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于谦当初为什么不立朱见深为帝?

于谦当初为什么不立朱见深为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764 更新时间:2023/12/6 9:20:00

当初朱祁镇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虏后,于谦为了避免明朝灭国的危险,在征得孙太后同意后,把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扶起来,立为皇帝。并且组织了北京保卫战,打败了瓦剌,从而粉碎了瓦剌的阴谋。

但是,由于此后瓦剌把朱祁镇放了回来,引发了“夺门之变”。最终,于谦被朱祁镇杀掉。这里也就有了一个问题,当初于谦如果不是把朱祁钰扶起来,而是把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扶起来,由孙太后监理国政,是不是会更好呢?至少,朱祁镇如果回来后,因为是自己儿子当皇帝,他当然可能不满意于谦,但至少不会杀于谦。

那么,于谦当初为什么没做这样的选择呢?

一、朱祁钰本来就是监国。

朱祁镇率军北伐瓦剌的时候,就已经安排朱祁钰监国了。也就是说,朱祁镇离开后,朱祁钰实际上是朝政的主持人了。如果于谦把朱见深扶起来,那么,怎么安排朱祁钰呢?朱祁钰干得好好的,权力无缘无故被剥夺了,他能高兴吗?要知道,从后面的情况来看,朱祁钰实际上是有权力欲望的。让一个有权力欲望的人丢掉权力,那显然是会很麻烦的。

如果于谦真扶持朱见深,那么朱祁钰肯定会和于谦对抗。这样一来,就有可能造成内乱。内乱爆发了,怎么还打得赢瓦剌?由此可见,于谦是绝对不会做这种选择的。

二、于谦害怕被人议论。

于谦如果扶朱见深起来当皇帝,表面上是让孙太后监国。但实际上,孙太后一个女流之辈,她能有什么见识。也就是说,整个朝政大权,实际上将掌控在于谦手里,大事小事都得于谦来掌控。

于谦如果是一个权臣,他肯定有这样的心理,肯定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而且,于谦做这样的选择,别人也不会说什么。但是,写过“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显然并没有权臣的心理,他并不愿意被人议论。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党争是很厉害的。于谦如果这样做,他一定会遭到其他朝臣的议论。这样一来,必然会在朝廷上掀起腥风血雨。这势必又会引发新一场内部争斗。这显然是不利于团结一致,共抗瓦剌的局面的。

三、于谦怕屈从于瓦剌的要求。

朱祁镇是孙太后的亲儿子,每个当母亲的,都非爱自己的儿子,而朱祁钰并不是孙太后的亲儿子。

当初孙太后之所以答应于谦的建议,让朱祁钰当皇帝,是因为当时形势十分危急,再加上于谦等大臣逼迫,所以孙太后不得不答应。

虽说孙太后答应了,不过她也就仅仅有这么一点话语权。此后,也就没她什么事了。但是,万一让她监国,她虽然没什么见识,但是话语权是不小的。再加上于谦为了避免别人说他是权臣,因此肯定会事事征求孙太后的意见。

如果瓦剌把朱祁镇押解到北京城下,让明朝答应某种条件,并且威胁明朝说,不答应,就杀掉朱祁镇。那样一来,作为当母亲的孙太后,肯定是扛不住的,她是一定会答应的。她一旦答应了,事情就变得太麻烦了,明朝就失去主动了,对抗瓦剌,还怎么打得赢呢?

四、朱见深当皇帝不适合礼教。

我们知道,古代是礼治社会。在礼治社会里,“孝道”是最首要的,“百善孝为先”嘛。

如果朱见深当皇帝,朱祁镇是他的父亲,他救不救朱祁镇呢?不救,那他就不孝道。救,必然受制于瓦剌。总之,朱见深当皇帝,并没有让明朝处于主动地位。

而朱祁钰当皇帝,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朱祁钰是兄弟,兄弟对哥哥,不存在“孝”的问题,只存在“悌”的问题。“悌”的问题并不是礼制的首要问题,因此,不会陷入被动。

五、于谦没料到朱祁钰儿子会死。

瓦剌说要把朱祁镇放回来的时候,朱祁钰不想让他回来,特地征求了于谦的意见。于谦说,皇位已经确定了,不会再更改了,因此朱祁钰才答应接受朱祁镇。

从这里可以看出,于谦对朱祁镇回不回来,都是没怎么在乎的。他认为皇位已经在朱祁钰一脉上往下传递了,不会再有其它变故。谁料到,最终朱祁钰儿子死了,朱祁钰又生了重病,这才给朱祁镇夺位创造了条件。

但这些事情,于谦怎么可能未卜先知呢?

