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除掉和珅后嘉庆给自己放假,为何遭人诟病?

除掉和珅后嘉庆给自己放假,为何遭人诟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764 更新时间:2024/1/19 2:14:41

和珅,钮祜禄氏,乾隆朝中后期最受乾隆皇帝信任和仰赖的权臣。作为乾隆皇帝的儿女亲家,和珅这个老小子几乎将朝廷最显赫、最抢手的官职全部集于一身,成为当时朝中最大党派的首领。尤其是在乾隆皇帝禅位以后,由于朝政大权仍然掌握在乾隆皇帝手中,继位为帝的嘉庆皇帝并无实权,和珅的权势达到顶点,颇有大清王朝“二皇帝”的架势。

对于这样一位严重威胁皇权统治,贪赃枉法、结党营私、卖官鬻爵的奸臣,嘉庆皇帝早在为皇子的时候就想除将其除掉,奈何人家有乾隆皇帝撑腰,自己又没有足够的势力支持,即使登基为帝以后也只能隐忍不发等待时机。可是和珅在乾隆皇帝禅位以后,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能自拔。他不但利用年迈的乾隆皇帝口齿不清、思绪不明的特点,号令权臣,把持朝政,还常常在嘉庆皇帝面前以前辈自居,自诩为辅政大臣,眼中只有乾隆皇帝而丝毫不将刚刚登基的嘉庆皇帝放在眼中。

和珅聪明一世,为何就是不明白不作死就不会死,善恶到头终有报这样的道理呢!或许,他以为凭借着乾隆皇帝的宠信、自己在朝中强大的势力,又是乾隆皇帝的儿女亲家,按照辈分,嘉庆皇帝还得称呼自己一声叔叔,即使嘉庆皇帝亲政以后也不会怎么着自己。可是,和珅的如意算盘并没有打准,他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慢慢成长为嘉庆皇帝立威维权的一个典型代表,成为嘉庆朝空虚国库的救星。和珅在得意忘形和任意妄为让他慢慢的走到了嘉庆皇帝的砧板上,那把刀什么时候落下只是时间问题了。

嘉庆四年正月,89岁高龄的乾隆皇帝终于走完了自己漫长的一生,嘉庆皇帝也终于等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春天,真正走上历史舞台,开始了嘉庆时代,也敲响了一代权臣和珅的丧钟。嘉庆皇帝知道就算是靠山乾隆皇帝到了,和珅在朝中在朝中的势力依然不容小觑,在京城内外的官员支持下,和甚甚至还拥有着颠覆政权的可能。嘉庆皇帝并没急于动手,而是让和珅全权负责大行皇帝丧仪的具体事宜,并要求其为大行皇帝守灵。深受大行皇帝恩宠的和珅责无旁贷,信心满满,还以为自己政治生涯中的另一个春天马上就要来了。

趁着大行皇帝大丧,嘉庆皇帝一日也不停歇,在朱珪、刘墉等人的协助下,竟有了十天时间,嘉庆皇帝当庭宣布和珅二十条大罪,但念其还算有功于大清江山,而且其儿媳十公主也为其求情,和珅只被赐抄家自尽。和珅被抄家所得的财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绝不是随便说说的玩笑话,相当于大清当时十年的财政收入总和也绝不夸张。可是,如果嘉庆皇帝在处理完和珅以后,一鼓作气收拢人心,严加整顿吏治,针对乾隆朝晚期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或许还真能将大清王朝衰败的情况挽救。可是,“英明”的嘉庆皇帝并没有这样做。

成功将大清巨贪和珅,自己皇权集中道路上最大的障碍除掉以后,嘉庆皇帝得意忘形,甚是高兴,毕竟和自己的爷爷雍正皇帝费劲心力追缴国库欠款不同,自己这国库的恢复也太容易,也充实了。价值大约八亿两白银的收入,足以腐化掉任何一个正常人,这不假,可是嘉庆皇帝作为堂堂大清王朝的一国之君,竟然也被冲昏了头脑。他除将金银上交内务府外,将大部分抄家所得的财务全部分给了后宫嫔妃、皇子皇孙、王公大臣甚至御前侍卫和太监,得意忘形可见一斑。

然后,嘉庆皇帝竟给自己放了假,一头扎入了后宫之中,得到巨大恩赏的后宫嫔妃们也赶紧的使出浑身解数来服侍、迎合自己的皇帝。嘉庆皇帝的后宫嫔妃数量并不多,有史料记载的仅有17位,但实际上这位清朝对于女色最有痴迷的皇帝绝对不止拥有这些女子。乾隆皇帝在世时,嘉庆皇帝的后宫嫔妃们可从未见过他如此大方,心满意足以后都将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风骚非常,把嘉庆皇帝服侍的欲仙欲死。嘉庆皇帝也彻底过足了瘾,流连数日,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嘉庆皇帝的历史功绩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我们姑且不论,但就将国家毒瘤除掉以后,他一头扎入后宫,犒赏自己的的表现就足能够看出他绝对不是一个拥有帝王心性、励精图治、不骄不躁的皇帝。

顺治皇帝在多尔衮死后,清算多尔衮一党,将皇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展身手;康熙皇帝在除掉鳌拜以后,得以亲政,创下丰功伟绩;雍正皇帝在除掉“八爷党”、年羹、隆科多等人的同时便追缴国库欠款、大力推行过改革,得以让“康乾盛世”继续发展;乾隆皇帝在平定“弘晳逆案”,荡平边疆动乱的同时施行“仁政”,革除雍正朝朝政弊端,推进工农发展,带领大清王朝走向鼎盛时期。嘉庆皇帝呢,除掉和珅以后,不利用大好机会好好掌握皇权,推行改革,挽救逐渐衰败的大清王朝,反而是将自己放置后宫,被小小的胜利冲昏头脑,能舒服一会是一会,能放纵一时是一时,这是一代帝王所为吗?这是一个大国之君应有的做法和表现吗?

