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宗敏造成了那么大的损失 为何李自成却不处理他呢

刘宗敏造成了那么大的损失 为何李自成却不处理他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175 更新时间:2023/12/8 15:35:26

李自成实在是应该处理刘宗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李自成进京后,优待崇祯的三个儿子,还封他们为。同时又厚葬了崇祯皇帝。李自成这一举动,让明朝皇亲国戚和官员对这支农民起义军有了好印象,也让北京城里安定了不少。

但是刘宗敏为了搜刮钱粮,做了很多刑具,对明朝皇亲国戚和官员进行严刑拷打。李自成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农民军的良好形象,瞬间就被刘宗敏给摧毁了。李自成自此民心不附,以至于清军打进来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帮助李自成。

诚然,李自成进京后,确实遇到了没有军饷的难题,确实需要钱粮。但是收集钱粮,可以采用别的方式,不必如此简单粗暴啊。

(李自成和刘宗敏)

有人说,先前崇祯皇帝就曾好好劝说,可是征集不起来啊。刘宗敏好好说,能征集起来吗?

这话不对。情况不一样。那时候,大家都知道,崇祯皇帝就算征集不起来,也不会杀谁的头。但是李自成是外面打进来的,那时候还叫做“匪盗”,他征集,如果不给,肯定是要杀头的。所以,那些人绝对不敢放肆。

再说了,刘宗敏还可以采用借的方式啊。先借了,至于还不还,将来再慢慢处理吧。

其二,本来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物。对他的处理方式,必须要非常小心谨慎。李自成也明白这一点,所以送了他不少钱物,目的无非就是想极力拉拢他,让他帮助自己抵御清军。

可是,刘宗敏却在这时候,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俗话说:“朋友妻,不可欺。”李自成既然要和吴三桂交朋友,拉拢他。刘宗敏抢了人家的爱妾,前面所做的那一切工作,不都白做了吗?

也就是说,一边李自成在进补药,一边刘宗敏在下烂药。刘宗敏难道不该受到惩罚吗?

其三,吴三桂投降清军,公然和李自成对抗,李自成派刘宗敏率军去打吴三桂,可是刘宗敏却粗鲁地说,大家都是做贼的,为什么就该我带兵去出生入死,而你却在家里享清福?

姑且不说李自成是皇帝,皇帝的命令就是一切。退一步说,吴三桂造反这个祸,就是刘宗敏惹出来的。既然是刘宗敏惹出来的,他就应该去补救。他不补救,竟然还说出那样目无尊长的话。这样的刘宗敏,为什么还留着呢?

(陈圆圆剧照)

我认为,刘宗敏犯了大错,李自成却不处理刘宗敏,有以下一些原因。

其一,刘宗敏十分忠诚。

有人可能会说,你这话不对啊。你刚才不是说,李自成让刘宗敏率军前往山海关,刘宗敏公开顶撞李自成吗?怎么又说他忠诚呢?

刘宗敏还真的很忠诚。跟着李自成闹革命以来,他就一直对李自成忠心耿耿。在李自成被打得只剩下18骑的时候,他也紧随在李自成身边。同时又是他,帮助李自成重新招兵买马,把队伍拉到几千人。为了表示革命的坚定性,他甚至杀了自己的妻妾,做出这样极端的事情。

刘宗敏虽然顶撞李自成,但这只不过是他直率的表现,并不表明他对李自成不忠。

如果刘宗敏真是对李自成不忠,李自成是绝对不会容他存在的。当李自成退出北京后,就杀掉了李岩。他杀李岩,就是他认为李岩要背叛他。如果刘宗敏有不忠于他的表现,他怎么可能放任不管!

(吴三桂剧照)

其二,李自成不愿阵前杀大将

刘宗敏惹恼吴三桂,又顶撞李自成。这肯定让李自成非常生气,甚至气得想要杀刘宗敏。但是毕竟当时还必须刘宗敏带兵前往和吴三桂及清军作战,别人似乎都不行。阵前斩大将,是兵家之大忌。所以,李自成实在不敢冒这个险。

其三,李自成的认识水平有限。

李自成虽然优待明朝皇室,但是,这并不表明他对当时的战略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同时,再加上打进北京城,李自成多多少少有些膨胀,没把别人看在眼里。还有一点,李自成贪图享乐,根本没去思考接下来的战争走。所以,他自己并不认为拷打明朝皇室及官员会带来什么不好的后果,并不认为刘宗敏抢了陈圆圆,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就是说,他并没有觉得刘宗敏的所作所为,有什么大错。

