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湖南巡抚王朝恩,隆科多年羹尧都不能阻止他升官

湖南巡抚王朝恩,隆科多年羹尧都不能阻止他升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69 更新时间:2024/1/16 2:35:24

康熙三年(1664),湖广分省而治。原为管理湖南西部的偏沅巡抚移驻长沙。至雍正二年(1724),将其改为湖南巡抚。

第一任湖南巡抚是辽宁人,姓王名朝恩。原为浙江布政使。他到任之后,于十一月初四呈奏折一封,标题是——

恭奉圣训实心勉力折。

他写到——

自十月初一抵任以来,办理公事与相待属员悉遵圣训,诚实为先,不欲自欺欺人。贽仪节礼概不收受,所以到任弥月,虚张文告不肯套行一纸,考察官方不敢混劾一人,必期事事访实察确然后施行。至湖南火耗业经督臣杨宗仁厘定加一,酌派州县以至司道养廉分数奏明饬遵。臣无庸再为置议,倘各属员中仍有阳奉阴违,容臣密察另行纠参。

从此奏折我们可以读出几件事。

其一,出京前雍正曾召见他,要他办事诚实为先,不要自欺欺人,不得收受各级官员的礼物。

其二,清查湖南火耗。

何谓火耗?

火耗起于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以银征收,上交国库。百姓交的都是碎银子,因此要铸成银锭。中间必有损耗啊,谁来承受?皇家不愿,那就百姓背呗。实际上,真正熔化银子时的损耗,比理论上的小。也就是说,征得多,耗得少,中间的差额,就成为官员们的活动资金。导致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雍正为解决此事,很下了力气,“力图整饬吏治,强化财政,于是实行‘火耗’归公和向官员发放养廉银”。

王朝恩到了湖南,认为湖广总督杨宗仁已整好了,不必再议。如果有人不按规执行,我会查清弹劾。

接到奏折之后,雍正批了几句——

只不走声气,不迎合权要,一己之费能几何?自然就容易了……其余私肠贪婪之辈,何苦将自己功名身家性命为他人填无厌之壑也?即隆科多、年羹亦不能为汝致祸福也。二人就着实在朕前奏汝不可用也。只要你挣挫,全朕独用你之颜面,不要令人笑了。勉为之。邀朕恩为己力的无耻人尽有,不要被人愚了,只信此数行朱谕好。

意思很清楚,就是要他正直做官,别被那些坏家伙拉下水了。有些人拿着鸡毛当令箭,把我对他们的信任,化成对下级的压迫。此绝非我的本意,你的眼睛要睁大点,不要被他们骗了。我之所以让你当湖南巡抚,自然是对你寄予厚望。还告诉你个秘密,隆科多、年羹尧这两个“红人”,可是找我说过你不行呀。你要努力,别让我失望,别让我被人笑话。

可以说,雍正对王朝恩,简直是推心置腹了。把隆科多、年羹尧进谗言都告诉他。这如何不使王朝恩感恩戴德呢?

因此,他确实如自己奏折里说的,在任上,“事事访实察确然后施行”,很得雍正信任,基本上一路高升。

据《雍正实录》载:

他做了一年多湖南巡抚,即升为内阁学士,盛京户部侍郎,“掌盛京地区财赋,征收官庄、旗地租赋等事”。

雍正五年,兼任奉天府府尹。

后来又做了盛京刑部侍郎,至雍正十年,升为直隶河道总督。

前面我们说到,他“事事访实”,才到湖南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雍正实录》里提及——

王朝恩上奏:岳州卫所属地方旱灾,虽据详报,但臣履任伊始,未经确查,事关蠲免钱粮动支仓谷,请俟勘明分数题请赈济。

雍正批示,应散赈者,即行散赈。应免钱粮者,即行奏闻。如俟再加确查,始行散赈,被灾之民,宁可待乎。若谓钱粮紧要,民命尤属紧要。有民始有钱粮,所奏甚属错谬。此事已经迟误,嗣后再如此迟误,定行治罪。

不得不说,雍正有几句讲得十分有道理,那就是,老百姓的命,比府库的钱粮重要多了。

问题是,他这是给自己立牌坊,让人觉得,他是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事都是手下人没做好。可如果王朝恩不把灾害查实就开仓放粮,会不会犯下更大的罪?擅动皇家的东西,还要命吗?

从上面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王朝恩确实做到了实事求是,不瞎整,不乱搞。可官做久了,被皇帝信任有加了,就有傲娇怠惰的时候。

雍正十一年,直隶大雨,到处受灾,山洪暴发,河道崩塌,一片大乱。

皇帝谕令内阁——

直隶河渠水利,关系国计民生。朕悉心经理,开浚河道,修筑堤工,务令宣洩有资,闾阎获福。又特设正副总河,董率其事,以专责成。因王朝恩久历外任,且受朕深恩,是以用为总河……闻王朝恩自到任以来,性好安逸,不耐烦劳,仅于运河一路,坐船勘验工程。其他各处,从未亲历,以致紧要之处,堤岸残缺,水道壅淤……月堤溃决,并不奏闻,希图隐讳。似此有忝职守,深负朕恩。著革职,仍留该地方,所有今年应赔工程银两,悉于王朝恩名下追出还项。

