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杀关羽后,为什么力劝曹操称帝?

孙权杀关羽后,为什么力劝曹操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69 更新时间:2024/1/26 2:13:20

汉末,孙权在擒杀关羽、并夺得荆州市以后,孙刘同盟此后荡然无存。为了防止四面楚歌,孙权迫不得已向曹操套近乎,他遣使入贡,不但向曹操称臣,并力劝曹操替代汉代自称为大魏皇帝。

曹操看完东吴使者带来的劝进书后,又将来书遍示内外群臣,并笑着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魏略》)

翻译一下,曹操说的意思是:孙权这个小子是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着吧。

曹操手下的群臣也乘机劝曹操废汉献帝而称帝代之。但是,曹操自己还不想废献帝自立,他说了一句:“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魏氏春秋》)

问题来了,和曹操斗了一辈子的孙权为什么要在此时劝曹操称帝?而曹操却又为什么不乘机答应称帝呢?

孙权为何劝曹操称帝?

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容易回答,此时的孙权力劝曹操称帝,实际上也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的,因为,他认为这样做一来可以获取曹操的信任,缓和与曹魏的矛盾,从而不会因为杀了关羽后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

同时,假如曹操果真答应废汉献帝称帝,那些对大汉王朝还忠心耿耿的拥汉派恐怕就会跳出来反对,从而使曹操陷入内乱,无暇染指东吴。

曹操为何不乘机称帝?

曹操虽然此时已经步入暮年之际,但是,他并没有像历史上那些帝王、君主出现晚年昏庸的现象,六十多岁的曹操还有着一颗清醒的头脑,他很容易地看穿了孙权的意图,因而不肯轻易上当。

曹操不是一个只图虚名的人,此时的他其实已经和汉天子没什么两样了,来看看曹操从魏公到魏王都有什么待遇就明白了。

建安十九年(214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并把冀州的河东、魏郡等10郡赐给曹操,作为独属自己的封地。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汉献帝又封曹操为魏王,成为非刘姓的异姓王,权势越来越大。曹操当丞相的时候,还属于皇帝的臣僚,而成为魏公、魏王的时候,已经是可以自立门户了。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汉献帝又下诏,赐予曹操只有天子才可使用的旌旗,曹操外出时,排场可以和皇帝一样,有着同样的仪仗队、銮驾。

汉献帝还诏令曹操可以头戴悬垂有12根玉串的王冠,本来全国只有一顶这样的王冠(皇帝本人),现在成了全国有两顶同样的王冠。

曹操乘坐的车驾也变成了专门的金银车,也是由六匹马拉着,这也是只有天子才能拥有的特权。

曹操的这一切特权,都已经是和汉朝的皇帝一样了,唯一的区别只在于没有一个皇帝的帝号而已。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此时的曹操已经六十多岁,在那个年代已经算稀少的了,他的有生之年也没多少日子了。

因而,即使曹操废掉汉献帝,自己也没几天皇帝可当了,还不如当个“周文王”留下一个好名声,然后让儿子曹丕去当个“周武王”,达到曹魏代汉而立。

还有一个原因,此时的局势还是三国鼎立,曹操在没有统一天下的情况下,轻易地代汉自立,那么自然也就承认了东吴的孙权、蜀汉的刘备两个独立政权称帝的合法性,这多少也有点替他人作嫁衣裳的意思,自己努力了这么多年,倒是顺便成全了这两个小子。

标签: 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元任是怎样一个人?关于他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元任,历史学家,历史解密

    “中国语言学之父”。“替我国音乐界开一个新纪元”。(萧友梅)“他的学问的基础是数学、物理学和数理逻辑,可是他于语言学的贡献特别大。近三十年来,科学的中国语言研究可以说由他才奠定了基石,因此年轻一辈都管他叫‘中国语言学之父’(father or Chinese philology)。”(罗常培)“赵元

  • 历史上嫁得最远的女人,在路上用了两年,丈夫等她活活等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朝,历史解密

