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扶苏继位天下会怎样

扶苏继位天下会怎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79 更新时间:2023/12/18 3:03:10

秦亡于二世之手,大家自然会猜想,如果当年继位的是扶苏,那秦朝的命运会不会更好一些呢?不过这毕竟是没有发生过的事,而且史书对于扶苏的记载有限,还不足以了解扶苏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有无治国之才。不过有关扶苏的信息,其实我们可以推测出一二,例如扶苏和秦始皇之间的矛盾,还有他母亲的身份,或许最后就能大致推测出,扶苏继位后,天下将会如何发展。

1、扶苏母亲是何人

陈胜吴广一伙楚地戍卒揭竿而起,建立了张楚政权,而他们打的旗号是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这里的“从民欲”,当然不是从秦民欲,而是从六国民欲。如果再精确一点儿,那就是从“楚国人民”之欲。项燕没问题,是楚战国的大将军,陈胜吴广打项燕的旗号肯定有号召力。但是,他们为什么还要打扶苏的旗号?而且还把扶苏放在了项燕的前面?

只有一个解释:扶苏跟楚国有关系,而且这个关系非常亲密。

接着,再细究一个问题,那就是秦始皇为什么不立皇后?有大王则要有王后,有皇上则要有皇后。但,秦始皇终其一世都没立皇后,史书上连个影子都没有。

联系扶苏与楚国的关系,以及历史上的秦晋之好,可以做出这样一个推测,那就是:扶苏的母亲就是楚国人。

但是,楚国被秦始皇灭国了。于是,这就可以很合理的解释秦始皇为什么不立皇后了。你灭了楚国,把楚国王室都给打没了,然后又立一个楚国的皇后,这就太矛盾了。

2、观念之争

往往时势已经新世界,而人的观念还在旧世界。扶苏与秦始皇有矛盾,这个矛盾就是父子间的观念之争,爆发于焚书坑儒。扶苏直谏:“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因为这次直言敢谏,扶苏就被秦始皇打发到上郡守长城了。如果只是简单的意见之争,父子间的关系不可能闹到这种地步。

从秦始皇与主要臣僚的关系来看,他不是一个感情冲动之人。否则,也不会耐着性子,亲自请王翦出山、领兵灭楚。所以,秦始皇与长子扶苏之争,不是就事论事的意见不合,而是难以调和的观念之争。

那么这个观念之争到底是什么?

这个就要看大秦庙堂。整个庙堂上,也就李斯一直在推行法家的集权主张。李斯之前的丞相王绾,直接建议效仿周代的宗法分封,把始皇帝的二十多个子嗣全都封到山东六国。秦汉之时,丞相是政府领袖,是完全可以甩开皇帝单干的。丞相的意见很重要,基本上就代表了朝堂意见。但是,始皇帝却力排众议,一定要把法家集权贯彻到底。所以,大秦庙堂的观念之争,就是中央集权与宗法分封之争。

那么,扶苏到底站位在哪里呢?从结果反推动机,完全可以认为扶苏站位在宗法分封一派。“诸生皆诵法孔子”,孔子一派就是旧世界的宗法分封。而扶苏以此论则是在否定秦始皇的法家治国。

3、扶苏继位会怎样

按照儒家设计,那就是要分封。秦战国故地可以不分封,但山东六国大概率是要走分封路子的。而一旦实施分封治理,那么郡县制、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等等这些就没必要存在了。周以成周和宗周,制衡天下。那么秦朝也就得走这个路子。而整个战国之中,最保守的就是楚国。所以,楚国集团一旦在大秦庙堂占据上风,那统一六国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秦一六国,是一个历史趋势。但在秦一六国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趋势。那就是平民崛起而消灭贵族。

秦战国之所以能够做到一挑六,那是因为把平民势力彻底武装了起来,灭六国就是平民灭了六国贵族,从王族到贵族一个不留。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之后是短暂的六国贵族复辟。但之后呢?刘邦崛起,就是又一次的平民消灭贵族。所以,大汉是一个平民朝廷。平民干掉贵族,是一个比统一更大的趋势。扶苏继位,也改变不了这个趋势。

