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孝庄皇后为什么不愿与丈夫埋在一起

孝庄皇后为什么不愿与丈夫埋在一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51 更新时间:2024/2/5 7:36:30

孝庄皇后去世后,并没有和丈夫皇太极葬在一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是孝庄皇后自己提出的要求,她觉得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轻动,所以就让康熙皇帝在附近择地安葬。但中间抉择的过程比较漫长,所以才导致孝庄皇后迟迟不能下葬。当然,正是因为康熙帝重视孝庄皇后的遗愿,才会拿不定注意,毕竟这样的选择对他来说一定要慎重,不可随意决定。下面就来了解下这段历史吧。

孝庄皇后许人也

孝庄皇后——清朝第一位太皇太后。她的身份不仅仅是皇太极的侧福晋,一个深宫内院的女人,也不仅仅是康熙的祖母这么简单。孝庄皇后在皇太极生前是没有太高地位的,她13岁嫁给皇太极,后来被封为庄妃,地位在后宫中排倒数,但是这并不影响庄妃闪闪发光的政治才能。

在最初清军入关时,清军面临着入关难的问题,皇室内部各种势力倒戈,是孝庄皇后维护了皇室内部的团结与稳定;皇太极生前并未立储,所以在皇太极驾崩后,作为新生政权的清朝政治一片动乱,终于在多方势力斡旋下,加上孝庄皇后的刚毅、果决,她年仅6岁的儿子福林登基,也就是后来的顺治帝。

从此孝庄皇后的人生轨迹也逐渐发生改变。而后她又辅佐年幼的康熙皇帝,不得不说孝庄皇后在清朝的发展中贡献巨大。

孝庄皇后与康熙皇帝

为什么在孝庄皇后去世后康熙皇帝没有即刻安葬呢?要想明白这件事首先得知道孝庄皇后在康熙心中的地位。

康熙皇帝同他父亲顺治帝一样,也是幼年即位。康熙皇帝八岁登基,但他有着比顺治帝更加特殊的情况——八岁丧父,十岁丧母。康熙帝在更小的时候,为了免遭天花的传染,被送往紫禁城外北长街路东的一座宅府养育,好不容易重返皇宫后,迎来的却是双亲不断离世的悲惨消息。但是在他的祖母孝庄皇后照顾下,康熙皇帝感受到久违的爱和温暖,孝庄皇后不仅弥补了他心灵上的空缺,也成为了康熙生命中不可代替的存在。

在孝庄皇后这个远见卓识的政治家的深谋远虑下,她在照顾康熙帝时潜移默化地给他传授了颇多政治理念,从小就以领导者的要求教导康熙。

她会严格要求康熙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把“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古训严格执行。孝庄皇后更加注重康熙的品行、志趣的培养,年少的康熙曾说他长大后一定要效仿父皇,勤勉治国。康熙从小就有如此远大的理想抱负,与其祖母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由于孝庄皇后的言传身教,康熙自幼便对读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康熙在年幼时期培养起来的良好习惯和素养,伴随着他的一生,在治国61年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康熙帝能在14岁就实现亲政,这与孝庄皇后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当时定下的四辅臣联合辅政的局面并未维持很久,臣子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公开而激烈起来,鳌拜甚至出现了擅自专权的现象。

在之后三年,鳌拜的专横和政治野心逐渐暴露,威胁到皇权。孝庄皇后以自己多年的政治经验和超人的智慧,鼎立相助,全力扶持康熙,最终除掉鳌拜等蠢蠢欲动的大臣,完全夺回政治大权,开始亲政阶段。

政治权力收回后,康熙又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驱逐沙俄侵略者等等。每每在谈及这些功劳时,康熙都会想起自己的祖母——孝庄皇后,他说没有祖母的抚育和悉心教诲,是不可能有他现在的成绩的。

所以在孝庄皇后去世后,一方面是他的确舍不得祖母,另一方则是按照孝庄皇后对自己身后事的安排,康熙皇帝一直没有找到符合孝庄皇后要求的地方,就一直耽搁了。

孝庄皇后对身后事的要求

清朝入关之后,孝庄皇太后是死后入葬最晚的一个皇太后。孝庄皇后去世于1687年,下葬于1725年,这也就是说在康熙帝驾崩后,孝庄皇后还没有安葬。按照儒家伦理和古代社会要求,孝庄皇后在去世后应该把棺椁抬回盛京,和皇太极安葬在一起,但是当时盛京距离北京太远,在路上舟车劳顿着实很花费人力财力物力,孝庄皇后不愿意在自己死后太劳民伤财,重要的是她不想离儿孙们太远,要求在北京找一块地方安葬,不要去盛京了。

