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进都中秀才了,为什么还被胡屠户欺负?

范进都中秀才了,为什么还被胡屠户欺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102 更新时间:2024/1/17 16:24:31

很多人应该都知道《范进中举》这段故事,范进因为中了举人,而受到了很多不同的待遇,就连平最看不起自己的老丈人都一改往日刻薄的态度,对他十分恭敬,范进也因为中了举人而高兴的发疯,由此可见,中举之后的范进,身份地位都和往日不一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在之前却是完全不一样的,那就是范进中了秀才的时候,中了秀才听起来也挺厉害的,但实际上范进的身份地位并没有在老丈人那里得到什么提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胡屠户的身份地位

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各阶层里,屠户一直都是“身份较低”的存在。比如在《庄子》《说苑》等典籍里,就有不少对屠户们的“鄙薄”桥段。但清代小说《儒林外史》里的胡屠户,却是个绝对的例外。

一部嬉笑怒骂的《儒林外史》里,“胡屠户欺负女婿范进”的桥段,是“范进中举”故事里的知名亮点。不过如果说起身无功名的老童生范进,被胡屠户欺辱还有情可原。那么待到范进中了秀才后,“挨欺负”的遭遇却也压根没变。刚中了秀才,就被胡屠户骂“现世报穷鬼”。后来找胡屠户借钱考举人,又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考完回来后,还被胡屠户“又骂了一顿”,简直是被“花样欺负”。

那么问题来说,都说古代屠户“身份低”,可已是“范秀才”的范进,怎么照样被“屠户岳父”欺负到惨?其实,只要结合下《儒林外史》的创作背景,即明清年间的真实历史。这奇怪一幕,也就很好理解。

首先一个原因是,看似“地位低”的胡屠户,放在明清年间的社会里,却是响当当的“有钱阶层”。

明清年间,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吃肉”这事儿,更在民间大范围普及。且不说达官贵人,以《沈氏农书》等资料记载,赶上风调雨顺的年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长工们,也能做到“夏秋一日荤,两日素……春冬一日荤,三日素”。

至于日常的肉食消费,那更是越发火热,明朝学者谢肇淛曾出席一位监司官的饮宴,不过是三桌宴席,竟然就用了72只鸡和150斤肉。当时作为“珍品”的鹅,有钱人家办一次宴会,动辄就要杀30多只。达官显贵们的宴会,那更要云集“熊掌”“猩唇”等奇珍肉类,普通猪肉也“动及千数”。传教士利玛窦参加的明朝“官僚圈”宴会,每顿都堆满大量肉食,甚至“桌子压得吱嘎做响”类似的宴会,每次都“举行一个通宵”。

如此《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后跑来攀交情的乡绅,“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这奢靡风气,当时也“流行”到民间。东南经济发达地区的“中人之家”,办宴会时也追求奢靡。甚至“一会之费,常耗数月之食。”

这样的风气下,供应肉食的屠户们,当然也成了“刚需产业”。屠户们的收入,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就以胡屠户骂范进的原话说:“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到钱把银子”。这么算下来,胡屠户一年收入是36两银子。可别小看这数,明代正七品县官,年收入也就四十五两白银。参考《三言二拍》等明代小说就更知道,在明朝花五十两银子,就可以买套低档次房产。“独占花魁”的卖油郎,一年也就攒个二十两银子,胡屠户的收入,真心不少。

而且就这“高收入”,胡屠户也很可能是“打了埋伏”。明代经济学家,万历年间的内阁大学士于慎行就估算,在北京这类“肉食消费”火热的大城市里,从事“屠户”“盐酱”等行业的生意人,家产都往往是“千万之资”。放在《儒林外史》的世界里,当然未必赶得上“北京屠户”那样有钱,但看看张乡绅之流“肉也要用四五千斤”的消费水平,就知生意兴隆的胡屠户,腰包显然比普通百姓“鼓”得多。

对这,胡屠户自己也十分自豪,比如范进中进士时他就说“比如我这行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面前妆大?”欺负你个“范秀才”?很正常!

2、秀才的地位

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中举”之前,范进的这个“秀才”身份,别看也是朝廷功名,但实际上,却是严重贬值。

其实,在明初的时候,秀才这个身份还是十分显贵,不但享有“免赋税劳役”特权,而且还有优厚钱粮补贴。但发展到明朝中后期时,这优越地位已经一落千丈。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变化快,秀才们的那点“补贴”,早已远远不够用。外加朝廷日益腐败,秀才要读书就学,就得花钱打通关节,“成本”直线上升。仅明末贵州一地,请求赈济的“穷秀才”,一度就有八百多人,而北京的秀才们,一年至少要挣五十两白银,才能维持基本生活。

许多明清年间从科场“杀出来”的名人们,说起早年的“秀才”人生,那都是说不尽的辛酸泪。比如明朝人继盛,做秀才时借住在寺庙里读书,由于吃的太差,以至于“夜尝缺油”。晚上冻得睡不着觉,就只能“起而绕室疾走”。唐献做秀才时“每至岁残,则有贫奢奔波之苦”。这几位,还都算是后来“摆脱贫困”的幸运儿。

明末的大多数州县,“穷秀才”往往占到当地秀才数量的一半以上,至于“贫不能葬,身无完衣”。就是明清“穷秀才”们的常见景象。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读书人倘若没有别的谋生手段,就靠“读书”过日子,还一个劲往科场上奔,可不就得穷得叮当响。以至于范进的老婆都“不知猪油可曾吃过几回”。对这样的秀才女婿,胡屠户也当然有底气开骂:“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不死的娘和你老婆才是正经”。

