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军武器与清军武器对比为何先进

太平军武器与清军武器对比为何先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177 更新时间:2024/2/5 7:21:02

在太平军初期的时候,军队装备其实是非常落后的,刚起义的时候还是主要以冷兵器为主,包括了非常传统的长矛和大刀等等,火器数量并不多且以简易老旧的土炮、鸟枪、抬枪为主。清方曾对其武器评价道:“军械绝少精良,生铁刀杖,稍用便折”。而等到了太平天国中后期,太平军的武器已经大大领先清军,湘军统帅曾国藩也不得不承认:“贼之火器精于我者百倍之多”。农民出身的太平军是如何完成这种华丽的转变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早期的太平军武器呈现出冷热兵器混用,以冷兵器为主的落后局面。

其主要原因是农民出身的太平军经济落后,物资和财力不足,只能依靠自制武器或缴获武器,甚至用锄头、镰刀等生产工具作为武器。

而这种情况随着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太平天国自定都天京后,一直推行开放正当的对外贸易,积极争取外援,同时要求各国商贾交纳关税、遵守太平天国各项贸易法令、制度和政策。

凡是到太平天国区域内从事贸易的外国商人,必须领取护照,并且只要外商遵守法规,是受到天国保护的。太平天国曾颁布《天王诏旨》要求天朝军民把外国商贾“视如兄弟,杀之者定行处死;百官皆应遵从此法,不得宽宥任何人”。

太平天国在商埠和水陆要冲设立关卡,对来往货物征税,税率较轻,而且只缴一次,得到凭证即可沿途通行,不必再纳。

由于方针正确和税制良好,太平天国的对外贸易十分发达。在太平天国的对外贸易中,出口商品以茶、丝为大宗。

太平天国占领的皖南是盛产茶叶的主要地区之一,外国商人常设法从这里采购茶叶,装运出口。

1860年到1862年,太平军先后攻占苏州、嘉兴、杭州、湖州等地,中国最重要的蚕丝产区全部落入太平军之手。在太平天国治理下,这些地区的蚕丝生产如常,输出国外有增无减。

曾加入太平军的英国人呤唎搜集当时中国丝茶出口的统计数字,在其编写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编制了一个《中国出口的丝茶表》,这一个表说明了在太平天国时期,丝茶出口总体呈增加的趋势。

湖丝运往上海,须经吴县夹浦关,太平天国在此设卡收税,每天收入可达几千两之多。蚕丝如此,其他商品如茶叶等亦当如此。因此,太平天国从对外贸易中获得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据说1861、1862年从丝茶贸易所获收入每年达250万英镑以上”。

定都天京后,由于经济的支撑,“不差钱”的太平军积极购买西方军火,开始了从旧式火器向近代化装备的过渡。

“走私”的军火贸易

太平天国起义一开始,英、美、法等西方列强纷纷表示“ 中立” ,禁止出卖军火给太平军或清政府。英国驻华公使文翰给英国首相罗塞尔的信中明确表示:

“无论太平天国如何发展,在谨候朝命之间,吾已决定:在任何形式下,左袒中国政府而加以干涉”

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关于在当前中国之冲突中实施中立之通令》,严禁在华臣民向太平军“提供出售或代办任何种类之战争物资、或代为装备船只、或以有意采取之任何其他行动予以援助”。

清政府也屡屡照会列强各国,要求对“擅赴内地或竟私运枪炮火药者,立即押回,交与本国领事查办,货物入官充公”。

但军事斗争对军火的大量需求和巨额商业利润的诱惑力却是任何形式的法令所难以禁止的。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鉴于前期作战中因装备低劣带来的重大损失,于是着手大力改善太平军武器装备,因而在对外贸易中,“他们最关心的是外国的武器”。

唯利是图的洋商,在外国列强和清政府双重禁止向太平天国输入军火禁令的夹缝中,不断地私贩偷运军火物资到太平天国。

据载,太平天国与外商间第一批大宗军火交易发生于1853年。当时,上海英商温那治乘轮船到达天京下关,“出其所带枪炮火药以示”,太平军见之惊喜,“遂鼓吹迎夷酋入城,联教通款”。

