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去世后,李邈为何要诬告诸葛亮

诸葛亮去世后,李邈为何要诬告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581 更新时间:2024/1/17 8:52:18

其实严格来说李邈谈不上诬告诸葛亮,其实就是两个人的政见不同,而处理的方法有点不厚道罢了。李邈是个很狂的人,在刘备拿下成都的时候就对着刘备说:“你拿下成都是不厚道的。”刘备一听这话就问:“既然你觉着我不厚道,那你当初为啥不去帮刘璋呢?”结果李邈着货来了句:“匪不敢也,力不足耳。”说白了就是因为老子并不是不敢,而是因为当时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跟不上,要是满足条件看老子不帮着刘璋干你丫的。在《华阳国志》中对于此事并没有详细说刘备有什么翻译,只是记载了下属建议刘备干脆把这狂妄的货色给杀掉算了。也就是这个时候诸葛亮出面保下了李邈,所以诸葛亮对李邈是有恩的。

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邈这个人的一些品行。

这个家伙是一个狂士,坦白讲刘备占了刘璋的巴蜀的确不厚道,他是站在公正和刘璋的立场去讲。李邈并没有去讨好刘备,也说明李邈这家伙还是有胆量,至少不是一个小人。

诸葛亮比较欣赏他的几个兄弟,像李氏三龙之一的李永南。诸葛亮救李邈也是有拉拢的意思在,当然当时也考虑永南他们的影响力。在诸葛亮的提拔重用下,李邈历任犍为太守、丞相参军、安汉将军,也算是蜀汉的高层了。

后来诸葛亮北伐因马谡失街亭而失利,处分了很多人,包括陈寿的父亲,还有荆州过来的向朗,也就是《出师表》中出现的向宠的叔伯辈。李邈也是劝诸葛亮不要杀马谡,在此之后诸葛亮和李邈就离心离德了。

李邈接下来基本上属于打酱油的角色。

诸葛亮死时,他就上书刘禅:

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吕禄是吕后的侄子,霍禹是霍光的儿子。他们都以谋反之罪被杀。孝宣就是汉宣帝。

他说诸葛亮专权,自己很担心,怕他会谋反,现在诸葛亮死了,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这家伙这种说法和当年批评刘备占了巴蜀是一样的,他这一次站在刘禅的角度去批评诸葛亮过于专权,使得刘禅大权旁落。自然暗示诸葛亮一死,刘禅终于不用担心权臣会造反了。

诸葛亮肯定没有反意,肯定是一个忠臣,因为他拒绝李严的建议加九锡,爵位也止步于侯,再加上一生清廉等等。

问题是孔子也会被人诽谤和误解,更何况是诸葛亮呢。在李邈看来诸葛亮权力太大已经威胁到皇权,现在诸葛亮死后,不管他是不是忠心,至少不会威胁到皇权。

你说这个家伙完全是诬告嘛,好象也不是,诸葛亮专权是事实,你说完全事实,好象也不对,诸葛亮是一大忠臣,根本没有反意,只能说是立场不一样吧。

你说李邈这样做就为了升官吗?好象也不是,正如他批评刘备难道是为了升官吗?可能是个性使然吧。

诸葛亮死后,蜀汉内部一片混乱,人心不稳,此时刘禅也摆不平大局,他必须依靠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蒋琬

如果诸葛亮还活着,李邈这样说诸葛亮是不会被杀,诸葛亮还没有小气到这种程度。

此时蒋琬主政,姜维,费祎等人谁不承诸葛亮的情。李邈在大家悲痛之时,说出西戎静息,大小为庆,这样的话的确有失厚道。诸葛亮这帮亲信自然受不了,哪怕刘禅心中认同,压力之下最后的决定只能是杀了李邈。

