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还没灭亡的时候,孔子后人为何主动投降?

明朝还没灭亡的时候,孔子后人为何主动投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619 更新时间:2024/2/20 14:48:24

衍圣公这个称号,很多人都还是非常尊敬的,这个称号所代表的的意义非同寻常,都是孔子后人,孔子又被人们认为是圣人,因此孔家后人自然也是很受人尊敬的。但是也有一些事情让人不能理解,明朝末期,在明朝还没有完全灭亡的时候,当时的衍圣公孔衍植,就首先站出来投降了清兵,后来剃发易服的时候,他也是率先完成了,这究竟是为什么?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孔衍植投靠清朝

儒家是最讲究忠的,儒家经典《左传》就有一句名言,叫做:临患不忘国,忠也。儒家另一部经典《礼记》中也有一句话叫做: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忠于国家是儒家遵循的重要价值。

1644年,作为孔子圣裔的衍圣公却似乎忘了先祖孔子的教导,在清兵还未南下之时,就早早主动投靠了清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的衍圣公名叫孔衍植,是孔子的第六十四孙,他是公元1621年袭封的衍圣公。作为孔圣人的后代,明朝自然对他是恩宠有加,每逢节庆,必有赏赐,崇祯三年,又加封太子太傅,这是文臣很少能在生前得到的荣誉,可见明朝对孔衍植之礼遇。

然而,清军刚刚入关还未南下之际,这位孔衍植就给清廷送去了一份表文,在表文中极尽阿谀谄媚之能事,称清军入关是普天同庆,顺治皇帝在北京登基是全宇宙拥戴,全天下歌颂,天下儒家名士,争先恐后的要去为清廷效力,他这个清廷的臣子怀着无比幸福的心情向顺治皇帝报告这个情况。这篇《初进表文》至今还保存在孔府档案中。

这其实是叛国行为,当时,北京虽然被占领,但明朝还未灭亡,南京还有一个影子政府,半壁江山还处在明王朝的统治下,包括孔衍植所在的曲阜,从法理上,孔衍植还是明朝的高级官员。还当着明朝的官,他就急着去向千里之外的外族新主子表忠心了。

那是不是清兵立马就要杀到了,他为了全家安全不得已而为之呢?似乎也不是,当时的清军还在与李自成的农民军作战,南下还要等到一年之后,孔衍植有充足的时间举家迁移。

这在历史上是有先例的,两宋之际金兵入侵,建炎南渡,当时的衍圣公不愿成为异族统治的工具而举家搬迁到了衢州,这也是孔府南宗的由来。

但孔衍植没有,他似乎已经洞悉了明朝最后的命运,早早地投靠了异族统治者,将祖先教给他的忠字抛在了脑后。

2、孔衍植剃发易服

儒家是最讲究孝的,儒家经典《孝经》开宗明义就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为了遵循这一圣训,中原汉族男子往往束发,并不剃发。清军入关后,不顾汉族大臣“海内渐归混一,当以礼乐衣冠之治治天下”的呼吁,悍然下令在全国剃发,企图用屠刀强迫一个具有数千年礼仪文明传统的民族去接受征服者的落后习俗。

清廷的这一野蛮命令激起了全国的义愤,龙马君家乡常州府的一名书吏在抄写公文时,看到清廷的剃发令竟如此荒谬,愤而投笔,与十几万江阴乡民据城抗虏,誓不剃发,守城八十一日,最后全城军民百姓殉国,无一人投降。

可这位孔子圣裔孔衍植呢?剃发令一下,他立马向清廷上了《上剃头奏稿》,在奏折中他不顾廉耻地迎合清廷,表示坚决剃发易服,并说自己已经择良辰吉日,恭敬地设了香案,宣读皇帝的剃发令,与曲阜的地方官、五经博士以及各书院学录及府内属官,按照剃发令的要求都剃了发。

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君子的品行和家风经过几代人之后就不复存在了,孔家就算门风再好,经过了数十代人,孔子的教行估计也剩不下多少了,所以,孔衍植数典忘祖如此,也没什么好奇怪的。然而国人出于对孔子的尊崇,礼遇了孔子后代两千年,孔衍植如此作为,实在是让人寒心。

现在有些人呼吁要恢复“衍圣公”制度,据说是为了文化的传承,从孔衍植的例子来看,实在是没有必要。

3、孔衍植生平

明熹宗天元年(1621年),袭封衍圣公。

天启七年(1627年),加太子太保。

崇祯三年(1630年),晋太子太傅。

顺治元年九月初一(1644年),孔胤植上《初进表文》 表示自己愿意归诚清朝的意愿。内容如下: 万国仰维新之治;乾纲中正,九重弘更始之仁 率土归程,普天称庆恭惟皇帝陛下,承天御极,以德绥民 瞻圣学之崇隆,趋跄恐后;仰皇猷之赫濯,景慕弥深……

