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称帝后她的孩子怎么称呼她?也叫父皇吗?

武则天称帝后她的孩子怎么称呼她?也叫父皇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488 更新时间:2024/1/2 22:10:26

我们常常可以在各种影视剧里面看到,皇帝和皇后的孩子,称呼自己的父母分别就是父皇,母后,这当然是一种人们最熟悉的称呼方式,事实上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人也有不同的称呼的。只不过一切的称呼基础都建立在父亲是皇帝,母亲是皇后的基础之上的。然而作为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武则天的孩子又该怎么称呼她呢?叫父皇肯定不对,叫母后肯定也不对,难道要叫“母皇”吗?究竟历史商在武则天称帝之后,她的孩子到底是如何称呼她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古代如何称呼皇帝皇后

简单来说,皇子公主称父亲不一定用父皇,称母亲也不一定用母后或者母妃。

古装剧对于称呼一向很统一,从秦到清几千年,皇帝统称皇上,后妃统称娘娘,皇子公主对父母称呼也是父皇母后(妃)之类的,这是完全忽略事务发展规律,以一时盖一世的结果。

事实上,把皇帝叫皇上是明清时期才大量流行起来的,在此之前也有,只不过很小众罢了。比如西晋陆机的《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中有一句“皇上纂隆,经教弘道。”

在唐朝,皇帝的称呼大抵有圣人、大家、陛下几种,这些称呼是谁都能叫的,大臣可以,后妃可以,皇子公主也可以。仅就皇子公主而言,他们也可以不用这么官方的称呼,而像民间那样亲密些。

尽管天家无父子,但皇帝也是人,并不需样样都跟民间划清界限,比如父子之间的称呼。

这类称呼比较刷新现代人的认知,有哥哥、耶耶等。

《旧唐书·王琚传》:“玄宗曰:‘四哥仁孝’。”这里的四哥指唐玄宗的老爹,六位帝皇丸唐睿宗李旦,因为他是唐高宗的嫡四子。

李世民写给儿子李治的家书《两度贴》中写到“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

这些是皇子公主对男性皇帝的称呼,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虽然对造字和改名号颇有兴趣,但史书没有记载她对称呼也有偏执,我们有理由相信她的子女对她的称呼还是符合当时潮流的。

于李旦、太平公主等人而言,武则天身兼皇帝和母亲两个身份,跟唐高宗身兼皇帝和父亲两个身份差别不大,无非是把对父亲的称呼变成对母亲的,这方面就跟现代认知比较吻合了,叫阿娘、娘娘都没问题。

当然,考虑到武则天对子女的态度,恐怕只有太平公主敢经常这么叫,李旦兄弟几个,还是叫陛下之类居多。

2、武则天的孩子怎么称呼她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位女皇帝,曾在位15年,从公元690年至公元705年建立了武周政权。在整个时代都是男权社会的封建时期,武则天的登基势必会引起许许多多的趣事。比如之前我曾经提到过的武则天的后宫养面首一事、皇位继承人传给李氏子孙还是侄子武三思的问题等等。都是以往历史时期没有遇到过的难题。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也是这样的问题。

然而一切都随着武则天称帝发生了变化,儿子李旦、李显、女儿太平公主该如何称呼这位女皇帝呢?接下来听我跟大家分析一下。

武则天在李治活着的时候,地位和封号就已经十分尊贵。唐高宗李治上元元年(674年)秋八月,高宗开始称天皇,武后称为天后,此时儿子女儿们还是称呼母亲武则天为母后。

但在唐高宗李治去世后,武则天开始临朝称制,垂帘听政。到了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时机成熟,罢黜了自己的儿子李旦,改立李唐为武周。自己给自己取名为武瞾。从此以后,武则天成为皇帝。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改变,包括孩子们对于她的称呼。

显然不能再称呼母后,那么一般分两种情况:正式场合,诸如朝会议事,奏折中等正式场合一般称呼为:皇帝陛下,或者圣神皇帝(后期武则天自己又给自己加封为: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而如果私下场合,比如说日常的请安可称呼为:母皇,但是随着武则天登基日久,武则天与儿子们的母子之情越来越寡淡。两个尚存于世的儿子——李旦、李显大多战战兢兢的生活。私下见皇帝武则天,也一般都是称号其为:圣神皇帝陛下。

