的能量是以电磁波束流形式定向发出的,这就

  • 如果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失败,结局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唐朝,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如果在玄武门败给李建成,如果李世民没被杀死,他很可能会裂土自封为王,那么,唐朝将会陷入内乱而分裂,国力将被削弱,大唐盛世还有没有,只能说,是个疑问吧。如果李世民被杀死了,可能虽然唐朝会在周边少数民族夹击下的难过一段时间,最终还是会强盛起来。为什么这么说呢?打虎亲兄弟 一时瑜亮风头皆健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