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的七国之乱,七王都是什么下场?

西汉的七国之乱,七王都是什么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469 更新时间:2024/2/13 15:12:09

说到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其实大家也应该多多少少知道的一些的,当时的诸侯国实在是太多了,也是没有太好的办法了,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一次的叛乱最后出现了什么情况呢?话说好像七王的下场都非常的惨烈啊,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七国之乱是西汉景帝期间发生的一次诸侯国的联合叛乱,起因是汉景帝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建议,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趁机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七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最后在梁王刘武的坚守和周亚夫,栾布,郦寄等将领的迎击之下,叛乱仅持续了三个月便被平定。七国大部分也都被汉景帝顺势废除,诸侯王的势力由此受到极大削弱,中央集权得到极大加强,从此诸侯国不再具备对抗中央的实力,为日后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打下了基础。

七国之乱大体介绍一下后,下面我们便来看看参加叛乱的这七国国王其结果都是如何。

1,吴王刘濞。刘濞是刘邦二哥刘仲之子,刘邦的侄子。性情剽悍勇猛,早期跟随刘邦破英布,立下战功。后来封其为吴王,镇守江东,也是七国之乱的发起者。公元前154年,刘濞起兵后,率军攻打梁国,结果梁王刘武凭借坚城防守不出,无奈只好撤军,决定与周亚夫决战,但是周亚夫避其锋芒,坚壁清野也不肯应战,并派部队截断吴,楚两国粮道,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吴军因粮食不足而士气大落后,周亚夫全军出击,一战便击溃吴军,刘濞逃走后,在东越被设计斩杀,首级被送往长安。

2,楚王刘戊。刘戊是刘邦四弟刘交之孙,当年汉景帝因刘戊在薄太后丧期间饮酒作乐,淫乱后宫而下旨削其封地,引起刘戊的不满,而联合刘濞等起兵,七国之乱就属他和吴王刘濞闹的动静最大,后来两国联军被周亚夫所败,吴王被杀后,他也被迫自杀。

3,赵王刘遂。刘遂是刘邦六子刘友之子,刘邦之孙。起兵后,朝廷派郦寄攻打刘遂,而刘遂固守都城邯郸,等待吴楚联军,与吴楚联军合兵解邯郸之围,并向长安进发,当吴楚联军兵败梁国,不能西进后,负责平定齐地的栾布胜利回师先与郦寄合兵水淹邯郸,邯郸城破,刘遂自杀。

4,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之所以把他们写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是刘邦长子刘肥的儿子,刘邦的孙子,封地都在齐地。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连造反这种事情也是兄弟同上,看来他们一定是胜券在握,信心满满。可是叛乱发生后,四王合兵围攻齐都临淄,三月而不下,更可笑的是他们围攻的是他们的另一个亲兄弟,齐王刘将闾,一边是兄弟同心另一边又是兄弟相残,真是讽刺。而刘将闾也不是真心为大汉守城,他一面守城一面又派人和围城的兄弟联络,随时准备反水。幸亏朝廷及时派栾布率军入齐地平叛,四王因此而退兵,否则齐地形势不容乐观。最后刘辟光,刘贤,刘雄渠兵败被杀,刘卬自杀。

可见,发动七国之乱的这七个国王无一例外全部身亡。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康乾盛世是个笑话,康乾盛世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的盛世时期,这些时期我们虽然没有办法真切地体会到,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时代,但是也可以从一些流传下来的文献古籍当中去寻找它们的样子。而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时期,大概就是清朝时期的康乾盛世了,很多人可能都认为,那个时期是清朝高度发展的时期,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为什么会有很多人都认为,康乾盛

  • 如果李治没有病死,武则天还能当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的一生,虽然经历大多都争议不断,但是有一点却是所有人都认同的,那就是她女皇的身份。也许武则天早就对皇位产生了觊觎之心,但是一直到自己晚年时期才终于如愿登上皇位,距离李治过世也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那么,如果当初李治没有患病,身体一直很好,一直做皇帝,那么后来武则天还有没有机会称帝呢?历史不容假

