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人们常说炎黄子孙,那蚩尤有没有后代?

人们常说炎黄子孙,那蚩尤有没有后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703 更新时间:2024/2/7 7:05:11

我们经常都会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将炎帝黄帝奉为自己的祖先,而被黄帝杀掉的蚩尤,就被看作是反派,是好战的,也从来不会有人说自己的祖先是蚩尤。但是,其实炎黄子孙这种说法是后来才流行起来的,在古代基本上就没有人会这样说,况且当时黄帝杀了蚩尤,但蚩尤又不是没有后代,发展至今,还真的不能说没有蚩尤后人。

其实,古人很少用“炎黄子孙”来称呼自己,这个词真正流行是在民国时期。当时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为了加强民族凝聚力,于是就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关于这个词的顺序,最简单的说法是音位上的讲究,“炎”是闭音、“黄”是开音,这样组成念起来顺口。第二,司马迁早《史记》中就曾强调过,我们是黄帝的后代,很少提到炎帝;而契丹的少数民族则认为自己是炎的后代。出于对民族融合的考虑,特意将“炎”放在“黄”的前面。

据说,在远古时代,除了黄帝和炎帝这两个部落之外,还有着一个非常强大的部落,也就是由蚩尤作为部落首领的九黎族,炎帝和黄帝的部落组成了部落联盟,他们和蚩尤在涿鹿进行了一场非常的激烈的战争,这也是有记载的远古时期非常大规模的一次战争。经过炎帝和黄帝的通力合作,最终一下子将好战强悍的九黎族给打败了。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蚩尤当时的部族和后代中还有一部分开始向中国的西部地区开始游走迁徙,后来形成了苗族,羌族,以及一部分汉化的族群。而通过研究当代苗族的相关历史记载,当地流传的文化特色以及他们民族自己的资料来看,都有很明显的蚩尤部族痕迹,而苗族自身很大程度上也以蚩尤后代自居。

很多人以为百姓是因为《百家姓》,但是百家姓是宋朝的产物,而百姓的说法早在那时候就已经流传了下来,那是因为在“炎帝部落”,“黄帝部落”,“蚩尤部落”,合并之后,三个部落中存在着大大小小上百个氏族,而他们都有着自己独有的姓氏,而当时就将其称呼为是“百姓”。

在黄帝取得胜利之后就需要管理部落,但是部落太多,而姓氏也多,所以皇帝就给统一的部落人民取了一个名字——百姓。所以百姓在很长的时间里,代表的都是贵族。黎民和百姓是相互对立的,而后来随着民族大融合,这种界限已经是越来越模糊,很难去真正的定位谁才是“黎民”,谁又是“百姓”,直到春秋时期,因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使得“百姓”的地位降低,所以后来就有了“黎民百姓”一词。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的远古神话故事和传说,这些神话故事和传说所塑造的经典人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栩栩如生,其人物也形象生动、其事迹也引人入胜,这些大多具有奇异形体和特异神技的英雄人物,在他们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的美好夙愿及理想以及对外界生存环境的懵懵懂懂的认识。

而在众多的这些神话人物之中,皇帝算是一位比较典型的也是一位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了,在他的身上集中了古人的各种优点、汇集了古代先民们的诸多创制及变革,比如当黄帝奠定天下、定都汲鹿后设置各类官员管理宗族事务、军事事务、社会治安、制造及生活,而且都是比较地系统和全面,使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井井有条,同时登山安鬼神、四访慰黎民,制定历法、开路筑桥、劝民农桑,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教人生火做饭、创造纺织,还比如让名叫羲和与常仪的人观测天文,伶伦创制律吕,仓颉造字等等的非常丰富。

虽然峰子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和诸多的发明创制都非一时之力、也非一人之力,但在远古时期记事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好多的事情都依靠人们之间相互传说,具体的人物和事件都久而久之就变得十分模糊了,在这种记事象征化的时期,好多的重要事件都集中在这位具有德高望重的黄帝时期也就不足为怪了。

根据研究,黄帝很可能确有其人,一说姓公孙、一说姓姬,名轩辕,是当时中原地区的一位部族首领,由于炎帝神农氏的日渐衰微,黄帝通过战争,尤其是和东方的九黎君主蚩尤、炎帝神农氏的角逐大战获胜之后,终于确立了自己天下共主的地位,登泰山封禅、告祭天地,以土德为帝曰黄帝,使中原地区的各部落归化臣服,还有匈奴人的先祖荤粥等部族融合或合盟,并在自己的治理下,使社会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稳定繁荣时期,四方百姓安居乐业,和谐融洽,在教化黎民,推动进步、事务创制、改善民生等各方面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因而在古人的口述历史中占据了最为重要的位置。

