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为什么屡打败仗?其实有一个致命弱点

北宋为什么屡打败仗?其实有一个致命弱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314 更新时间:2024/1/19 22:27:10

北宋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一个辉煌朝代,风雨飘摇一百六十年,不论从政治、经济、文化哪个方面来看,均有许多亮点。但是,偏偏北宋的军事发展一塌糊涂。那么,这是为什么呢?这期间,最能说明这点的现象就是:北宋没有好将军。

说到这,可能有朋友会反驳,从太祖开国到二帝被金人掳走,北宋的大将多如牛毛,怎么能说北宋没有好将军呢?北宋大将云集,有智将有勇将,从表面上看强盛如斯,但事实呢?短短一个半世纪,燕云十六州始终没拿下,跟西夏打了几十年也没打赢,最终,被金国吞掉了半壁江山,所以,就好像宋朝根本没有卫青这种能横扫天下的好将军。

于是,便产生了一个问题,北宋既有钱、政治上也算说得过去、军队堪称武装到了牙齿,那么,为什么还会吃败仗呢?我们不妨来看看两个北宋大将的际遇,或许,从他们的故事里藏着问题的答案。

呼延赞——后周淄州马步军都指挥使呼延琮之子。谁是宋朝第一个大将?笔者认为:唯有呼延赞堪当此名。呼延赞将尉迟敬德当作自己的人生偶像,还自诩“小尉迟”。呼延赞一生都以效仿尉迟敬德为目标,青出于蓝,平时的生活作风却比尉迟敬德彪悍得多。

呼延赞痛恨辽人,就连晚上做梦都想着怎么灭辽,平时张口闭口不离“灭辽”二字,他把灭辽的志向纹在了自己的身上、坐骑的背上,甚至,还差点纹在他老婆的脸蛋上。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上了战场自然毫不含糊,呼延赞专挑硬仗打。

之后,他在战场上每每身先士卒,辽人无不对其闻风丧胆。按理说,这样一员虎将难免会被套上“有勇无谋”的标签,呼延赞常年混迹行伍,他的智商也不低。当北汉覆灭后,宋太宗脑门一热,执意要收复燕云十六州,锦上添花。

熟悉兵法的人都知道,人困马乏乃兵家大忌,此时出兵无异于以劳打逸,是得不偿失的。然而,太宗身边的宠臣却摇唇鼓舌:“现在,若拿下幽州,就像把饼翻过来一样轻松。”

天福三年,也就是在公元938年的时候,儿皇帝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以求得皇帝之位。此举更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160多年。

所以说,收复燕云十六州果真如此轻松吗?

做梦都想着灭辽的呼延赞此时却十分冷静,对宋太宗劝道:“此饼难翻。”可惜,宋太宗没听呼延赞的话,执意乘胜追击。后来,发生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战况果然像呼延赞推测的一样,宋军没能翻动这块饼,反而被辽人击败,宋军死伤无数。

御驾亲征的宋太宗灰头土脸地坐着驴车逃亡,差点把老命留在幽州。连一个“有勇无谋”的呼延赞都明白,打仗不是闹着玩的,怎能轻言“翻饼”?可是,整个北宋做决断的领导层好像压根不明白这一点,这样更是导致宋军吃了好多败仗。

杨业——后汉麟州刺史杨弘信之子。杨业的一生,毁在陈家谷上。这是一桩冤案,后世评书早已说过无数遍,导致杨业身死的罪魁祸首就是军中主帅潘美。随着潘美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野史工作者们就连他的女儿都没放过,潘妃就这样成了野史中祸国殃民的妖后。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们得替潘美说句公道话:其实,杨业之死罪不在潘美,潘美顶多有“不作为”的责任,罪魁祸首其实是监军王侁。别看潘美是军队里的“一把手”,但是,在北宋的军事职权里,监军的权力比主帅更大。

行军打仗主帅说了算,但是,若遇上战略决策这样的情况,没有监军同意,主帅无权自作主张。

那么,王侁是个什么样的监军呢?简单来说就是贪生怕死的小人。

原本,潘美这支队伍的任务不重,就是掩护老百姓撤退而已。按照杨业的打算,只要将大军兵分记录,交叉掩护,就能顺利完成任务。对于杨业的计划,本来潘美并未提出异议。偏偏此时的王侁想贪功,想着:自己坐拥几万大军,若按部就班地掩护百姓岂不错失立功机会?反正冲锋陷阵用不着自己这个监军。

于是,他便口若悬河地对杨业一通嘲讽挖苦,逼着杨业跟辽人拼命。最让杨业觉得憋屈的还是王侁的一句话:“将军号称当世无敌,如今,却躲在阵中退缩不前,莫非杨将军有其他打算?”杨业本是北汉降将,最忌讳有人说他心怀不轨,这句话就像把杨业架在火上烤。

所以,最后明知跟辽人拼命胜算不大,但是,杨业还是带着几千人硬着头皮上了。所以,与其说杨业殉国,倒不如说是杨业被小人逼死。生活中这种小人是可怕的,别人办事他说风凉话。放到战场上来看,这种小人堪称误国。

一个真正的大将被几句话逼上战场,这样的北宋想打胜仗,难如登天。

在杨业死后,宋太宗赵光义在事后处理参战人员时,仅将潘美贬官三级,而监军王侁则被“除名,隶金州”,刘文裕也被“除名,隶登州”。旌表杨业:“尽力死敌,立节迈伦,诚坚金石,气激风云,求之古人,何以如此!”

