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为何屡次拼命攻打合肥?

孙权为何屡次拼命攻打合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682 更新时间:2023/12/8 13:28:35

在三国时代,有一座城市,堪称吴主孙权最大的“噩梦”。哪里呢?现在的安徽省省会合肥。东吴的防御体系大致可分为荆州防线、长江防线。这两条防线对东吴来说哪条更重要,则要看东吴的国都放在哪里。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孙权迁都于武昌。此时,荆州防线对东吴更加重要,荆州有失,武昌难保。到了东吴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把国都从武昌迁到了建业(江苏南京)。末帝孙皓,在甘露元年(265年)九月迁都武昌,宝鼎元年(266年)十二月(阳历267年初)又把国都迁回建业。东吴在江东立国近百年,国都在孙权、孙皓这祖孙俩迁都武昌十年左右时间,其他时间都定都于江东地区。这也就意味着,守住长江防线,东吴还有饭吃,否则大家一起去讨饭。

而对东吴长江防线构成巨大威胁的是,合肥始终控制在曹魏手中。合肥位于淮河与长江之间,战略非常重要。魏国控制合肥,有两点好处:一、阻止吴军北上越过淮河,从而进攻曹魏的中原地区。二、守住合肥,就等于把一柄利剑悬在东吴的头上,让吴人心惊胆战。

赤壁之战前,东吴控制“江东六郡八十一州”,今皖南、苏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都城在长江南岸的“京(江苏镇江)”。等到曹操在赤壁遭遇历史性惨败后,孙权让周瑜去取荆州,不能让刘备空手套白狼占便宜。孙权自己则率吴军主力进攻合肥。打个比喻,孙权盖了一座院子,可院子没有铁门,难以防盗。孙权需要的铁门,就在眼前不远处的合肥。孙权得到合肥后,可以重兵屯于此,则长江防线高枕无忧。

还有一点,如果孙权夺下合肥,则孙权可以合肥为北伐基地,北上出淮河,进取中原地区。当然,孙权对北伐的兴趣并不大,他只想守住江东。但对孙权来说,仅仅是长江防线是远远不够的,淮河防线才是相对更安全的。可合肥挡在前面,孙权连淮河的边都摸不着,又如何实施“守江必守淮”的防御战略?

孙权不惜代价也要拿下合肥,甚至自己率兵攻城,被部下张纮死死拉住。张纮警告孙权:你拿自己的命当儿戏,一旦出了事,你没地方买后悔药。孙权这才作罢。再加上魏兵前来救合肥,孙权衡量一下,与战不利,自动撤军。

曹操发现了孙权的意图,更加重视合肥。吴军撤退之后,曹操派出三员大将共镇合肥,就是张辽乐进李典

张辽镇合肥,是在建安十四年(209年)十二月(阳历210年初)。而在建安十七年(212年)九月,孙权听从张纮的建议,修建秣陵城,改称建业,并迁都于此。建业就在长江南岸,为了给建业加把安全锁,孙权必须再攻合肥。

直到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孙权才举兵十万,北上攻取合肥。这三年,孙权的重点是与刘备争夺荆州,刘备各种“赖账”,把孙权气得七窍冒烟。正值曹操攻汉中,刘备为了让孙权给曹操添堵,交割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让孙权攻合肥。

当然,刘备不割三郡,孙权认为曹操主力在汉中,合肥空虚,也会趁机攻取合肥。可让孙权没想到的,在合肥逍遥津,一战成就了魏将张辽的不世美名,孙权自己差点成了俘虏。《三国演义》说“(逍遥津)这一阵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

合肥被曹魏控制,始终是孙权的心腹大患,导致东吴必须置重兵于长江防线,生存压力非常大。又过了十几年,东吴嘉禾二年(233年),孙权大举出兵,进攻合肥新城(魏在合肥旧城西北,建合肥新城)。但是孙权早被魏军吓破胆,合肥新城附近没有大河,孙权坐船远距离指挥作战,十几天都没敢下船。

过了一年,孙权再次率军进攻合肥,而让陆逊诸葛瑾等人出荆襄。可见合肥不在孙权手上,导致孙权严重缺乏安全感。

孙权驾崩后,吴太傅诸葛恪继续围攻合肥新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拿出来。而这次围攻新城不利,诸葛恪是下了血本的。按魏臣王基的话,诸葛恪此次出兵,带着吴国大半的兵力。

吴国定都于建业,合肥在敌军手上,对建业实在太不安全。只是由于实力上的差距,吴国直至灭亡,也没攻下合肥。

标签: 孙权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被叔叔抢了王位,最后消失在皇宫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历史上存在很多悲催的皇帝,他们的可怜程度各有不同。在明朝的时候就出现一位悲催的皇帝,他才刚当上皇帝没多久就被自己的叔叔给拉下台了。不过他这个人也成了清朝第一大悬案,原因是破城那日他神奇的消失在行宫中,至今没有人知道他去哪了,不过现在对于他的下落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就是他自焚了。这个自焚的结局是朱棣