既然不认为刘宗敏有错,当然就没想过要处理刘宗敏了。

(参考资料:《明史》)

标签: 李自成李宗敏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是怎么把女儿嫁给和坤儿子的?具体经过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和珅,乾隆,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和珅这个人之所以发迹如此之快,除了他的聪明才智,主要还是遇到了一个赏识他的皇帝。他可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学识才华各方面都是相当的出众。当然除此之外,乾隆最看重的并不是他的学富五车,而是他办事的水平特别高。作为皇帝来说,难得有一个手下,同时兼备了这么多的优点,就对和珅很是高看。受到重用的和珅,还

  • 半坡人: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半坡人,努比亚人,历史解密

    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的典型文化,而半坡文化则是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们同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因而对于这两种文化,尤其是居址选择作一对比研究,对于探索史前居民的居住规律是颇有裨益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指出:“由已经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看来,当时人们所选择的居住地址就已显示出他们

  • “株连九族”是哪九族?“世袭罔替”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世袭罔替是清朝的一种爵位继承制度,俗称铁帽子王。清王朝建立后,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皇族爵位即是这个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当时确定的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清朝封爵

  • 官渡之战期间,和袁绍暗通款曲的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袁绍,三国,袁绍,官渡之战,历史解密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同时也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之一,战前曹操不仅实力不如袁绍,而且当时还面临三大困境:第一,粮草不济,曹操甚至一度想退兵回许都;第二,后方不稳,特别是豫州汝南和阳安等郡叛乱频生;第三,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策都有可能偷袭许都,或被袁绍拉拢从后

  • 于禁投降之后 为什么曹操不是大怒而是哀叹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于禁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于禁是曹操手下资格最老的大将之一,也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深受曹操信任,于禁在襄樊之战中,败给关羽,随即投降了关羽,曹操得知于禁投降,哀叹了良久,说,于禁随我南征北战三十年,为什么到了危急关头,反

  • 比干真的是被纣王处以剜心之刑而死的吗 历史上的他确实如此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商朝,比干,历史解密

    历史上比干到底是怎么死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比干,子姓,比氏,名干,沫邑(今河南淇县)人。是商代帝王文丁的次子,帝乙(纣王之父)的弟弟,帝辛(商纣王)的叔叔,因此也被称为王叔比干,是殷商王室的重臣,官拜少师(相当于后世的丞相)。比干在20岁时

  • 明朝皇陵没人盗,为什么清朝皇陵却被大规模盗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皇陵,清朝,历史解密

    盗墓是一件可耻的事,但在利益的驱使下,盗墓之事仍是层出不穷,不光是现代,古代亦有之。其实这与我国的“厚葬”习俗脱不了关系,而我国的厚葬习俗起源于汉代,这与汉代的“尊儒”思想有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儒家相信“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金国打宋时犯下大罪,百年后被蒙古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金朝,历史解密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在政权交替或者朝代更替的时候,总会发生一些战争。古代的战争大多都是以冷兵器作战的,那种刀砍我杀的疯狂节奏很容易让人丧失人性的底线,从而变成一个恶魔只知道用血来唤醒自己的意识。所以说战争一旦爆发,就会使人回到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给当时的社会和人民带来极大的沉重灾害和磨难。就像是

  • 司马炎算伟大的皇帝吗?他采用的什么治国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炎,晋朝,历史解密

    我国古代曾经一共有过两种统治制度,根据君主喜好的不同,他们会制定不同的政策来维护国家的稳定,有的君主认为郡县制能够维持国家的稳定,会给百姓带来更加富裕的生活,但是也有君主认为君侯治更加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有利于自己的统治,他们把权力分分给各个同姓王,然后利用这些人手中的权力巩固王族政权。当然根据不同的

  • 巴拿马战争期间一个困扰了美国很久的难题 被我国一家民企解决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美国,巴拿马战争,历史解密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直接发动或间接参与了多次战争,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最后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比如说曾败给中国的朝鲜战争、曾一无所获的伊拉克战争、曾丢尽颜面撤军的越南战争以及劳民伤财的阿富汗战争。在这些失败的战争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耗时长!每一次战争不是三五年就是上十年,与美国曾经速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