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荀彧为什么反对曹操称帝?荀彧想做汉臣为什么还要帮曹操?

荀彧为什么反对曹操称帝?荀彧想做汉臣为什么还要帮曹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973 更新时间:2024/2/28 17:47:17

荀彧是早期曹操能够掌控朝廷的大功臣,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荀彧向曹操建议的。但荀彧又是一位内心十分纠结的人,他一直把自己当做汉臣,所以非常反对曹操称王、称帝,最后也是因为和曹操闹翻所以遭到弃用,看到曹操曾与他的空盒选择了自尽。如果荀彧还是相当汉臣的话,为什么他早年还要帮助曹操呢?只能说荀彧把曹操看的太理想化了,丝毫没有察觉出曹操真正的野心,这也让他后来的生活非常自责。

曹魏是三国时势力最大的一支力量,三分天下有其二,其肇基者曹操手下更是谋士如云、勇将如雨。在这些谋臣中,有一员“王佐之才”,这个人在前期为曹丞相提出过很多不错的建议,甚至曹操的江山都有不少是他打下来的。但是到了曹操称王、加九锡的时候却以死反对。前后变化这么大的人就是荀彧。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年五十。获谥敬侯,后追赠太尉。而司马懿也曾高度评价过荀彧“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在曹操的生涯中,打败吕布、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这些事情都少不了荀彧的身影。可以说荀彧和曹操是共患难的,但是到了北方已定,曹操要称王、加九锡,登上最辉煌的舞台的时候荀彧却表示了反对,甚至因此而亡。难道是他认为曹操不能同甘吗?

荀氏家族是当时有名的名门望族,荀子便是荀彧的祖先,而荀彧的祖父荀淑学识渊博,在东汉极有人气,可以说荀彧很受其祖父的影响,无论是学识还是品行,都有祖父的影子。而荀彧的父亲和叔父都在汉朝为官,叔父荀爽更是位列三公。所以家风对荀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荀彧的理想是匡扶汉室,这和刘备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但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荀彧支持曹操,是看重曹操的能力,他相信只有曹操可以统一天下,恢复汉室的江山。事实上,曹操在刚开始,也是这么做的,虽然他被人称为“挟天子以令诸侯”,但真正的旗号,叫作“奉天子以讨不臣”,这也是为何曹操身边能够团结大量汉臣的原因。

如果曹操在刚开始就要篡位,恐怕荀彧也不会支持曹操。毫无疑问,曹操迎奉汉室,使其获得了对外征战的合法性,虽然从表面上看,曹氏集团一直在清除异己,无论是袁术、吕布,还是袁绍,都被曹氏集团给消灭,可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拱卫了汉室。

假如没有曹操,那么北方必然是诸侯割据,甚至前期袁术都能称帝,这直接挑战了汉朝的正统性。在讨伐诸侯方面,汉献帝和曹操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曹操不能失去朝廷,汉献帝也不能丢了江山。那么汉室是否知道曹氏集团早晚会翻脸呢?这个当然知道,但是没有办法。放眼望去,汉室依托在曹操身边,其实是最保险的。当初只有曹操迎奉了天子,这就意味着只有曹操最清楚天子的价值,这相当于给汉室送去了尊重,如果汉室到了袁绍手里,或许下场会更惨。

曹操之外的诸侯,大多数都不尊重汉室,而汉室却在表面上得到了曹操的尊重,必然也会给曹操以回报,那就是给予其消灭其他诸侯的合法性。要知道,曹操吞并其他诸侯,并不是以自己的名义,而是奉天子讨贼。

但是,以荀彧为代表的汉臣,却对曹操日益失望,因为曹操逐渐偏离了自己的初心:匡扶汉室。这时候的曹氏集团风头已经远远超过了汉朝政府,当时就有劝进的声音冒出来。这自然会让荀彧等人大为不满,因为这直接破坏了荀彧等人坚持的价值观。在外部,刘备和孙权则拿汉献帝在曹操那里说事,要匡扶汉室以灭贼,这无异于否定了曹氏集团的合法性。

曹操一统北方,官至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到了加封爵位的时候了。当曹操刚接到晋魏公,加九锡的诏书时,荀彧第一个反对。荀彧上表曹操:“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从荀彧上表反对曹操的文字来看,其言辞柔中带刀,深刻揭露曹操道貌岸然之本质,足以让曹操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荀彧这么做,无疑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真有为挽回汉室荣誉和维护自己的初衷,做最后一搏的架势!这段话着实让曹操难堪。荀彧是曹操最为敬重、倚重的老臣,曹操因此记恨荀彧。