顺治二年(1645),朝廷颁布剃发令,孔胤植率领族众威望族人率先剃发,并向清廷上奏了《剃头奏折》

清朝对历史上所沿袭下来的对孔家种种优待“俱应相沿”并“期于优渥”。孔胤植凡进京朝见,皇帝都遣迎劳,入朝,班列大学士之上。顺治三年(1646年),在都城太仆寺街赐第一座,计门、厅、楼、房一百多间。这就是北京的衍圣公府。卒年56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只有刘秀是位面之子?其他皇帝都不算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刘秀有一个称呼叫做“位面之子”,这个称呼可能有不少人都听说过,即便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知道这个词说的是刘秀非常厉害的意思。不过历史上那么多的皇帝,为什么只有刘秀会被成为位面之子呢?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刘秀会获得这样的一个称号呢?位面之子的来历是什么,历史上的其他的皇帝

  • 孙子兵法作者?孙子兵法是谁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呢?这个问题其实也比较有意思了,很多人都说是这个孙子吧?那么这个孙子又是谁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那么这个答案到底对不对呢?还有这个孙子兵法的作者到底是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并不什么孙膑和孙子

  • 元曲四大家是谁,他们的代表作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元曲四大家分别是谁,其实这个问题什么的也比较好理解了,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有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别错过了,可以一起来学习看看,一起看看这个元曲四大家分别是谁,他们的代表作又是什么,感兴趣的可别错过了,速度的试一试吧!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关汉卿代表

  • 违背进化论的生物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科学的解释当中,科学家们经常说生物是遵循着“进化论”而产生的,然而事实上,地球上却又那么一些生物“违背”了进化论,那么这个进化论是否真实可靠呢?根据外媒BGR科学报告指出,在地球上就出现了一种被认为灭绝的生物出现,这可以说完全不符合“进化

  • 定海神针被孙悟空拿走了,东海为什么没有出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孙悟空的金箍棒,大家都知道,它的前身是位于东海龙宫的定海神针,根据龙王所说,这块神珍铁是当年大禹治水的时候,用来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但是这跟神珍铁却似乎专门就是为了孙悟空而诞生的一样,他一来,原本沉寂在海底的神珍铁就又活了起来。不过,既然是大禹治水的时候所使用的,那为什么孙悟空把它拿走了之后,东海

  • 六耳猕猴抢了行李为什么去花果山?为何不直接逃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六耳猕猴可以说是《西游记》里面最为神秘的一个妖怪了,神秘之处就在于它的来历,身份,它的一切都可以说和孙悟空是一模一样,这也是他能骗过所有人的原因。不过当时六耳猕猴抢了行李之后,为什么还大摇大摆的回到了花果山,而不是自己逃走呢?他明知道回到花果山必然会让自己陷入险境,因为会有人来找他的,甚至于孙悟空直

  • 古代为什么有笑贫不笑娼?背后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可能有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笑贫不笑娼”,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这意思就是说,即便是嘲笑贫穷的人,也不要去笑娼妓,也就是说,贫穷之人比娼妓更不如。这里的贫穷指的并不是生活悲惨的人,而是不去想办法努力改善自己贫穷现状的人。那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在古代青楼的存在难道是合法的吗?

  • 山海经会不会是外星人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山海经》作为一部奇书,一直以来都没有人能够解释清楚,为什么里面所记载的内容会那么奇怪。我国的确是有很多的神话故事,但是任何神话故事里出现的生物,至少都还是有一些现实依据的,是从现实中存在的动物身上取了一些特点,融合成了一个新的生物,但《山海经》中却有很多是人们没见过的,因此很多人怀疑,《山海经》所

  • 如果朱祁钰杀了朱祁镇,他还会是这样的结局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土木堡之变,是身为兄弟二人的朱祁钰和朱祁镇的生命的转折点,朱祁钰因此当上了皇帝,而朱祁镇则成为瓦剌的俘虏,虽然后来朱祁镇回来了,但是朱祁钰却并不准备把皇位让出去,朱祁镇因此度过了七年的囚禁之苦。但朱祁镇并没有被杀掉,也就有了后来的夺门之变。如果说朱祁钰当时狠狠心杀掉了朱祁镇,他后来的结局还会不会那么

  • 秦始皇铜车马上的伞竟然是武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应该都看到过秦始皇铜车马的图片,虽然看上去平平无奇,但是如果对这辆车有过深刻的了解的话,都会惊叹于古人的智慧。而今天我们主要说的就是车上那把伞。这把伞看起来更是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看上去更像是一个遮阳伞,但其实,这把伞却是非常精妙的,不仅仅是一把伞,更是一套配套的武器,这样的设计,究竟是怎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