  • 乾隆明知道和珅巨贪,为什么一直放任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和珅,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他,你会选择哪个字?不用多想,那一定是一个“贪”。和珅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大贪官,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乾隆一死,嘉庆一上位,就把他直接给抄家处死了。但是为什么乾隆却一直都没管他?乾隆明明知道和珅的贪,知道和珅比谁都要贪,但是为什么在位期间从来没有处理过他

  • 历史上周武王死后,为什么辅政的是周公不是姜子牙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周公这个名字,很多人一定特别熟悉,但也有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并不了解周公到底是谁。在历史上,周公就是周朝时期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同时也是周武王死后的辅政大臣。不过这就让人感觉很奇怪了,周武王死的时候,姜子牙还活着,为什么他不选择姜子牙来做辅政大臣?姜子牙名望很高,为什么周武王没看中他,却选择了自己

  • 李广的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什么后人更怀念李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李广,汉朝时期的一位名将,在后世也受到了很高的推崇,然而如果真的要从战绩上面来说,李广其实比不上另外两位大将,卫青和霍去病。我们知道,他们二人在汉武帝时期,在击败匈奴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为什么在后世人的眼中,李广的地位远远高于卫青和霍去病两人?李广究竟为何要更受欢迎一些?1.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

  • 防守街亭的时候,为什么马谡与诸葛亮意见不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北伐,只是三国时期的一件大事,诸葛亮前后进行了数次北伐,不断扰乱魏国,而其中又以第一次的北伐比较出名,原因在于马谡防守街亭失误,造成了这一次北伐功亏一篑,马谡也被处斩。不过当时的情况是,马谡并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安排,才造成了这一次的失败。但是为什么在这样重大的情况下,马谡却要这样违背诸葛亮的意思

  • 曹爽控制着皇帝,为什么还会输给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眼中,如果一个古代官员能够掌握大部分的权力,甚至是一个国家全部的权力,包括政治上的军事上的,那么这个人必定能够在发生动乱的时候成功将乱局压制住,毕竟他手里有军队。然而在三国时期,曹爽与司马懿之间,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高平陵之变,曹爽手中还握有皇帝,然而还是败给了司马懿,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

  • 隋炀帝杨广有哪些功绩?杨广为什么总是被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杨广和他父亲杨坚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都处于两极分化,杨广彻头彻尾的昏君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虽然隋朝的灭亡与杨广分不开关系,但杨广在位时难道就没有一点功绩么?其实杨过刚上位时,也推出了很多良政,只是后来频繁发动战争,加上滥用民力,导致民间百姓的怨气逐渐变大。所以到了后代,民间对于杨广的印象越来越差,导致和

  • 诸葛瞻和姜维有什么矛盾,诸葛瞻为什么恨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姜维,是诸葛亮的弟子,同时在诸葛亮死后接替了他北伐的大业,继续对曹魏进行进攻。诸葛瞻,诸葛亮的儿子,可能很多人,包括当时的人都认为,诸葛瞻一定会继承他父亲的优点,对蜀国未来的发展进行很有用的建议,但实际上他却好像一直都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之下,因为他完全比不上诸葛亮。这两个人都与诸葛亮有很大的关系,但是

  • 光绪帝为什么要叫慈禧爸爸?慈禧和光绪究两人究竟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慈禧和光绪帝的关系还挺复杂的,光绪帝是慈禧的亲侄子又是亲外甥,加上慈禧又是咸丰帝的贵妃,而咸丰又是光绪父亲的弟弟,母亲又是慈禧的妹妹。所以慈禧就觉得光绪帝像是自己的亲身儿子一样,但是慈禧又是清朝的实际掌权人,所以她就更加喜欢别人用“爸爸”来称呼她,以显示她的身份。可以说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