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刑罚割掉鼻子之后怎么呼吸?受刑人如何生存?

古代刑罚割掉鼻子之后怎么呼吸?受刑人如何生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55 更新时间:2024/1/19 10:46:15

应该有很多人都知道,在我国古代有很多残忍的刑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堪称是酷刑。历史上也有很多人受到过这些残忍的刑罚,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种名为劓刑的刑罚。劓刑其实看字体也能大致理解了,就是割掉鼻子。历史上战国时期的秦国公子嬴虔就受到过这样的刑罚。这种酷刑光是听一听就让人感觉很可怕了,而且鼻子作为人呼吸的器官,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来吸入人体所需的氧气,那如果把鼻子割掉了,人还怎么进行呼吸呢?如果无法呼吸为什么他们受刑之后也没有立刻就死掉呢?当年商鞅变法时,嬴虔被割鼻子,后来秦孝公死后,嬴虔还联合别人一起弄死了商鞅,他活的还比商鞅更长,这是为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劓刑是如何诞生的

众所周知,我国的刑罚历史悠久,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各种稀奇古怪的刑罚更是层出不穷。夏商时期,我国的刑罚就已经极其完善了,甚至还划分了类别,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劓刑就是夏商时期的五刑之一。

所谓劓刑就是指割掉受刑人的鼻子,这种刑罚虽然不会像其他酷刑一样取人性命,但却是一种使人长久痛苦的刑罚。人的呼吸和嗅觉都要依靠鼻子进行,鼻子一旦被割掉,人体的这些功能就会丧失,另外因为鼻子存在于人的脸部,鼻子的消失对人形象的损害是巨大的。像是一种羞辱刑罚,被割掉鼻子的人走在街上,就像是在说,自己曾经是罪犯。割掉鼻子的丑陋,伴随着受刑人的一生。

说起劓刑,在历史上还闹过一个笑话。古时的蛮邦并没有劓刑的存在,而他们所在地的华夏之人,大多都是受过劓刑后逃过去的。别人问起这些人为何没有鼻子,他们自然不会说自己是受刑之人。于是便撒谎骗蛮邦之人:我们之所以没有鼻子,源于我们华夏对美的品味。

这可让蛮邦之人茅塞顿开,他们越看自己的鼻子越觉得难看,于是纷纷上书要求国王举国割鼻子。国王也是顺应民意,但是单单下令王族不能割鼻子,美其名曰方便民众鉴别美丑。法令一下,蛮邦子民都变为了无鼻男女,单单王族丑陋地活着。每当民众看到国王的鼻子,都会赞叹国王的大义。

但在我国,劓刑可不是一种简单的刑罚,劓刑产生的年代极为久远,到底是从哪个历史时期出现的,到现在也没有人能说清。但劓刑的实施却是有明文规定的,在周代,那些凡是触犯法律的人都要受割鼻之刑。

春秋战国时期,劓刑演变成一种很普通的刑罚,甚至还成了区分人群的标志,据说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把俘获的六国王族都处以了劓刑。

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下令废除肉刑,也将劓刑这种刑罚改为笞三百。刘时期更是改为了笞二百。自此以后,劓刑这种刑罚便从官刑中消失。唐、宋、明、清等朝代,官方的刑罚中也未见过劓刑。

但这也不代表私刑当中不会出现,明代是各类酷刑肆意横行的朝代。除官方设定的刑罚之外,上至皇帝,下至百官,都有非法酷刑的存在。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时,就曾用过劓刑来惩治那些忠心于朱允炆的朝臣。

2.割掉鼻子之后怎么呼吸

劓刑,其实只是割去了“外鼻”而已,并不会影响到鼻子的功能,鼻子的功能是在鼻腔里面,外鼻只是一个保护作用,把外鼻割掉后,只要还有前鼻孔,就可以继续呼吸。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房子,把门拆掉了,虽然所有的东西都暴露出来了,但是这并不会影响到里面的东西。但如果说前鼻孔也因为长疤而堵死的话,那就会影响呼吸。

3.历史上对劓刑的记载

1.战国末时,楚怀王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名叫郑袖,性情淫荡而妒忌。后来,魏王又送给楚怀王一名美人,怀王立即被她迷住了。郑袖受到冷落,恼恨在心,决定设计陷害。有一天,郑袖对新来的那位美人说:“君王是特别喜爱你的,但不太喜欢你的鼻子。你见君王的时候应当用手把鼻子挡住,这样君王就会长久地宠幸你了。”美人误以为郑袖是好意关心自己,就照她的嘱咐去做。怀王感到奇怪,就问郑袖:“新美人见了我常常挡住鼻子,是怎么回事?”郑袖说:“她嫌大王口臭,所以挡住。”怀王大怒,下令割掉美人的鼻子。郑袖居心险恶,使美人无辜受祸,后人提及此事,免不了感慨一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诗中说道:“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指的就是这件事。

