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交河故城是怎样的?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交河故城是怎样的?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977 更新时间:2024/3/30 17:19:29

人类迄今为止已经经过了万年的历史,从一直明发展到现在也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了。翻开写行囊之中的史书,交河故城的残垣断壁忽然就变得鲜活灵动了起来。交河故城雄踞在四面环水的崖岸土台之上,高昂着千年的头颅,傲视着每一个历史的追寻者。故城高出地面约30米,长约1700米,宽约300米,总面积达43万平方米,是车师人独具慧眼,于两千多年前建立起的神秘国。

土堆上挖出的城市,车师人曾经的“国都”

印度有句名言:“两河相交的地方,一定是智慧延生的地方。”但什么是智慧呢?在我看来,智慧的最高境界或者目的,无非是让人类生活得更加安心与幸福。

交河故城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距吐鲁番市约10公里,位于雅尔乡雅尔乃孜沟村的河床上。虽说,今天的它早就是一片废墟了,但人们依然能从那残垣断壁间想像到2000多年前,甚至更远一些年代的属于它的辉煌。

交河故城民居

故城边缘的水流声依然响亮,但听起来仿佛2300年前的。那响亮声中包含着一种自上而下的悠远,当然也融汇着历史沉淀于某地的苍桑与淡远。《汉书·西域传》中说:“车师前国,王治交河,河水分流而下,故称交河。”这段记载告诉人们,交河故城就是战国时期,一个被称为车师(一说姑师)的民族的“国都”。人类尊称大地为母,都说黄土是金,但若不是史书提醒,今人也许很难想像2300年前,车师人会在这么一个黄土台子上挖出一个城市来。

智慧就这样在这河流相交的地方显现了出来。

从故城南门进入,沿着长达350米的“南北大道”,我一直走到了“市中心”。这条道便是交河城当年交通轴心,它与由东门西延伸的“东西大道”相交,呈“十”字形,连接着城市密密麻麻的佛寺庙宇、宫署衙门、居民院巷及偏远角落。

2300年前,车师人高举他们手中的挖土器械,挖土的声响沉闷却又传得久远,劳作的呼吸声急促并且响亮。水为生命之源。他们先是在这城内挖出水井,找到了可供生存的地下水源,之后挖土盖房。鲜亮的原生土被他们挖起,他们在平地上挖出了“房子”的墙体,没用一根柱子就在那墙体之上加盖屋顶了。接着,他们住了进去,外面的风雨便被挡在了屋外。略作休息,他们开始进一步修建自己的家园和城市。首先是在这挖出来的房子上加盖上层建筑,由原来的“地下居民”变成了“地上居民”,或者二者兼有之,这有些像我们今人盖楼的意思了。

画家笔下的交河故城

这“楼”被他们盖得明道暗隧、上下通连,一层不够用或者显现不出气派时,他们便想着加盖二层甚至三层。在土夯无法实现更高“楼层”之时,他们便用木料往起“架”,以使自己的“楼房”达到更高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拓宽了城内的道路,修建起来官邸、庙宇、寺院和佛塔。晨钟幕鼓,他们还在城南门修建了“钟鼓楼”,生活的秩序就在那钟鼓声鸣中和高耸于官邸前的“治安了望塔”下变得井然。

也许是在那钟鼓楼落成之前或者之后,他们想到了给予自己的“信仰”一些“神权”。于是,他们将佛寺修建在了“城市”中轴线的顶端,以一座高大的佛塔为中心,四周各布25个小佛塔。100个小佛塔环卫着1个大佛塔,如同排兵布阵,神秘奇妙又暗藏玄机,即使到了今天,依然会给人一种气势宏大之感。

面对佛塔,遥想当年,这里香烟缭绕,法轮常转,在代表着无限威严的佛相前人们顶礼膜拜,不由感慨万千。宗教的文明在于它在至高无上的信仰里给了人们以精神的寄托或者安慰。面对交河故城今日残存的佛塔,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昔日佛教于这里兴盛的余韵。

在刀光剑影里消失的民族,丝绸之路中段北道的门户

故城内的哨塔

智慧者生存。车师人在这块两河相交的地方,建立起了自己的城市。离开南北大道,我走街串巷,来到了寻常百姓人家。土台阶、枯水井,残破的陶片和烟囱火道上的褐色痕迹,以及地下积存粮食的圆仓,使我仿佛嗅到了2300多年前车师人温馨的家庭气息。在大路两旁,我还见到了许多当年的手工业作坊遗址,炉膛壁上烈火焚烧的痕迹清晰可辨,透露出的是当年这里烧制陶器的繁忙景象……

