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人力车夫生活有多悲惨,为何活不够40岁

民国人力车夫生活有多悲惨,为何活不够40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657 更新时间:2024/2/18 15:19:12

民国时期的车夫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都不知道在多少反应民国时期的电视剧中见到过了。车夫就像是如今的的士一样,满城到处都是的,全是一辆辆靠着人力驱动的手拉黄包车。在老舍先生《骆驼祥子》这本小说当中对其就有着详细的描写,可以说从行业标准到职业规划基本上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了。就和小说中的祥子一样,起伏的人生就像是当年那个时代每个人的真实写照,那么每日都穿梭在城市的每一条街,每一条巷子的车夫究竟能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呢?

1、包容的职业

黄包车夫这一行没什么门槛,不问出身,不论学历,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干好,好在只要你愿意出力,总有人会把车租给你。

就像今天的出租车一样,真正的车主可能并不跑活,而是把车租给别人,自己抽成或者收租,有一辆自己的黄包车就是大部分人入行的第一个“小目标”。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拉黄包车要想干出点名堂也不容易,但就有这么一位“车”,能让人不远万里地来趟北京,就为了能坐一趟他拉的车。说起来这位“车王”那真是实打实的王爷。

“车王” 晏森,1910年袭克勤郡王,是正经的满清皇族,大贝勒代善的后代,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但是时运不济,袭爵没多久,大清就亡了,入不敷出的他甚至变卖了祖坟用的建材,但还是无济于事,迫于生计,他也拉起了黄包车。

好在败光家产后的他倒是乐天知命,反而是闯出了一番名堂,人们开着他的玩笑,坐着他的车,他也不急不恼,非常敬业,一来二去也是名声在外,成了名副其实的“车王”,靠着自食其力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但是像晏森这样有特殊光环加成的车夫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拉车的车夫都是没受过什么教育的劳苦大众,他们虽然干活卖力,可是躲不过其中的各种算计,有人拉了一辈子车也没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终日奔走,最后落得一个力竭而亡的悲惨结局。

他们的遭遇有时代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没有等来属于自己的幸福。

2、艰难的人生

一般拉黄包车的车夫多是无产的市民或是进城讨生活的农民,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化水平不高,也没什么门道,一般的店铺进不去,好点的工厂不让进,拉车也属实是无奈之举。

入行开始多半是找车行或者车主谈拢价格,租一辆黄包车。在当时拉黄包车和在码头卸货一样,都是标准的体力活,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多半会被称作“力巴”。

这个称呼多少有些鄙视的成分在里面,但实际上这种活在当时的工资都不算低,而且因为是“计件工资”,还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就像《骆驼祥子》里祥子说的“拉车是最容易赚钱的事”。

拉车有多赚钱呢?我们以普通人为例,一个会写自己名字,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还得有点关系的人在当时可以找到最好的工作就是进入一家工厂打工。

工人的工资一般在10-15个大洋,而黄包车夫的工资也差不多在这个区间,但工厂是死工资,而黄包车的工资上限取决于能拉多少活。

当时一辆黄包车的价格是100大洋,按祥子的算法,一天攒下一分钱,三年后也能攒出一辆黄包车,事实上祥子也确实是做到了。但拉车的帐可不能这么算,这毕竟是一门和人打交道的工作,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支出。

车夫一个月的工资看似不少,但这钱能不能到手还是个问题。先说常规的,顾客不给钱,雇主要涨租子,这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怕的是各色人物的敲诈勒索,有地痞流氓,也有骗子无赖,更可怕的还是散兵游勇。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能保住性命已是不易,黄包车和钱毕竟是身外之物。

《骆驼祥子》是一部非常写实的作品,民国很多大家都写过黄包车夫的生活,但从未有过像老舍这样观察细致入微,且能以一个劳动人民的视角记述生活的作品。很多车夫的遭遇也确实就如祥子一般,入行时信心满满,遭遇了接二连三的打击后,便自甘堕落,开始沾染恶习。

人一旦萌生了不劳而获的想法最容易沾染的就是赌博,赢了就会去挥霍,抽大烟也好,喝花酒也好,反正钱是存不下来的;输了就会想着回本,赢一局还想接着赢,输一局还想着下一局,不到输得一干二净,一般下不了赌桌。

老本霍霍光了,还要吃饭就得拉活,可现在身体也不行了,心思也不在拉活上了,家里人骂,客人也骂,只有倒在拉活的过程中,这样的轮回才能结束。

为什么说拉车活不过40,就像35岁后被裁员的程序员一样,行业内没有健全的劳动者保护机制,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客观上是条件不允许,主观上也有自甘堕落的成分。

