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三桂为何趁机渡江北上呢 他为什么要作出这种决策呢

吴三桂为何趁机渡江北上呢 他为什么要作出这种决策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252 更新时间:2024/1/3 22:40:08

吴三桂为何趁机渡江北上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1673年11月,平西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乱,史称“三藩之乱”。在叛乱初期,由于清朝方面准备不足,而吴三桂蓄谋已久,因此叛军节节胜利,兵不血刃占领贵州,接着又占领的湖南、四川等地,兵锋直抵长江南岸。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吴三桂却没有渡江北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吴三桂叛乱之初,非常顺利,可以说是势如破竹,所经之地,诸府州县将吏非逃即降,清军一触即溃,“湖南绿旗官兵多附贼”。康熙十三年二月,吴三桂的叛军攻陷常德、澧州、长沙等地,已经完全控制了湖南省,完全可以乘胜渡江北上,可是他却顿兵数月,没有乘胜渡江,扩大战果。

而清朝利用这段时间,集结重兵,防御江北地区,双方形成对峙的局面,结果导致吴三桂错失战机,形势越来越对他不利。那么吴三桂为何会做出这样愚蠢的决策呢?当时吴三桂手下诸将纷纷主张渡江北上,却遭到了吴三桂的拒绝。原来他心存幻想,想与清朝议和。

当时吴三桂以及他的谋士方光琛认为己方已经占据上风,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机与康熙帝谈条件。吴三桂叛乱后,一直对清朝使者吏部侍郎折尔肯、翰林学士傅达礼予以优待。在占领常德后,吴三桂让这两位带着自己写给康熙帝的信件北上。在这封信中,吴三桂的口气十分傲慢,说自己已经收复了明朝三分之一的领土,因此他提出了三点要求。

如果清朝能满足其要求,双方就此罢兵。那么吴三桂的条件是什么呢?其一,吴三桂以现在占有的地域为筹码,想与清朝“划江而治”。其二,吴三桂想让康熙帝放了自己的儿子以及孙子们。原来早在顺治年间,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就娶了皇太极的女儿和硕建宁长公主。此后吴应熊作为人质,一直生活在北京,生下了几个儿子。

吴三桂一直惦记着生活在北京的儿孙们,因此他想借助战场上的有利形势,迫使康熙帝放了自己的儿孙。也就是因为这两点原因,所以吴三桂才顿兵不前,等待康熙帝的答复。然而吴三桂失望了,他的信件非但没能救了自己儿孙的命,反而成了“催命符”。康熙帝看完吴三桂的书信后,当即下诏:

“近阅吴三桂奏章,词语乖类,妄行乞请”,“将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处绞,其余幼子俱免死入官。”

康熙帝通过诛杀吴应熊,向世人表明了自己平叛的决心,他还下诏表示不接受吴三桂的议和,吴三桂只有“束身归命”。当吴三桂得知儿孙的死讯后,留下了眼泪,他甚至承认,“今日乃骑虎矣”,他只有硬着头皮继续作战。吴三桂久经战阵,但终究是老了,已经没有当年的闯劲。

人老了,思想就会保守,吴三桂此时已经62岁,“三桂年老,更事多,欲出完全”。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束手束脚,错失战机。人生就是这样,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当吴三桂失去取胜的机会后,胜利的天平就转向了清朝一方,康熙帝通过数年的努力,终于彻底平定了“三藩之乱”。

参考资料:1.《三藩史略》;3.《吴三桂大传》

标签: 清朝吴三桂吴三桂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二十六个儿子,为什么没人敢和朱标争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朱元璋二十六个儿子,谁敢溜到朱元璋面前和大哥朱标争一争,这个后果确实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并不是说大哥朱标没有容人之量,我的意思是,朱元璋可能会在朱标反应过来之前,跳起来狠狠地把这个不开眼的儿子痛打一顿。当年朱元璋有长子朱标之后,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把朱标当场成继承人培养的,文官武将都给安排的最好的,自

