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子兵法作者?孙子兵法是谁写的?

孙子兵法作者?孙子兵法是谁写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222 更新时间:2024/1/4 19:45:17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呢?这个问题其实也比较有意思了,很多人都说是这个孙子吧?那么这个孙子又是谁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那么这个答案到底对不对呢?还有这个孙子兵法的作者到底是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并不什么孙膑和孙子哦。

《孙子兵法》是现存我国最早、也是最杰出的兵法,历来被称作“兵经”,誉为“百代谈兵之祖”。它精邃的思想、奇妙的谋略、深刻的哲理、优美的语言,哺育了我国一代又一代军事家的成长。公元8世纪当我国唐朝时,它传入日本,立刻受到日一本各界的高度重视,研究、注释、讲解、运用者层出不穷。近几个世纪以来,它又传到欧美各国,翻译成十几种文字,除了军事领域外,它还被运用到外交活动、企业管理、市场竞争、体育竞赛等方面,成为世界人民最喜爱的读物之一。

可是,《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长期以来一直是个疑惑不解的问题。《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孙子”——孙武和孙膑,孙武是春秋后期吴国的将军,孙膑是战国中期齐国的军师,他们各有兵法传世。《汉书·艺文志》“兵权谋家”中,也著录有《吴孙子兵法》和《齐孙子》两种。唐颜师古注前书的作者是“孙武”,后书的作者是“孙膑“。然而、孙膑的兵法书自东汉末年以后就失传了。这样,两个“孙子”只有一部《孙子兵法》。于是,自宋代以来,就引起了许多人的怀疑和猜测。有人根据《孙子兵法》阐述的许多是战国时代的情况,就认为此书源出于孙武,而完成于孙膑;有人则干脆主张,它是孙膑所作。

由于“孙子”有两个,而《孙子兵法》只有一部,不少人更怀疑起孙武其人的有无。宋人叶适根据《左传》中毫不提及孙武,而《史记·孙子传》叙孙武用兵“试以妇人”,其事“奇险不足信”,因而指出:“故凡谓穰苴、孙武者,皆辩土妄相标指,非事实”。(《习学记言》)清人全祖望完全赞同上述观点,认为:“吴原未尝有此人,而其事其书皆纵横家所伪为”。(《鲍崎亭集·孙武子论》)现代学者齐思和撰《孙子兵法著作时代考》也主张:“孙武实未必有其人,十三篇乃战国之书”。(《燕京学报》第26期)还有人认为,孙武就是孙膑。如日本学者斋藤拙堂作《孙子辨》一文论道:“孙武与孙膑,毕竟同是一人,武其名,而膑是其绰号”。(见江侠庵编译《先秦经籍考》中册)现代学者钱穆也指出:孙子在吴、齐两国都呆过,太史公莫能辨,遂“误分以为二人”(《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可见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说法之纷纭离奇。

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的西汉墓葬中,同时发现了书写《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大批竹简。这个发现不仅使失传了1700多年的孙膑著作得以重见天日,而且证实了《史记·孙子传》和《汉书·艺文志》关于两个“孙子”有两部兵法的记载是确实的。但是,有些学者认为,它还不能证明《孙子兵法》就是春秋末年的孙武所撰,因为这部兵法阐述的大多是战国时代的情况:

(一)《孙子兵法》的许多用语都是战国时代流行而春秋时所未见的。如《势篇》说“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九地篇》说“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这里的“形名”和“霸王”,都是战国时常用的词语。

(二)《孙子》言用兵数动辄就是十万。如《作战篇》曰:“带甲十万”;《用间篇》又云:“兴师十万”。而春秋大国用兵不过数百乘,约二三万人。到战国中期,才有带甲十万至数十万者。

(三)春秋时的大战一般都在数日内解决,即使围城亦不过数月,而《孙子兵法》所谈战争往往旷日持久。如《作战篇》说:“久暴师则国用不足”;《用间篇》又说:“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这分明是战国时代的状况。

(四)《孙子兵法》所谈的战术多为运动战,主张深入敌后,长距离的调遣。如它说:“凡为客之道,深则专”;“并敌一向,千里杀将”(《九地篇》);“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篇》)。这些都是战国时代的打法。

(五)《孙子》特别好用“五”数,如《势篇》曰:“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五色之变,不可胜现也”;“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虚实篇》又云:“五行无常胜”。这些都应是在战国时代“五行”学说流行后的说法。

(六)《孙子》的体裁类似于《墨子》的《尚贤》、《兼爱》等篇。它每篇定名都总括全篇的大意,篇前都冠以“某子曰”。这种体裁,大致晚于《论语》、《孟子》而早于《荀子》、《韩非子》,约出现于战国中后期。

(七)春秋时的战争一般都由国君亲自统率军队出征,或者由中军元帅统御上下军。而《孙子》言兵,由“将”独当一面。如它说:“将受命于君”(《九变篇》);“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谋攻篇》)。战国时才有如此格局。

(八)春秋时作战之军队,一般都自带粮食,所谓“裹粮坐甲”(《左传·文公十二年》),粮食吃尽而返归,未有指敌以为食者。而《孙子》却一再强调:“因粮于敌”,“智将务食于敌”(《作战篇》)。这又是战国时之策略。