李邈的兄弟李永南,李伟南在《三国志》中有简单的介绍。李邈只在《华阳国志》中有介绍。

《华阳国志》东晋时期成汉常璩撰写地方志。《三国志》不用介绍了,稍了解三国的人都知道。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清朝为什么忌惮白莲教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白莲教,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很陌生了,关于白莲教的影视作品我们也看过一些。在我国历史上,白莲教是一个非常鬼魅的存在,似乎从未在哪个朝代中走入了舞台中心,可又能在中国历朝历代的阴暗角落能看到他们的影子。可以说哪里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哪里就存在着白莲教。它也让清朝朝野上下真正体会到了李诚儒所说的&ld

  • 为何说左宗棠500年第一伟人,跟马家军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在民国时期,各地区都有着很多的军阀,其中西北的马家军算是非常独特的一支了。论其实力,马家军绝对是垫底的,但是知名度却是堪称一流的。关于马家军的介绍和文章,还有影视作品,可以说也是非常多的,不过基本上都是描述马家军的负面信息的,甚至在其中还参杂了很多的谣言和抹黑。不过近期小编看了一文比较客观的来评价马

  • 金国灭亡时皇族全被杀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金国,相信大家多少都听说过,也不知道大家对历史上金国了不了解,也算的上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了。金国在历史上是跟南宋并存的一个朝代,也可称之为金朝。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金国灭北宋的时候的靖康之耻,可以说是非常惨的。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金朝在被灭的时候有多惨呢?那么下面小编就来跟大

  • 邓世昌用的手枪是什么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清朝末期北洋军阀的事情的,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说说邓世昌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邓世昌是有用手枪的,那么邓世昌用的手枪哪里来的呢?是清朝自己造的,还是说是外国进口的呢?这些问题也都值得研究,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七、八十年代中国的老电影《邓世昌》在全国重新上演后,引起

  • 孙绍为何没能当上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关于孙绍的具体生卒年月日不详,不过孙策死时只有25岁,所以孙绍年龄应该不会太大。所以孙策在思考继承人的时候,应该也有年龄方面的考量,当时东吴根基还不是非常稳固,如果让一个没有能力主持大权的人继承自己,那势必会增添风险。所以考虑到东吴的未来,让弟弟孙权继承是个最稳妥的选择。1、英年早逝孙策的父

  • 蜀国灭亡后张飞家为何没事而关羽家满门别灭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蜀国的灭亡其实也还是非常的残酷的,但是没有办法,各种原因制约,蜀国灭亡后其实还是有很多故事的,话说就拿这个蜀国灭亡后张飞家和关羽家的结局来看的话,还是非常的不一样的,张飞家就没什么问题,但是关羽家就比较惨了,几乎别灭门了,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的区别对待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

  • 刘邦杀了哪些开国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狡兔死,走狗烹”,这样的事情在大部分的朝代当中都有发生过。刘邦作为西汉开国皇帝,他在正式登基称帝后,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曾经那些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成了他想要铲除的对象。其中韩信的死大家应该最为熟悉,虽然不是由刘邦亲自主导,但吕后基本就能代表刘邦的意思。那在这些功臣中

  • 二分天下和三分天下哪个策略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和鲁肃都赞同吴蜀联手对抗曹操,形成三分天下局势。事后,周瑜提出二分天下,两强相争,也就是说,周瑜是打算灭掉刘备势力的,只是周瑜提出的二分天下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呢?其中益州和汉中是重中之重。客观来说,吴军想要拿下益州非常困难,川地自古易守难攻,拿太多精力放在益州这个地方,以东吴自

  • 一战油轮战争为何战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军人来说什么最重要,那肯定就是团结了,对于军人来说没有比团结更加重要的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往往决定了军队的战斗力和生死存亡。在规模宏大的战争当中,除了一支部队分成了多个作战小队之外,同时还有各中大部队之间的合作。作战计划是需要多个不对进行结合,最终形成合围之势。若是不对之间的合作默契出现了问题和

  • 刘邦是怎么夺了韩信的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刘邦,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汉朝的开朝皇帝。对刘邦比较了解的朋友们都会知道刘邦与项羽在荥阳之战战败之后向北窜逃,只身来到了韩信的大营,并且只身一人轻而易举的就多得了韩信的兵权,而韩信这是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来小编就来跟大家讲一讲把。1、刘邦智夺韩信兵权公元前2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