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锄禾日当午的作者李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锄禾日当午的作者李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064 更新时间:2024/3/22 12:55:11

“锄禾日当午”,只是提起这一句,很多人都能够把整首诗都背诵下来,可以说这首诗已经是深入人心了。不过,我们在学习一首诗的时候,经会了解一些作者的生平事迹,才能更加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首诗,然而几首《悯农》的作者,我们顶多只知道一个名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做过什么事情,我们却一概不知,这是为?作者绅他到底是个什么人,为什么书中从来不提呢?

从小父母就用《悯农》来教育我们要好好节约粮食,小时候每每看到这些诗。总觉得这一定是一个忧国忧民,能够体恤民间疾苦的人,甚至于很地方的食堂也都挂着这样的标语。提醒人们要节约粮食。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李绅在才学上面确实算得上大才子,很轻松的就考中了进士,而且到最后官至宰相,但是或许和大多数人一样,在他当上宰相以后,掌握的权利越来越多,基本上就变成了一个只知道贪图享乐的人,可以说李绅算得上是一个吃货。

比如在他当官的时候,为政苛爆严厉,因为于此很多村民都吃不上饭,不得不逃离自己的家乡,按理说李绅身为一个父母官应该以百姓的疾苦为主,应该将百姓当做自己手心里宝,但是他却将自己治下的百姓称之为麦子,逃走的百姓的呢称之为秕糠,而将留下的留下的百姓称之为饱满的麦子。可以说相当残暴,不把自己的百姓当人看。虽然他做到了宰相的位置,但是人品完全抵不上这个职位应该拥有的品德。

而且发迹以后对自己的朋友更是十分的无理,李绅在没发迹以前和李远将关系很好,他把李元称之为自己的叔叔,但是等后来李绅发迹以后,就让李远将自称为孙子,虽然是李远将自称自己是李绅的孙子,但是李绅也没有拒绝。而且正是因为在吃上面讲究,可以说极尽奢华,据史书记载他特比喜欢吃鸡舌头,每餐都要吃一盘鸡舌头才能下饭,而毕竟一个鸡只有一个舌头。可以说算得上浪费。

当自己贫穷的时候自己还写粒粒皆辛苦,但当自己发迹可以后却奢侈到浪费粮食,可以说真的是非常尴尬,当然这还没有完事。李绅性情苛急在他镇淮南道当政的时候,也就是现在的扬州,那时候学生们要坐船来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往往这个时候船家们都想涨点钱,毕竟大部分考生都着急赶路,涨一点钱也无关紧要,但是这一次他们碰到了李绅,可能是当年李绅也被这些船夫欺负过,正好新账旧账一起算只是船夫没想到这一次提价竟然就把自己的命不明不白的扔到扬子江里面去了。即是是坐地起价也用不着用人命来抵偿。从此也看出了李绅性格的激烈。

虽然说李绅后期顽劣的事迹有很多,虽然吃鸡舌这事也考证不得,但是刘禹锡曾经写过一首诗,就是说李绅看习惯的事情,刘禹锡却看不惯,讲的是李绅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李绅了,不再是当年那个能够怜悯百姓的好青年。而且李绅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在冬天收蛤,在大冬天的下水去抓可以说是和送死没有区别,他的手下说我们的命也是命,把李绅说惭愧了才让这件事就此作罢。

李绅再后来绅构陷扬州江都县尉吴湘,找个理由将他杀死可以说无论怎么来看李绅发迹以后都算是一个残忍的人,虽然他写的诗歌能够贴近自然,具有社会特点,能够通过几行诗就能反映出社会现实,而且选材经典,仅仅只是选择了锄禾这样几个小点,就能够带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可以说能够把内涵隐藏在自己的诗句中去。可以说李绅最光辉的时刻都在他还没有发迹之前的时候,但是发迹之后和发迹之前作对比,相差甚远。

