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职位?丞相究竟是多大的官职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职位?丞相究竟是多大的官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273 更新时间:2024/1/19 23:10:07

其实朱元璋废掉丞相职位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为了能够独揽大权。以往丞相就像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大臣们有什么事直接跟丞相说,然后丞相在禀报皇帝,可以说丞相的权利是仅次于皇帝的。不过这样也有一个弊端,就是丞相掌握的消息会比皇帝多,如果丞相故意隐瞒某些事实的话,皇帝是不知道的。所以丞相这个职位有好处也有坏处,对于当时的朱元璋来说的确不是很需要丞相这个职位,亲力亲为才能获得他需要的安全感。

在古代,君权和相权是一对矛盾,自秦设置丞相以来,两者的矛盾就始终存在。国家是君主一人的天下,君权具有极强的排他性,因而任何对其权力具有危害的行为都被视为挑战皇权;而丞相则是一人(君主)之下,万人之上,挑战君权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君权与相权斗争的总趋势,是相权越来越弱,直到明太祖朱元璋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君权胜出。那么,朱元璋废除丞相是怎么回事呢?

明朝建立后,参照元朝的制度,设立中书省总理政务,以丞相负责,丞相具有统率行政官僚和辅助君主处理国家政事的权力。朱元璋在即位之后,就开始了限制相权。他时常流露出对西周时期天子“总六官,六官总执事”这一制度的羡慕和赞叹之情,也暗含了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制度的不满。1373年,朱元璋设立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和主管机密事务的上传下达等,弱化了中书省参与决策的权力。1377年,设立通政司,大臣的奏章要经由通政司才能到达君主的办公桌上,君主的旨意也经其下达百官,于是丞相就失去了处理奏章的权力,丞相的权力慢慢地被朱元璋削弱,最终被废除。而废丞相的理由,则是胡惟庸案。

胡惟庸是追随朱元璋打天下并建立天下的开国功臣,也是朱元璋的同乡,他在1373年任右丞相。胡惟庸担任丞相期间,擅权枉法,凡是大臣们给皇帝上的奏章中有对自己不利的,一律扣留。结党营私,胡惟庸是继李善长之后的淮西集团的首领,他们打击异己势力,比如陷害非淮西集团刘基。谋逆,据史书记载,胡惟庸迫使平凉侯费聚和吉安侯陆仲亨与其一起策划谋反,此外,他还派自己的心腹前往倭寇聚集的地方和北元朝廷,请他们在举事的时候里应外合,内外相助,一举成功。欺瞒朱元璋,位于中南半岛东南部的占城派遣贡使来明朝纳贡,但胡惟庸没有上奏朱元璋。这一切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再加之朱元璋生性多疑的性格,1380年,胡惟庸因谋反罪被诛杀,并株连了一大批功臣武将,包括曾经担任过丞相的李善长。同时废除丞相制度,裁撤中书省,并下令后代君主不准设立丞相。

朱元璋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向他负责,独揽大权,乾纲独断,明清君主的权力达到历史上的顶峰。此外,废除丞相也使得朱元璋处理政务的压力一下子大了很多,据史书记载,他有时要一天处理奏折140多件,政事400多件。为了缓和压力,他后来不得不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咨询。内阁大学士在明朝后期权力也慢慢地增大,张居正即是一例。明代宦官专权极其厉害,也是废除丞相的恶果之一。内阁具有提供意见的职能,君主惧怕内阁权力过大,又重用宦官来制衡。内阁在奏章上提供的意见要想成为政令,就需要宦官的批红,于是宦官得以专权,并成为明王朝的顽疾。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西汉的七国之乱,七王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其实大家也应该多多少少知道的一些的,当时的诸侯国实在是太多了,也是没有太好的办法了,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一次的叛乱最后出现了什么情况呢?话说好像七王的下场都非常的惨烈啊,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七国之乱是西汉景帝期间发生的一次诸侯国的联合叛乱,起因是汉景帝采纳