  • 南汉王朝为什么会有全城的太监?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太监,南汉王朝,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华夏5000年从古至今经历了多少朝朝代代,不同的朝代有各自不同的。治国理念和国家氛围。碰到繁荣安定的盛世是百姓之福,也是国家之福。碰到战乱兵变的时代则是民不聊生。不过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奇葩的国度,他们的国家里没有男人只有太监。这个国家便是南汉王朝。那汉王朝是由刘继新统治的。它是位于我国

  • 李建成有父亲和兄弟帮忙,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建成,唐朝,历史解密

    唐朝在历史上是非常厉害的存在,历史上的唐朝,修建了最厉害的宫殿——大明宫。大明宫有多厉害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砖木结构宫殿群,它的面积相当于四个紫禁城。这样的宫殿在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不过大明宫在唐末时期就被毁坏了。不可否认的是,唐朝在古代封建王朝中,是厉害的存在。唐朝中还出现了历史上唯一大一统王朝

  • 曹操攻下荆州后,为什么就连忙发动赤壁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赤壁之战的失败,导致曹操错失一统天下的良机。在此基础上,因为曹操短时间内无

  • 曹爽带曹芳逃跑,成功了就能翻盘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爽,三国,历史解密

    高平陵之变是曹魏势力的转折点,也是三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自此之后,曹魏权力渐渐被司马氏掌控,因此曹魏也成了三国中“实际”上第一个灭亡的国家。提到高平陵之变,就不得不提曹爽的“愚笨”。提到曹爽,又不得不提被称为智囊的桓范。曹爽被司马懿围困,桓范逃到他跟前对他说;我们带着皇帝跑到许昌,然后让地方军队进兵勤

  • 逼迫安禄山造反的那个人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安史之乱,唐朝,历史解密

    大唐盛世因一场叛乱而发生转折,开始走下坡路。此叛乱即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发动者为安禄山。安禄山原为杂胡出身,后来通过个人出色的表现和钻营,很快取得了朝廷的重用,最终成为手握重兵的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但是安禄山作为一个小屌丝,能够实现如此华丽的逆袭,盖因得到了唐玄宗的器重和信任。按理说,唐玄宗

  • “淮阴屠中少年”跟韩信有什么仇?非要逼他受胯下之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韩信,汉朝,历史解密

    韩信的少年时代是很苦的。家贫,无地可耕种,更没本钱去经商做买卖,虽有才学但没特别品行,不能被推举或应试为吏,最终弄得连老母亲过世都没丧葬费,吃穿就更成问题了,只能靠着一张厚脸皮跟别人去吃白饭。人混到韩信这地步,就算再高再帅,也是人人嫌弃的,跟他没仇没怨的,也会拿他开心,比如司马迁笔下的“淮阴屠中少年

  • 以仁义著称的刘备,真的为了刘禅竟亲自逼死了义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刘备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刘封可能是三国历史中最憋屈的一个人,哪里憋屈?他对义父刘备忠心耿耿,最后却被义父用莫须有的罪名通迫着自杀了。什么莫须有的罪名呢?不过是谋臣诸葛亮担心刘备死后,自己难以驾驭这个义子,就劝说刘备借着

  • 朱常洛:当了近四十年太子,最后死在了两颗药丸之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常洛,明朝,朱常洛,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朱常洛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谁是明朝最悲剧的皇帝?被皇叔夺了龙椅的朱允炆?身死国破的朱由检?笔者认为:这些人与明光宗朱常洛相比,他们则幸运得多。朱常洛虽被立为东宫太子,但从小便不被父亲赏识,盼星星盼月亮地等了近四十年,终

  • 为了增加湘军战斗力,曾国藩实行了什么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湘军,清朝,历史解密

    在咸丰刚刚继位之后,清朝就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这次农民起义席卷中国,南方基本上全部波及,形成与清廷分庭抗礼之势。此时清王朝的绿营和八旗子弟都不管用,倒是曾国藩为首训练出的湘军成为了救命的稻草。后人探索湘军成功之谜,总结出了方方面面的原因。比如纪律、策略、领导人的能力等方面,但据我看来,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