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侯景之乱对于南朝和北朝有哪些影响

侯景之乱对于南朝和北朝有哪些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518 更新时间:2023/12/19 0:41:27

说到南北朝时期发生的这个侯景之乱,大家可能多多少少有些了解,毕竟这个叛乱事件对于南北朝来说有非常大的影响,虽然最后叛乱被平定,但是对于南朝和北朝之间的关系更加的紧张了,而且还加强了南弱北强的形势。那么这个侯景之乱对于南朝和北朝有哪些影响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528年,控制朝廷之后的尔朱荣对当时最大的义军武装——葛荣部发动了长途奔袭,此举虽然大出葛荣等义军首领们所料,但当双方在滏口遭遇时,毕竟尔朱荣军的人数大大少于对手,因此临阵搏杀时的气势成了战役胜负的关键,作为全军先锋的侯景在此役中显示了自己的勇气,不但冲锋在前,更在混战中俘获了对方首脑葛荣,得到了尔朱荣的赏识,战后被任命为定州刺史,开始了地方大员的生涯。

此后连续发生了尔朱荣被杀、尔朱氏反扑、高欢反叛尔朱氏等诸般重大政治事件,身为尔朱荣昔日部下的侯景却始终按兵不动,直到高欢以维护北魏皇室为名、发动对尔朱家族的讨伐战争时,侯景却率军前来投奔了高欢,这次的站队再一次及时,又一次显示了侯景政治嗅觉的敏锐。

成为高欢部将后,随着诸次战役中的展开,侯景表现出了不同于高欢麾下高敖曹、窦泰、韩轨、彭乐等悍将的有勇无谋,成了高欢可以给予独当一面的少数将领之一。尽管高欢始终并没有完全信任侯景,当有一次高欢大军击溃宇文泰部后,侯景自请率部下精骑追入关中,高欢妻子娄妃就曾密告:“果如景言,景岂尚有还理?得一黑獭,失一侯景,究有何利?”。。。。但是在以宇文泰为首的关西诸将的威胁下,尽管高欢猜忌于侯景的智勇,却依然不得不重用于他,以其为司徒、兼定州刺史,拥兵十万,独立统治河南地区。

这脆弱的隶属关系,在高欢去世后立刻不复存在,高欢之子高澄依父亲临终前的遗策,准备图谋剪除侯景势力,而侯景本就与高澄关系不好,加之始终保持警惕,双方的矛盾只有通过战争来彻底解决了。侯景的这次反叛,曾事先联络了宇文泰等,但关中那些柱国将军们同样对侯景猜忌不已,在战争中袖手旁观,寡不敌众的侯景只好以残军南投梁朝。而刚愎自用的梁武帝异想天开地企图凭借侯景一军的力量,北伐中原成就自己的功业,然而梁朝与侯景的联军在高氏大将慕容绍宗的攻击下,惨败而回。其后正当侯景召集势力准备寻机复仇之际,却传来梁朝朝廷要与东魏和解的消息,侯景对此非常不安,为了试探朝廷的意图,侯景假冒高澄写信,提出以被俘的梁朝将领萧渊明来交换侯景,梁武帝接信后不疑有诈,扬言可以接受。侯景侦得此讯,大怒若狂,终于再举叛旗。

由于梁朝腹地已多年没有战乱,武备松弛,故侯景本人马不多的叛乱,却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攻城略地、大掠三吴,还攻进了首都建康城。困守台城的梁武帝饿死后,侯景先是另立君主、强娶公主、自封“宇宙大将军”。后干脆自行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元太始。。。。不得不说,一项颇有政治头脑的候大将军这次是利令智昏了,直接篡位的结果就是,梁朝各地的实力派全都不予承认他这个逆贼,纷纷起兵讨伐,而其自身的实力又因三吴残破而大为衰落,失败的结局就此注定了。史载:侯景死于败亡路上的部下反叛,尸体的双手被王僧辩下令交给北齐国主高洋,头颅送至江陵,尸体在建康街头暴露,任由当地百姓分食殆尽,据说连其妻溧阳公主也愤然吞吃了他的肉。梁元帝萧绎下令将他的脑袋悬挂在江陵闹市上示众,然后又把头颅煮了,涂上漆,交付武库收藏。

可以说侯景此人的一系列政治行动,对当时统治中国地域的三个政权机构:东魏、西魏和梁朝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推动了它们各自的历史进程发展,尤其是对南朝的梁王朝的破坏力非常巨大,其多年积累的国家和三吴地区民众的财富,都在侯景之乱中损失殆尽,国力衰退、地方实力派却扩大了自身的政治影响,其后退居江陵的梁王朝在面对西魏大军攻伐时,东南地区竟然没有勤王之师及时应援,导致了国灭君亡的惨剧再次发生,后取而代之的陈朝更是南朝之中最为弱小的一代割据小朝廷。。。。我们在读史时常常有一种感觉,一些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政治事件的发生背景,往往是偶然因素所致,亦或是与某些关键历史人物的秉性、机遇紧密相连,故而英雄造时势、枭雄带灾难,本文的主人公侯景一生的轨迹,尤其是最后的疯狂,也带有一种无法完全解释的宿命论,这对他自身是一个悲剧,而对于曾多年逃脱战乱纷扰、安居乐业的江南百姓们,则是一场可以称之为“天降”的惨祸。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蒙古为什么打不过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他让游牧民族的牧人知道了,原来征服天下如此美好!马鞭所指,铁蹄之下,尽为我所有!但近百年的安乐窝,让曾经的黄金家族狼性全无,双眼没了斗志。就连蒙古骑兵也缩了水,后期都要靠色目人充数。这也不是个例,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辽金的勇士,蒙元的骑兵,满清的八旗,从所向披靡腐化到毫无战

