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屠城易失去民心,为什么古代军队破城后还要屠城?

屠城易失去民心,为什么古代军队破城后还要屠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090 更新时间:2023/12/27 16:05:10

战争年代,什么最重要呢?当然是粮食,但还有一个,那就是人口,人口就是生产力,在现代如此,古代更是如此,我国的经济之所以能发展得这么快,得益于庞大的劳动力,人口红利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生产工具严重落后的古代,人口就是决定国家实力的象征,国与国、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争多数是为了掠夺人口和土地,有地无人国家一样是得不到发展。众所周知古代战争没有枪炮,只有冷冰冰的刀剑,面对面地互砍,医疗条件落后,往往在战争中受伤了,由于没有抗生素,很多伤员都会伤口发炎而死亡,交通运输落后,后勤运输都得需要大量的人力,古代战争中动不动就是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战争,其中战斗人员并不多,大部分是后勤保障人员,所以人口对于古代战争的重要性不亚于粮食。

战国时期的秦赵两国的生死之战----长平之战,由于赵军主力被围,而国内已无兵可用、无人可征,北部军队又调不回来,相反,秦国还有15岁左右的男孩可征,最终秦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人口如此重要,但在古代战争史上,却时常发生屠城的惨烈事件。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发生屠城的行为。古代屠杀平民,不仅会引起民愤,失去占领区的民心,还可能使战争形势反转。

为什么古代军队很多都会在城破后大规模屠城呢?

首先攻城战是对攻方十分不利的战斗。

因为对方有城池作为依托,如果是易守难攻的地形,再加上一名出色的善守将军,攻方必定是头破血流,孙子兵法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攻城的一方即使是十倍于敌军也未必能十拿九稳,元末朱元璋陈友谅的洪都之战,陈友谅水陆60万大军空国而去,面对地形不险要只有两万人守卫的洪都,且守卫洪都的是朱元璋得侄子,还是个“小鲜肉”,所有人都认为洪都会很快玩完,陈友谅更加深信不疑,结果令人意外,在朱文正出色指挥下,陈友谅的60万大军死死被挡在在洪都城墙外。

攻城战是非常惨烈的战斗,士兵需要攀附城墙而上,此时的士兵是防御最脆弱的时候,攀墙而上的时候面对的是擂石滚木,踏上了城墙面对的又是数倍于己的敌人,没有十八般武艺,在城墙上立足无疑火中取粟,所以攻城战的伤亡往往是惨烈的,像蒙古攻宋的钓鱼城战役,蒙古军队不仅栽了个大跟头,大汗蒙哥也被击毙了。

正因为攻城战如此惨烈,攻方士兵的怨气也是非常重的,目睹自己的战友一批又一批倒在了城墙下,仗打到最后,最后只剩下最原始的野蛮,当城破那一刻,他们往往第一个想到的是如何让这个让自己受了那么多苦的城市付出代价,太平军和湘军的安庆之战中,两军相持了一年多,期间湘军各种常规攻城方法都用尽了,挖地道炸城墙都没有奏效,最后还是因为太平军筋疲力尽了才被攻克,城破后清军为了发泄长期围城、攻城之苦,屠城了。再加上将领的默许,这些士兵更加肆无忌惮。

第二,战争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让敌人屈服。

最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但当怀柔政策不奏效的时候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屠城,屠城会造成恐惧的气氛,给自己的军队立威,直接消灭城内潜在的反抗实力或迫使反抗实力直接放弃抵抗,减轻己方部队的损失。

受限于军队人数的制约,蒙古军在屠城的操作上可谓炉火纯青,蒙古军队人数本身不多,不可能每次攻下城池后都留下兵力驻守,那会给蒙古造成极大的压力,蒙古军队屠城往往是把老肉病残全部杀光,身体强壮的则被充当攻城的炮灰。蒙古靠着这一套攻城韬略才在有限兵力的情况下打下了横跨亚欧大陆的大帝国,并控制了这些地区。

第三,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就是打钱。

在古代落后的后勤保障方面,以战养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策略,一方面,承诺攻下城池,允许抢掠,可以起到提振士气的作用,又可减轻了后勤压力,毕竟当地的的大地主和官僚的粮食储备都是很丰富的。项羽军队的战斗力之所以那么强悍,多半是因为项羽给士兵承诺,城破后允许士兵们随意抢夺。

另一方面,非我族者,其心必异也,兵法有云,兵不厌诈,攻下的城池虽然有了众多人口,但在他们眼里始终是侵略者,是来奴役他们的,他们重新拿起武器又变成兵了,行军打仗最怕的就是后院起火,稍不注意就会陷入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粮道被断的的困难局面,而屠城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亦可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白起长平屠杀了40万赵军和项羽在新安屠杀了20秦军都是为了避免后院起火和消灭敌军有生力量。