战争是残酷的。十九世界波兰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显克微支是这样描述战争的:“它如同雪崩,一路过去,毁灭一切。在它的前面是田园锦绣,在它的后面是一片荒芜。”

史料记载,车师前国人口众多,领土广阔,兵力强盛,为车师八国之首。该国民族成分复杂,有塞种、大月氏、匈奴、乌孙等种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多种文化在这里汇集、交融,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的繁荣景象。但因其处于天山南麓,北接匈奴,是通往龟兹国的要道,也是丝绸之路中段北道的门户;这一带土地肥沃,易于耕种,因此便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汉朝屯田于焉耆,匈奴于交河城下扎兵屯田。

从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至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与匈奴双方在50多年时间里,一直将交河作为争夺西域的焦点。这50多年中,西汉王朝与匈奴在车师进行过五次大战,均为争夺交河,史称“五争交河”。汉王朝的最终胜利,使匈奴从西域的历史舞台上逐渐淡出。公元前68年,屯垦于轮台、渠犁的卫伺郎(后来成为西域都护)郑吉,率部移驻交河,与车师国王同治交河,从而使这里成为卫护西域边疆的军事重镇,也成为传播中原文化和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的前沿阵地。

到了公元5世纪中叶,一向风云变幻的西域,又一次迎来了战争的阴霾。其时,河西走廊的北凉王朝被北魏攻破,北凉王逃往西域,居住在了高昌。为控制要冲,扩散实力,北凉王不久便引柔然兵前来袭击交河。车师国王被围在交河城内,城外来兵断了城内的粮草,车师国王败逃。创立交河都城,并在这里治国长达700多年的车师前国就这样覆灭了,一个族属不清的民族也便在这个时候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了高昌王国的一个郡治。

历史总会和人开玩笑,交河被诗人写成了天设的

到了明朝,吏部员外郎陈诚出使西域,见到已废弃多年的交河故城,忍不住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

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

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

在这首诗中,陈诚将车师人“挖”出来的交河城写成了天设的,这中间也许包含着几许赞美的成分,可他却又笔锋一转说不知故城废弃了多少年,难道是他真的说不清楚吗?略有些文学细胞的人一看就知道,诗人只是不想回首那段刀光剑影、战火纷飞的往事罢了。

两千多年的井里还有水,200多个婴儿的坟墓整齐地排列在故城中

历史一旦与文学联姻,历史便多出了几分耐人寻味的东西。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交河傍。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忧怨多。

这是唐朝诗人颀写下的有关交河故城的诗。李颀面对唐代交河城,回望西汉时的战火狼姻,看到黄昏到来时交河旁饮马的土兵还带着做饭和报警两用的行军锅(刁斗),仿佛又见细君公主冒着风沙走在与乌孙和亲的路上,琵琶声中尽是悲怆哀怨……从中,不难看到汉唐两代的交河城困顿局面,战争使交河城生出了些许凄凉的成分。

我以今人的情怀走在故城的大道上,不时会看到城中的一口口古井,没有想到的是,在城东门的一口苦井底部还有明晃晃的水!一位素不相识的游人问我:“千年的古井中还有水,你信吗?”说:“信!”之后,这位游客告诉我,在故城的西北角有一片墓地,整齐地排列着200多个婴儿的坟墓。每个墓长不过1米,宽不足0.5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大小基本相等的婴儿被埋在了同一个地方?是因为温疫,还是在战争中被屠杀掉的?直到今天,也没人能说清这个问题,为交河故城的一大谜团。

古井的水已千年没人用了,鲜活的婴儿被埋在了这座古老的城池里,交河这座由车师人创立下来、位于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十字路口的故城,虽经历千年风雨,但幽怨依然!

夕阳西下,置身于残垣断壁间,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当年生存于交河城的一个青年。为什么会是这样?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随后,我注意到,交河故城所有临街的民居均为背向主要街道的,只有走进小区街巷才能看到一家一户的门窗,犹如一双警惕的眼睛注视着这个世界。这算是一种防范吧?

