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两军对战前排士兵明知是送死,为何还要往前冲?

两军对战前排士兵明知是送死,为何还要往前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643 更新时间:2024/1/19 11:00:11

我们经在各种影视剧里面看到,古代打仗的时候,双方士兵对战,其实在最前排的士兵很有可能就是送死,他们是最突出最显眼的一部分人,但即便是如此,他们往前冲的时候却还是非常坚定的。人都会怕死,这其实是一种本能,那为什么这么多的士兵却一点也不怕死呢?他们是真的不怕,还是因为这样做对自己有利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第一排的士兵为往前冲

不论是在历史献,还是小说绘本,亦或是在古装电视剧里,我们都能够发现在任何情况下,古代两军对战之时,一旦冲锋的号角响起,双方的士兵都会奋不顾身,前仆后继地发起冲锋。其中尤以位列前排的士兵冲得最快,但是他们明知自己是必死的“炮灰”,为何还要如此悍不畏死往前冲呢?事实上,这些士兵们之所以“不怕死”,主要是有3个原因驱使着他们。

其一,古今中外几乎所有国家的军队,都设置了一项最为严格的罪名——临阵脱逃罪,如果有士兵在战场上因为贪生怕死而故意逃跑,那一定会遭到严厉的军法处置。虽然这样罪名的处罚如今已经没有那么严厉,但是在古代的时候但凡有士兵临阵脱逃那必然会立刻被斩首示众。

除此之外,据《新唐书》记载,唐朝的军队中专门设有监军一职来监管军队的纪律,如果在战斗之时有士兵临阵脱逃,那么监军有权将其临阵格杀。而明朝虽然很少设置监军,不过《明史》中也曾对当时的临阵脱逃罪有过描述:“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要么前冲锋与敌人搏命落得个好名声,若是不幸殒命亦是为家人博得个好前程,要么被自己人斩杀,令祖辈蒙羞,在这种情况之下大多数人当然会选择前者。

2、向往建功立业

其二,大部分士兵参军的缘由无非就是三点:或者是对战争充满向往从小立志建功立业,或者是自己走投无路选择到沙场之上舍命搏一搏前程,或者是面对敌人入侵不得已而拿起武器保家卫国,因此在战场之上他们根本就没有后退的理由。而他们的这种热血豪迈又会感染其他人,带动着全军向前冲锋。

这种情况对于那些走投无路,才选择到沙场之上讨生活的人来说尤甚,因为他们活着的话最多就是吃顿饱饭,领取低微的俸禄,倘若他们战死,那远在家乡的亲人们便可以得到一大笔抚恤金。在古代天灾四起又战乱频繁的时候,许多好汉子都宁愿舍弃自己的那条“贱命”为家人换取生存的希望。

3、军功制度激励

其三,既然军法中有相应的处罚那自然也会有相应的奖励,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军功。或许有很多人会认为不论古今,读书都是一个人出人头地的最好方法,但其实对于真正处于底层的百姓来说,赚取军功才是成为人上人的不二法门。甚至只要士兵们军功足够多,拜将封侯的速度比科举升迁快得多,君不见西汉名将霍去病17岁之时便被封为“冠军候”?

在战国时期,秦国对于军功的奖励是“战国七雄”之中最为丰厚的,所以秦军的战斗力远远高于另外六国的军队,《战国策·韩策》中曾描述秦军:“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俗话说:“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为了能够积攒足够的军功,士兵们当然得争先恐后地向前冲锋。也正是这样一手“拿着”人头,一手挟着俘虏的虎狼之师最后才能够统一中国。

当然,除了以上这3点直接原因外,还有两个外界因素决定着那些冲在最前排的士兵们是否会舍生忘死,那便是统治者是否爱民如子,以及将领是否身先士卒。如果说统治者昏庸无道,那士兵们不仅不会效死命,甚至倒戈相向都有可能。而对于将领来说“将乃兵之胆”,只有他们逢战必先登,士兵们才有胆气向前冲锋。由此,对于古代两军对战,前排士兵明知是死还抢着冲的疑问,专家表示,搁你也这样,聪明人都这么干。

