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嬴政在赵姬耳边说了什么使得赵姬含笑九泉

嬴政在赵姬耳边说了什么使得赵姬含笑九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999 更新时间:2024/1/25 7:46:02

因为嫪毐的关系,而且又给嫪毐生了2个孩子这件事,让嬴政赵姬之间产生了很深的隔阂,再加上秦赵结盟这个事儿,更是让嬴政与赵姬之间的关系达到了冰点。这也无疑成为了赵信的两个心结。弥留之际,嬴政认母和灭赵的话语,才让赵姬没有牵挂。

1、赵姬的两大心结

瞑目是指人死的时候无所牵挂,用《镜花缘》里的成语来表示,就是“含笑九泉”。赵姬在咽气那一刻不仅闭上了眼睛,还露出了一丝微笑,与之前的平静面容对比,显然嬴政在耳旁说的话起到了效果,让赵姬放下了心结。

那赵姬到底有什么心结?小王认为有两个:

1.1、第一个,与嫪毐生的两个孩子被嬴政所杀,与嬴政母子关系破裂,心中悔恨。

吕不韦送嫪毐进宫后,赵姬和嫪毐勾搭怀孕,以生病为由,搬到雍城离宫过起了二人世界,生下了两个孩子。

这个过程中,嫪毐给了赵姬想要的温暖,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两人相伴一起的时间里,赵姬是快乐的。由于古代避孕技术太过落后,赵姬对嫪毐产生了情感,虽然想打掉,但拗不过嫪毐的说辞生下了孩子。后在嬴的汇报后,嬴政才知道嫪毐以男色侍奉太后,与太后生有两子之事。

但嫪毐眼中却把权势看得更重,企图通过赵姬来把持朝政,甚至想做太上皇,劝说赵姬如果嬴政死了,一定立自己的孩子为王。并因为私情泄露发动政变,赵姬也因此事和嬴政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面对赵姬,嬴政一句话“太后还是来了”,将原先的母子关系变成了国君和太后,生分隔阂一看就懂。

面对赵姬的求情,嬴政并没有理会,并说下了“你我母子就当这是一场梦”的决绝之语,赵姬也明白嬴政是要与她断绝母子关系,从此嬴政也不会认她为生母。同时,除了必死的嫪毐,两个孩子也无法幸免于难,终将被嬴政处死,她的最后一丝念想也就此破灭。

因此,在嬴政冠礼的那天,本该怀有儿子成长为大人喜悦之情的赵姬,却失去了两个孩子,与嬴政也如同路人,心中悔恨让她万分痛苦,这是她的第一个心结。

1.2、第二个,赵国虐待赵姬母子,嬴政竟然与赵偃结盟,心中的不理解让她精神恍惚。

为了秦国的一统大业,嬴政把赵偃请到了咸阳,商量结盟一事。赵姬从太子丹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回想起过往在赵国的屈辱,心中的愤恨之情让她想立刻杀了赵偃,安排刺客刺杀赵偃,不过没有成功。

赵偃原先虐待赵姬,杀了嬴政的外祖父和师傅申越先生,赵姬在与嬴政对话中,以为他忘了邯郸之仇,希望嬴政能立刻下手。

虽然嬴政一再表明邯郸之仇没有忘记,要将赵偃的人头和赵国都献给赵姬,但是赵姬已经精神恍惚到听不进去,一阵急促的大笑后转身离开。嬴政明白,赵姬已经在此前嫪毐之事、母子决裂、儿子与仇敌结盟的多重打击下精神失常了。

嬴政曾与赵姬断开母子关系,可临走前的吐血说明嬴政心中之痛。在营救被郭开绑架的赵姬之事中,嬴政救下赵姬后再见时,给生母下跪,眼眶打转说自己来晚了,言语的愧疚、“政儿来接你了”说明嬴政并没有放下母子之情,小王认为血浓于水的骨肉关系,嬴政是没办法轻易割断。

嬴政背着赵姬返回章台宫,在酒宴上,赵姬一饮而尽,加上此前拒绝嬴政背她的举动,可以推测,原先嬴政与她决裂,让她由最初的悔恨变得更为复杂,内心此刻既有母子关系重归于好的手足无措,又有怨恨嬴政此前的决绝不留情面。小王认为一喜一悲、一怨一恩之间,赵姬的思维有些失常,变得少言寡语、怅然若失。

因此,在原本精神失常的情况下,得知嬴政与仇人赵偃结盟,心中的不解让母子关系再度产生裂痕,继而成为了她的第二个心结。

2、化解心结

远在赵国的嬴政,听闻赵姬病危,立刻赶回咸阳,见了赵姬最后一面。

赵姬看着嬴政,抚摸着嬴政的面庞说“政儿,我想你”、“阿母舍不得你”,说明心中一直挂念着自己的儿子,被解救后的幽居生活让赵姬内心更为煎熬。

赵姬咽气的前一刻,嬴政始终未说一句话,只是默默流泪,赵姬不知道嬴政是否还认她这个生母,或许一直在等他的最后一句“政儿来看你了”。

小王推测,赵姬是在等嬴政的这句话,来化解她对嬴政的愧疚,这是嬴政重修母子关系,让赵姬走得安心的关键一句,所以赵姬听完闭上了眼睛。而嬴政长达20多秒的轻声细语,远远不止这句话,小王推测还说了关于赵偃和赵国的事情。

