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古代臣子最高待遇是封侯,而不是王?

为什么古代臣子最高待遇是封侯,而不是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559 更新时间:2024/2/9 19:50:30

我们知道,在古代,一个臣子如果有功的话,皇帝会对他进行一些封赏,除了会赏赐一些金银财物之外,还可能会加官进爵,所谓的王侯将相,这些人很大一部分还是靠着自己的才能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很好的地位的。不过在对臣子进行封赏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各种“侯”,这是一种爵位,然而侯却可以算是臣子们的最高的待遇了,皇帝并不会将他们封王,这是为什么呢?臣子们为何不能被封王,如果被封王的话又会怎么样呢?

1.什么人会被封王

在“皇帝”这一尊号还没有出现的时候,称王就已经是一个人的人生巅峰了。比如在周朝,周天子就是周王,周王以下,就是公侯伯子男这些爵位,像什么齐桓公晋文公之类,这些都是诸侯。只是到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王室权威扫地,诸侯们在自己封国内开始为所欲为,有的胆大的竟然就敢称王了。再到战国年间,连诸侯们都被扔一边了,卿大夫阶层开始掌权,以前那些老规矩早就不讲了,所以各国的国君基本都称王了。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这一时期,无论是王,还是王以下的爵位,主要还是同姓才能得到的殊荣,因为周朝是分封制,周王将自家子弟分封到各地,并赐给封地,是为诸侯。诸侯又将自己的封地继续向下分给自己的子弟,就这样以此类推。也有例外,周王室在立国之初破例分封了一些功臣,如分封姜子牙到齐地为王,春秋时期的齐国就是姜子牙后代主政的诸侯国。

所以,对于封王的问题,其实从周朝时就立下了一个基调,即王爵主要都是给自家人的。除非你立下大功,一般情况作为异姓臣子,是很难封王的。

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秦朝后,“皇帝”成为专制王朝最高统治者的尊号,以此类推,王爵就成了第二等,接下来仍是公侯伯子男之类。但是,秦朝自上至下实行郡县制,不再有封国一说,而且秦朝只延续十几年就分崩瓦解了,到了汉朝才又稳定下来。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稳定局势,实行了郡国并行制,并分封了一系列异姓王,如韩信彭越等。不过刘邦很快消灭了威胁极大的几大异姓王,并立下制度,今后非刘姓皇族不得封王。

不过,终两汉一代,异姓封王者依旧不少。一般来说都是权倾朝野者,皇室不得不赐予其王爵,而且还要加九锡才行。比如西汉末年的王莽、东汉末年的曹操等。

于是,封王,加九锡,几乎成了后世臣子取而代之,篡逆称帝的一个显著信号。像三国时期司马昭被曹魏封晋王,加九锡;南朝时期的四个开国皇帝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都是在封王、加九锡后才称帝。

2.为什么臣子不能被封王

也就是说,封王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对于皇室来说,臣子的功越大,其实越危险,而大到功高盖主,取而代之之际,就只能靠封王、加九锡来满足其野心了。而对于臣子来说,能混到封王、加九锡,就意味着皇室对他已经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要么就洗干净脖子等着被弄死,要么就得准备篡位了。

有鉴于此,历朝历代的皇室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惯例,那就是对于异姓功臣,能不封王尽量不封王。即便后来封爵不再裂土,对异姓功臣封王问题的态度也相当坚决。一般来说,封侯常见,封王则不可。

当然了,如果人家异姓功臣帮你摆平了半壁江山,或是以一己之力帮你续命,你不给人家封王也不合适。但大多数这种情况,十有八九最后都闹了个鸡飞蛋打,身首异处。因为从封王的那一天起,你就是皇帝眼里的一根刺了。

比如清初的三藩,不仅封了王,还有封地,形同独立王国。康熙几番试探之后,还是下令削藩,三藩被逼反,最终仍是身死国灭,一无所有而已。

所以,从异姓功臣这边考虑呢,如果你不是那种大权在握,就差个禅位手续的权臣,倘若皇帝这几天话里话外总想给你封个王,那你估计就离死不远了。识相的,赶紧磕头认罪,哇哇大哭,告老还乡算完,说不准还能保一条命。

3.历史上被封王的有哪些人

第一,前朝皇帝

这是比较普遍的,但凡通过禅让获得皇位的王朝,明面上都要尊崇前朝皇帝,曹魏算是很不讲究的,只封汉献帝为高阳公,还在小地方窝着。西晋就讲究多了,封魏元帝为陈留王,封地在大城市邺城。

后世不管杀不杀前朝皇帝,给个王爵总是要的,比如南朝之零陵王、汝阴王、巴陵王、江阴王等。

第二,权臣称王

禅让称帝不是一天就能做成的,要循序渐进,像王莽这种很失败,死得老惨了。相比之下,曹操就聪明多了,一步一步往上晋升,到了魏王,留给儿子担骂名。

曹操开了个好头,此后近千年,但凡权臣篡位,走的都是这么个路数,比如曹魏晋王、东晋宋王等等。直到唐末朱温比较特殊,因为他在具备篡位资格前就已经封王了,经他迪,后面的篡位者都觉得称王太麻烦,黄袍一披不是更方便快捷?