  • 后稷为什么善于农耕?他是跟谁学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后稷,黄帝,历史解密

    要说西周王朝的历史,自然得刨根问底,从那“小邦周”的来历说起,也即从周族的来历说起,因为上古时的一个小国其实就是一个小部族。周族的始祖,自古以来各种史书众口一词地说,那就是五帝时期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后稷”。按《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劳模后稷的身份还非常高贵的:他的“父亲”是五帝之一的帝喾,母亲则是

  • 曹魏宗庙是什么?有多少人配享曹魏宗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刘备,曹操,历史解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供奉本朝历代帝王及其先祖的太庙是帝王祭祀的重要场合。后来,宗室、功臣经过皇帝批准后也可以将他们的神位供奉于太庙之中,称为“配享太庙”,以示殊荣。魏明帝时,先后有26位功臣得以配享魏武帝曹操之庙,这不仅是对已逝功臣的表彰,更能揭示出当时政治格局的变化。一、曹魏太庙的建立曹魏宗庙

  •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白薇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白薇,民国,历史解密

    白薇(1893~1987),原名黄彰,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清光绪十九年(1893)二月五日生于兴宁县南乡渡头(今属资兴市白廊乡)秀流村人。白薇的父亲黄晦早年曾留学日本,参加过中国同盟会和辛亥革命,他虽是新派,但对女儿婚姻采取了封建卫道士的态度。白薇在家乡时曾有过一次父母的包办婚姻,在舅父的帮助下,进入

  • 宋朝相邻国家都很强,为何还能维持320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宋朝,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通过用喝酒的方式收回了武将的权力,同时又采取了大臣的建议,把在地方精英的士兵全部号召回来,他这样子的措施虽然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不过也造就了宋朝之后强的很强,弱的就很弱的现象,不过让人困惑的是,跟宋朝相邻的国家都是强国,为什么宋朝还能维持320年呢?今天小编带你去了解一下吧。首先

  • 易服令到底是什么样的效果 为什么本顺从的百姓会舍命反抗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人们熟知,明清易代之际,很多明朝重臣如洪承畴因被俘而降,钱谦益慑于兵锋而降。洪承畴因监狱梁上掉下灰尘落到衣服上掸了又掸,被前来劝降的范文程看出来内心怕死;钱谦益则是与柳如是说好一同跳水自尽,却怕水冷而惜命。今见到一故事,说钱谦益辞官归里后,一日宽领窄袖游苏州的虎丘,有儒生见他穿着,觉得奇怪。因为明朝

  • 北周大臣:司马消难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司马消难,隋朝,历史解密

    司马消难,字道融,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北周大臣,西晋宗室南阳王司马模之后,北齐尚书令司马子如之子。自幼聪惠,微涉经史,好自矫饰,以求名誉。起家著作郎,礼爱宾客,邢子才、王元景、魏收、陆昂、崔赡等皆游其门,寻拜驸马都尉、光禄卿,出为北豫州刺史。被朝臣诋毁与宗室叛乱牵连,被猜忌迫害,逃亡北周,

  • 揭秘:古代大年三十的时候皇帝有春晚看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要是能穿越到古代你在路边随便找个人问问做啥职业最好,保管人人都回答说做个皇帝最舒心。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始,到东汉农民张角吼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惊天口号,再到太平天国洪秀全打出“人间天国”的旗号发动农民起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总之从古至今,中国的

  • 成妃为康熙生一子却是残疾,雍正封他为亲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成妃,清朝,历史解密

    现代社会,如果哪个女人生下一个残疾婴儿,一定会很伤心难过,而在古代则被视为一种不祥的征兆。清朝康熙有一位妃子就生下了一个残疾婴儿,没想到的是,他却因祸得福,被封为亲王。他便是皇七子胤佑,生下胤佑的这位妃子是成妃戴佳氏。戴佳氏出身不高,内务府包衣出身,父亲卓奇只是一名小小的司库。司库是内务府下设的一个

  •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在哪一年结束的 为什么没有激化到武装冲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德国,柏林,历史解密

    1949年5月12日,苏联宣布解除对英、美、法三国占领的西柏林的封锁,第一次柏林危机结束。柏林封锁是冷战时期的第一次重大国际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处于多国占领下的德国,因冷战令苏联和西方国家关系恶化,苏联遂封锁了西方盟国通向在其管制下的柏林地区的道路和铁路。迫使西方力量同意让苏联与其占领区向整个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