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为何要诛杀功臣年羹尧和隆科多?

雍正为何要诛杀功臣年羹尧和隆科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466 更新时间:2024/1/2 15:26:47

如今一提到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说得好像有多惨烈,其实比起唐朝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差远了。究其原因,是因为康熙老爷子的余威尚在,皇子们都是通过控制自身来博取老爷子欢心,那点儿争权夺利也都是体现在背地里。李渊当年就不如康熙老爷子那么好命,手底下两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都不是省油的灯,背地里干皮实了,直接就光明正大动了手。

雍正王朝

在雍正爷登基的过程中,有几个人很重要,如果以文武来分,文靠隆科多,武靠年羹。不过,偏偏这二位爷都没有好下场。年羹尧在雍正登基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他是武将,军队就是硬件实力,也是康熙考核中的重要指标。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对武将比较重视,重视是正面的说法,反过来看,也最敏感。

年羹尧这哥们儿,用现在的话讲叫智商高情商低,不会做人,对下面人来说是个酷吏,对上面人来说是个混不吝。这样的人论忠诚,可能也不缺忠诚,但是他说话做事没谱,说白了就是直肠子,脾气上来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有点儿像《水浒传》里的李逵。同样是这种类型的人物,《三国演义》里的张飞就明白得多,对下面严厉,但是对上边可是一口一个“大哥”叫着,二哥让人杀了还头一个站出来去报仇,平常对声色犬马也没有太高要求,反正有酒有肉就够了。

年羹尧的问题就是在这里,他完全没有吸取教训,要知道,“戍卫皇权”和“拥兵自重”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当然,年羹尧是一个极端,另一个极端是隆科多。作为雍正能够从皇子之争中脱颖而出的最重要推手之一,隆科多做的事情和年羹尧相反,极力笼络人心,对上对下都是一副慈眉善目。但是隆科多也被雍正给办了,原因是太会笼络人心了,要知道,“平易近人”和“结党营私”也只有一步之遥。

说到这两位,又不得不提到对雍正登基影响也相当重要的一位仁兄,这位仁兄的名字大家也很耳熟,他叫李卫。电视剧《李卫当官》里的李卫是个目不识丁的叫花子,真实的李卫倒是读书识字的,家里也要富足得多,但大概也不是读书的材料,屡试不中,于是就出钱买了个官。哪知道这花钱买的官,反而通了官运,居然教他做到了户部郎中。

按理说,隆科多是镶黄旗佟佳氏人,算是满清贵胄,年羹尧则是汉八旗的镶黄旗,而且是进士出身。两个人论当官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都要比李卫好得多,但是只有李卫不仅深得雍正信赖,而且历任康熙、雍正、乾隆三世,最后在五十一岁病故。为什么李卫活这么久?因为李卫有三宝,简朴、低调、口碑好,为皇帝办事的时候不辞辛苦,轮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就马马虎虎。

是真正做到了投雍正帝所好。雍正帝虽然在位时间短,但因为前面有个康熙帝,连年征战,国势上有好多问题需要他解决,他偏偏又是个工作狂。工作狂往往喜欢与工作狂为伍,而李卫就是个只忙于工作似乎没有时间打理其他事的人。所以,当年羹尧和隆科多躺在功劳簿上火气旺压不住的时候,李卫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抓政绩。最终的结果是,年羹尧和隆科多死的憋屈,而李卫却官运亨通,从户部郎中做到兵部尚书,后来官至直隶总督。

所以说,跟什么皇帝做什么事,你得投其所好。放到现在社会也一样,这和走狗不走狗的没有关系,个体改变不了时代,只能去改善时代。满清皇帝在进入中原以后,一直致力于完成满汉之间的融合,包括引入大量汉族官员进入朝中任职,而所谓的“八旗子弟”其实也包括满八旗和汉八旗,中国各少数民族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中国如今国土面积的形成也是从清朝开始的。在清朝末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前,清朝的“预备立宪”实施的也算是顺风顺水。只是满清的那些落魄子弟们完全丢弃了前人的教训,不断试图将汉朝权臣势力剥离统治中心,最终亲手拔掉了满清王朝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标签: 时候就是没有一个雍正但是康熙因为

更多文章

  • 为啥乾隆明知和珅是巨贪却不除掉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贪官,乾隆,皇帝,自己,这种,需要,帝王,自身

    无论哪朝哪代的皇帝,治理全国要是绝不是事必躬亲的,他需要一定的治世能臣来协助自己,而这些人一定是要为皇帝所用,能为皇帝办事,能替皇帝分忧的人。无论什么人,只要能听皇帝的话,提皇帝办事,皇帝就能留着他;反之,则会清除他。而乾隆在位时期的和珅,是历史上有名的巨贪,那他为何一生得乾隆帝的宠信,没被乾隆清理

  • 霾乃天降异象?古代人这样认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关于,古代,记载,认识,环境,出现,皇帝,古人

