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最后的武状元是谁,有多厉害

中国最后的武状元是谁,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557 更新时间:2024/1/15 2:11:09

在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是国家选拔人才使用的主要方式,这个制度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文举和武举。在我国很长的一段时间当中存在着重文轻武的情况,所以我们在了解科举时候多半都是文举,对武举的了解非常的有限。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历史上最后的武状元。

1、武举制度的出现

历史上唐朝时正式创立了武举制度,武则天在长安二年昭告天下,每年举行一次武举考试,并且考试合格的人会授予官职,这就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武举”正式出台。在此以后,武举考试被大多数封建朝所承袭,成为了封建王朝选择良将的重要制度。

在隋朝以前,我国古代选取人才的标准通常都是以品行、才德来定的。隋朝时期建立了科举制度,就扩大了人才选择的范围,选择标准也改为了考生成绩。而直到唐朝武则天时期,武生才得到重视,科举制度也以此增加了武举。

在武举考试中,最终优胜者就是“武状元”。但成为武状元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参加武举考试的大多是武功高强的,而且竞争压力也大,所以想胜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考试中受伤是很常见的,严重的有可能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而历史上的武状元也并不多,大概也只有208人。

武举的兴盛是在明清时期,明朝武举制度创建得很早,但却一直没有确定下来。而清朝时期国家大力提倡武举制度,重视程度远超明朝时期,制度及录取程序都相对严密且公正,从而也使民间的习武者对武举都趋之若鹜。但纵观历史,武举相较于文举来说一直都是不受重视的,历朝的武举被废除的次数也不在少数。

唐朝的武举主要靠举重、骑射、马枪等内容,不仅如此,当时的考试同样也看重考生的容貌;到了宋代则规定武举不能只会武力,也要会兵法;明朝时则又改为必须先通过笔试才有资格参加武考。

2、超高的武术天赋

张三甲出生于一个武术家庭但家庭经济状况并不景气,他的父亲同样也精通武术,而且特别喜欢带着孩子们锻炼身体,在父亲的影响下,张三甲从小就练就了一身的武术技巧。而且不论是刀、枪、剑、戟还是弓箭、鞭子之类的武器他都能熟练运用,尤其是特别擅长使用大刀。张三甲在十五岁时就体现出来了他的练武天赋,当时的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实力强劲的人物。

随着他实力的不断精进,就连他的父亲也不禁感叹于自己儿子的实力,于是张三甲的父亲便把他送到了著名武术家杨国昌先生那里。虽然武术在现代已经逐渐衰落,但那个时候的杨国昌可是有真才实学的,他也凭借着自己高超的武术在全国闻名。

而大师杨国昌也不是轻易就收徒弟的,必须得有资质让他看好才行。张三甲由于长期练功,虽然年纪很小,但身上非常多肌肉,一看就是下过苦功夫的。杨国昌二话没说,当即就收下了张三甲。

3、参加科举考试

在二十一岁那年,张三甲成功出师,他的师傅觉得以他的实力肯定能够获得武状元,便极力鼓励他去参加武举考试。也就是在光绪二十四年,那年朝廷决定废除武举制度,而这一届也成为了历史上最后一届武举,张三甲就是参加了这一年的武举考试。起初,人人都不看好他,都觉得他衣衫褴褛、看起来很普通。可是在武举时他凭借武艺高超,很轻松便通过了乡试,而人们也惊讶于他为何能精通各种武器的使用。

在参加会试时,张三甲很幸运碰到了他的贵人恭亲王。当时张三甲正在卖力的打拳,恰巧被前来巡视的恭亲王看到。对于那些打拳无力、文文弱弱的人来说,张三甲一下子就让恭亲王看得高兴起来,觉得此人定不是等闲之人,就直接让他进入了自己的门下。而在接下来的殿试中,张三甲果然也表现出了不俗的成绩。他挥舞着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在马上飞舞,这一举动立刻就吸引住了光绪帝的视线,直接下令钦点张三甲为武状元。

4、与霍元甲比武

取得功名之后,张三甲一夜之间飞上枝头变凤凰,从一个穷小子到受朝廷重用,实现了多少人做梦都实现不了的事,但是他做到了。他凭借自身高超的武艺一时之间名声大噪,许多人都想一睹他的面容。

而霍元甲也是在此时得知了张三甲的名字。为了和张三甲好好地比试一番,霍元甲特地找到张三甲的住所和他较量。两人针锋相对,但却是点到为止。据说,二人比拼时,张三甲出于对霍元甲的敬重,并没有出手。而是立了一个规矩:只要霍元甲能使他挪动位置,那就算他输;反之,则霍元甲输。

这个规矩一出,觉得像是在挑衅霍元甲,但张三甲名声在外,霍元甲也不敢轻敌。实际上也确实如此,霍元甲在用尽全力踢出了第一脚之后,并没有使张三甲有半分的移动,他仍坚如磐石地站在那里。霍元甲又一连好几脚踹了过去,谁知道张三甲仍丝毫不动,就宛如一尊雕像一样站在那里。这个时候霍元甲也深知了对方的确有真本事。于是就直接认了输,并大加称赞张三甲,张三甲也因此彻底打响了名号。

