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叔孙通为什么投奔刘邦

叔孙通为什么投奔刘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634 更新时间:2024/4/3 18:14:42

刘邦一统天下后,他废除了秦朝使用的礼法,很多礼节都十分简化。后来刘邦觉得这样也不太对,君臣之间在礼数方面还是要有严格的区分,所以需要新的礼法。这时叔孙通自荐,称可以为汉朝制定一个全新的礼仪制度。可能知道叔孙通的朋友不多,他的知名度的确不算高,但叔孙通对于刘邦来说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而他本人的经历也是十分丰富,想了解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1、跳槽专家

叔孙通(一说“叔孙何”)是鲁地薛县人(今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官桥镇),年轻时因精通儒术而被秦二世召入朝廷,封为待诏博士(即候补政治顾问)。叔孙通深知秦朝以暴政治理天下,必然招致覆灭。他不愿充当秦朝的殉葬品,时常思考脱身之计。

果然,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忍无可忍,揭竿而起武装反抗暴秦。消息传入京城,秦二世召集博士与诸儒生问计:“楚地戍边士卒半途造反,现已攻取蕲县与陈郡,诸君有何高见?”

三十余名博士与儒生奏:“这是明目张胆的谋反!理应杀无赦!恳请陛下速速派兵剿灭这些反贼!”

叔孙通见大事不好,急忙启奏:“陛下,他们的话全是谬论!如今天下一统,各郡县城池均已铲毁,民间兵器也都被销毁,戍卒们用什么造反?且我朝上有英明皇帝,下有完备法令,大小官吏无不恪尽职守,天下人如葵花向阳般拥戴您,何来反贼?以臣愚见,这些人无非是偷鸡摸狗的盗贼而已,何足道哉!相信地方官们很快会将他们逮捕法办,根本不劳陛下费心!”

秦二世转怒为喜,问诸生是否赞同叔孙通意见,并令御史将认定造反者以危言耸听罪逮捕入狱,把认为是盗贼者全部放还,并赐叔孙通二十匹丝绸,一套新衣服,且将他头衔上的“待诏”二字抹去,“拜为博士。”

叔孙通抹着冷汗快速出宫回家,连夜收拾行装。学生们质问:“先生,您今天为何如此谄媚?”叔孙通心有余悸:“你们知道什么!我今天差点儿如羊入虎口小命难保了!”天黑后,他带上门生,趁着夜色仓皇逃出京城。

2、投奔刘邦

他逃回故乡薛县,投入项梁帐下。项梁在定陶战死后,叔孙通又投奔楚怀王。楚怀王被项羽封为“义帝”迁往长沙后,“叔孙通留侍项王。”刘邦率各路诸侯攻入彭城后,叔孙通审时度势归顺刘邦。刘邦被项羽反扑击败一路西逃时,叔孙通紧随刘邦败逃,从此死心塌地跟着刘邦南北转战。

叔孙通投奔刘邦时,身穿一身刺眼的儒生服装。刘邦越看越别扭,横挑鼻子竖挑眼。叔孙通立即改穿短衣服,一如楚人打扮,刘邦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跟随叔孙通投奔刘邦的一百多弟子,天天盼望老师能把他们推荐给刘邦。不料,叔孙通专门向刘邦推荐旧日的土匪强盗,对弟子的请求充耳不闻。弟子们非常气愤,在背后一个劲儿发牢骚。

叔孙通语重心长教育弟子们:“汉王现在正冒着箭雨石林与项王争夺天下,急需能斩将拔旗的勇士,所以我才极力举荐忠勇之士。你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能上战场冲锋陷阵吗?你们且耐心等待,时机一到,我自然会举荐你们!

刘邦对叔孙通归属以来的表现极为满意,“拜叔孙通为博士,号稷嗣君。”

3、制定礼仪

公元前202年初,刘邦统一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刘邦决定废除秦朝的繁琐礼法,责成叔孙通牵头,制定一套相对简便易行的朝仪。

群臣自恃与刘邦同甘共苦打江山劳苦功高,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他们在金殿上酗酒争功,大吵大闹,甚至喝醉后鬼哭狼嚎,“拔剑击柱”,把庄严神圣的金殿弄得犹如菜市场般乌烟瘴气。刘邦对此开始不满、反感、厌恶,催促叔孙通加快制订礼仪进程。

叔孙通趁机举荐弟子们:“陛下,儒生们固然不能跟随您攻城拔寨,但是可以协助您守住天下。臣恳请陛下征召臣的弟子们协助臣,集思广益,共同制订朝仪。”刘邦答应:“可以,但是别搞得太复杂!”叔孙通道:“五帝使用的音乐各异,三王使用的礼仪亦不相同,礼仪是根据不同时代的人情世态而制定出的规矩准绳。臣准备参照古代礼仪,同时吸收秦朝礼仪中的合理成分,为您制定出一套符合现代使用的礼仪制度。”刘邦同意:“好,你试着办!但是,一定要简便易学,首先得考虑我是否能做到!”