3、武则天的孩子是什么结局

长女:安定思公主,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长女,早殇,生于永徽五年(654年)或为武则天所杀。为了夺得皇后之位,武则天在生下女儿后将其掐死并嫁祸给来探望公主的王皇后,她的死亡使得高宗李治对结发妻子王皇后恨之入骨并间接导致了后来的废后事件。《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均提出武则天自己才是杀害亲生女儿的凶手。麟德元年(664年)追封安定公主,谥号思,其卤簿鼓吹及供葬所须,等同亲王的等级,于德业寺迁于崇敬寺。

长子:孝敬皇帝李弘,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原太子李忠被废死),永徽三年(652年)出生,显庆元年(656年)被立为皇太子,自幼孝顺仁德,为太子后体恤民情,仁孝谦谨,礼接士大夫,中外属心,并为两个获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宠爱。后期高宗虑及身体不支,有提前禅位给太子之意。但当时的武则天政治得意,李弘因此成为了其掌权的障碍。上元二年(675年),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猝死于合璧宫绮云殿,年仅二十三岁,死因颇受争议,《新唐书》和《唐会要》记载了李弘可能被武则天鸩杀(即毒杀)。高宗为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赠太子李弘为皇帝,谥号“孝敬”,以天子礼仪葬于恭陵。

次子:章怀太子李贤,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次子,系高宗朝所立的第三位太子,永徽五年十二月(655年1月)出生,自幼得到良好教育,长大后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才思敏捷,深得父皇喜爱,不久封潞王。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猝死,李贤继立为太子,为太子期间多次监国,得到朝野内外称赞。但好景不长,调露二年(680年),武后派人揭发太子阴谋,在东宫马房里搜出数百具铠甲,被定为谋反凭证,李贤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遣酷吏丘神勣至巴州拘禁李贤,逼令自尽,终年二十九岁。景云二年(711年),唐睿宗追加李贤为皇太子,谥号“章怀”,与太子妃房氏合葬于今章怀太子墓。

次女:太平公主,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生于665年(麟德二年),是高宗和武后的最后一名子女,武则天以其类己,又对帝位少有威胁,对其特加宠爱。公元681年,太平公主先嫁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但薛绍后因谋反之罪饿死狱中。后嫁开府仪同三司、定王武攸暨,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生二男一女。太平公主“喜权势”,武则天认为她长相,性格都像自己,常与之商议政事。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李显复位之后,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开府,封五千户。景云元年(710年),相王李旦即位后,为争夺权势,与太子李隆基不和,李隆基以左右羽林军和左右万骑军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一网打尽,赐死太平公主于家中,时年四十八岁。

三子: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显庆元年(656年)出生,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武后临朝称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软禁,于居所度日如年,常恐遭到毒害。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等大臣发动神龙政变,逼病重的武则天让位,李显复位。仅仅五年后的景龙四年(710年)五月,韦皇后与安乐公主在汤饼中下毒将中宗毒死(或为病逝),时年五十五岁。

四子:唐睿宗李旦,初名李旭轮、李轮,唐朝第五位皇帝,武则天第四子,唐中宗同母弟,是武则天子女中唯一一个得以善终的人。年历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于嗣圣元年(684年)被立为皇帝,但仅是母亲武则天的傀儡。他在武周建立后,被降为皇嗣,后复封为相王,参与神龙政变。景云元年(710年),中宗李显驾崩,相王旦三子临淄王李隆基以兵诛韦后、安乐公主并诸韦、武等,奉其父相王旦复位,是为唐睿宗。先天元年(712年),睿宗李旦禅位于太子李隆基,退为太上皇。开元四年(716年)病逝,庙号睿宗,谥号为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李旦前后两次登基,共在位八年余,但真正掌权仅有两年,称太上皇四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黄蓉被裘千仞打成重伤,黄药师为什么不替女儿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黄蓉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老爹是天下五绝之一,丈夫又是大侠郭靖,可以说黄蓉是集各种宠爱于一身。不过,她也有过命悬一线的时刻,就是黄蓉曾被裘千仞打成重伤,差点没活下来。黄药师虽然看似冷漠,实则非常关心女儿,为什么却没见黄药师找裘千仞报仇呢?虽然裘千仞武功不输五绝,但和东邪相比还是略逊一筹