第三,虚封赏赐

朱温是怎么获得王爵的呢?就是因为唐朝皇帝给的赏赐。

汉朝以后,再没有出现汉初那种郡国并行制的情况,就算是实行分封的西晋和明朝,对王也有很多限制。在不必担心王爷仰仗封国反叛的情况下,拿个王爵赏赐功臣这招就出现了。

这类封爵都是虚封,受封者享有封地的赋税,但不能组织军队,纯粹用来表示皇帝对功臣的嘉奖,比如大名鼎鼎的郭子仪,他的爵位是汾阳郡王。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一个是皇帝(或实际掌权者)私封,受封者的功劳一般都是不够的,比如上面的吕氏诸王,还有武周(唐朝)的武氏诸王。

另一个是王朝末期的时候,为了拉拢实力派,皇帝主动把王爵当萝卜派送,比如唐末的梁王朱温、晋王李克用等,这类王爵虽是虚封,但受封者已经割据地方,对中央的危害比实封王还大。

第四,死后追封

这种是第三种的延伸,有些是生前来不及封,有些是朝代不允许生前封王,总之这类王爵更虚,毕竟人都没了,如无特殊情况,这类王爵是不允许世袭的,所以受封者连钱都收不到。著名例子有鄂王岳飞、中山王徐达等。

总的来说,历朝历代的封爵制度不同,汉朝后出现了公爵等爵位,臣子即便不封王,顶级爵位一般也不是侯,而封王也是常有的,尤其是王朝末期的时候。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从最早的随母姓,是如何发展到今天大部分随父姓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网上就孩子应该跟父亲姓还是母亲姓展开了比较激烈的讨论,有人觉得“独立女性”应该注重自己的冠姓权。当然这种问题其实讨论不出一个结果,因为这件事本来就是各家自愿选择的。其实在最早的人类社会中,孩子都是随母姓,但后来母系社会慢慢过度到父系社会,孩子大部分又转为跟父亲姓了。其实

  • 中国古代奴隶是什么样子的?为何从来没像西方那样反抗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可以在史料中或是影视作品中看到有关古代西方奴隶制的一些信息,以及他们对奴隶的残酷,让人唾弃和反思,也经常能够听到当今社会对古西方奴役制的控诉与检讨。但其实在东方、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奴隶也是占据了古代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人群。为何在与古西方奴隶的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的奴隶存在感显得那么低呢?一、

  • 万圣龙王为什么不算龙?孙悟空为何打死他们一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游记》里面,光从名字来看,万圣龙王好歹也是个龙王,他的女儿万圣公主与九头虫结亲,然而九头虫却把人家的佛宝舍利给偷走,但是不管怎么说,万圣龙王和这件事情的关系其实不算很大,就算是中间又维护自己的女婿,也是出于一家人之间的情感,为何最终万圣龙王却被孙悟空给打死,不仅打死,他的龙子龙孙也都被打死,碧

  • 武则天称帝后她的孩子怎么称呼她?也叫父皇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常常可以在各种影视剧里面看到,皇帝和皇后的孩子,称呼自己的父母分别就是父皇,母后,这当然是一种人们最熟悉的称呼方式,事实上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人也有不同的称呼的。只不过一切的称呼基础都建立在父亲是皇帝,母亲是皇后的基础之上的。然而作为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武则天的孩子又该怎么称呼她呢?叫父皇肯定不

  • 黄蓉被裘千仞打成重伤,黄药师为什么不替女儿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黄蓉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老爹是天下五绝之一,丈夫又是大侠郭靖,可以说黄蓉是集各种宠爱于一身。不过,她也有过命悬一线的时刻,就是黄蓉曾被裘千仞打成重伤,差点没活下来。黄药师虽然看似冷漠,实则非常关心女儿,为什么却没见黄药师找裘千仞报仇呢?虽然裘千仞武功不输五绝,但和东邪相比还是略逊一筹

  • 开元盛世之后,大唐国力为何迅速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任何一件事物的发展在到达顶峰之后,随之而来的必然会是跌落谷底,历史上唐朝发展到巅峰时期,正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时期,然而在盛世的背后,却也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当时唐朝国力看似非常强盛,却也代表着这种强盛即将要走到了尽头。安史之乱看起来是导致唐朝最终覆灭的最主要的因素,但是这一件事情还不够,除了安

  • 如果长平之战换成韩信,白起还能赢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当中,赵括在其中算是一个新人了,但是他一上来就要对阵秦国老将白起,最终自然是惨败身亡。后世有很多人非常推崇秦汉时期名将韩信,被人们称为“兵圣”,他开始打仗的时候也算是新手,可是他却能够获得很多的胜利,成为刘邦非常得力的助手。那么如果说将长平之战当中的赵括换成韩信的话,

  • 太子丹为什么选中荆轲进行刺杀任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不知道大家在看完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后,会不会怀疑荆轲的专业性,作为一名刺客竟然在关键时刻没拔出剑,真的有些太业余了。其实荆轲本来就不是什么专责刺客,哪怕此前练习了上百次,一到实战难免紧张,所以才会犯下此等低级错误。那太子丹为什么选择荆轲来进行这么重要的刺杀任务呢?关于荆轲刺秦王的典故,其实前前后后还

  • 成都发现超6000座各朝古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这个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一件非常非常给力的事情,那就是他们在一个地方发现了超过6000座各朝古墓,那么这个地方在哪呢?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5月14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2015年3月至今,考古工作队在新川创新科技园项目地发现了六千余座古代墓葬,墓葬类型主要为崖

  • 成都发现超6000座各朝古墓怎么回事?有哪些朝代墓主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在我国一直都有很多的古墓,只不过因为埋在地下,因此如果不是要进行一些挖地的活动,平常是很难发现的。而且很多的考古活动,最初都是因为一些其他的挖地的事件,发现有一些古墓,才展开的考古工作。而就在最近,考古学家统计,从2015年至今,在成都的一个地方居然发现了超过6000座古代墓葬,而且时间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