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二十六个儿子,为什么没人敢和朱标争太子?

朱元璋二十六个儿子,为什么没人敢和朱标争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252 更新时间:2024/1/3 22:46:34

朱元璋二十六个儿子,谁敢溜到朱元璋面前和大哥朱标争一争,这个后果确实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并不是说大哥朱标没有容人之量,我的意思是,朱元璋可能会在朱标反应过来之前,跳起来狠狠地把这个不开眼的儿子痛打一顿。

当年朱元璋有长子朱标之后,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把朱标当场成继承人培养的,文官武将都给安排的最好的,自己在外面忙着砍人和打天下,丝毫没有忌惮世子朱标在内部监国,这种信任,翻遍历史书能找到第二个?而且老朱那二十六子,又有哪个皇子不服大哥?大哥朱标开始执掌政事的时候,老四朱棣还穿开裆裤呢!朱棣尚且如此,老四之后的那些小屁孩哪里有资格动摇朱标的地位呢?

再者说了,朱标的文武班子有多可怕大家应该都很清楚,文有李善长宋濂,武有常遇春徐达蓝玉,在这帮大佬面前和自己亲爹面前动摇朱标的位子,朱老四怕是真的疯了吧。

打个不恰当比方,你打小就是你哥拿着棍子教育大的,等你有点儿本事了,你听你大哥话不?更何况你这个大哥平时还对你们还很好,翻开史书,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当年弟弟们犯了错,朱元璋要狠狠地收拾弟弟,就是大哥站出来维护自己。最关键的是,大哥朱标一直被老爹当着心头宝,和大哥抢老爹的宠爱,凭什么?就凭你会哭会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认为当朱元璋死了,朱标做了皇帝,朱棣可能不安分要搞点小动作,比如说什么奉天靖难啥的,问题是,现在爹没了,大哥就相当于爹。大哥说点儿啥,谁敢不听。你一个老四要反大哥,问过其他兄弟们吗?大哥对咱们那么好,你居然想造反?恐怕都用不着大哥出马,周围的藩王早就一拥而上了。再说了,如果朱标削藩肯定没他儿子那么菜,朱棣和朱允炆不一样,朱允炆那不叫削藩,那叫杀叔叔。朱标到底监国多年,朱元璋都夸他内政出色,削个藩技术层面不可能会像朱允炆那种嫩鸡那样胡搞。

要是一定要打,那就要提醒一句了,朱棣打过仗,朱标也打过仗。而且朱棣如果在朱标活着时候闹事儿,那就不叫靖难了,那叫造反,以明朝初期朱标不死的基础,蓝玉等人庞大的军事实力,朱棣?怕是要把打得渣都不剩。

而且如果朱标真的活着接班后削藩,朱老四没有一丝一毫可能性造反,在退一万步讲,朱老四在多长几个胆子也不敢,一共就三个卫的保卫部队,做一个无兵无权的藩王到老死是他最好的结局。

话又说回来了,像朱标这样的从小接受正统的帝王继承教育,朱标年纪兄弟们他最大,全国因为他监国多年除了老爹威望数他最高(有些时候还能和朱元璋直接顶嘴),这么一个手段圆滑,阅历老练且正得不能再正的身份(长兄如父),真要在位,其他的兄弟们根本没有任何闹幺蛾子的可能性。

朱标他儿子之所以成就了朱棣的威名,搞得好像朱棣一直狼子野心一样,完全是因为朱允炆这货干的并不是“削藩”而是杀“王”!

我们看一下,这个传说中老实巴交的朱允炆干得骚事情——把周王岷王废为庶人,关押代王,软禁齐王,逼死湘王。这是什么啊,杀叔叔啊。天可怜见,燕王朱棣这种情况下,眼看自己亲兄弟纷纷被杀,都还在装疯卖傻,不愿意造反,直到北平镇守带兵突到脸前,脑袋都要掉了时候,才逼急了造反到底,简直是阴差阳错。

说实话,只要朱标在位,先帝子嗣藩王们有吃有喝有地位,堂堂先帝子嗣藩王,何苦脑袋系裤腰带上搞造反,闲得蛋疼啊!