所以,荀彧尽心辅佐曹操的主要目的是匡扶汉室。之后荀彧也已经认识到,自己已经无力阻止曹操,汉室之倾颓以成定局。正是自己极力辅佐之人,毁了自己匡扶汉室的奋斗目标,自己也成了协曹灭汉的主要帮凶。就在荀彧去世的第二年,曹操终于如愿加九锡,进魏公。从此可以名正言顺地独揽大权,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前进了一大步。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正是荀彧为人处世恪守之道,我们有理由相信,荀彧真乃德才兼备之真君子也。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孙策自己有儿子,为什么要传位给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三国时期东吴这边的事情,我们有的时候还是忽略了,但是其实我们仔细的分析的话,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寻的,那就是其实东吴政权建立起来是由孙策奠基的,但是最后孙策把位置传给了孙权了,但是孙策自己是有儿子的呀,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事情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了

  • 黄权投到曹魏后,为什么可以身居高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三国时期的黄权这个人大家也知道的很有点意思,他其实最开始并不是曹魏的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才投降到曹魏的,但是在曹魏也是混得风生水起了,最后还做了高官了,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下面就在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当叛将也要守原则和有技巧,不然分分钟钟变成吴

  • 刘禅在门上刻了“中山寨”三个字,司马昭怎么就是不杀刘禅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司马昭其实大家都知道他这个人也实在是非常恨的一个人,话说有一天他药去世杀刘禅了,但是刘禅这个人却十分的聪明,知道司马昭要杀他的时候,他竟然在门上刻了三个字,那就是“中山寨”,这个时候的司马昭却没有杀了,打消了这个念头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

  • 金国打到北宋都城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援军来帮忙?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北宋时期的金国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把北宋打得灭国了,但是有一件事情我们要知道的,那就是话说金国在打到北宋的都城的时候,好像是没有什么援军来帮忙的,也就是没有见到北宋的军事力量了,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北宋的军事力量到底去哪了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金军围攻东京

  • 历史上孙坚、孙策、袁术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孙坚孙策和袁术其实看上去好像并没有多少关系了,但是如果熟悉三国历史的人会发现其实孙策最后是有投靠到袁术门下做事的,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他们这几个人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其实联系也是很多的,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仔细的分析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在汉末三国那个乱世,孙坚和孙策父子都是当时

  • 光绪皇帝为什么会砒霜中毒?是慈禧下毒害死光绪皇帝的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光绪皇帝原本可以成为“戊戌变法”最有力的推动者,可惜却在最重要的时候被慈禧太后控制,最后卧病身亡。不过关于光绪皇帝的死因一直是个谜题,直到2008年考古学家们才利用光绪皇帝的一撮头发,判断他是因为砒霜中毒而亡。那究竟是谁对光绪皇帝下的毒呢?早年推测出来的元凶有两位,慈禧太后和

  • 古人遇到假货怎么办,古代如何打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一定都会对“假货”这种东西很是头疼,尤其是网购,因为看不到真实情况,所以对产品信息的了解只能来源于商家的描述,或者是评价,但是别人的评价也未必就是真实的,很可能也是一个虚假的评价。不过,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古代会怎么办?古人会不会也会造假,如果古人遇到假货那该怎么办?3·

  • 马谡丢失街亭后果有多严重,难怪诸葛亮要斩马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马谡丢失街亭,是三国时期的一件大事,对于蜀国来说更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没了街亭的蜀国,尤其是当时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满盘皆输。最终,诸葛亮杀了马谡,这件事情虽然结束,但是必然还是让蜀国兵力大损。不过,街亭到底是有多重要,诸葛亮竟然要直接把马谡杀了?1.经过五年的励精图治,诸葛亮扫平南

  • 孔子周游列国为什么没去秦国?当时各国诸侯为什么都不待见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孔子早年提出他的思想理念时,并不被所有人看好,甚至还有贬低的意思。孔子之所以在鲁国待不下去,就是因为他的理念在鲁国完全实施不了,而且还被人恶意相待。之后孔子就决定跟自己的弟子们一起周游列国,孔子此后去了很多国家,但没有去秦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孔子虽然走访他国,但实际效果也不是很好,各个诸侯也都不怎

  • 清朝有哪些神医?清朝医学属于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古国,我们的文化曾多次达到顶峰,几乎每过个几百年就能创造出一股新的文学浪潮。但在这千年当中,似乎只有医学水平提升的不是很明显,我们所熟知的古代神医也特别的少,像华佗这样的人物医术究竟厉不厉害也只是个谜。直到清朝时期,可能医学方面的研究才有了新的突破,因为当时中国和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