  • 张飞能够速胜张辽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和张飞,是蜀汉的五虎上将,代表着蜀汉武力较强的武将。张辽,曾先后跟随过丁原、董卓,以及吕布,在吕布被吊死于白门楼后,张辽才投靠曹操。而投靠曹操后,张辽不负曹操所望,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关羽对张飞说,张辽的武艺不再二人之下一句,是发生在小沛之战,当时张辽奉吕布之命,和高顺一起攻打沛城。但因为关羽的言

  • 刘备屯兵新野时,收获了几位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200年,曹操派曹仁攻打刘备,刘备不敌回到袁绍领地。此后刘备决定脱离袁绍,联合刘表,便率兵到汝南。一年后,曹操亲征讨伐刘备,刘备投奔刘表,刘表得知后跑到郊外迎接刘备,给足了面子。当时刘备屯兵于新野,可以说新野是刘备的福地,这在里他招揽到了一位对他来说十分关键的人才,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他是谁。那除了

  • 英国人罗伯特赫德为何执掌大清海关47年,死后为何还追谥为太子太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事实上大清帝国之所以在最后那些年没有因为财政破产而灭亡,这其中很大的功劳就是这个英国人的啊,而这个英国人就是罗伯特·赫德。这位赫德同志在1854年来到中国,自1863年就担任了海关总税务司以后,就掌控中国海关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一直到1908年才离职回到英国。赫德能够长期掌控中国的海关,不仅仅因为他背

  • 三藩之乱为何耿精忠最先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耿精忠是清初三藩之一,第三代的靖南王,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准备削三藩,吴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十三年三月,耿精忠响应吴三桂反清,但是耿精忠却在造反之后,最先向清朝投降了,最后还被凌迟处死,为何耿精忠要选择向满清投降呢?这其中有着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1、意料之外的造反康熙十二年,吴三桂杀

  • 签署尼布楚条约为何会丢失大片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在清政府与沙俄经过了数次边界冲突之后,两方就双方边界的问题进行了交涉和谈判。最终于1689年签署了《尼布楚条约》。这是我国历史上首个边界条约,他的签订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以及乌苏里江流域包括了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的领土,同事也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外部环境。清朝取得了边界冲突的胜利,但是为何在签订

  • 多尔衮死后,为什么还会被顺治皇帝鞭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多尔衮死后,不仅是被顺治皇帝鞭尸,还将他的铁帽子一并摘了,很多人不理解顺治皇帝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究竟是有多恨多尔衮?要想了解顺治皇帝的动机,可以分成两条线来分析,一是顺治和多尔衮之间的私人恩怨;二是顺治作为皇帝,他必须为自己巩固政权,而多尔衮生前权势遍布朝中各个地方,肯定是要打击的。不过多尔衮都已经

  • 周延儒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周延儒是明朝崇祯帝时期内阁首辅。据说崇祯帝继位两年后,某天他在文华殿召见周延儒,两人之间进行了一次很长的秘密谈话,具体内容是什么无人知晓,次年周延儒就升为内阁首辅。只不过周延儒在朝中经常受到排挤,导致他这个首辅过的也不顺心,后来他干脆不干了,决定辞官回乡。如果周延儒这一走不再回来,说不定他还能安享晚

  • 齐襄公和文姜到底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关于齐襄公和妹妹文姜之间的关系,《左传》和《史记》上都有记载,他们确实有私情。这段私情中主要涉及到了四个人物,分别是齐襄公、文姜、郑世子忽和鲁恒公。春秋小霸王齐僖公有两个女儿,即名动春秋的齐国姐妹花:宣姜和文姜。在这里略过宣姜的故事,直接说文姜。文姜及笄后,作为春秋大国齐国的公主,不仅貌美如花,还颇

  • 政归葛氏祭则寡人什么意思,刘禅此言有没有埋怨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托孤的时候,基本没给儿子刘禅太多面字,把复兴汉室的重任都托付给了诸葛亮。刘备肯定也知道刘禅能力如何,并不对他抱太大希望,而诸葛亮则成为蜀汉最关键的人物。刘禅虽然是皇帝,但他手中基本没有实权,大事都直接报给诸葛亮定夺。刘禅曾说过这八个字“政归葛氏,祭则寡人”,基本就能反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