由于黄帝的丰功伟绩,品德威望得到了普天下黎民的认同和拥戴,以至于后人都把汉、安息、鲜卑、匈奴、羌、狄等部族的始祖都可以追溯到皇帝,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似有点以偏概全之嫌,比如直到今天,南方的苗族不少都自认为是蚩尤的后代,但丝毫没有影响到黄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黄帝作为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史上的一位标志性人物,作为人类从原始野蛮状态到文明社会的过渡时期的一个节点性人物,已经超越了地域、超越了族群,成为了生活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几乎所有华夏儿女的一个精神寄托和人文象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当年修的“秦直道”为何经历了2000多年还是没长出草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所谓秦始皇所修建的路叫做“秦直道”这是当年秦朝开疆扩土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然而这个已经经历了2000多年的秦直道一直以来都没有长草,那么这是为何呢?其实说实话,针对这个问题无非就是像说秦朝多么多么厉害罢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

  • 历史上打仗冲锋的时候如何保证后面人不会射到前面的队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反应历史战争的电影当中使用人海战术进行打仗,成千上万的士兵一窝蜂的网上冲锋,边冲还边开枪。那么像这样的疯狂冲锋如何保证后面的人不会打到前面的队友呢?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小编只想说:完全是想多了。因为在真实的战争中,从来就不可能出现这种场景。千军万马冲锋的情况有,但基本发生在敌军被歼

  • 男女授受不亲是什么意思?下一句更加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男女授受不亲”是一句古话,意义是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其中写道:“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也就说明根据当时礼教的规定,男性和女性之间是不能随意接触、交谈的,不然就是不礼。其实“男女

  • 欧阳锋为什么要让杨过认他为义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神雕侠侣》当中,杨过曾经遇到过一个怪人,那就是《射雕英雄传》当中一个大人物,西毒欧阳锋,而欧阳锋一直坚持要让杨过认自己做义父,教他武功,杨过也的确这样做了,这多少就有点认贼作父的感觉了,因为杨过的父亲杨康,当年就是死在了欧阳锋的手上。但是欧阳锋为什么要让杨过认自己做义父呢?首先杨过是杨康和穆念慈

  • 为什么杨逍从没找过纪晓芙?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杨逍与纪晓芙,可以肯定的是,纪晓芙一定是对杨逍一直没有变心的,不然她的女儿也不会叫杨不悔,但是杨逍就说不准了。杨逍对于纪晓芙一开始自然也是有喜欢的,但是后期却似乎并不像纪晓芙那样坚贞不渝,尤其是在纪晓芙离开之后,杨逍从来都没有去找过她,更是让人怀疑杨逍会不会根本就从来没有喜欢过纪晓芙。《倚天屠龙记》

  • 从三品和正四品谁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官职品级,文勋十级,武勋十二阶。从品级看来,从三品肯定是要大于正四品的,不过当时却有人把从三到正四称为升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主要是因为工作内容不同,才有了这样的说法,有时候官职高反而还没一些低官职的自由,在各方面的限制也更多一些。下面就为大家讲讲,明朝官职体系有哪些特别之处,看看正四品

  • 为何有的日本兵刺刀上挂着旗子,有的却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在一些抗日神剧中看到,导演为了丑话日本兵,把日本兵拍的愚蠢、弱智,往往出现一个中国老百姓就能将一个日军连队就这么团灭了。然而很明显,这并不属实,若是真的有这能力,那中国还会有14年的抗日战争吗?在这里小编只想说,麻烦尊重下抗日老兵以及历史,不要将胡编乱造的东西充当历史了。真实的日本鬼子远比我

  • 历史上的“春子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乞丐都是那种衣衫褴褛的形象,蓬头垢面的,浑身脏乱不堪,还拿着个破碗沿街乞讨或是磕头掏钱的人。然而事实上呢?这只是人们所看到的最表面现象。其实乞丐历来就不简单,从世界上第一个乞丐出现的那一天开始,围绕着乞丐的故事可谓层出不穷,其中恶人多于好人,恶丐多于义丐。为何如此?很简单,房无一

  • 切·格瓦拉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道切·格瓦拉,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我们经常可以在衣服的团或是水杯图案、涂鸦等等都能看到切·格瓦拉的头像。切·格瓦拉在世界上获得了无数神圣的光环,被很多青年人所膜拜和景仰。渴望像格瓦拉一样摩托行天下,渴望尽量填充一丝理想主义,渴望自己的灵魂像白纸一样,然后寻找生命的方向。这个是切·格瓦拉最著名的肖

  • 铁扇公主为什么有芭蕉扇和太上老君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铁扇公主拥有一把芭蕉扇,也只有这芭蕉扇才能够扇灭火焰山的火,唐僧师徒才能够继续前行。但是铁扇公主因为自己孩子红孩儿的事情,对孙悟空产生了误解,以为是他害了自己孩子,最后误会解开,才终于把扇子给了孙悟空。只是,这芭蕉扇又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铁扇公主会有一把芭蕉扇?这扇子和太上老君有什么关系呢?铁扇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