5、结语

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他既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不幸的是他出身于贫困家庭,从小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在生活中也常受到他人的歧视;幸运的是他凭借常年练功练就的一身好本领拿到了武状元的称号,从此声名远扬、衣食无忧。

回顾张三甲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可惜,他原本可以有大好前程,可惜在他考取功成之后,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就因整日都在操劳国事积郁成疾,最终不治身亡、英年早逝。而在他去世之后,清朝统治者也彻底废除了科举制。所以他也就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邦被围七天七夜,最后是怎么逃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在建立了大汉王朝之后就活的有些飘了,自以为是天下无敌了。当他听说了韩王韩信(不是兵仙韩信)准备投降匈奴的时候感到极其气愤。再加上匈奴动不动就在边界搞事情,于是一怒之下就带着灌婴、樊哙、陈平、周勃、夏侯婴等一众文臣武将以及32完大军御驾亲征。起初,汉军连连得胜,接连打败韩王信和赵利与匈奴联军的主力

  • 曹操一生错过几位人才,有这三人或将改变曹魏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用人只有四个字“唯才是举”,只要是能力突出者便可得到提拔和重用,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身边的人才才能络绎不绝,和东吴、蜀汉相比,这也是曹魏一大优势。曹操爱才,但他也并非能把天下所有人才都招入麾下,他的一生也曾错过比较重要的人物,例如高顺、关羽和华佗。如果这三人都能替曹操效力的

  • 如果秦朝实行分封制,还会在秦二世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若是秦朝延续了分封制,那么肯定不会在秦二世就速亡了,国祚肯定是要长一些的。因为分封制能很好的将矛盾转移化,局限到范围更小的各个诸侯的封地或是贵族封地、小国当中。各路势力会互相牵制,互相制衡,互相削弱。若是秦朝延续分封制,前期肯定是有利于国家节制的调整整个国家。即便是出现了某些庶民或是贵族与国家产生矛

  • 刘禅当时有兵有援军的为何还是轻易的投降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刘禅上位后的一些事情,话说当时刘禅也不是没兵,然后也有援军,怎么这个曹魏到了就直接投降了?很多人也都非常的奇怪了,所以大家还等什么呢?可以速度的来看看,看看这个刘禅到底在想什么吧。这个问题可以用《三国志》中陈寿的一句话来解释: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翻译过来就是,刘禅一家

  • 雅克萨之战中西方武器是不是很厉害?清廷当时为何不选择引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看到不少人在研究这个雅克萨之战,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雅克萨之战的时候,这清廷是有发现这个西方武器的厉害之处的,但是也有人说当时的西方武器也就那样,那么到底厉害不厉害呢?如果那么厉害当时的清廷为何不选择引进呢?对于这些问题感兴趣的网友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学习看看。当然了雅克萨之战中西方武器还是非常

  • 三国时期排名前十的谋士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三国时期的谋士,那可是一抓一大把,不管是哪个势力,手下都是有很多谋士的。但是相比而言的话,三国时期排名前十的谋士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三国第一毒士——贾诩贾诩(147—223年)字文和,甘肃武威人,贾诩看起来不像出身名门那种人,不像荀彧和荀攸叔侄俩,他年少时

  • 详解朱棣四征漠北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朱棣的事情,很多人在说这个朱棣四征漠北的情况,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呢?其实也还是比较简单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说说,其实朱棣是五次亲政漠北的,并不是四次了,所以大家也一定要搞清楚了,不要搞错了哦。1、第一次北征:永乐八年,朱棣亲率50万大军,杀入草原,结果“偶碰

  • 渭水之盟真的是奇耻大辱吗?又赔偿了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李世民的事情,很多人也都知道了,唐朝时期是有渭水之盟这个事件的,那么很多人也都说了,唐朝时期这个渭水之盟话说最后是赔偿了的,那么到底赔偿的多少钱呢?还有人说这个渭水之盟是奇耻大辱,那么是不是真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关于渭水之盟,唐史上的记载是夸大了李世民的功绩

  • 19世纪列强让中国经济损失了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19世纪清末时期的中国,这是一段极其屈辱的历史。在这段历史期间,我国遭受到了西方帝国主义列强肆无忌惮的侵略、割地和各种赔款,似的中国经济跌入低谷,老百姓的生活是苦不堪言。那么大家直到在这一段时间里,列强到底抢走了中国多少钱呢?造成了中国多严重的经济损失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840年,英

  • 清河王刘庆为什么被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刘庆出生没多久,就被立为皇子,结果这个太子之位只做了三年,就因窦太后被废。历史上,废太子的下场大部分都不太好,能顺利活下来都是运气好,此后也基本不敢再与朝政有任何关系,包括他们的后世也是如此。不过刘庆却是个例外,他虽然没能当上皇帝,但他子孙后三代却都成为了皇帝,这在历史上还是比较少见的。那刘庆当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