可以说李绅是大部分人都有很大误解的人,大部分人对他的理解大概都是因为悯农这首诗的影响,认为他是一个能够体恤民情的好官,而且是一个能够和民众同乐的好官,但在历史上实际上来说,他鱼肉百姓,不把百姓当成自己衣食父母,可以说他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人,而且两极分化严重。但这也给与我们从侧面教育孩子的机会,不光要教育孩子节约,还要教育孩子做人要厚道。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英国的辛德勒是谁?被隐藏了半个多世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们带了惨痛的回忆,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污点。在当时,几乎整个世界的人民都在为战争而饱受苦难。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像辛德勒这样的正义人士凭借着自己的力量极力的挽救着世界。关于辛德勒的事迹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知道,在这里小编就不多说了。今天小编要说到的是另外一个人,与辛德勒非常

  • 封神演义中截教五圣母的原型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截教,是一个存在于古典小说《封神演义》当中的,作者虚构出来的宗教,以通天教主为主,更是书中三教当中势力最大的一个。而在截教中,有“截教五圣母”,他们在《封神演义》当中并非是主要角色,有一些也只是露了个脸,那你知道截教五圣母都是哪些人,各自又是什么身份吗?他们在民间传说当中的原

  • 明四家之一的仇英擅长画什么?其代表作品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仇英可能很多小伙伴们都不是很熟悉,他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明四家中的其中一个。仇英约生于弘治十一年,就是公元1498年的时候,逝世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仇英早年的时候是一位很普通的油漆工,后来拜在了周臣名下学习绘画,后在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观摩大量古代名作,技艺大进,自成一家。擅长山水、人

  • 战国时期“法家”的中心思想与主要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可以说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铁制工具的普及利用,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个体家庭得以成为基本的生产单位。战国时期法家先贤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乐毅、剧辛相继在各国变法,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可以使平民通过开垦荒地、获得军功等渠道成为新的土地所有者。让国人平民也有了做官的机

  • 历史上除了荆轲刺秦王,还有哪些著名的刺杀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古代著名的暗杀事件有很多,但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实在太有名了,所以让很多朋友记忆犹新。这次就为大家简单介绍几个,在历史上同样著名的刺杀事件。其实古人敢行刺,都是抱着同归于尽的心态去做的,根本就没想过事后还能全身而退。而且刺杀的成功率也并不算高,因为中间总会发生很多意料之外的事,如果是行刺非常重要的

  • 在我国“大人”一词代表了哪些角色?喊错了的话是很丢脸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都看过我国的古装影视剧了,凡是有一官半职的人,上至宰相公卿,下至胥吏衙役,似乎一律都称呼为“大人”,通常包括第二人称或是第三人称,有时还可以演化为第一人称“本大人”,似乎“大人”与“官员”为同义语

  • 在古代为何游牧民喜欢弯刀?而农耕民族喜欢直刀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世界历史中有着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相信很多小伙伴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到,那就是游牧民常常使用的武器是弯刀,而农耕民族所使用的武器是直刀。就像中国的封建王朝以及欧洲那些农耕民族和国家,通常使用的都是直刀。而再看看大草原上驰骋的游牧民族,蒙古族、匈奴、鲜卑族、女真族、契丹族等等使用的主要武器多半都

  • 明清时期,为什么人们认为西游记作者是丘处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这一点对我们来说,那已经是文学常识了,基本上是不会弄错的。但是这在明清时期却并非如此,当时的人们提到《西游记》的作者,想到的根本不是吴承恩,而是道士丘处机,但是这个丘处机是历史上真实的丘处机,并不是武侠小说里面的丘处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西游记》的作者到底是谁,为什么会

  • 如来送给唐僧的锦襕袈裟,唐僧为什么从来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唐僧在取经之前,如来曾委托观音菩萨,给他送了五件法宝。分别是锦襕袈裟、九环锡杖、紧箍咒、金箍咒和禁箍咒。但唐僧一路上也就对孙悟空用了一个紧箍咒,其他法宝一直被压箱底,动都没动过。锦襕袈裟的能力十分强大,上面镶有七宝,水火不侵还能防止妖怪靠近,但唐僧一直把锦襕袈裟放在箱子里让沙僧一路背着,自己身上只披

  • 古代没有指纹识别,为什么还要摁手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可以在各种古装剧当中,看到有“摁手印”这种情节,一旦摁下了手印,那么就相当于完全承认了纸上所写内容的真实性,有什么差错都会被追究的。但是,古代并没有现在的指纹识别技术,他们又能通过指纹验证出什么?古人利用指纹的办法是什么,在没有指纹识别技术的古代,为什么还要用摁手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