叔孙通立即前往曲阜一带,找到三十多个儒生。有两名腐儒拒绝征召,并痛斥叔孙通:“您朝秦暮楚侍奉过十来个主子,全靠溜须拍马博得主子欢心。如今天下刚安定,死者未葬,伤者未愈,您又撺掇皇上制订什么朝仪!朝仪是行善积德百年之后方能考虑的事儿!您的行为玷污古人,我俩绝对不会跟您去!”叔孙通无可奈何:“你们这些根本不懂时代变化的榆木脑袋,我也懒得跟你们费口舌!”

叔孙通率三十余人回转长安,与刘邦身旁原有的旧书生合并,将队伍扩大至一百多人。叔孙通制定出详细具体的礼仪规程,令弟子们在野外拉起草绳,立起草人,前后演习月余。待诸生动作演练娴熟后,叔孙通启禀刘邦:“陛下,礼仪已备,恳请陛下过目验收!”

刘邦亲自到演习地点,从头到尾观看演练后,开怀大笑:“这样的礼仪,我完全可以做到!诸位请继续抓紧排练演习,待十月岁首朝会时,正式启用!”

十月朝会,叔孙通主持制定的朝仪大获成功。刘邦喜出望外,“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五百斤。”叔孙通趁机请求:“陛下,臣的弟子们跟随臣多年,且自始至终参与礼仪制定工作。恳求陛下予以赏赐!”刘邦大笔一挥,把他们全部任命为郎官。

叔孙通把刘邦赏赐的五百斤黄金悉数平分给弟子们,弟子们喜出望外,齐声歌颂:“先生,您可真是与时俱进的圣人啊!”

4、辅佐太子

叔孙通被刘邦任命为太子太傅后,竭尽心智辅助太子刘盈。数年后,刘邦因偏爱戚夫人之子刘如意,打算废黜太子改立赵如意。叔孙通坚决反对:“春秋时晋献公因宠爱骊姬而废太子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导致晋国内乱数十年,成为天下人笑柄;秦朝也因没有明确指定扶苏为太子,才被赵高等人钻空子改立胡亥,导致社稷灭亡。太子忠厚孝顺,天下尽知。吕后既是陛下原配,又是与陛下同甘共苦的妻子,陛下岂能忍心背弃她?您非要另立太子,臣唯有一头撞死在您面前!”

刘邦尴尬至极:“您别当真,我也就是开个玩笑罢了!”

叔孙通严肃地说:“太子,是国家根本。根本动摇,国家必然随之动摇。您怎能拿国家大事开玩笑?”

刘邦连连道歉,表示一定听从叔孙通的意见。吕后闻讯找到张良求计,张良请来商山四皓助阵,终于使刘邦彻底打消更换太子之念。

5、制定礼法

汉惠帝刘盈即位后,因时常要到长乐宫朝见吕后时,都必须兴师动众清道戒严,有扰民之嫌,便指示在未央宫与长乐宫之间修建一座空中复道。叔孙通劝谏:“陛下岂能让复道凌驾在高祖的陵寝与高庙之间?高庙是我朝开国祖先居住之地,后世子孙岂可在高寝与宗庙之间的通道间往来?”

汉惠帝如梦初醒,打算拆除复道。叔孙通再谏:“陛下修建复道一事,天下皆知。此时拆除,岂不是表明陛下犯错?不如将错就错,在渭河北岸再建一座宗庙(即原庙)。以后,每月从高祖陵寝中取出衣冠后,直接送到新宗庙祭奠。如此一举两得,既不必再使用复道,又为祖宗扩建了宗庙。”汉惠帝大喜,传令照办。

一天,汉惠帝前往离宫春游。叔孙通进言:“陛下,古人有请祖先在春天品尝鲜果的习俗。此时,正是樱桃成熟季节,陛下春游时,请采摘樱桃回来祭献宗庙。”从此,用鲜果祭祀宗庙成为皇家定制。

汉惠帝赞赏叔孙通的忠诚与才能,亲切嘱咐他:“大臣们对朝拜、祭祀先帝陵墓和宗庙的礼仪还很陌生,所以,朕恳请先生费心对他们多加指导!”于是,叔孙通被任命为太常,负责先制定出祭祀宗庙的仪法,继而陆续出台其他方面的礼法。

叔孙通为大汉量身定制的礼仪,成为后世历代王朝遵循的圭臬,却遭到宋代司马光的非难。司马光指责叔孙通为刘邦制订礼仪纯属歌功颂德拍马屁,因急功近利导致古礼失传,且建议汉惠帝修建原庙完全是文过饰非。司马光不仅全盘否定同朝王安石变法,对前朝叔孙通制定礼法照样大放厥词,本无可厚非,因为他是保守派的代表,代表着所有时代的因循守旧者。

