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让魏延镇守汉中,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

刘备让魏延镇守汉中,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615 更新时间:2024/1/30 13:21:32

魏延守汉中是没有问题的,可以说他是非常出色的完成了这个任务,当初很多人都反对让魏延镇守汉中,但刘备力排众议支持魏延,所幸魏延也是不负众望。不过,既然当时所有人都反对魏延,为何刘备却会如此信任他?刘备绝不可能去做一件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情,他一定是考虑到了很多其他人没有想到的因素。那么究竟让魏延去镇守汉中,对于刘备来说是有什么样的好处呢?刘备这样做的真实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时期,主要有三个掌权人:刘备、孙权、曹操。此三人呢,若论综合个人综合实力,当属曹操第一。若论早期家庭背景,那自然是孙权居首。若论,带团队,收人心,就发展,曹操、孙权,皆非刘备之敌手。刘备生平点晴之笔,还要数,重用魏延,用魏延去守汉中!这是当时,所有跟他混的将军,大臣,包括,诸葛亮、法正等都没有想到的。

刘备让魏延镇守汉中,其实是刘备的一石四鸟之计。你若看懂刘备的真实用心,你一定会大骂刘备,这大耳真的是太狠了。

刘备当时到底是何用意呢?反正绝对不只是单纯的提拔魏延?要想明白刘备的真正手段,还得从刘备这个人的本心说起。

1、刘备是怎样的人

刘备这个人,只是运气稍微差了一点,你别看他前半生都在打酱油,其实这也正是刘备的高明之处。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刘备带着自己的两大标签来混脸熟,几乎带着关羽、张飞、赵云,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期间结识了,徐庶陶谦庞统,诸葛亮,陈登,富豪麋竺等人。

你仔细一看,便会发现刘备在各个区州,都收买了部分人心,或与地方势力交好。特别是刘备那一句,“吾乃大汉皇叔”,其实这话非常普通,但是如果一直挂在嘴边,就容易引起英雄的共鸣。只要有了人才,何愁事业不成?

当时,曹操说过一句话,“刘备屡战屡败,为何他身边的士兵、百姓、将领,都愿意跟随他一起颠沛流离?”,其实,之所以可以起到这个作用,正是刘备,前期带着几个兄弟,所做的营销努力之成果。很多人,都愿意为了刘备,舍家,献财,以助其成就大事。

通过上述简短分析呢,可以明白刘备在识人心,收人心上似乎占据着先天性的优势。刘备他不会给你一个免费的蛋糕,更不会白白让你拿按月工资。就犹如当时,刘备破格让魏延镇守汉中一样。

魏延,乃是义阳人,生得一副精猛面孔,从外貌来看有三分类似关羽。如果让魏延,戴着关羽的面具,手持青龙偃月刀,让魏延跑跑龙套,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2、刘备为何让魏延镇守汉中

但是呢,在汉中打退曹操后,刘备却让魏延做了汉中的太守,并且让他领镇远将军,防御曹魏北边。

《三国志》有记载,“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注意看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镇远”,另外一个是“惊”,这两个关键词,就足以看出,当时众大臣以及,军中到底是什么样的表现了。

汉中我们都知道,其地理位置非常关键,就像是蜀中的一条入口一样,倘若这里的守将不给力,一旦被敌人攻破,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汉中的重要程度也不亚于荆州,同时,汉中亦是诸葛亮所提《隆中对》、及法正所提《汉中策》,的重要之地。

在诸葛亮的战略蓝图里,只有荆州,益州在手,才能横扫天下。而汉中,便是打开益州大门之钥匙,你想想,汉中到底重不重要?当时,众大臣均以为刘备会让张飞去守汉中。但是就在开早会的时候,刘备突然决定用魏延去守汉中,直接放弃了张飞。

刘备的这一人事任命,直接把诸葛亮、法正,特别是张飞搞得非常尴尬,凭经历,战斗力,甚至是智商,他张飞哪一点不如魏延?大耳哥,为何要重用魏延?而放弃我老张?