    雾霾成灾的天气,可不是如今才有的事儿。古代,也不乏阴霾连连的时候。雾和霾,看起来差不多,实则完全不同。和雾比起来,霾含的水分少,能见度更低,厚度也远超过雾,且对人体健康会构成损害。古书中关于霾的记载在二十四史中,关于“霾”的记载,并不少见。当然,在古代,缺乏科学的检测手段,对于雾与霾的区分并不是很清

  • 一百年前中国留学生的留学费用从哪里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学,学生,勤工俭学,教育,法国,留学,其中,中国

    留学需要用钱,而且是很大一笔钱。据统计,1934年左右,公私留学费用一年要2000万元。这是什么概念呢?当时1000万元“若拿来办大学研究所,可办一二十个有余,用它半数亦有十个八个不愁经费设备无着”。一百年前的中国留学生那么留学生的留学费用从哪里来?一种是国家花钱,即申请选派的公费留学。公费留学中包

  • 历史上真实的武林高手是如何杀鬼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天津,鬼子,连长,日军,机枪,汉奸,高手,竹林

    话说如今的抗日神剧,那可是频频出镜。手撕鬼子、取敌人性命如探囊取物;曾经也是惊呆了历史小编。但历史上,真正的身怀绝技的高手,又是如何杀鬼子的呢?首先,常言道:高手在民间,此话一点不假。比如,抗战时任第13军某机枪连的连长就是一位八卦拳的高手。根据《大公报》所报道,就在1937年9月的一次南口战役中,

  • 揭秘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扑朔迷离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部落,婚姻,科尔沁,皇太,没有,一个,结婚,所以

    努尔哈赤一共有十五个儿子,他临终的时候,曾经指定他最疼爱和器重的十四子多尔衮作继承人。可那时多尔衮才十五岁,年纪太小。八子皇太极依仗自己掌握后金八旗中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势力强大,夺得了继承权。皇太极驾崩后,顺治帝福临登基,多尔衮成了摄政王。除了他壮年去世的谜团,多尔衮和孝庄文皇后的情史也是各种野史和

  • “诗仙”李白的酒量究竟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大概,葡萄酒,这个,这种,不是,就是,李白

    唐朝,并没有蒸馏酒,大多数中国人对于酒的认识大概停留在“中国酒就是白酒”这个阶段,四五十度一口下去辣得要死——然而,当年并不是这样。白酒是蒸馏酒,而蒸馏造酒这个技术传入中国,普遍说法大概是蒙元时期。在唐朝,酒并不是辣的,而是甜的。没错,就跟现代人喝可乐一样。读中国历史故事,了解更多历史详情——李白斗

  • 慈禧太后的乳名到底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小名,老太,演义,玉兰,慈禧,名字,说法,知道

    中国人的名字问题很复杂,但人人都有的是小名,又称乳名。在过去,女子的小名雅称闺名或小字,是不足为外人道说的,许多丈夫往往一辈子也不知妻子在娘家时的小名。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知识——咸丰帝知道慈禧(1835-1908年)的小名吗?我们不清楚。可是慈禧的小名至今仍喧腾于万人之口,却是不争的事实。

  • 商朝竟然是我国古代唯一实行一夫一妻制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一夫一妻,发展,社会,负责,王朝,君主,继位,开始

    难以想象,在古代男权社会,竟然还有一夫一妻制的事。几千年前以来,男人以妻妾成群为终极目标,不行就去嫖。可是在古代人们的意识形态还没有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程度,居然有一夫一妻的制度,这种制度最早是出现在我国古代的商朝。那么商朝的一夫一妻制是怎样的呢?出现这种一夫一妻是什么样的社会背景?纣王与妲己商王朝最初

  • 张学良家族之谜:张作霖临终遗言、张家财富去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天津,沈阳,台湾,张学良,日本,夫人,宋美龄,蒋介石

    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奉天(沈阳)皇姑屯的爆炸巨响,震惊了全世界。“东北王”张作霖身负重伤,于4个小时后去世。张作霖临死前留下了什么遗言呢?民间的说法是,张作霖叫张学良快回沈阳,一切以国家为重。但张闾实显然最有发言权。因为张作霖共有6位夫人,张闾实的奶奶是张作霖最宠爱的寿夫人,她一直在主

  • 蒋介石去世时出现诡异天象,宋美龄等人惊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帝王,侍卫,父亲,房间,蒋介石,台湾,身体,最后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心脏病突发,在台北市郊阳明山官邸内病逝,时年88岁。曾跟随蒋介石多年的侍卫朱长泰在回忆中,重现了1975年4月5日蒋介石最后一天的场景。读中国历史故事,了解更多历史真相——蒋介石去世时的台湾场景4月5日,是清明节。当天早上,蒋经国向父亲蒋介石请安,他转身离去后,蒋介石又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