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人犯了错为什么会流放宁古塔?宁古塔到底是怎样的地方?

古代人犯了错为什么会流放宁古塔?宁古塔到底是怎样的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506 更新时间:2024/1/22 11:58:50

随着正在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延禧攻略被观众人渐渐熟知,现在宫廷剧也是大火了,很多人也是在模仿宫廷剧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和角色,那么,小编也是看到延禧攻略这部电视剧中有很多的人物在历史上都有相关的历史原型的,那么,看过宫廷剧的小伙伴应该都是知道,一般犯人犯了错就会被流放宁古塔,那么古代人犯了错为什么会流放宁古塔?宁古塔到底是怎样的地方?一起来看看吧!

在许多清朝历史剧中,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宁古塔不是一个“塔”,而是满族的发源地,清皇族的老家。为何把罪犯发放自己老家?

其实,宁古塔是一个城名,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后设宁古塔将军,为吉林将军的前身。宁古塔属边远地区,旧时,这里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寸草不生,五谷不长,很适合罪犯改造。既不是塔,而为何又称为“塔”呢?相传,清皇族的远祖兄弟6个,曾居住于此。满语谓为“宁古”,个为塔,古称“宁古塔”。

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有两层含义:一是惩恶与扬善,让犯了罪的人背井离乡受尽磨难,到关外去自首、自思、自悔,接受风沙洗涤;二是为清皇族的老家“增砖添瓦”。清朝时,全国偏远落后的地区有的是,可清王朝为什么不把罪犯流放到其他地方改造,而首选宁古塔呢?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宁古塔是满族的发源地,是清皇族的老家。罪犯来到这里不仅要开荒种地,修桥筑路,改变清皇族老家的面貌,而且还要忍饥挨饿,为当地官员、满人当牛做马,沦为家奴,以显示祖上的荣耀。

自清顺治十年(1653)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至今已360余年。因时值明清易代之际,大批受到朝廷刑罚的官员将领被发配到宁古塔,特别是顺治至乾隆年间,成千上万的人被流放到东北,让宁古塔成为当年有名的流放地之一。

历史上的罪犯流放最早起源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到了清代有了较大发展,逐步健全了罪犯流配制度,设置了多处罪犯流放点。顺治初年,已制定了大清律,对罪犯的流放作了详细规定,主要是流放人员的起因、种类,流放人员的刑期,流放人员的生活等。乾隆初年公布的《大清律例》规定:“强盗免死减者,行劫数家止首一家者,伙盗供出首盗即时拿获者,偷盗坟墓二次者……具佥发宁古塔等处。”发往宁古塔的罪犯,一般以10年为期,然后考察他的现实表现,如能悔过自新,改恶从善,又情愿回原籍者准予回籍。但如果被判处无期徒刑,将永远不得入关,除非皇上特批。

根据《中国通史》、《清史稿》等史书记载,发遣到宁古塔的罪犯,除了平民百姓和旗人外,还有朝廷大臣。顺治十二年(1655年)吏科副给事官彭长庚,一等子爵许尔安因上疏称颂睿亲王多尔衮,并要求为多尔衮平反昭雪,并恢复爵号。皇上将此事交给大臣们密议,密议结果,判处二人死刑。但皇上念其二人曾有功于朝廷,便下召免死,流放到宁古塔。

《鸡林旧闻录》记载:清兵入关之初,流徙罪犯,多编管于吉江两省。及康熙时云南既平,凡附属吴三桂之滇人,悉配戍于上阳堡,在今开原县边门外,满语称其地为台尼堪,尼堪汉人之谓。

原文释读:清初入关,流放罪犯,大都流放到了吉林、黑龙江两省。康熙二十年(1681)春,清师平定昆明吴三桂部叛乱,凡属吴三桂滇军之人,全部流放到了尚阳堡。尚阳堡位于今开原县东部边门外(今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杨木林子镇佟屯村西南10里、清河水库上游淹没区),满语称那个地方为“台尼堪”,“尼堪”是对汉人的称呼。

为何宁古塔是清初最主要的流放地之一?