屠城虽有违人道、残酷,但在古代为了实现赢得战争目的,这点人口也就不算什么了。

标签: 唐朝公主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齐胡太后为什么会说出“当后何如当妓乐” 她为什么去当妓女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北齐,南北朝,历史解密

    “当后何如当妓乐”,此话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齐的胡太后之口,相信会让很多人喷饭。胡皇后是高湛之妻,以淫乱著称,北齐尚未灭亡时就与大臣和士开、和尚昙献等人淫乱私通。北齐灭亡后,胡皇后做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在长安城当妓女。胡太后与僧侣昙献私通,甚至把龙床也搬到寺庙里,这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只有儿子高纬

  • 吕蒙俘虏关羽后,为什么非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吕蒙,三国,历史解密

    在三国时期由于荆州的地理位置特殊性,一直以来都是吴蜀两国争夺的头号目标。在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略中,就高度肯定了荆州对刘备的作用。不光是诸葛亮,吴国的鲁肃也对荆州颇为看重,他曾经这样说过: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为什么吴蜀两国二人都想要得到

  • 一个有腋臭的胖女人,为什么让他百般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李隆基尽管有许多嫔妃,但他会十分爱着的1个嫔妃,毫无疑问,就是说人们杨贵妃杨玉环。传说故事杨玉环是1个较为肥胖的女人,而且也有腋臭,为何李隆基还如此宠爱她呢?说到缘故,只有说民俗的传说故事并非彻底精确,那麼真实的杨玉环也是如何的,为什么能让李隆基如此宠爱呢?我觉得原因很简单。缘故一:民俗

  • 古代上有没有昏君的朝代 这个王朝连续六代皇帝都是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朝,古代,历史解密

    古代上有没有昏君的朝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里面有着许许多多的朝代,在上学的时候甚至我们都有一个口诀去背诵那些朝代——‘夏商周秦两汉.....’但是每个朝代都有结束的时候,每次都是因为皇帝昏庸无道,有的大肆劳民伤财

  • 南诏打败过唐朝几次?为什么又成了唐朝的附属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诏,唐朝,历史解密

    话说,在大唐王朝西南边境地区,曾经有一个对唐朝有着举足轻重的地方,就是南诏国。尽管,说起来,南诏国最初是在唐朝的扶植下才成立的。然而它却又与唐朝有着相当微妙的关系。可以说,两者有恩有缘、有和有战。尤其是,在双方的几次战役中,南诏国竟然都将唐朝军队打的落花流水,一败涂地。那么,既然如此,南诏国还为何又

  • 开国难度最大的三位皇帝,朱元璋排第三,第一位内外交困,并非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在古代中国,地方氏族力量强大,皇帝往往都是地主阶层的代表,地方氏族维持的社会秩序不容易撼动。因此每次的改朝换代都需要一个理由,而自己化身苍天之子成为这些大帝一致的选择。这样,既能吸引人才加入,又能制造良好舆论,更能有造反的“正义”理由。王朝开创者风光一面示人的同时,其实这些千古大帝都是吃过不少苦头的

  • 修建皇陵的工匠们是怎么活下来 他们是怎么骗过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皇陵,工匠,历史解密

    越是位高权重的人,对自己生前死后越是看重,生前他们享尽荣华富贵,一生安逸无忧,而死后,他们又会牢牢的将自己的陵墓锁好,藏起来,防止后来者探查。这些陵墓的大门,在闭合的时候,往往都会采用从里面关闭的方法来将大门锁起来,这种做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让陵墓大门可以真正的完全闭合,外人不能取巧进入,但缺点也很明显

  • 爪哇人民起义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爪哇人民起义,殖民,历史解密

    蒂博尼哥罗及其叔父莽古甫美在斯拉朗成立起义总指挥部,号召人民 进行一场“反对一切欧洲人”的圣战。不满殖民政策的77名封建王公贵族也携家带众加入起义军。伊斯兰教学者奇阿依·摩佐带着一大群伊斯兰教学生投奔起义军。起义军很快发展到6万多人。蒂博尼哥罗领导的爪哇人民大起义分三个阶段。起义军采用游击战术,多次

  • 在相同兵力的情况下 为什么诸葛瞻会不堪一击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瞻,蜀汉,历史解密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水幸病逝于五丈原军营之中。不过在他临死之前,就基本将蜀汉未来20年左右的战略情形布置得当。众所周知诸葛亮一生用兵如神,尤其是他的用兵心法,更是神出鬼没!这便是兵家所讲的“临阵退敌之法”,在诸葛亮临死之前便将他的绝世兵法交给了姜维。傻子都知道,诸葛亮是把姜维当作自己的接班人

  • 王安石在变法前都做了些什么?是怎么让大家支持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安石,宋朝,历史解密

    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王安石出生于临川(今江西抚州临川),父亲王益,时任临川军判官。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稍大一些,便跟随父亲宦游各地,接触现实,体验民间疾苦。他的文章,立论高深奇丽,又能旁征博引,始终有移风易俗之志。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王安石随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