从湖南巡抚任上的“事事访实”到河道总督的“性好安逸,不耐烦劳”,王朝恩终被革职,还要拿自己的钱补工程款。

之后,《雍正实录》里没再出现他的名字,《乾隆实录》里也没有。

大概,就这样一撸到底,再未被起用了吧。

王朝恩如果能够始终如一,也不会如此下场了

标签: 王朝恩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伯温临死前送了什么礼物给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伯温,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超级智慧型人物,一个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另一个就是元末明初的的.刘伯温。两人留下了太多的神异的传说。传说诸葛亮不仅神机妙算,而且还能呼风唤雨。后人把诸葛亮吹捧得到了“多智而近妖”的地步。而刘伯温辅佐明朝皇帝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勋,被称为“帝师”、“王佐”。

  • 刘秀后期怎么了?暴打侍从冤杀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秀,汉朝,刘秀,历史解密

    光武帝刘秀被誉为史上最完美的皇帝,他身上集中了读书人所有的美德,没有一般开国皇帝的猜忌和暴虐,创造了一段君臣相安的佳话。不过,这个说法更像童话,刘秀不是神,世上也没有完美的人,更何况一位处于政治焦点中的帝王。建武十三年,刘秀完成全国统一。战争结束了,本该是举国欢庆,刘秀也该放松神经,与民同乐一下。岂

  • 太子丹对荆轲说的一段话,对他造成致命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荆轲,战国,历史解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荆轲《易水歌》提起荆轲,想必世人都知道,他就是那个刺秦王的荆轲。俗话说,弱国无外交,在那个敌强我弱的时代。燕国作为一个弱小的国家,面对强大的秦朝,则显得非常的无助。而燕国的太子丹竟想出了如此愚蠢的计策,那就是:派人去刺杀

  • 佛教的四大译经家是谁?曾有皇帝为抢夺高僧而出兵西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佛教,四大译经家,历史解密

    季羡林先生说:“不研究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就无法写出真正的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甚至中国历史。”由此而知,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那么我们都知道佛教是外来宗教,写的自然不可能是中文,而且在当时社会也没有翻译器,或是其他多媒体设备,更不可能拍一拍,照一照,就给你翻译出来。既然如此,那么是佛经是怎

  • 关于女魃的传说有哪些?女魃和应龙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女魃,上古,历史解密

    这应龙也是黄帝身旁一员大将,传说是天上管雨水之神,有蓄水本领。应龙在长江和黄河上游蓄水,水淹南方的蚩尤大本营和北方的夸父大本营,蚩尤夸父联军损失惨重。蚩尤攻打黄帝,被风后的八卦阵法打得惨败,因而,终日一筹莫展,命将士死守蚩尤寨,一连数月不敢出战。一日夸父进言说:“主公,臣闻听人言,说东泰山之上,有风

  • 揭秘:让咸丰帝神魂颠倒的四春娘娘有何来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四春娘娘,清朝,历史解密

    咸丰,后人称之为四无皇帝。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是对咸丰帝一生的最好评价。他给世人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留下了慈禧,这个握有大清王朝整整五十年权力,同时又将大清送入坟墓的女人。除了四无皇帝与慈禧外,咸丰帝还是一个十分好色的皇帝,在后期几乎不理朝政,天天以醇酒和美女为乐,代表人物便是“四春娘娘”

  • 方腊在正史中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方腊,历史解密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描写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气贯长虹、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书中刻画的人物形象逼真饱满,个性鲜明,穿透力很强。直到今天,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等等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然而,梁山时代犹如一场盛大豪华的宴会,终究是落下了苍凉的帷幕。内部矛盾的日益激化

  • 为什么姜维没进宋朝武庙七十二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维,三国,宋朝,历史解密

    公元263年,邓艾与钟会分兵率军攻打蜀汉,由于姜维坐镇剑阁,钟会一时间无法攻入蜀中腹地,直达成都,因此当时钟会已经有了退兵的心思,但此时邓艾提出偷渡阴平之计,他带领军队穿越了七百多里的无人区域,忽然出现在江油,而江油守将马邈在惊慌之中投降了邓艾。在此之后,诸葛瞻错误的放弃了战略要地涪关而退守绵竹,就

  • 古代士兵打仗为什么不准饱餐酣睡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打仗,历史解密

    打仗的时候士兵怎么吃饭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我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这一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粮食对于行军打仗来说有多么的重要,而且很多的军队在陷入困境之后,总会派人去偷袭敌军的粮仓,而一旦偷袭成功的话,整个战争的形式将会发

  • 明朝为什么不适合武侠小说是真的吗 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一位网友说:“人们认为最适合写武侠小说的时期应该是各种矛盾激化最激烈的时期。皇帝,忠臣,叛徒,宦官,金义薇,东昌,西昌,彝族,民间,民间组织,帮派和每个元素之间的矛盾可以用作写作的材料。“显然,他所说的时期是明朝。 但令人惊讶的是,金庸的十五部武侠小说显然是以明朝为基础的。只有一个“血剑”,但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