在清朝初期,流放的地点主要是包括今天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在内的东北地区。东北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更重要的是,那里一直在清政权掌控中。把不放心的政治人物流放到一个放心的地方去,这也许是中国历代当权者共同遵循的一个规则。而且其他的地域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南方没有完全控制,那更何谈西北了,所以主要的流放地就是到东北。而且鉴于当时的中俄关系,为防范沙俄的侵扰,让犯人们戍守边疆也是出于国防需要。

清代东北地区的流放地很多,最初,犯人被遣戍沈阳、尚阳堡,后来到吉林乌拉、宁古塔,最后又到黑龙江瑷珲、齐齐哈尔等地。其中,最著名的流放地是宁古塔,也就是今天黑龙江省的海林和宁安市。仅在清初的顺治年间,因科场案、浙东通海案以及文字狱等就有数千人被流放到东北地区的宁古塔。

流人们对宁古塔所做的贡献有哪些?

来自中原以及江南的流人们来到这里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里萧条、荒芜的状况。

流人们摒弃东北原始的耕作方式,把内地的先进的耕种技术带到了这里,使粮食产量得以极大的提高,粮食品种也由原来的四、五种增加至十余种。尤其在土地开发上最为显著,据不完全统计,至雍正初,宁古塔将军所辖可耕种的土地也达到了原来的十倍。明末最后一位兵部尚书张缙彦流放宁古塔后,将中原蔬菜、花卉种子及农业耕种方法也带到这里,被当地人尊为“域外群尊五谷神”。

宁古塔地区原来店铺很少,几乎没有贸易活动,流人杨越建议宁古塔将军建立皮毛人参互市贸易场所。仅一年时间,宁古塔就开设了30多家贸易货栈,人参、蘑菇、毛皮等都得到了交换、出卖,并很快吸引了盛京、吉林乌拉等地的客商。吴兆骞的儿子吴晨臣二十多年后在《宁古塔纪略》中有这样的描述,“货物客商络绎不绝,居然有华夏风景”。可以说,宁古塔的商业贸易是从流人开始的。

医药卫生方面,流放宁古塔的吕氏家族应该说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雍正年间震惊全国的文字狱案,是因吕留良的反清思想而起。雍正十年,吕留良在死后49年惨遭开棺戮尸,其孙辈发往宁古塔。全族12户111口人背井离乡,踏上走向塞外边关的远行之路,雍正十一年冬到达宁古塔。宁古塔土著满人崇信萨满教,有病多采用一些土办法,而吕留良的孙子吕懿兼擅长医术,于是他开始在本地行医,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也改变了当地落后的医疗环境。据史料记载,他曾被任命为宁古塔戍所的医官,后来清廷下令不许流放人员任官,才被免职。

据记载,吴兆骞离开北京时用牛车带了上万卷书,他和流人杨越一起利用这些千里迢迢带来《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等书籍,开设“读书草堂”,对当地人进行文化教育。

流放宁古塔的名人都有谁?

顺治十五年(1658年)因江南科场案而流放三年宁古塔的方拱乾写了近千首诗,几乎每日都要写一首诗,不仅有他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在谪居地的许多小事也被收入诗中,编成《何陋居集》,这是宁古塔最早的诗歌集。

流人吴兆骞在宁古塔谪居二十多年,发挥其“江左风味”的笔法,他的许多诗作都有戍边卫国之内容,是讴歌戍边将士们的塞外绝唱,其中《秋笳集》赞颂的是大将军安步海东抗击罗刹,还有讴歌山川之美的《长白山赋》等等,可以称之为不朽之作。他的书信集《归来草堂尺牍》,更让我们深刻了解了流放文人在宁古塔是如何生活的:他们平日里度日如年,对家乡无尽思念,对父母大人祈盼平安,与友人诗歌唱和,都一幅又一幅地展现于后人面前。

自古以来宁古塔的山川大地留下的名字,多为当地土著人以民族语言所记述的。而明代末的兵部尚书、河南新乡人张缙彦游历了宁古塔新旧两域周围的山川、村落、河流等,为之重新命名,增加了这些山川的文化底蕴,这些默默存在于亘古荒原上的河流大山有了自己的名字,被收入到他的《宁古塔山水记》之中。他又对宁古塔的风土人情和富饶物产做了十分详细的记录,让关内人了解了这塞外的山水、塞外的村庄和民俗、塞外非常丰富的物产。今天我们要了解宁古塔之山水,必读《宁古塔山水记》,文章虽不多,但内涵博大,包含宽广,而且文词优美,笔法简练,不仅是宁古塔乃至黑龙江最早的山水游记和散文集,而且是一部优秀的地域文集,为宁古塔地域研究提供了内容翔实的佐证。许多在正史中找不到的资料多可以在此记中得到,可以说它是历史的补充。