标签: 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南汉王朝为什么会有全城的太监?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太监,南汉王朝,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华夏5000年从古至今经历了多少朝朝代代,不同的朝代有各自不同的。治国理念和国家氛围。碰到繁荣安定的盛世是百姓之福,也是国家之福。碰到战乱兵变的时代则是民不聊生。不过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奇葩的国度,他们的国家里没有男人只有太监。这个国家便是南汉王朝。那汉王朝是由刘继新统治的。它是位于我国

  • 李建成有父亲和兄弟帮忙,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建成,唐朝,历史解密

    唐朝在历史上是非常厉害的存在,历史上的唐朝,修建了最厉害的宫殿——大明宫。大明宫有多厉害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砖木结构宫殿群,它的面积相当于四个紫禁城。这样的宫殿在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不过大明宫在唐末时期就被毁坏了。不可否认的是,唐朝在古代封建王朝中,是厉害的存在。唐朝中还出现了历史上唯一大一统王朝

  • 曹操攻下荆州后,为什么就连忙发动赤壁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赤壁之战的失败,导致曹操错失一统天下的良机。在此基础上,因为曹操短时间内无

  • 曹爽带曹芳逃跑,成功了就能翻盘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爽,三国,历史解密

    高平陵之变是曹魏势力的转折点,也是三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自此之后,曹魏权力渐渐被司马氏掌控,因此曹魏也成了三国中“实际”上第一个灭亡的国家。提到高平陵之变,就不得不提曹爽的“愚笨”。提到曹爽,又不得不提被称为智囊的桓范。曹爽被司马懿围困,桓范逃到他跟前对他说;我们带着皇帝跑到许昌,然后让地方军队进兵勤

  • 逼迫安禄山造反的那个人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安史之乱,唐朝,历史解密

    大唐盛世因一场叛乱而发生转折,开始走下坡路。此叛乱即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发动者为安禄山。安禄山原为杂胡出身,后来通过个人出色的表现和钻营,很快取得了朝廷的重用,最终成为手握重兵的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但是安禄山作为一个小屌丝,能够实现如此华丽的逆袭,盖因得到了唐玄宗的器重和信任。按理说,唐玄宗

  • “淮阴屠中少年”跟韩信有什么仇?非要逼他受胯下之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韩信,汉朝,历史解密

    韩信的少年时代是很苦的。家贫,无地可耕种,更没本钱去经商做买卖,虽有才学但没特别品行,不能被推举或应试为吏,最终弄得连老母亲过世都没丧葬费,吃穿就更成问题了,只能靠着一张厚脸皮跟别人去吃白饭。人混到韩信这地步,就算再高再帅,也是人人嫌弃的,跟他没仇没怨的,也会拿他开心,比如司马迁笔下的“淮阴屠中少年

  • 以仁义著称的刘备,真的为了刘禅竟亲自逼死了义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刘备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刘封可能是三国历史中最憋屈的一个人,哪里憋屈?他对义父刘备忠心耿耿,最后却被义父用莫须有的罪名通迫着自杀了。什么莫须有的罪名呢?不过是谋臣诸葛亮担心刘备死后,自己难以驾驭这个义子,就劝说刘备借着

  • 朱常洛:当了近四十年太子,最后死在了两颗药丸之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常洛,明朝,朱常洛,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朱常洛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谁是明朝最悲剧的皇帝?被皇叔夺了龙椅的朱允炆?身死国破的朱由检?笔者认为:这些人与明光宗朱常洛相比,他们则幸运得多。朱常洛虽被立为东宫太子,但从小便不被父亲赏识,盼星星盼月亮地等了近四十年,终

  • 为了增加湘军战斗力,曾国藩实行了什么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湘军,清朝,历史解密

    在咸丰刚刚继位之后,清朝就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这次农民起义席卷中国,南方基本上全部波及,形成与清廷分庭抗礼之势。此时清王朝的绿营和八旗子弟都不管用,倒是曾国藩为首训练出的湘军成为了救命的稻草。后人探索湘军成功之谜,总结出了方方面面的原因。比如纪律、策略、领导人的能力等方面,但据我看来,湘军

  • 明朝唯一一次割地,最后却导致明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说起明朝的皇帝,我们一般习惯性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可以说是明朝所有皇帝的写照。说白了就是打得过要打,打不过还要打,一直打到皇帝战死为止。大家都喜欢用这句话表现明朝皇帝的对外强硬。先不管这句话是否符合事实,不过不算是全对。在明朝初年朱棣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