刘备的这个决定,不仅会让张飞疑惑,甚至是刚刚投奔过来的马超也会迷惑。这刘备真的是老糊涂了吗?自己三弟不用,而去用一个大老黑魏延?

其实,很多人只是看到了刘备的表面。刘备之所以让魏延镇守汉中,其实正是刘备一石四鸟之计。刘备绝对不可能把一个好吃,口感超好的蛋糕,直接给你吃,除非你是通过试用期,并且通过刘备终极测试的人才。就像提拔魏延一样,在外人看来魏延貌似是升了官,但实际上刘备此时才正式对魏延进行考核。

对于魏延,刘备要睁大眼睛,更要加长考核期,为什么呢?很简单,之前诸葛亮早就说过,魏延脑后有反骨。手杀韩玄,是为不忠,献城投降,是为不义。如此,人物岂可迅速通过试用期?

因而,刘备对魏延一定要格外小心才是,如若不然,很有可能会被魏延钻了漏洞。

3、刘备到底有什么目的

如何能快速认清魏延呢?首先,带他出去征战,看其战功。从,魏延入川战斗,以及汉中之战的表现来看,似乎还算是合格。其二,就是许以重城,高官,看他有何作为?如果,都通过便能成为正式员工。

刘备提拔魏延,让他镇守汉中,正是刘备的用人,考察之道。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刘备对魏延的考核。

如果站在刘备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刘备当时之举,就是一石四鸟之计。

一计:借着重用魏延之际,让张飞可以迅速发展,改正火爆脾气,明白什么是大义?什么是小利?就犹如当时,张飞在徐州与曹豹计较,从而引起小人不满,最后才引进了吕布。搞得,张飞非常狼狈,城丢了不说,连刘备的家小也落入了吕布之手。

因此呢,张飞必须要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长官,如果以后有幸兵进长安,那么张飞就绝对不能再犯当日徐州之过错了!说白了,就是间接提升张飞。

二计:对魏延进行最后的考察,当时,魏延在川蜀也是有一定地位的。世人评价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由于刚刚在汉中打了胜仗,汉中基本上是一座空城,此时需要的不只是一个万人敌的大将,更重要的是可以安抚兵民,没事与士兵们打成一块的将军。

由此,可以加速汉中的军事力量恢复,同时亦可以增加民心的依附。这个时候呢,正好可以把汉中这一个烂摊子甩给魏延,如果魏延做得好呢,就继续让他做汉中太守。如果做得不好,再来惩罚他,也不晚。如果,魏延做砸了,刘备还可以正大光明,处决他,真是太狠了。

三计:刘备考虑到的第三点呢,正是有意晋升魏延,让魏延成为下一个小关羽。只有这样呢,刘备最终才能问鼎天下。否则,打天下的总不能就只有,刘、关、张吧。光靠这几个元老级别的人物,想打下整个天下,还是不太现实的。

如果魏延成才,亦可以收取更多的人才。因为魏延,之前杀韩玄,献城池,都能得到刘备的重用。如此,刘备大可以向整个天下发出求职令,只要有才,对他刘备忠臣,就都有加官进爵的机会。如此,蜀汉便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引入,如此呢,蜀汉各个方面的人才,才不会陷入死胡同。

只可惜,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管理人才上面的事情。在孔明有生之年,亦未培养出,出类拔萃的人才,否则蜀汉的未来绝对不止刘二代。

当然了,本文主人公,魏延就更惨了,由于性情孤傲,不服从调令,带兵阻击友军,最终被诛灭三族,真可谓是一个悲剧。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弗陵为何没有子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刘弗陵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这位皇帝还是非常给力的,在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非常高,最近有人问了,刘弗陵其实是算得上真的给力的一位好皇帝了,但是但是这个刘弗陵好像没有后代了,也就是没有这个子嗣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个是巧合还是说有人迫害呢?下面我们一起来

