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分封的异姓王,为什么只有两个能善终

刘邦分封的异姓王,为什么只有两个能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142 更新时间:2024/1/13 10:52:08

西汉初期,刘邦知道不能贸然实行郡县制,否则或许会和秦朝是一样的下场,而在这种情况下,面对那些曾经有恩于自己有恩于汉朝建立的人们,他们虽然和自己是不同姓,但也还是给他们封王,先后一共封了八个异姓王。然而,这八个异姓王到最后却只有两个人得以善终,造成这样的结果有什么原因?为什么会这样?

秦末刘邦经过艰难险阻,最终战胜霸王项羽,一举夺得天下,当时为了尽可能的团结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为自己所用,刘邦大肆拉拢胁迫项羽所分封的十八路诸侯,并且为了安定军心显示自己是天命所归,他也分封了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将为王为侯,最终形成了汉初除刘氏以外的八位异姓王。

虽然自己当初登基为帝是在几位异姓王的劝说之下才得以成行,但自己当上皇帝,天下就姓刘而不是其他了,所以灭掉霸王项羽,天下安定后,这几位异姓王的存在,对刘邦来说如鲠在喉,于是刘邦就开始开动脑筋想着怎么才能除掉这些威胁帝国的存在。

首先这八位异姓王分别是梁王彭越、楚王韩信、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燕王卢绾、韩王信。

赵王张耳是八位异姓王中去世最早的一位,在和其他异姓王劝说刘邦登基后不久就去世了,死于公元前202年,刘邦感念其功,给他的谥号景王。因此赵王张耳也算善终。

长沙王吴芮秦末首先起兵反抗的将领之一,后来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封其为衡山王,楚汉征战中刚开始两不相帮,后来因为好友张良归顺了刘邦。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刘邦虽然想杀他,但都没有付诸行动,后来他也揣摩到刘邦的心意,于是就把自己大部分领地让给刘邦子女,又将自己的部分精锐亲兵分到荆王刘贾(刘邦堂兄)帐下,以示自己并无野心,再加上他们吴氏在当地的威望,索性刘邦就放过了他,善终,在公元前201年去世。

韩王信这个人与楚王韩信重名,后世为了区分,称其为韩王信。作为刘邦分封的异姓王之一,他觉得反正刘邦不信任他,于是在公元前201年,起兵反叛,投靠了匈奴。多次为匈奴攻打汉军,在公元前196,被汉将军击杀。

燕王臧荼和淮南王英布觉得刘邦放不过自己,于是先下手起兵反汉,可惜都兵败被杀,其中燕王臧荼死于公元前202年。淮南王英布死于公元前196年。

梁王彭越为汉朝建立立功不小,刘邦本来想着把他贬为平民就好了。可惜时运不济,在被贬途中遇到了吕后,吕后觉得可能会放虎归山,于是就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把他杀了。

兵仙楚王韩信,我们都知道当初可是有着三分天下的实力,可惜妇人之仁帮助刘邦灭掉项羽。功高震主,最是为帝王不喜,最后在公元前196年被吕后所杀。

最后这位异姓王燕王卢绾和刘邦就有点渊源了,他俩是老乡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所以关系很是要好。在燕王臧荼反叛时,刘邦亲自去攻打,卢绾出力不小。所以在平叛之后他就被刘邦任命为新的燕王。

看着这些个异姓王的结局,燕王卢绾深感不安,后来在别人的蛊惑下起兵反汉,可惜被击败,而后拖家带口的逃亡匈奴,在公元前194年去世,也是所有刘邦分封的异姓王中唯一一个比刘邦晚死之人。

八位异姓王,五位被杀,两位善终,一人老死异国他乡,不知刘邦在死时有没有想到他们八人?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杨门女将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杨门女将是否确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杨门女将,这些人物经常活跃在各种戏曲当中,有很多戏曲中都有她们的形象和故事,而她们的故事经过演绎,也基本上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不过,因为在这些故事当中,也有出现过一些真实的历史人物,所以可能会被人认为是真实的故事,那么,杨门女将在历史上真的是确有其人的吗?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杨门女将?中国五千年封