(九)春秋时对卿大夫称“主”,而称国君为“主”乃是三家分晋以后的事。《孙子》每每称国君为“主”,此又为出于战国之证。此外,《用间篇》说的“谒者”、“门者”、“舍人”,也都是战国三时之用语。

(十)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用间》篇,有“燕之兴也,苏秦在齐”一语。苏秦活动的时代当战国中后期,在孙武之后约200年。这更足以说明《孙子》成书之晚。因为此句与孙武之时代不合过于明显,后被人删去。

上述十条关于《孙子兵法》出自战国时代的论据,都有一定道理。当然,历来也有不少学者,如明代的宋濂(作《诸子辨》)、清代的孙星衍(作《孙子十家注序》)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作者等,都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认为《孙子兵法》是春秋时孙武所自著。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读者当审慎鉴别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元曲四大家是谁,他们的代表作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元曲四大家分别是谁,其实这个问题什么的也比较好理解了,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有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别错过了,可以一起来学习看看,一起看看这个元曲四大家分别是谁,他们的代表作又是什么,感兴趣的可别错过了,速度的试一试吧!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关汉卿代表

  • 违背进化论的生物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科学的解释当中,科学家们经常说生物是遵循着“进化论”而产生的,然而事实上,地球上却又那么一些生物“违背”了进化论,那么这个进化论是否真实可靠呢?根据外媒BGR科学报告指出,在地球上就出现了一种被认为灭绝的生物出现,这可以说完全不符合“进化

  • 定海神针被孙悟空拿走了,东海为什么没有出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孙悟空的金箍棒,大家都知道,它的前身是位于东海龙宫的定海神针,根据龙王所说,这块神珍铁是当年大禹治水的时候,用来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但是这跟神珍铁却似乎专门就是为了孙悟空而诞生的一样,他一来,原本沉寂在海底的神珍铁就又活了起来。不过,既然是大禹治水的时候所使用的,那为什么孙悟空把它拿走了之后,东海

  • 六耳猕猴抢了行李为什么去花果山?为何不直接逃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六耳猕猴可以说是《西游记》里面最为神秘的一个妖怪了,神秘之处就在于它的来历,身份,它的一切都可以说和孙悟空是一模一样,这也是他能骗过所有人的原因。不过当时六耳猕猴抢了行李之后,为什么还大摇大摆的回到了花果山,而不是自己逃走呢?他明知道回到花果山必然会让自己陷入险境,因为会有人来找他的,甚至于孙悟空直

  • 古代为什么有笑贫不笑娼?背后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可能有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笑贫不笑娼”,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这意思就是说,即便是嘲笑贫穷的人,也不要去笑娼妓,也就是说,贫穷之人比娼妓更不如。这里的贫穷指的并不是生活悲惨的人,而是不去想办法努力改善自己贫穷现状的人。那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在古代青楼的存在难道是合法的吗?

  • 山海经会不会是外星人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山海经》作为一部奇书,一直以来都没有人能够解释清楚,为什么里面所记载的内容会那么奇怪。我国的确是有很多的神话故事,但是任何神话故事里出现的生物,至少都还是有一些现实依据的,是从现实中存在的动物身上取了一些特点,融合成了一个新的生物,但《山海经》中却有很多是人们没见过的,因此很多人怀疑,《山海经》所

  • 如果朱祁钰杀了朱祁镇,他还会是这样的结局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土木堡之变,是身为兄弟二人的朱祁钰和朱祁镇的生命的转折点,朱祁钰因此当上了皇帝,而朱祁镇则成为瓦剌的俘虏,虽然后来朱祁镇回来了,但是朱祁钰却并不准备把皇位让出去,朱祁镇因此度过了七年的囚禁之苦。但朱祁镇并没有被杀掉,也就有了后来的夺门之变。如果说朱祁钰当时狠狠心杀掉了朱祁镇,他后来的结局还会不会那么

  • 秦始皇铜车马上的伞竟然是武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应该都看到过秦始皇铜车马的图片,虽然看上去平平无奇,但是如果对这辆车有过深刻的了解的话,都会惊叹于古人的智慧。而今天我们主要说的就是车上那把伞。这把伞看起来更是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看上去更像是一个遮阳伞,但其实,这把伞却是非常精妙的,不仅仅是一把伞,更是一套配套的武器,这样的设计,究竟是怎么完成

  • 宋朝都头是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水浒传》中,武松曾担任都头一职,很多读者好奇,都头到底是一个什么职位?其实宋朝年间,都头是军职名称,级别不算高,但在县里不会有都头一说。“都”是指一个军事单位,县里面负责缉拿犯人的叫衙役,都头可能是当时对武松的一种尊敬之称,实际上武松只是一位普通的衙役。那今天就借此机会跟大

  • 韩信是否错杀钟离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战死后,他的手下大将钟离眛决定投靠韩信,刘邦得知此事自然不放心,便要求韩信缉拿钟离眛。不过当时韩信并没有听从,反而派兵保护钟离眛的安全,传闻刘邦已经开始猜忌韩信,打算出兵偷袭。此时韩信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起兵抵抗;二是杀掉钟离眛,向刘邦表忠心。结果韩信选择将钟离眛逼死,虽然韩信一时无事,但在刘邦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