3、中举和中秀才的不同

当然,面对“秀才女婿”,胡屠户可以骂得这般底气十足,面对“举人女婿”,那可就不同了。

古代读书人阶层里,要论泾渭分明最大的,那就是“秀才”与“举人”。做秀才的顶着功名,但温饱都成问题,但只要中了举,那就是一步登天。虽然“举人”比起“进士”来,依然差得远。但放在地方州县,那就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举人们不但特权更大,而且有做官资格,更可“请谒有司居间”,简直有权又有钱。

以明朝学者陈益祥的叹息说,只要一个人中了举,那真是各色人等都来投奔,送钱的送地的求在身边当奴仆的,全是一抓一大把。就算是“不得入官,便足自润”。也就是不用当官,就已经是当地的“上等人”。类似记载,在“范进中举”桥段里,都变成了生动场面。

看过如此“威风”,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面对中举的范进,胡屠户立刻把脸一变,花样吹捧“贤婿才学又高”。范进“拜谢”了他,他就“再三不安”。一看张乡绅来了,立刻“忙躲进女儿房里”。就算屠户再有钱,面对有钱有权的举人,也不是一个等量级啊。

一部《儒林外史》,写下的不止是世态炎凉。更有忍俊不禁的情节背后,古代真实的社会生活百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平阳公主比卫青大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问这个平阳公主比卫青大了多少岁,这个问题吧其实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为何这么说,因为毕竟是在平阳公主40岁的时候卫青才娶的她,而且平阳公主还是一位寡妇了,所以这个卫青的一系列骚操作也是把人看得醉醉的,既然平阳公主是40岁才嫁给卫青的,那么这个卫青当时又是多少岁呢?这个问题也非常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

  • 盘点中国古代连枷的历史演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十八般武艺,十八般兵器”,这里面都是使用面积较广的冷兵器,长期被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而广泛装备着,或者是在礼仪方面有着非常强的象征意义。而凡是不属于“十八般兵器”之内的中国古代冷兵器都可以统称为杂兵。从理论上来说,中国古代杂兵可以简要分

  • 孙悟空不做弼马温是嫌官小吗?看看上一任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孙悟空被天庭招安去做了弼马温,但是当他知道官职只不过就是一个末流小官的时候,一怒之下打出南天门,回到了花果山,这样看起来,似乎孙悟空就是因为嫌这个官太小而拒绝继续当官。但其实,事实的真相不会那么简单,孙悟空这样的人,真的会觉因为官职很小就拒绝当官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他自封的齐天大圣,只是一个自己给的

  • 历代都以曹魏为正统,为什么到了南宋却改成了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现如今说到三国,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将刘备看作是正统,而曹魏则是篡权的代名词,刘备仁义、忠厚,是最适合继承正统的人,而曹操就是奸诈、枭雄的代名词,一正一反,显而易见。但其实,将刘备看作是正统的行为,是从南宋时期才开始的,也就是说,其实在南宋之前,一直都是曹魏才是正统。那么为什么在南宋时期会出现这样的

  • 民初奇人传羲和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师兄羲和的出现,让不少观众眼前一亮,可能大部分都是被他的造型所吸引。羲和二话不说就打算取希水,看样子羲和应该是喜欢希水很久了,而且占有欲特别强,连华民初叫她的名字都要吃醋。羲和身手非常厉害,就连希水都难以招架,不过两人在感情之路上肯定没有什么特别的缘分,那羲和最后究竟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想要了解的小

  • 孙二娘对武松为什么那么好?比对自己丈夫都还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在《水浒传》当中,武松和孙二娘之间的故事,还是从武松住进黑店开始的,不过最终,武松和孙二娘张青夫妇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也算是又交了一个朋友了。然而后来有人却发现,孙二娘似乎对武松特别的好,而且是那种比对自己的丈夫更好的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孙二娘与武松之间又不是夫妻,只是因为误会而打了一架,后来和解之

  • 局中人风铃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局中人》剧情一开始,就介绍了风铃这个人物。国民党内部已经注意到他了,所以风铃的处境变的异常危险,相信大家肯定十分好奇风铃究竟是谁,其实这个人就在沈林的身边。当然,以沈林的洞察力,他已经怀疑到弟弟沈放的头上了,不过沈放可是天才,他没那么容易让人抓到把柄,沈林拿不到确凿的证据所以拿他没办法。其实这对兄

  • 局中人沈林结局,身份是好是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局中人》这部剧中,沈林和沈放是亲兄弟,但他们的关系却变的日益紧张。原因是沈林怀疑沈放的身份,他可能是地下党派来的卧底。其实沈林和沈放拥有共同的理想,只不过他们选择了不同的组织,所以存在一些冲突。观众肯定十分好奇,沈林和沈放会不会彻底反目,其实剧中隐藏了很多暗线,沈林本性并不坏,只要能够解救祖国,他

  • 为什么宋江不重用武松?两人关系为何越来越疏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水浒传》当中,武松作为武力值出众的好汉之一,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非常喜欢这个人物,但是武松在书中,和宋江两人之间的关系,却可以说并不好。两人其实一开始关系还算是不错的,因为宋江非常喜欢结交各种人,他一开始对武松也是很好的,但是后来,武松来梁山投奔他之后,慢慢的就越来越不好,宋江也是刻意的在疏远武松

  • 清朝修明史为为何不抹黑明朝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很多时候都是后面的朝代会给前面的朝代修史书,但是在很多人看来,后面的朝代作为胜利者,推翻了前朝,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政权,那么对于前朝的史书编撰的工作,自然也是会尽力去抹黑的,虽然不会全盘否定,但是在对皇帝的评价上面还是不一定能够做到去夸赞他们。但其实在清朝人修明史的时候,对明朝的皇帝,却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