张缙彦的另一部散文集《域外集》更是值得一读,这里的“记、论、书、傅、疏、说”主题文章有二十二篇,所记的多与流人有关,也是论述塞外的山水、风俗和物产之作,对研究宁古塔流人生活及塞外之风俗,其史料价值更高。

清代宁古塔的历史记载中流人的活动占有很大部分,这些记述为后来人留下了一笔十分丰厚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可以通过它们去了解三百多年前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曲折。

“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这是诗人吴梅村对流人境况的写照,今天再研究流人,追寻他们的足迹也算是对先人们的一种慰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唐朝以后西安不在被当做首都?西安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西安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也被称为十三朝古都,如果大家去过西安旅游应该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非常令人敬佩。但在历史中,西安自唐朝以后先就失去了首都的地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西安的地理条件和环境都非常的不错,至少和北方比起来要舒适很多,但是宋朝并没有选择西安作为国都,而是选择去了南方开封。此

  • 上官婉儿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上官婉儿,唐高宗时的朝廷重臣上官仪的孙女,14岁时因聪慧善文为一代女皇武则天的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如日中天,在当时的政坛、文坛都拥有显要地位,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公元

  • 清朝乾隆年间浙江巡抚王亶望为何非死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王亶望其实大家应该知道这个人其实就是清朝乾隆年间浙江巡抚了,能做到这个位置你会发现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了,而且权利也非常的大,大家也知道最后他也还是死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什么呢?乾隆为什么一定非常要杀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因为王亶望的捐监冒赈大案是清国入关百年里最大的案

  • 古代历史上的辽国和金国是现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古代的辽国和金国很多人都说了这两个国家其实实力还是非常的强劲的,所以很多人都对这两个国家的一些信息非常的感兴趣,最近也有人问了,那就是古代历史上的辽国和金国如果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的话,那应该是现在的哪里呢?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继续来揭秘分析看看吧,感兴趣的可别错过了!辽国和金国都是

  • 许攸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许攸,在汉末三国时期有两个人物,一个是谋士,一个是关东营帅,然而人们经常讨论的自然是身为谋士的许攸许子远。这个许攸,可以算作是“三国三大愤青”之一,而且曾经还是曹操的发小,原本是袁绍帐下的谋士,后来改投曹操,并且在官渡之战中,为曹操献计,赢了袁绍。然而这样一个有功之臣,最后却

  • 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打一生肖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这个事情其实是在《三国演义》里面的第四十一回发生的,其实也算是到了三国时期的中期了,这两个事件也是把人看得非常的过瘾啊,一个是现实了刘备的爱民之心,还有一个就是现实了赵云的忠义勇武了,但是很多人都在问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其实是可以打一生肖的

  • 西夏不仅国小还被四强包围,为什么还能存活200多年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西夏其实很多人应该还是比较了解这个王朝的,这个王朝其实很让人觉得佩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国家其实国土面积不大,就是可用的地方不大,而且四周还被其他的几个强大的国家给包围了,但是这个王朝竟然还存活了200多年,这放在古代经常打仗的年代这样的情况真的是少见啊,那么他凭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

  • 为什么宋仁宗三十年不立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宋朝的宋仁宗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俗话也说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所以宋仁宗只要稳住就能赢了,但是宋仁宗其实做得更好了,话说他不仅仅是人非常的节俭,而且也创造了仁宗盛治这个时代,但是他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他不立太子,而且最后竟然是过了四十年才立的太子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 司马昭为什么要杀掉钟会和邓艾?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钟会、邓艾,都是三国后期,曹魏一方的大将官员,他们在司马昭时期做出过的最突出的成就就是灭掉蜀国,使得三国局面终于得到了改变,失去了来自蜀国的骚扰和攻击,剩下的也就只有东吴这一个对手了。但是,作为灭掉蜀国的大功臣,邓艾和钟会最后却都是遭遇了司马昭的命令被杀,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司马昭要这样做呢?邓艾

  • 历史上乾隆的令妃原名是什么?历史上的令妃是怎么成为皇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清朝的历史,说到清朝其实还是有很多的人都是在议论纷纷的,清朝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朝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关于清朝的记载还是有很多的,在着,清朝最为有趣的就是清朝后宫的宫斗了。说到斗字就少不了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的情形了,那么,现在也是有很多的宫廷剧都是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