  • 后人对于刘禅和孙皓的评价为什么截然不同?刘禅投降反而受人敬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刘禅和孙皓都是亡国皇帝,但后人对于他们的评价完全不同。刘禅主动投降,把刘备打下的江山拱手送给了曹魏,而且也彻底断送了汉室的血脉。但后人对刘禅基本上没有太多负面评价,好像蜀国灭亡同刘禅并没有太大关系一样。孙皓就完全不一样了,孙皓投降被杀不说,还留下了一堆骂名,究竟为何他们二人的评价差距如此之大呢?刘禅

  • 宗人府是什么,明清宗人府是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在一些清宫戏当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三个字“宗人府”,而因为在剧情当中,宗人府的出现似乎总是意味着主角即将要受到惩罚,而且还是一些看起来比较可怕的惩罚,所以大家大概都对“宗人府”没有什么好印象。不过,这毕竟只是电视剧,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宗人府到底是一个什

  • 清朝灭亡之后,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剪辫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的灭亡,代表着封建帝制的结束,社会也走向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而在清朝初期,发生过一件让汉民族本身的衣冠传统断代的事情,那就是剃发易服,有很多人因此而死,但更多的人为了生存,不得不照做。等到清朝结束统治,进入新的时期的时候,要求把辫子都减掉,可为什么这个时候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呢?我们对于清朝时期人们

  • 李斯为什么不帮扶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李斯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还是挺有意思的,他的智力也是超群的,对于秦国的贡献也有,但是他有一点让人十分的不明白,那就是话说扶苏应该算得上是李斯的女婿了,但是为什么李斯却不帮助扶苏呢?对于这件事情还是非常的奇怪的,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这件事情吧!扶苏是李斯的女婿,李斯却不帮扶苏?这个问题很好

  • 秦献公为什么传位给嬴渠梁,而不是大儿子嬴虔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秦献公,秦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明智的君主,而至于为什么要说他明智,或许就在他传位这件事情上了。他把王位交给了自己的次子嬴渠梁,而不是一贯的传位嫡长子的做法,而他这样做在后来证明的确是正确的。但是,毕竟当时都很重视嫡长子,为什么这种情况下,秦献公还要决定继承人是次子,而没有选择长子嬴虔?秦献公35岁左右才

  • 勾践灭吴真实原因是什么?文种才是灭吴关键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勾践卧薪尝胆灭吴的故事,大家肯定都有所耳闻,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勾践正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句话。勾践能够灭掉比自己强大的吴国,绝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其中勾践的谋臣文种也功不可没。文种出生于楚国,但在越国定居,是春秋末期非常著名的谋臣。不过灭掉吴国以后,文种觉得自己才是最大的功臣,一时间竟然得意忘形起来

  • 战国四公子谁最厉害,战国四公子是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很多人都会在古代同一个领域的人或其他东西中,挑选出四位来做并列,比如说四大美女美男、四大名著、战国四名将等,战国时期还有一个“四公子”,他们都是各国一些比较有名望的贵族,但是这些贵族们又做了些怎样的事情,为什么能够获得人们的称赞,被赞誉为“战

  • 曹操挟持汉献帝为什么还要将女儿嫁给他?曹节当了皇后却和曹丕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根据历史考证,曹操一共有6位女儿,其中三位都嫁给了汉献帝。当时曹操已经挟持了汉献帝,手握朝中大权,为什么还要将自己的女儿送给一个傀儡皇帝呢?如果只是为了单纯的笼络人心,那嫁一位就行,根本没必要连嫁三位,曹操可不会对汉献帝这么好。实际上曹操是想多派点人监视汉献帝的一举一动。汉献帝虽然没有实权,但朝中一

  • 春秋时期为什么只有晋国分家,其他国家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三家分晋的这段历史,一直被认为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韩赵魏三家把曾经强大的晋国瓜分掉,逐渐形成七个大国对立的局面,战争频繁而周天子更没有存在感,从而开启了战国时代。然而当时国家众多,大国也不少,为什么就偏偏只有晋国被瓜分了,其他国家都没有出现这种问题?晋国本身有什么与别国不同的地方,最终导致它被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