也许人们在读了《骆驼祥子》后都把祥子的死归咎于那个吃人的社会,但是祥子的死和自己的放纵有着莫大的关联,他从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变成社会的寄生虫,自己断送了自己的前途和性命。

3、结语

黄包车夫的悲剧是时代的不幸造成的,同时也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在时代的浪潮中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也许拉的不是黄包车,但是身上的担子不见得比拉黄包车轻松。

有的人可以通过拉黄包车积累财富,有的人则倒在了拉车的路上,他们都在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人却总是相同的。就像大多数刚刚入行的车夫都有一个明确而现实的目标一样,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就是相同的幸福。

有的人一生都在追逐这个目标,也许路途坎坷,但是从不放弃,有的人早早实现了愿望,却迷失在下一个目标。

今天的我们是否清楚自己的目标,又是否愿意为了自己的目标步履不停呢?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瞻基实行票拟制,给明朝埋下了哪些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他在原本内阁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动,使得内阁和宦官的行政权更加突出。此后,朱瞻基又采取票拟制度,由大学士先审议官员上书的奏章,然后将相关建议写下,贴在奏章上一起审批。这样的好处是能够提升效率,但部分权利下放给了内阁。遇到勤政的皇帝还好说,如果碰到不喜朝政的皇帝,那下面的人想

  • 历史上曹利用为什么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在《大宋宫词》中,有一个并非主角,但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他就是曹利用。历史上,曹利用性格刚直,对国家尽忠职守,深得宋真宗重用。当时辽国南下发动进攻,宋真宗亲征,此后双方展开谈判,宋朝这边派出的代表便是曹利用。因立有功劳,曹利用的官场之路平步青云,但也因此开始放纵起来,导致引起他人忌惮,这也给曹利

  • 九次逃离长安的皇帝是谁,为何要出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大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一个空前强大的王朝,对中国的文化历史影响非常的深远。而且唐朝也被后世所仰慕,不仅仅是在国内,在国外也是深受影响,因为很多国家都拥有者“唐人街”。从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开始,一直到公元907年朱温代替,总共绵延共289年。但实际上

  • 王辅臣一生几次叛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王辅臣作为明末割据军阀,他的经历也是十分奇特。面对即将败亡的明朝,和入关的清军,王辅臣多次转换阵营,最后还得到清朝皇帝的重用。早期的时候,王辅臣投靠清军,并在一次战役中一战成名,但此后投降阿济格,算是保住一命。王辅臣立功后平步青云,专镇一方,但他结局却没能善终,是自尽身亡。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 宋朝百姓的生活水平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宋朝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什么的非常的感兴趣,很多人也都知道,宋朝虽然看起来弱吧,但是宋朝的经济是真的好,所以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宋朝的百姓的生活水平到底怎么样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是值得探讨的,下面我们可以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实话实说,大家自己觉得宋朝普通人民的生

  • 宋朝普通人一年收入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宋朝普通人的生活情况到底好不好,其实大家也都知道的,宋朝虽然看起来比较弱,但是这个经济还是有目共睹的好的,所以很多人也都非常羡慕宋朝人,那么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宋朝普通人一年收入有多少呢?宋朝人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下吧。1、宋朝普通人一年收入有多少宋朝

  • 宋朝百姓真实生活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宋朝人的真实生活比较感兴趣,话说这个宋朝人的真实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简单来说说,下面是宋朝人一天的生活介绍,大家一定别错过了哈,期待大家加入哦。宋朝百姓真实生活其实还是非常困苦的,为了养家糊口努力工作外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些什么吃喝玩乐了,那都是

  • 清朝时期朝鲜是不是很怕清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清朝时期的事情,话说这个清朝时期的朝鲜好像非常的讨厌这个清军,那么为什么讨厌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的,那就是这个朝鲜军比较怕这个清军了,那么这个说法到底要怎么说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清朝时期的朝鲜不仅仅是害怕这个清军,而是非常怕,异常怕,不知道怎么怕,无

  • 731背荫河实验场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悬崖之上》这部电影的背景,是和日军在我国黑龙江省五常县背荫河村建立731部队有关。影片中,四位特工展开乌特拉行动,他们要解救的王子阳,就被关在背荫河实验场中。只是这场行动是虚构出来的,但王子阳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当时外界没有人去救他,王子阳是靠自己逃了出来,然后向全世界的人揭露日军在我国所犯下

  • 诸葛亮去世后,李邈为何要诬告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严格来说李邈谈不上诬告诸葛亮,其实就是两个人的政见不同,而处理的方法有点不厚道罢了。李邈是个很狂的人,在刘备拿下成都的时候就对着刘备说:“你拿下成都是不厚道的。”刘备一听这话就问:“既然你觉着我不厚道,那你当初为啥不去帮刘璋呢?”结果李邈着货来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