大清王朝危矣!大清王朝亡之不远矣!

标签: 嘉庆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瓦岗寨四十六友为什么会落到手足相残的地步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瓦岗寨,隋末,历史解密

    “汉末英雄刘关张 ,隋唐豪杰推瓦岗。三人同心扶汉室 ,众友齐力反隋炀。麦城余恨悲白帝 ,洛阳萧索二贤庄。宁学桃园三结义 ,不烧瓦岗一炉香。”相声大师郭德纲曾言语过这么一段话,较强的对比了桃园三结义与贾家楼四十六友结义所带来的后期收成效果,一个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扶持,一个为了各自的目标,最后不惜相残

  • 古代工匠修完皇陵就得死吗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皇陵,历史解密

    古代工匠修完皇陵就得死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古代,为皇帝修建房子可是头等大事,除了房子还要修建陵墓,皇帝的墓一般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就要动工开修,而且不能等到老的时候再修,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一般都是壮年的时候就要开始修建了,甚至有的刚刚

  • 水浒传中如果打架没有按程序走,会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水浒传,宋朝,历史解密

    武松号称“梁山步战第一”,民间素来有“马上林冲,马下武松”的说法。不少人都认为武松武艺虽高,却也只是一介武夫,其头脑简单易于冲动,属于江湖莽汉。可是您真的是错怪武松了,武松的心机过人甚至让人难以察觉。《水浒传》中,究竟哪一章能真切地体会出武松的心机呢?(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

  • 于谦当初为什么不立朱见深为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于谦,明朝,历史解密

    当初朱祁镇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虏后,于谦为了避免明朝灭国的危险,在征得孙太后同意后,把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扶起来,立为皇帝。并且组织了北京保卫战,打败了瓦剌,从而粉碎了瓦剌的阴谋。但是,由于此后瓦剌把朱祁镇放了回来,引发了“夺门之变”。最终,于谦被朱祁镇杀掉。这里也就有了一个问题,当初于谦如果不是把朱祁钰

  • 我们都是汉族,但是这个名称是在什么时候有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我们国家人多地广,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承文化,所谓汉人,我们是什么时候有这么一个称谓的呢?汉族又是怎么来的,今天可以来看一看。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秦始皇没有统一六国之前,中国的大地上有着各种的政权,不同的民族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开枝散叶,人与人之间有着很严重的等级划分,各国人民之间也

  • 皇后21岁怀龙种时,皇帝为何大怒踹肚导致其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嘉靖皇帝,明朝,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选择皇后的标准,其一是家世,必须是达官显贵;其二是容貌,必须五官端正;其三是才德,必须识文断字。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后,多数出生名门贵族。但是,有一个朝代就是例外,那就是明朝。或许是因为朱元璋是平民出身的缘故,他对于子孙后代,还有诸侯将相选择正妻的标准,是必须从民间选择。对于这个规定,只能说个人

  • 作为北宋的都城,汴京城如何做到容纳那么多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汴京,北宋,历史解密

    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建立宋朝,以开封作为都城,简称汴,古称“汴州”、“东京”、“汴京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小编一起看看吧。常说唐代的长安、北宋的开封都是“国际化大都市”。“国际化大都市”对今天的我们而言确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但你可曾想过,唐宋时的基础建设是全然无法和今日相比的。作为一座古城,汴京又是

  • 刘备夷陵大败后,为何曹魏不乘胜追击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魏延,历史解密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蜀汉不好打;二是曹丕和孙权起了龌龊,因为半个“江夏郡”起了争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蜀汉不好打,是因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巴蜀+汉中”这个这个政权就像是保险箱一样,里面的人很难走出来,但外面的人也很难攻进去。魏国想要攻入蜀汉,必须先拿下汉中,然后再拿下剑阁,而

  • 如果官员在半路被刺杀 朝廷到底是什么反应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朝廷,官员,历史解密

    如果官员被刺杀会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剧里面看到,有一些朝廷派出去办事的官员,半路遭遇了刺杀,之后就派出主角前去查案,毕竟死掉的是朝廷命官,就算是官职再小那也是朝廷的官员,最后案件查清楚,该惩治的犯人也都惩罚了。那么在历史

  • 中国冷兵器马槊简介 该兵器最后是怎么没落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兵器,历史解密

    马槊,是槊的主要形态。中国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骑兵武器,是长矛的重型精品版。其他槊,还有步槊和冒称槊的杂槊等分类。基本上,说槊,即是所指马槊。根据《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古代兵器分册》主编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泰斗杨泓老先生著述,槊起源于汉朝,兴起于骑兵为主的战争朝代,即:魏晋——隋唐。这一时期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