推测的全段内容,小王试写如下:

“阿母,政儿来晚了,政儿来看你了。

赵偃已死、赵国已灭,邯郸的旧怨新仇全部了结,外祖和先生的坟墓修葺一新。

政儿必成为天下的主宰,以后再无欺负我们母子之人。”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禅为什么不抵抗就投降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263年,司马昭下令魏军兵分三路南下攻蜀,魏军的兵力总共18万,由邓艾三万、诸葛绪三万、钟会十二万兵分三路攻打蜀国。当时蜀汉的大将军姜维在沓中屯田,手里最多也就3万人,蜀汉汉中的守军也就只有2万人。魏军南下之后,姜维变立马前往阴平桥头试图阻挡魏军经汉中进入益州。姜维绕过了诸葛绪的军队,先于钟会的军队

  • 明朝不割地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从某种角度来说是真的。只是朱棣在位期间,他曾赐地给朝鲜,导致这一区域在划分上有了争议。想必大家都很好奇,为什么朱棣会送朝鲜土地呢?实际上,当时朝鲜是属国,在朱棣眼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当时明朝的实力,想拿回这个地方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也就没

  • 刘备为何一生都不重用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这一时期群雄并起,各路诸侯招兵买马,汇集良才。刘备就是群雄当中的一个,自称是汉室的后裔,所以本就带有着皇室后裔的光环,也正因如此,有许多人原因追随与他。关于刘备,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他与诸葛亮之间的那些事情了。三顾茅庐的佳话在如今依然是被广为传播。但是对

  • 唐朝攻打高句丽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不少的这个人也都在说这个唐朝攻打高句丽的历史真想是什么,其实大家估计也都多少知道一些,但是具体到底是什么情况估计很多人不知道的,其实问题什么的不大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看看唐朝到底是怎么攻打高句丽的。1、高句丽与中国隋唐的关系高句丽是朝鲜半岛上最大的国家,是东北的原住民去建立的。

  • 战国时期齐国为什么吞并宋国而不是鲁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战国时期的齐国,当时可是非常的强悍,一并吞并了很多国家,但是在选择宋国和鲁国的时候,齐国选择了战斗力相对较强的宋国,而没有选择鲁国。这是为什么呢?毕竟两个国家相争,能少一点损失就少一点,但是齐国偏偏选择了相对厉害的宋国。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鲁国和齐国同在山东境内,两国算不上亲兄弟,但胜似亲

  • 明朝十五个不征之国名单,朱元璋为何下达这样的命令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不少网友会不理解,朱元璋为什么要设十五个不征之国,而且还把这样的规定列入《皇明祖训》中?或许明太祖做出这样的决定,跟当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明朝早期需要维护内部稳定,对外最大的对手是北方蒙古。所以朱元璋应该是不想让子孙后代分散精力去攻打这些小国,导致北方逐渐壮大。那下面就和大家讲讲这十五国分别是谁

  • 隋炀帝的三件大功分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不少的这个人问这个隋炀帝的三件大功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人问这个问题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话说就是因为这三件大功这个隋炀帝就被称为千古一帝了,那么这个三件大功到底是什么呢?真的是隋炀帝称千古一帝的原因吗?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1、隋炀帝的三件大功分别是什么实现了南北统一;

  • 唐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不少的这个人也都在说这个唐朝时期的事情,唐朝的经济繁荣景象想必大家也多少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唐朝的经济这么繁荣是因为有哪些原因呢?对于这个问题感兴趣的网友,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1、政治清明,人才辈出唐太宗李世民在隋朝基础上创建三省六部制,采

  • 三国时期的瘟疫有多可怕,迫使曹操暂缓统一大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现代越来越多的北方人喜欢到南方来,但在古代,其实北方人并不喜欢来南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答案和瘟疫有关。《史记》中有提到“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南方天气潮湿,不能长寿。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当时曹操兵力高于吴蜀联军,但最后却吞下了败果。除了曹操的士兵不熟悉水战外,曹营发生瘟

  • 清朝巅峰时期有多少不兵力,有达到1000万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自古以来,古今中外,还不曾有哪个国家的军队人数到达了1000万人的。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军队数量是国民总数的千分之一。若是按照这个比例,1000万的军队人数,这个国家起码得有100亿的人口。而如今全球人口也就只有76亿,想一想就完全不可能的。1000万军队是什么概念?清王朝在乾隆鼎盛时期的国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