  • 孝全成皇后为何能得到道光帝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是道光帝第三任皇后,钮祜禄氏的晋升之路非常快,从全嫔升至全贵妃只用了一年多时间,而且当时钮祜禄氏只有17岁。1834年,钮祜禄氏被册封为皇后,深的道光帝的宠爱。不过我们从画像上来看,孝全成皇后以今天的审美来讲,可能都算不上好看,那她为什么能得到旻宁的独宠呢?这次就准备跟各位讲讲孝全

  • 虞允文是如何打赢采石之战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采石之战对于南宋来说是一场非常关键的战役,如果当时宋军战败,可能宋朝的整个历史会提前结束。1161年,金军准备渡江南进,文臣虞允文在采石率军阻截,后来成功抵御金军的进攻,使得南宋转危为安,金国则是引起了政变。其实采石之战的胜利所造成的影响远远不是打破完颜亮的计划这么简单,还使得金国内部产生了严重分裂

  • 乾隆登基后为什么不平反这个大伯胤禔?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乾隆也还是有很多故事,今天就说说他的这个平反的事情,话说他是平反了很多这个被雍正打压的叔伯们,这个应该是一件好事了,但是这其中唯独有一位没有被平反的人,这个人就是这个乾隆的大伯胤禔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其中的具体原因吧,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别错过了

  • 宇文化及为什么要杀隋炀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对于隋炀帝的印象,一直以来也都是一个暴君昏君的形象了,隋朝和秦朝很像,有一个很厉害的开国皇帝,却都败在了第二个皇帝手里。而隋炀帝据说最终也是被自己的一个宠臣宇文化及所杀,不过既然宇文化及是宠臣,他为何要杀掉隋炀帝?当年杨坚灭掉北周的时候,为什么还漏掉了一个宇文化及没有杀,最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 王继勋吃人肉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这次说的王继勋可不是那位宋初名将,而是赵匡胤皇后的弟弟,也就是他的小舅子。相传王继勋为人恶劣,有着食人魔之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在《宋史》中有记载关于王继勋的事迹,他自从失职被解除兵权后,便常以脔割奴婢为乐,手段十分残忍,不过因为王继勋和赵匡胤是亲戚关系,所以一直没能将他绳之於法。还是等赵光

  • 玄武门之变李渊的兵权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虽然矛头是指向太子李建成,但他的举动显然等于发动政变,此举足以让李渊下令将他围剿。不过当时李渊好像并没有出动禁军,难道他就不怕李世民下个目标就是他吗?实际上李渊也没想到李世民会做到这一部,而且李建成已经死了,李世民并没有逼李渊退位,而是给了他一个台阶下,李渊懂得没必要和李世民闹

  • 历史上三国真实实力对比,别再被罗贯中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代一直都是很多人非常关注的一个时代,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相互之间又有很多联系,但是比之五代十国和南北朝却又更好理解,再加上《三国演义》的影响,因此一直都是很多人很喜欢的一个时代。不过对于三国时期三个国家的实力,很多人也都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而产生了一些误解。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三国时期三个国

  • 王翦和李信灭楚战术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秦国拿下韩、赵、魏三国后,气势势如破竹,秦始皇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楚国身上。楚国虽然已经过了巅峰期,但毕竟是一个老牌强国,不可轻视。但李信夸下海口,称只要20万大军就能啃下这块硬骨头,最后是兵败而归。秦王没办法,只能让王翦出战,最后成功灭亡楚国。那李信和王翦在灭楚战略上究竟有何不同呢?这段历史还是非常

  • 如果嬴政还活着,刘邦项羽还能争天下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因秦二世而亡,并不是因为起义军多么的厉害,也不是因为秦朝的锅里衰弱,而是在于秦朝的政治因人的影响而脱离了正常的轨道,使得正处于摸索阶段的全新王朝遭遇了体系崩溃之痛。若问及秦国如何强大,我们大部分人脑海中首先出现的一定是“虎狼之师”秦军、悍不畏死的秦人,以及以一敌六却愈战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