标签: 北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是历史上仁爱的皇帝,犯罪宫人都不忍处罚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仁宗,宋朝,历史解密

    历史上从不缺少有着明君之称的皇帝,但考虑普通宫人感受的、真正爱民如子的皇帝却微乎其微,宋仁宗是最得称赞和认可的一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宁愿自己忍着渴,也不愿看到宫人受处罚;宁愿自己饿着,也不愿深夜惊动有关厨司;宁愿忍着口馋,也不愿破例坏了祖宗之法……诸如此类,他的一生真正站在爱民如子的角度,尽心

  • 吕布死后,方天画戟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方天画戟,汉朝,吕布,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天下被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部分,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虽然在后来孙权刘备多次联军打败了曹操,但是都未能改变三国鼎立的形势。虽然最终三国都未能完成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但是三国时期的豪杰仍让人敬佩不已。武将们英勇杀敌,军士们智谋无双,其中武将吕布的英雄形象更是让人钦佩。手持方天画戟

  • 满清妃子们脖子上总是围着一条白色围巾是什么意思?龙华领巾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很多看过清宫剧的人都会注意到一般的官眷、皇族女子都在脖子系上一条白色围巾,但是这个物件的真实用途确实也不是当做围脖那回用处,今天就来看一看他到底是什么用处。也不能完全说是围脖,可能没有围脖这么厚。这让很多人不解,为何她们要在脖子上围一个这样的东西呢?这种看着想围脖的东西叫龙华领巾,龙华领巾可都是采用

  • 欧洲没有史官,历史都是谁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英国威廉一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时期是公元十世纪开始的,中国与之对应的是宋朝,那么宋朝有什么史料呢?南宋人陈傅良曾说:“本朝国书,有日历,有实录,有正史,有会要,有敕令,有御集,又有百司专行指挥、典故之类,三朝以上又有宝训;而百家小说、私史与大夫行状志铭之类,不可胜纪。”以下根据陈高华先生的《中国古代史

  • 宋朝辽国使者的身份是什么?为何不被记入史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辽国,宋朝,历史解密

    宋朝辽国使者的身份是什么?为何不被记入史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自从9世纪中期,回鹘汗国分裂之后,在丝绸之路上就存在着甘州回鹘、沙洲回鹘、高昌回鹘、龟兹回鹘等不同的回鹘势力。因此,宋辽对峙时期,几乎是整个丝路的东段都在不同的回鹘部族的影响下。将这个时期的东西方陆上商贸称作回鹘王朝的翱

  • 唐朝“房、杜”指的是哪两个人?房谋杜断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那时,唐朝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订的。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杜”。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

  • 袁世凯复辟简介 复辟的时间是哪一年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民国,袁世凯,历史解密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5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简介改行帝制1915年春,袁世凯在英、日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准备改行帝制。8月由总统府美国顾问出面发表文章宣称共和宪政不符合中国国情

  • 曾国藩为武英殿大学士,与文华殿大学士哪个地位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曾国藩,清朝,历史解密

    和珅为文华殿大学士,曾国藩为武英殿大学士,谁的地位高?曾国藩为武英殿大学士,李鸿章为文华殿大学士,谁更位重权高?1/古今学士辨现在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满足相关要求的,可以授予学士学位。其实,学士一词,古已有之。我国古代的学士,最早是指在国办学校读书的学生。比如,《周礼·春官·乐师》就有“帅学士而歌《彻

  • 墨家的思想有什么特点?对问题有着怎样的独到见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墨家,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生卒年代难以确知(约公元前468~前376)。据司马迁《史记》载“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从墨翟的生平事迹推断,他年寿相当长,大约是公元前第五世纪,即春秋战国之际的人物。他生于鲁(具体地点有争议),能制造车辖,长于军事工程和守御,大概是工匠

  • 赵括并非只会纸上谈兵?白起说起他,都恨得牙痒痒?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人们把说起来天花乱坠,干起来一事无成的行为称为“纸上谈兵”。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赵国将领赵括。赵括拥有扎实的军事理论,说起打仗理论一套一套的。然而,赵括真的就是一个只知道照着图纸耍耍嘴皮子的普通人吗?赵括,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括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长平之战前夕,赵王中了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