1858年底,太平天国芜湖守将候裕田曾向航行于长江的英舰巴克舰长恳求“相赠小洋炮壹贰杆,洋粉若干,洋炮火嘴拾余个”。

李秀成于1860 年东取苏、常等地后,由于该地区较天京距上海更近,且与上海间水网密布,众多的河湖港汊极利于军火走私。

由于洋军火的入口贸易,既违反外国列强的“ 中立” 法令,也为清政府所严禁,加上交通不便,运输艰难,所以外国商人索价奇昂,一旦成交,获利甚厚。

在上海十五元或二十元能够买得到的短枪,太平军付给走私者一百元。如此利诱之下,洋商自然趋之若鹜。据英国驻沪领事估计,当时在华各国“安分夷商,恨逆匪踞扰,以致货物滞销,仅十之二;其希图漏税,接济火药粮食渔利者,竟十之八”。

如果说上述太平天国采购西方军火尚是秘密进行的话,那么太平军攻占宁波期间(1861年12月9日-1862年5月10日)的采购军火活动则具备了半公开的性质。在整个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宁波是太平军占领的唯一出海口岸。

据1862年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与海军司令何伯上将给本国政府的报告:“许多船只为上海区内的洋行载运军械军火给革命军,⋯⋯一年之间,有三千尊口径不同的炮在新加坡成交,⋯⋯香港和通商口岸的洋行公开地做枪炮生意。”

又据特瑞著《上海史》载:“在一只船上获得字据,于1862年4月有一上海洋行供给太平军以步枪3046支,野炮795尊,火药484桶即10947磅,子弹1800发,另炮盖450多万个。”

甚至常胜军首领戈登,暗中也贩卖枪炮。如1863年10月,慕王谭绍光回复戈登的信中曾提到:

“至各人军装炮械,彼此皆知底细,你处图利,我处置办,听从通商,原无禁令。此时你处若有枪炮洋货,仍即照常来此交易。”

太平天国与外国军火贸易之盛、规模之巨可窥一斑。

清廷的财政及湘军的装备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殖民侵略使清政府的财政状况江河日下。

一方面鸦片输入的激增改变了长期以来的贸易顺差;另一方面巨额的军费和战争赔款加重了财政支出的负担。两次鸦片战争财政支出之和超过1亿两,严重改变了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后,清政府的财政经济进一步恶化,国库逐渐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并一度处于崩溃的边缘。如1852 年亏银190多万两,1853年亏银400 多万两。

1862年以前,与太平军正面作战的清军,主要是曾国藩为首的湘军。

曾国藩以地方土绅、帮办团防大臣身份组建湘军,他本人既无疆寄之权,所建湘军非经制兵,亦无部拨额饷,需要靠捐输、厘金、盐税等筹饷。说白了,一个字:缺钱。

并且曾国藩本人也是一个非常顽固的“反洋枪主义者”。1862年,国藩明言还要以“抬鸟刀矛及劈山炮为根本”。

王闿运著《湘军志·营制篇》记载,湘军1哨下辖8个队,1个队共有12个人,都用一样的兵器,1哨之中,第1、第5队就用抬枪,第2、第4、第6、第8队就用刀矛,第3、第7队用鸟枪。

亲兵不设哨长,分成6队,第1、第3队操炮,这也不是洋炮,是劈山炮,第2、第4、第6队用刀矛,第5队用鸟枪。

蔡锷编纂的《曾胡治兵语录》里记载有曾国藩的话:

“ 治兵之才,不外公、明、勤:不公不明,则兵不悦服;不勤,则营务巨细皆废弛不治。故第一要务在此。不怕死,则临阵当先,士卒乃可效命。故次之。”

“ 带兵之道,勤恕廉明,缺一不可。”

“ 求将之道,在有良心,有血性,有勇气,有智略。”

湘军之所以能够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力克太平军,主要原因就是在兵员素质、军纪、和士气上远超过太平军。

1862年3月4日,清廷为了更有力地镇压太平军,正式组建了淮军,集兵权和财权于一身的李鸿章本身就对西式枪炮非常感兴趣,也非常重视西式枪炮的装备。

李鸿章在建立淮军之初就淘汰了老旧的抬枪、劈山炮等旧式武器,积极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洋枪洋炮(这其中就有恩菲尔德1853等),还聘用了许多外国人作为教官。这使淮军在1862年后成为清军中武器装备和训练水平最强的一股势力。