司马迁则高度赞扬叔孙通,称赞他因具备与时俱进的超前思维,故能“与时变化”,为大义不拘小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礼法,最终成为一代“汉家儒宗”。

叔孙通审时度势,顺应时势,萃取夏、商、周、秦四代礼乐精髓,为刘邦制定出耳目一新的朝仪制度,充分体现出儒家的积极入世精神。也许,在个人品格方面,叔孙通确有不足之处。但他与时俱进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世人学习和深思!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越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走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初期,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是将吴国消灭。此后越国国力不断走强,势力一度到达齐鲁、赣鄱之地,可以说走向了一个小小的巅峰。不过越国并没能将自己的强势保持太久,公元前333年,越王无疆兵败战死,此后越国内乱不断,国家分崩离析,就此衰落,再无崛起的时刻。那越国走衰的原因,我们大概总结出了三点,欢迎各位一起

  • 雍正的作息时间表,雍正作息时间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历史上的皇帝一般来说都是非常享福的,但是如果是那种非常爱国,就要十分勤劳,而且要专心批奏折等等。在清朝,雍正作为皇帝,他的作息事件可以说是非常的规律,但是也有历史表明,雍正的作息时间是很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雍正的作息时间表对于这个时间表,小编看的是

  • 三国中诸葛亮骂死王朗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诸葛亮和王朗,对于这个事情,小编也是非常的诧异啊,诸葛亮竟然把别人给骂死了?对于这个事情,很多人肯定是不会相信的。但是对于这个说法,历史上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骂死过王朗吗?那是罗贯中先生帮诸葛亮骂的,诸葛亮骂死王朗说实话诸葛还不配,为什么呢?王朗是汉朝高官,汉帝然是

  • 侯景之乱对于南朝和北朝有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南北朝时期发生的这个侯景之乱,大家可能多多少少有些了解,毕竟这个叛乱事件对于南北朝来说有非常大的影响,虽然最后叛乱被平定,但是对于南朝和北朝之间的关系更加的紧张了,而且还加强了南弱北强的形势。那么这个侯景之乱对于南朝和北朝有哪些影响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528年,控制朝廷之后的尔朱荣

  • 蒙古为什么打不过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他让游牧民族的牧人知道了,原来征服天下如此美好!马鞭所指,铁蹄之下,尽为我所有!但近百年的安乐窝,让曾经的黄金家族狼性全无,双眼没了斗志。就连蒙古骑兵也缩了水,后期都要靠色目人充数。这也不是个例,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辽金的勇士,蒙元的骑兵,满清的八旗,从所向披靡腐化到毫无战

  • 张飞能够速胜张辽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和张飞,是蜀汉的五虎上将,代表着蜀汉武力较强的武将。张辽,曾先后跟随过丁原、董卓,以及吕布,在吕布被吊死于白门楼后,张辽才投靠曹操。而投靠曹操后,张辽不负曹操所望,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关羽对张飞说,张辽的武艺不再二人之下一句,是发生在小沛之战,当时张辽奉吕布之命,和高顺一起攻打沛城。但因为关羽的言

  • 刘备屯兵新野时,收获了几位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200年,曹操派曹仁攻打刘备,刘备不敌回到袁绍领地。此后刘备决定脱离袁绍,联合刘表,便率兵到汝南。一年后,曹操亲征讨伐刘备,刘备投奔刘表,刘表得知后跑到郊外迎接刘备,给足了面子。当时刘备屯兵于新野,可以说新野是刘备的福地,这在里他招揽到了一位对他来说十分关键的人才,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他是谁。那除了

  • 英国人罗伯特赫德为何执掌大清海关47年,死后为何还追谥为太子太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事实上大清帝国之所以在最后那些年没有因为财政破产而灭亡,这其中很大的功劳就是这个英国人的啊,而这个英国人就是罗伯特·赫德。这位赫德同志在1854年来到中国,自1863年就担任了海关总税务司以后,就掌控中国海关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一直到1908年才离职回到英国。赫德能够长期掌控中国的海关,不仅仅因为他背

  • 三藩之乱为何耿精忠最先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耿精忠是清初三藩之一,第三代的靖南王,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准备削三藩,吴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十三年三月,耿精忠响应吴三桂反清,但是耿精忠却在造反之后,最先向清朝投降了,最后还被凌迟处死,为何耿精忠要选择向满清投降呢?这其中有着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1、意料之外的造反康熙十二年,吴三桂杀

  • 签署尼布楚条约为何会丢失大片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在清政府与沙俄经过了数次边界冲突之后,两方就双方边界的问题进行了交涉和谈判。最终于1689年签署了《尼布楚条约》。这是我国历史上首个边界条约,他的签订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以及乌苏里江流域包括了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的领土,同事也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外部环境。清朝取得了边界冲突的胜利,但是为何在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