结语

唐代诗人曹松曾于他的诗作《己亥岁二首·其一》中曰:“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确实,虽然丰厚的军功能够让士兵们看到封侯的机会,但是这样的成功都是踏着尸山血海获得的,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葬送了性命,那些冲在前排的士兵又有几个能够活下来?这一切无不体现着如今的盛世和平来之不易!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武松打虎知县赏1000贯,为什么不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武松打虎的故事很多人可以说都是非常了解的了,对于这段故事,尤其是在《水浒传》当中有很精彩的描写,武松也因此被称为是打虎英雄。而书中,因为武松打虎有功,因此知县赏给他1000贯,这也不算是一笔小数目了,但为何武松却并没有接受这些赏赐呢?武松拒绝这些钱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

  • 佛狸是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有人读到了辛弃疾的一首词,那就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句话如果单独的拿出来理解的话,那就是在一个叫佛狸的祠堂附近,有一种神鸦社鼓的景象,单纯的这样理解的话,肯定是不懂的,但是这些不是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首先来看看这个佛狸到底是指什么吧,一

  • 山东一工地发现东汉古墓是怎么回事?墓主是谁有什么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中国历史悠久,传承至今也是留下了很多古代的各种文物,也经常会发现一些古墓,不同时期的古墓对于人们了解当时的历史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最近在山东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就又挖到了东汉时期的古墓,对于人们了解东汉时期的一些风俗习惯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那么这个东汉古墓的墓主人是谁,里面又有哪些出土的文物

  • 真实的西域都护府有多少兵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西域都护府,相信对历史比较有兴趣的朋友们多少对这个都会知道个一星半点的。关于这件事,很多人都认为是传说,但事实上并不是。1928年,著名史地专家黄文弼在巴音郭楞西北部的轮台县野云沟乡和策大雅乡结合处(距库尔勒市113公里,距轮台县城58公里)发现了两处遗址。据其著作《塔里木盆地考古记

  • 明朝服饰和韩国服饰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近期,有韩国网友称明朝的服饰是抄袭的韩服,这种说法实在让人感到啼笑皆非。稍微了解历史的朋友应该都会知道,“朝鲜”的国名还是由朱元璋裁定的,历史上朝鲜各方面的文化都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所以说明朝服饰抄袭古代朝鲜,毫无道理可言。准确来讲,朝鲜的服饰才是借鉴了明服,如果仔细研究的话

  • 金朝为什么要修长城?是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知道,长城在我国古代可以说是意义重大,尤其是可以抵御外族对于中原的入侵,在这一点上面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秦始皇要将长城连接在一起,而后世各个朝代几乎都会对长城进行修缮和加固。然而,由女真族统治的金朝,为什么也要去修长城呢?长城本来就是用来抵御外族的,那他们修长城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

  • 元朝为什么没有灭掉高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元朝鼎盛期,其战力所向披靡,西夏、金国、南宋统统不是元军的对手。所以后来元朝才能完成统一,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元朝为什么没有将高丽一同吞并呢?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当时元军想要灭掉高丽都不算难事,为何忽必烈没有下手?那下面就准备跟大家分析下其中缘由,实际上也是有一定的外界因素所致,想

  • 尼布楚在现在的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对我国历史比较了解的朋友们肯定知道在清朝初年,康熙爷与沙俄签署了一份条约,这份条约便是《尼布楚条约》。这份条约是中国历史上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份国际条约,该条约划分了中俄两国东部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仍属于中国领土。之所以将这条约称之为尼布楚条约,是因为这份条

  • 非洲有长城吗?解密约鲁巴环形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人类文明从古至今,有太多的文明建造了类似于长城的防御工事,成为了充当拱卫自身安全的保障。所以这类建筑就几乎遍布欧亚大陆的各个角落,乃至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地区。例如被人发现于尼日利亚境内的约鲁巴环形墙,就是这类永固设施的代表。今日的约鲁巴环形墙遗迹由于历史沿革和人口流动,后世对约鲁巴环形墙的建造、使用

  • 长安为何要改名为西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西安,相信大家都非常了解了,一座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都,是中国古代13个王朝的古都,也是中国历史上建朝最多的一个城市,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之首,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有的人或许会疑惑,既然西安拥有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那么为何在古代的诗歌作品、历史记载中,西安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呢?这就必须要说到西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