“ 淮军之兴,发轫松沪,浸淫至于畿辅,然其初起由湘军,故营制饱糈皆同,将裨间用楚皖人,独用西洋火器与湘军异 ”

李鸿章率领淮军在上海外围及苏南战场与太平军正面作战,也正是从淮军和太平军交手以后,清军和太平军的武器装备方面开始了大逆转。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夷陵之战蜀国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夷陵之战是刘备对东吴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战役,据古籍记载,双方兵力都在5万左右,但具体伤亡情况不明,有一种说法称刘备此役几乎是全军覆没,只有他仅以身免。夷陵之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改变了蜀国的国运。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蜀国此役死了5万人,就让他此后一蹶不振,再也没办法和魏、吴两国对抗了呢?那下面就来简单

  • 完颜阿骨打皇位为何传弟弟不传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1123年8月,金朝的开超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班师回朝的途中去世了,终年56岁。同年次月,其弟弟完颜吴乞买即皇帝位,是为金太宗。阿骨打去世的时候,他的多个儿子都已成年。其中,长子完颜宗干、次子完颜宗望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功勋卓著,备受女真人尊崇。那么问题来了,阿骨打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弟弟,而不是

  • 康熙在朱元璋的坟前说了什么?为何要行三跪九叩之礼?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康熙皇帝,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我国封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皇帝早在少年的时候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平息了三藩之乱,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挫败沙俄侵略军,签订《尼布楚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对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

  • 刘表手下将领有哪些厉害的人物,除了魏延还有这五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刘表作为汉末群雄之一,如果他晚死几年,或许三国的历史将会被改变。其实当时刘表手下有非常多出色的将领,例如我们熟悉的魏延、文聘都曾是刘表部下。当然,有些是离开荆州后才开始慢慢有了名气,因此有人说刘表不会用人,实际上这也不能全部怪在刘表身上。那除了他们两位,今天还给大家列举出了一些其他人物,他们也都曾在

  • 宋朝发明了活字印刷,为什么很多人还要手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可以说是极大的提升了印刷的效率,而且也降低了印刷所使用的成本,对这一行业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进步。但其实在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后,却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推广,因为依然还是有很多人手抄,甚至到明清时期还有很多书都是用雕版印刷而来,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

  • 周赧王在位时间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随着周王室的权利每况愈下,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已然成为边缘角色,真正的主角是当时的七雄,所以东周最后一任君主周赧王的存在感就显得很低。但周赧王却是整个周朝在位时间最久的君主,足足有59年。周赧王22岁继位,但周王室已经得不到原有的尊重,甚至谁都能欺负一下周天子。秦国丞相樗里疾就曾将周赧王赶出王宫,可

  • 陈宫为什么不投靠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陈宫是东汉末年著名谋士,他以性情直率,足智多谋著称。当时,陈宫帮曹操收取兖州,曹操爱才,此后便将陈宫当做心腹。只是两人开始共事以后,陈宫才发现曹操为人并非是他所能接受的,所以陈宫才会离开曹操,选择辅佐吕布。当然,从结果来看,陈宫的此番选择肯定是错误的,他本身就是谋士,应该明白曹操和吕布究竟谁更胜一筹

  • 安金藏剖心事件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安金藏这个人,可能了解的朋友并不多,但他或是改变唐朝历史的一个人。武则天时期,诬告之风在朝中盛行,后来武则天听闻太子李旦有谋反之意,便让酷吏来俊臣审理此案。来俊臣的审案风格令朝野上下闻风丧胆,如果让他来审理,恐怕李旦基本是九死一生。此时安金藏站了出来,他用剖心来力保李旦的清白,这才让武则天打消疑

  • 周亚夫有没有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周亚夫想必大家也是知道的这个人的,非常的厉害的,毕竟是丞相级别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周亚夫这么厉害,那么他的后人有没有呢?这个周亚夫的后人分布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周亚夫是有的后人的,周亚夫的死就是自己的轻生儿子给造成的,虽然周亚夫也是被会清洗,但是没有他儿子这事,或

  • 卢绾为何反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卢绾和刘邦很多时候大家也是知道的还是非常有意思的,这两个人原先关系是真的好的,但是后来这个卢绾又背叛了这个刘邦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不背叛也是个死,背叛了说不定还有机会活,因为他已经看到了韩信的死,也就是说在刘邦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