  • 开元盛世之后,大唐国力为何迅速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任何一件事物的发展在到达顶峰之后,随之而来的必然会是跌落谷底,历史上唐朝发展到巅峰时期,正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时期,然而在盛世的背后,却也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当时唐朝国力看似非常强盛,却也代表着这种强盛即将要走到了尽头。安史之乱看起来是导致唐朝最终覆灭的最主要的因素,但是这一件事情还不够,除了安

  • 如果长平之战换成韩信,白起还能赢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当中,赵括在其中算是一个新人了,但是他一上来就要对阵秦国老将白起,最终自然是惨败身亡。后世有很多人非常推崇秦汉时期名将韩信,被人们称为“兵圣”,他开始打仗的时候也算是新手,可是他却能够获得很多的胜利,成为刘邦非常得力的助手。那么如果说将长平之战当中的赵括换成韩信的话,

  • 太子丹为什么选中荆轲进行刺杀任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不知道大家在看完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后,会不会怀疑荆轲的专业性,作为一名刺客竟然在关键时刻没拔出剑,真的有些太业余了。其实荆轲本来就不是什么专责刺客,哪怕此前练习了上百次,一到实战难免紧张,所以才会犯下此等低级错误。那太子丹为什么选择荆轲来进行这么重要的刺杀任务呢?关于荆轲刺秦王的典故,其实前前后后还

  • 成都发现超6000座各朝古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这个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一件非常非常给力的事情,那就是他们在一个地方发现了超过6000座各朝古墓,那么这个地方在哪呢?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5月14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2015年3月至今,考古工作队在新川创新科技园项目地发现了六千余座古代墓葬,墓葬类型主要为崖

  • 成都发现超6000座各朝古墓怎么回事?有哪些朝代墓主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在我国一直都有很多的古墓,只不过因为埋在地下,因此如果不是要进行一些挖地的活动,平常是很难发现的。而且很多的考古活动,最初都是因为一些其他的挖地的事件,发现有一些古墓,才展开的考古工作。而就在最近,考古学家统计,从2015年至今,在成都的一个地方居然发现了超过6000座古代墓葬,而且时间跨

  • 晁盖为什么不是108将?他为何不在好汉之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水浒传》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而这部小说当中官逼民反的主题,也是古代封建王朝必然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很多人非常喜欢书中塑造的一百零八将的形象,不过对于这一百零八将分别是谁,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下子回答出来的。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晁盖,梁山的前领导,晁盖在书中也算是一个重

  • 东方不败戏份并不多,为什么影响力如此之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笑傲江湖》小说中,描写东方不败用的笔墨并不多,而且他等于是一出场就死了。为什么这样一个角色会迸发出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呢?此后很多影视作品,都喜欢对东方不败进行再创作,从而刻画出了很多经典角色,例如林青霞版的东方不败就非常深入人心。不过金庸先生并不喜欢看到别人把东方不败直接改成女人,或者由女性来饰

  • 骷髅师的成名之战是哪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党卫军的骷髅师,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了,因其疯狂、残忍、暴力而臭名远扬。但不得不说,骷髅师的战斗力确实惊人。骷髅师,前身是二战时期管理纳粹集中营的党卫队,本身不是作战部队,只负责行驶警察的职责,因为帽子上有一个骷髅头的标志,被称为骷髅师。骷髅师在纳粹集中营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恶

  • 宋仁宗为何要毒死包拯?历史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可能有不少人都听说过这样的一个说法,历史上以公正严明著称的包拯,最终却是被宋仁宗毒死了。这种说法乍一听还是很让人惊讶的,但其实仔细想想的话,就会发现破绽有很多,毕竟宋仁宗以仁著称,不管对方是谁,哪怕只是一个宫里的下人,犯了错他也不忍心责罚,怎么会去毒死一个在民间声望那么好的人呢?那么在历史上,包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