“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康熙帝不愿意让孝庄皇后的墓地太随意,但是按照清朝当时的规章制度,又难以找到符合要求的地界,就变通把孝庄皇后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五大殿给拆掉,然后易地原样重新,地点就选在顺治陵墓的红墙以外。但这件事一拖再拖,一直到康熙去世也没有定下来。

后来雍正即位,遵循曾祖母和父亲的嘱托,直接把慈宁宫改为陵墓。这样即符合孝庄皇后生前的要求,子孙后辈也能时去探望祭奠她。

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才有我们现在看到的昭西陵。虽然孝庄皇后没有及时安葬,但最后的选址也算了圆梦了。这个为清朝的统治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心血的女人,终于在重孙的安排下有了最终的归属。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太平军武器与清军武器对比为何先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在太平军初期的时候,军队装备其实是非常落后的,刚起义的时候还是主要以冷兵器为主,包括了非常传统的长矛和大刀等等,火器数量并不多且以简易老旧的土炮、鸟枪、抬枪为主。清方曾对其武器评价道:“军械绝少精良,生铁刀杖,稍用便折”。而等到了太平天国中后期,太平军的武器已经大大领先清军

  • 夷陵之战蜀国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夷陵之战是刘备对东吴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战役,据古籍记载,双方兵力都在5万左右,但具体伤亡情况不明,有一种说法称刘备此役几乎是全军覆没,只有他仅以身免。夷陵之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改变了蜀国的国运。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蜀国此役死了5万人,就让他此后一蹶不振,再也没办法和魏、吴两国对抗了呢?那下面就来简单

  • 完颜阿骨打皇位为何传弟弟不传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1123年8月,金朝的开超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班师回朝的途中去世了,终年56岁。同年次月,其弟弟完颜吴乞买即皇帝位,是为金太宗。阿骨打去世的时候,他的多个儿子都已成年。其中,长子完颜宗干、次子完颜宗望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功勋卓著,备受女真人尊崇。那么问题来了,阿骨打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弟弟,而不是

  • 康熙在朱元璋的坟前说了什么?为何要行三跪九叩之礼?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康熙皇帝,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我国封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皇帝早在少年的时候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平息了三藩之乱,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挫败沙俄侵略军,签订《尼布楚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对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

  • 刘表手下将领有哪些厉害的人物,除了魏延还有这五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刘表作为汉末群雄之一,如果他晚死几年,或许三国的历史将会被改变。其实当时刘表手下有非常多出色的将领,例如我们熟悉的魏延、文聘都曾是刘表部下。当然,有些是离开荆州后才开始慢慢有了名气,因此有人说刘表不会用人,实际上这也不能全部怪在刘表身上。那除了他们两位,今天还给大家列举出了一些其他人物,他们也都曾在

  • 宋朝发明了活字印刷,为什么很多人还要手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可以说是极大的提升了印刷的效率,而且也降低了印刷所使用的成本,对这一行业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进步。但其实在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后,却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推广,因为依然还是有很多人手抄,甚至到明清时期还有很多书都是用雕版印刷而来,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

  • 周赧王在位时间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随着周王室的权利每况愈下,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已然成为边缘角色,真正的主角是当时的七雄,所以东周最后一任君主周赧王的存在感就显得很低。但周赧王却是整个周朝在位时间最久的君主,足足有59年。周赧王22岁继位,但周王室已经得不到原有的尊重,甚至谁都能欺负一下周天子。秦国丞相樗里疾就曾将周赧王赶出王宫,可

  • 陈宫为什么不投靠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陈宫是东汉末年著名谋士,他以性情直率,足智多谋著称。当时,陈宫帮曹操收取兖州,曹操爱才,此后便将陈宫当做心腹。只是两人开始共事以后,陈宫才发现曹操为人并非是他所能接受的,所以陈宫才会离开曹操,选择辅佐吕布。当然,从结果来看,陈宫的此番选择肯定是错误的,他本身就是谋士,应该明白曹操和吕布究竟谁更胜一筹

  • 安金藏剖心事件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安金藏这个人,可能了解的朋友并不多,但他或是改变唐朝历史的一个人。武则天时期,诬告之风在朝中盛行,后来武则天听闻太子李旦有谋反之意,便让酷吏来俊臣审理此案。来俊臣的审案风格令朝野上下闻风丧胆,如果让他来审理,恐怕李旦基本是九死一生。此时安金藏站了出来,他用剖心来力保李旦的清白,这才让武则天打消疑

  • 周亚夫有没有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周亚夫想必大家也是知道的这个人的,非常的厉害的,毕竟是丞相级别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周亚夫这么厉害,那么他的后人有没有呢?这个周亚夫的后人分布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周亚夫是有的后人的,周亚夫的死就是自己的轻生儿子给造成的,虽然周亚夫也是被会清洗,但是没有他儿子这事,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