2.战国时,燕兵进犯齐国,田单帅军坚守即墨,当时齐国力弱,形势危急,田单放出风声说:“我最害怕燕军把抓到的齐军俘虏都割掉鼻子。”燕军统帅探知这个消息,不知是计,果然这样做了。城中的齐兵远远望见燕军中的齐军降卒和俘虏都成了没有鼻子的人,既愤怒又害怕,于是斗志倍增,齐心坚守。田单见军士们被激怒,群情振奋,非常高兴,就用火牛阵战胜了燕兵。

3.汉代大梁的寡妇,才貌双全,年轻守寡,当地不少富贵人家的子弟都想娶她,她都坚决拒绝。梁王听说了,也强行下了聘礼,要纳她为妃,寡妇就对着镜子自己割下鼻子,对梁王的使者说:“我本来应该以死明志,但我不忍心使我的年幼孩子成为无母的孤儿。现在我是残废的人了,该放过我了吧。”使者回报梁王,梁王赞扬她的气节,表彰她的操守,当地的民众都叫她“梁高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为什么疼爱胡亥?百姓爱幺儿也适用在皇帝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秦始皇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厉害是厉害,但是也有一些非常多让人诟病的事情,比如这个秦始皇异常的宠爱这个小儿子胡亥,而能力更加的扶苏就没那么喜爱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秦始皇本来就比较的喜爱小儿子,还是说听信谗言这样的话呢?这个问题也非常的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

  • 为什么很多人抢屠龙刀,却没人抢倚天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屠龙刀和倚天剑,都是在小说《倚天屠龙记》当中,堪称是武林至尊的两件宝贝武器,在武侠小说里面一定要有一种类似于武林秘籍一样的东西,引起众人的争夺,而最终,倚天剑和屠龙刀都被周芷若拿到了。虽然说这两件兵器中的确是有秘籍,但是很多人却永远也参不透,因为秘籍藏在刀身剑身里面,只有将两者都折断才能看到,但是很

  • 宋朝人主食吃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清平乐》这部剧播出后,在豆瓣上得到了8.2的高分,是近期质量最高的剧集之一。除了剧中演员演技都比较出色以外,导演、编剧对宋朝文化的还原也做的十分出色,细节拿捏到位。而且不少观众在看剧的同时,肚子难免发出咕咕的声音...因为剧中实在有太多令人垂涎的美食了。宋朝物质条件肯定没有我们现代这么好,但他们给

  • 历史上宋徽宗时期到底有多少太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水浒传》里面的高俅非常的有意思啊,为何这么说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的,那就是高俅是一位太尉,那就个官职就比较大了,但是看着看着发现叫这个太尉的人好像并不仅仅只有这个高俅这一个,其实有很多人都叫这个太尉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啊?怎么有那么多太尉啊?话说真正的宋徽宗时期这

  • 20世纪最强殖民帝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20世纪初期,世界上曾经存在着许多强大的殖民帝国,这些殖民帝国在当年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不过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同样改变了世界格局,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世界上还有哪些强大的殖民帝国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20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十大殖民帝国,看看哪个国家是最强的殖民帝国。第10名:奥匈帝国在

  • 陈国公主18岁去世,为何戴着黄金面具和舅舅合葬?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陈国公主18岁去世的事情,当时考古发现的时候还是非常的震惊的,但是震惊的不仅仅如此,话说后面还有,那就是这个陈国公主竟然还戴着黄金面具,旁边还有一位合葬的人,这个人可不是什么其他人,而是她的舅舅,我的天?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操作呢?这个情况也非常的有意思了,为什么会这样?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

  • 秦国最早地处哪个省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是当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国,此后慢慢壮大起来,完成了一统六国的壮举。不少朋友好奇,秦国早期封国的时候是在今天的哪个省份,到底是在陕西省还是甘肃省呢?其实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难,因为秦国的都城是咸阳,所以秦国肯定是在陕西境内。不过这并不能说明秦国最早就在陕西,那下面就来给大家讲讲秦国早期的地理位

  • 白面狐狸为什么长得像观音?她们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白面狐狸,应该很多人都还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吧,她是在《西游记》里面比丘国的剧情中出现的,白面狐狸和寿星的坐骑白鹿精联手欺骗国王,白面狐狸变化成一个美貌女子,留在国王身边,而白鹿精变化成她的父亲,做了国丈,两人让国王身体一日不如一日,骗他说需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心肝做药引,才能治好国王的病。后

  • 刘邦和刘备差了几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有看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刘邦和刘备到底差了几代啊?小编看到一个最搞笑的答案就是有人说这个刘邦是刘备的爷爷,哈哈,你把小编笑抽了,不过也不能笑了,这个也是没有学好历史知识造成的,所以有问题不要紧,要紧的是遇到了问题要怎么去解决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差了几代吧!大汉朝第一

  • 清朝侍卫的腰刀,为什么是反着戴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古人佩刀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刀作为一种重要的武器,比如守卫皇宫的侍卫们,自然是要一直都佩戴着刀的,而很多人印象中,佩刀自然是要将刀柄向前,这样一来,在遇到情况的时候,就可以一下子将刀抽出来,进入战斗状态。但是实际上,尤其是在清朝时期,真正历史上的清朝侍卫们,刀都是反着戴的,也就是说人们印象中的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