标签: 于谦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我们都是汉族,但是这个名称是在什么时候有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我们国家人多地广,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承文化,所谓汉人,我们是什么时候有这么一个称谓的呢?汉族又是怎么来的,今天可以来看一看。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秦始皇没有统一六国之前,中国的大地上有着各种的政权,不同的民族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开枝散叶,人与人之间有着很严重的等级划分,各国人民之间也

  • 皇后21岁怀龙种时,皇帝为何大怒踹肚导致其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嘉靖皇帝,明朝,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选择皇后的标准,其一是家世,必须是达官显贵;其二是容貌,必须五官端正;其三是才德,必须识文断字。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后,多数出生名门贵族。但是,有一个朝代就是例外,那就是明朝。或许是因为朱元璋是平民出身的缘故,他对于子孙后代,还有诸侯将相选择正妻的标准,是必须从民间选择。对于这个规定,只能说个人

  • 作为北宋的都城,汴京城如何做到容纳那么多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汴京,北宋,历史解密

    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建立宋朝,以开封作为都城,简称汴,古称“汴州”、“东京”、“汴京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小编一起看看吧。常说唐代的长安、北宋的开封都是“国际化大都市”。“国际化大都市”对今天的我们而言确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但你可曾想过,唐宋时的基础建设是全然无法和今日相比的。作为一座古城,汴京又是

  • 刘备夷陵大败后,为何曹魏不乘胜追击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魏延,历史解密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蜀汉不好打;二是曹丕和孙权起了龌龊,因为半个“江夏郡”起了争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蜀汉不好打,是因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巴蜀+汉中”这个这个政权就像是保险箱一样,里面的人很难走出来,但外面的人也很难攻进去。魏国想要攻入蜀汉,必须先拿下汉中,然后再拿下剑阁,而

  • 如果官员在半路被刺杀 朝廷到底是什么反应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朝廷,官员,历史解密

    如果官员被刺杀会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剧里面看到,有一些朝廷派出去办事的官员,半路遭遇了刺杀,之后就派出主角前去查案,毕竟死掉的是朝廷命官,就算是官职再小那也是朝廷的官员,最后案件查清楚,该惩治的犯人也都惩罚了。那么在历史

  • 中国冷兵器马槊简介 该兵器最后是怎么没落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兵器,历史解密

    马槊,是槊的主要形态。中国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骑兵武器,是长矛的重型精品版。其他槊,还有步槊和冒称槊的杂槊等分类。基本上,说槊,即是所指马槊。根据《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古代兵器分册》主编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泰斗杨泓老先生著述,槊起源于汉朝,兴起于骑兵为主的战争朝代,即:魏晋——隋唐。这一时期骑兵

  • 魏忠贤掌权时,为什么清军难以入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忠贤,明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魏忠贤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说到宦官掌权,最早的且比较出名的应该就是秦朝时期,指鹿为马的赵高,若不是他篡改遗诏,赐死扶苏,倒行逆施,秦朝也不会那么快灭亡。到了东汉后期的宦官,更是权倾朝野,加快了东汉的灭亡,因为种种原因,

  • 中国有九个大统一王朝,为什么只有八个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中国的封建王朝,是从秦朝到清朝,其中大一统朝代有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九个朝代,而大一统开国皇帝只有八个,宋朝不是大一统朝代,清朝没有大一统开国皇帝,所以八个大一统开国皇帝中没有宋朝和清朝的。原因是宋朝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没有实现大一统,清朝大一统始于顺治帝,但

  • 刘秀为何宁可得罪天下豪族,也要不惜杀掉大司徒?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秀,汉朝,历史解密

    东汉开国以后,其实就是一笔糊涂账,开国皇帝刘秀,连自己到底拥有多少土地都不清楚。土地自古而今,都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刘秀作为明君,自然是要搞清楚的。西汉灭亡,王莽乱政时期,天下土地大多都掌握在地方豪强手里。他们有了土地,在混乱时期,也各自拥有了看家护院的士卒,这些大大小小的豪族便在地方上做起了

  • 张飞的真实形象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真的是一个粗狂的汉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飞,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的张飞,被形容是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给人感觉就是一个满脸毛的的粗旷汉子,后来在戏剧、电影里,张飞也是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众人眼前。另外,在演义里总让人感觉张飞是个粗暴、个性冲动、愚钝鲁莽的人。可是如果从正史去了解张飞的形象,就会觉得真实的张飞应该不只是这样子。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