    元朝对于我们来说不陌生,他虽然只仅仅停留了100年左右,但是他在中国,乃至于世界,对于这百年所达到的影响力却是空前的。特别是在成吉思汗执政的这个期间,疆土不断地向四面八方拓展,就连东欧,西欧一些国家,都是当时元朝的国土。在元朝的时候,当时我们国家的国土是最大的,但是随着元朝的灭亡,一代不如一代,最终

  • 湖南巡抚王朝恩,隆科多年羹尧都不能阻止他升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朝恩,清朝,历史解密

    康熙三年(1664),湖广分省而治。原为管理湖南西部的偏沅巡抚移驻长沙。至雍正二年(1724),将其改为湖南巡抚。第一任湖南巡抚是辽宁人,姓王名朝恩。原为浙江布政使。他到任之后,于十一月初四呈奏折一封,标题是——恭奉圣训实心勉力折。他写到——自十月初一抵任以来,办理公事与相待属员悉遵圣训,诚实为先,

  • 刘伯温临死前送了什么礼物给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伯温,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超级智慧型人物,一个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另一个就是元末明初的的.刘伯温。两人留下了太多的神异的传说。传说诸葛亮不仅神机妙算,而且还能呼风唤雨。后人把诸葛亮吹捧得到了“多智而近妖”的地步。而刘伯温辅佐明朝皇帝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勋,被称为“帝师”、“王佐”。

  • 刘秀后期怎么了?暴打侍从冤杀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秀,汉朝,刘秀,历史解密

    光武帝刘秀被誉为史上最完美的皇帝,他身上集中了读书人所有的美德,没有一般开国皇帝的猜忌和暴虐,创造了一段君臣相安的佳话。不过,这个说法更像童话,刘秀不是神,世上也没有完美的人,更何况一位处于政治焦点中的帝王。建武十三年,刘秀完成全国统一。战争结束了,本该是举国欢庆,刘秀也该放松神经,与民同乐一下。岂

  • 太子丹对荆轲说的一段话,对他造成致命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荆轲,战国,历史解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荆轲《易水歌》提起荆轲,想必世人都知道,他就是那个刺秦王的荆轲。俗话说,弱国无外交,在那个敌强我弱的时代。燕国作为一个弱小的国家,面对强大的秦朝,则显得非常的无助。而燕国的太子丹竟想出了如此愚蠢的计策,那就是:派人去刺杀

  • 佛教的四大译经家是谁?曾有皇帝为抢夺高僧而出兵西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佛教,四大译经家,历史解密

    季羡林先生说:“不研究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就无法写出真正的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甚至中国历史。”由此而知,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那么我们都知道佛教是外来宗教,写的自然不可能是中文,而且在当时社会也没有翻译器,或是其他多媒体设备,更不可能拍一拍,照一照,就给你翻译出来。既然如此,那么是佛经是怎

  • 关于女魃的传说有哪些?女魃和应龙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女魃,上古,历史解密

    这应龙也是黄帝身旁一员大将,传说是天上管雨水之神,有蓄水本领。应龙在长江和黄河上游蓄水,水淹南方的蚩尤大本营和北方的夸父大本营,蚩尤夸父联军损失惨重。蚩尤攻打黄帝,被风后的八卦阵法打得惨败,因而,终日一筹莫展,命将士死守蚩尤寨,一连数月不敢出战。一日夸父进言说:“主公,臣闻听人言,说东泰山之上,有风

  • 揭秘:让咸丰帝神魂颠倒的四春娘娘有何来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四春娘娘,清朝,历史解密

    咸丰,后人称之为四无皇帝。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是对咸丰帝一生的最好评价。他给世人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留下了慈禧,这个握有大清王朝整整五十年权力,同时又将大清送入坟墓的女人。除了四无皇帝与慈禧外,咸丰帝还是一个十分好色的皇帝,在后期几乎不理朝政,天天以醇酒和美女为乐,代表人物便是“四春娘娘”

  • 方腊在正史中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方腊,历史解密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描写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气贯长虹、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书中刻画的人物形象逼真饱满,个性鲜明,穿透力很强。直到今天,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等等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然而,梁山时代犹如一场盛大豪华的宴会,终究是落下了苍凉的帷幕。内部矛盾的日益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