在文明的进程中,战争有时仿佛必不可少。但被战争毁坏甚至毁灭的东西,都叫人伤心淋漓——但愿更多的人更多地关注交河故城,因为,他曾凝聚着车师人、匈奴人、汉族人以及吐蕃人的辛劳和智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人们常说炎黄子孙,那蚩尤有没有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都会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将炎帝和黄帝奉为自己的祖先,而被黄帝杀掉的蚩尤,就被看作是反派,是好战的,也从来不会有人说自己的祖先是蚩尤。但是,其实炎黄子孙这种说法是后来才流行起来的,在古代基本上就没有人会这样说,况且当时黄帝杀了蚩尤,但蚩尤又不是没有后代,发展至今,还真的不能说没有蚩尤后人。其实

  • 秦始皇当年修的“秦直道”为何经历了2000多年还是没长出草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所谓秦始皇所修建的路叫做“秦直道”这是当年秦朝开疆扩土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然而这个已经经历了2000多年的秦直道一直以来都没有长草,那么这是为何呢?其实说实话,针对这个问题无非就是像说秦朝多么多么厉害罢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

  • 历史上打仗冲锋的时候如何保证后面人不会射到前面的队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反应历史战争的电影当中使用人海战术进行打仗,成千上万的士兵一窝蜂的网上冲锋,边冲还边开枪。那么像这样的疯狂冲锋如何保证后面的人不会打到前面的队友呢?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小编只想说:完全是想多了。因为在真实的战争中,从来就不可能出现这种场景。千军万马冲锋的情况有,但基本发生在敌军被歼

  • 男女授受不亲是什么意思?下一句更加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男女授受不亲”是一句古话,意义是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其中写道:“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也就说明根据当时礼教的规定,男性和女性之间是不能随意接触、交谈的,不然就是不礼。其实“男女

  • 欧阳锋为什么要让杨过认他为义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神雕侠侣》当中,杨过曾经遇到过一个怪人,那就是《射雕英雄传》当中一个大人物,西毒欧阳锋,而欧阳锋一直坚持要让杨过认自己做义父,教他武功,杨过也的确这样做了,这多少就有点认贼作父的感觉了,因为杨过的父亲杨康,当年就是死在了欧阳锋的手上。但是欧阳锋为什么要让杨过认自己做义父呢?首先杨过是杨康和穆念慈

  • 为什么杨逍从没找过纪晓芙?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杨逍与纪晓芙,可以肯定的是,纪晓芙一定是对杨逍一直没有变心的,不然她的女儿也不会叫杨不悔,但是杨逍就说不准了。杨逍对于纪晓芙一开始自然也是有喜欢的,但是后期却似乎并不像纪晓芙那样坚贞不渝,尤其是在纪晓芙离开之后,杨逍从来都没有去找过她,更是让人怀疑杨逍会不会根本就从来没有喜欢过纪晓芙。《倚天屠龙记》

  • 从三品和正四品谁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官职品级,文勋十级,武勋十二阶。从品级看来,从三品肯定是要大于正四品的,不过当时却有人把从三到正四称为升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主要是因为工作内容不同,才有了这样的说法,有时候官职高反而还没一些低官职的自由,在各方面的限制也更多一些。下面就为大家讲讲,明朝官职体系有哪些特别之处,看看正四品

  • 为何有的日本兵刺刀上挂着旗子,有的却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在一些抗日神剧中看到,导演为了丑话日本兵,把日本兵拍的愚蠢、弱智,往往出现一个中国老百姓就能将一个日军连队就这么团灭了。然而很明显,这并不属实,若是真的有这能力,那中国还会有14年的抗日战争吗?在这里小编只想说,麻烦尊重下抗日老兵以及历史,不要将胡编乱造的东西充当历史了。真实的日本鬼子远比我

  • 历史上的“春子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乞丐都是那种衣衫褴褛的形象,蓬头垢面的,浑身脏乱不堪,还拿着个破碗沿街乞讨或是磕头掏钱的人。然而事实上呢?这只是人们所看到的最表面现象。其实乞丐历来就不简单,从世界上第一个乞丐出现的那一天开始,围绕着乞丐的故事可谓层出不穷,其中恶人多于好人,恶丐多于义丐。为何如此?很简单,房无一

  • 切·格瓦拉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道切·格瓦拉,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我们经常可以在衣服的团或是水杯图案、涂鸦等等都能看到切·格瓦拉的头像。切·格瓦拉在世界上获得了无数神圣的光环,被很多青年人所膜拜和景仰。渴望像格瓦拉一样摩托行天下,渴望尽量填充一丝理想主义,渴望自己的灵魂像白纸一样,然后寻找生命的方向。这个是切·格瓦拉最著名的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