  • 康乾盛世是个笑话,康乾盛世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的盛世时期,这些时期我们虽然没有办法真切地体会到,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时代,但是也可以从一些流传下来的文献古籍当中去寻找它们的样子。而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时期,大概就是清朝时期的康乾盛世了,很多人可能都认为,那个时期是清朝高度发展的时期,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为什么会有很多人都认为,康乾盛

  • 如果李治没有病死,武则天还能当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的一生,虽然经历大多都争议不断,但是有一点却是所有人都认同的,那就是她女皇的身份。也许武则天早就对皇位产生了觊觎之心,但是一直到自己晚年时期才终于如愿登上皇位,距离李治过世也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那么,如果当初李治没有患病,身体一直很好,一直做皇帝,那么后来武则天还有没有机会称帝呢?历史不容假

  • 乾隆明知道和珅巨贪,为什么一直放任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和珅,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他,你会选择哪个字?不用多想,那一定是一个“贪”。和珅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大贪官,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乾隆一死,嘉庆一上位,就把他直接给抄家处死了。但是为什么乾隆却一直都没管他?乾隆明明知道和珅的贪,知道和珅比谁都要贪,但是为什么在位期间从来没有处理过他

  • 历史上周武王死后,为什么辅政的是周公不是姜子牙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周公这个名字,很多人一定特别熟悉,但也有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并不了解周公到底是谁。在历史上,周公就是周朝时期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同时也是周武王死后的辅政大臣。不过这就让人感觉很奇怪了,周武王死的时候,姜子牙还活着,为什么他不选择姜子牙来做辅政大臣?姜子牙名望很高,为什么周武王没看中他,却选择了自己

  • 李广的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什么后人更怀念李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李广,汉朝时期的一位名将,在后世也受到了很高的推崇,然而如果真的要从战绩上面来说,李广其实比不上另外两位大将,卫青和霍去病。我们知道,他们二人在汉武帝时期,在击败匈奴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为什么在后世人的眼中,李广的地位远远高于卫青和霍去病两人?李广究竟为何要更受欢迎一些?1.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

  • 防守街亭的时候,为什么马谡与诸葛亮意见不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北伐,只是三国时期的一件大事,诸葛亮前后进行了数次北伐,不断扰乱魏国,而其中又以第一次的北伐比较出名,原因在于马谡防守街亭失误,造成了这一次北伐功亏一篑,马谡也被处斩。不过当时的情况是,马谡并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安排,才造成了这一次的失败。但是为什么在这样重大的情况下,马谡却要这样违背诸葛亮的意思

  • 曹爽控制着皇帝,为什么还会输给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眼中,如果一个古代官员能够掌握大部分的权力,甚至是一个国家全部的权力,包括政治上的军事上的,那么这个人必定能够在发生动乱的时候成功将乱局压制住,毕竟他手里有军队。然而在三国时期,曹爽与司马懿之间,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高平陵之变,曹爽手中还握有皇帝,然而还是败给了司马懿,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

  • 隋炀帝杨广有哪些功绩?杨广为什么总是被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杨广和他父亲杨坚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都处于两极分化,杨广彻头彻尾的昏君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虽然隋朝的灭亡与杨广分不开关系,但杨广在位时难道就没有一点功绩么?其实杨过刚上位时,也推出了很多良政,只是后来频繁发动战争,加上滥用民力,导致民间百姓的怨气逐渐变大。所以到了后代,民间对于杨广的印象越来越差,导致和

  • 诸葛瞻和姜维有什么矛盾,诸葛瞻为什么恨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姜维,是诸葛亮的弟子,同时在诸葛亮死后接替了他北伐的大业,继续对曹魏进行进攻。诸葛瞻,诸葛亮的儿子,可能很多人,包括当时的人都认为,诸葛瞻一定会继承他父亲的优点,对蜀国未来的发展进行很有用的建议,但实际上他却好像一直都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之下,因为他完全比不上诸葛亮。这两个人都与诸葛亮有很大的关系,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