因此,平民还要崛起、贵族还要落寞。但没有了法家集权、也没有了宗法贵族,平民时代的平民又怎样整合天下呢?历史中断了全部传承,所以只能在黑暗中继续摸索徘徊。

于是,扶苏继位的大秦天下并不会非常乐观,可能比胡亥继位的大秦天下更悲观。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司马懿隐忍不发只是在寻找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曹丕死后,曹睿继位,司马懿为托孤大臣。曹睿和司马懿之间的关系比较特殊,有人说司马懿怕曹睿,其实大臣怕皇帝很正常,而且刚开始的时候,司马懿并没有反意。只是后来曹睿再三试探,才让司马懿生出其他的想法。司马懿善于隐忍不发,只要熬过曹睿这一代,那他就有希望。假如他走在曹睿前面,司马懿肯定也会想办法保住司马家

  • 清史稿中的多尔衮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多尔衮在清朝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多尔衮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戎马战事中度过,清军能够顺利入关,建立政权,多尔衮功不可没,甚至有人认为多尔衮和努尔哈赤在清初是同等重要的人。不过多尔衮身上也有不少负面标签,例如说他投充、屠城等,那在历史上的多尔衮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世上不会有完美的人,我们在看待任

  • 北元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北元的事情,元朝灭亡后,一些逃走的元朝人又到了漠北,建立了北元,那么这个北元的皇帝一共有多少位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这个北元皇帝列表,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速度上线看看学学。一、北元一共有多少个皇帝北元前后一共有25位皇帝,也还是比较多的,具体是那25位呢?下面我们继续往下看。

  • 阿里不哥为什么打不过忽必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元朝初年这个汗位之争的问题,话说最后是这个阿里不哥败了,而这个忽必烈胜利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阿里不哥为什么打不过忽必烈,是不是因为忽必烈吸取了一些汉文化,而阿里不哥一直坚持固守蒙古传统?所以这些问题也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对于这个问题感兴趣的,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

  • 达摩来到中国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达摩祖师,也可称之为“菩提达摩(Bodhidharma)”,意译道法,是南天竺人,出生于什么时候无从开证,但圆寂在大约536年。据说达摩祖师是南天门婆罗门种姓,是香至王的第三子;还有一说是刹帝利种姓。达摩祖师是在我国南北朝时期来华的,若是问他为何来华,在史料中没有具体记载

  • 宋朝起义不断是因为可以招安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论富裕、文化、生活水平程度,宋朝比唐朝更加繁荣。宋朝在人们的印象里,有富足的一面,但也有不太好的一面,就是宋朝发生过的起义事件特别多。为什么兴盛的宋朝,各地还会频频起义呢?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个是朝廷的角度,还有一个是起义者的角度。宋朝有着比较特殊的招安制,有些起义者最后会受到朝廷的

  • 宋朝恩荫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恩荫制度很多人应该听说过,小编也听说过,好像就是宋朝的一种制度,但是具体是什么制度就不知道了,估计很多人也都不太知道这个制度是什么制度,今天我们就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看看这个宋朝恩荫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还有这个宋朝恩荫制度评价和影响,一起来学习学习。1、宋朝恩荫制度的含义宋朝时期的恩

  • 如果孙权没有偷袭,徐晃的援军能打败关羽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襄樊之战,这是关羽一生中最后一次进攻型战役。在此之间的长时间里,关羽都坐镇荆州。为了保卫刘备的大后方,一直处于防御姿态。在这场战役当中,关羽充分展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在关羽的胜利面前,曹操企图迁都来躲避关羽的锋芒。在手下的劝说下,曹操一面派徐晃救援襄樊,一面与孙权联系,夹攻关羽

  • 清废后静妃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静妃是清朝唯一一位废后,据悉,顺治皇帝废后的理由有三个。第一,和静妃的婚事不是自己选择的;第二,婚后相处不和睦;第三,静妃不贤良淑德,难以做出表率。在很多清宫剧中,静妃也是常常被黑的那一个,那历史上真正的静妃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真有如此不堪吗?从《孝献皇后行状》的记载来看,静妃的确是一个嫉妒心很强,

  • 为什么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曹操是怎么评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夷陵之战,打了一年的时间。从表面上来看,刘备是为了给关羽报仇才发动的这场战争,而实际上是为了解决从208年赤壁之战便遗留下来的荆州归属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了蜀汉日后北伐并一统天下的战略问题。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刘备发动东征也掺杂着公元215年孙权趁曹操攻打汉中、刘备主力北调之际派吕蒙攻夺荆州三郡的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