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为何能兵不血刃进入北京城?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李自成为何能兵不血刃进入北京城?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913 更新时间:2024/1/21 9:01:13

崇祯17年3月17日,自成的大军兵临北京城下,不过李自成并没有发动总攻。到了第二天,守城的太监打开了彰义门,至此北京城陷落。19日清晨,崇祯帝自缢在了煤山。北京城是明朝最城防最坚固的城市,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崇祯帝手中还有十几万京军。可是,李自成为兵不血刃,仅用两天就进入城中?

许多朋友都认为,明朝都城的陷落是由鼠疫引起的,假如没有这场灾难,崇祯帝的京军是完全能够抵挡住李自成的,毕竟三大营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当年朱棣率领这支军队南下靖难、北征蒙古。不过,在我看来,即使没有这场鼠疫,崇祯帝的十几万京军也打不过李自成,明朝的覆灭是注定的,因为此时三大营的战力几乎为零。

问题一:缺额

明朝前期,战事不断,因此对京军十分重视,朱棣从天下挑选精兵良将,组建三大营,人数最多时达到40多万。随着天下承平日久,京军不用再出去作战,问题也随之而来,土木堡之变就是个例子。从明朝中后期开始,京军就开始出现严重的缺额问题,比如嘉靖年间,京军应有38万,可是军籍只有十四万,实际操练的军队不过五六万。

到了明朝末年,缺额情况更加严重,对于这些情况,皇帝们非清楚,但正所谓积重难返。太监、勋戚掌握营务,他们正好利用缺额情况来吃空饷,又怎么会整顿营务呢?也就是说,在崇祯帝统治时期,他虽然拥有十几万京军,那不过是纸面上的兵力而已,实际上根本达不到这么多。

问题二:操练

京军是明朝前中期最重要的军事力量,操练工作十分重要。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整顿京军,创建团营,极大地提升了京军的战斗力。可是到了明朝中后期,你会发现那些重大的军事行动,都没有京军参与,比如说“万历三大征”。这是因为此时京军的战斗力大大减弱,他们主要职能发生了转变。

明朝中后期,皇帝们在京城附近大兴土木,修筑宫殿、建造陵寝,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工程。那时候没有大型机械设备,全靠人力,于是京军就充当了皇家建筑施工队的角色。军队只有不断操练,才能维持战斗力,可是这些京军整日劳动,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对此崇祯帝也非常清楚,他说道:“今每拨班军做工修筑,军不化为兵,而化为砖灰石匠”。

问题三:军饷

前面说过明朝京军有严重的缺额情况,而造成缺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饷。正所谓当兵吃粮,这些京军士兵就靠那份俸禄来养家糊口,可是朝廷财政困难,经常发不出饷银。不仅没有工资拿,还有送命的危险,所以这些京军士兵不是选择逃亡,就是消极怠工。

比如崇祯十七年正月,太学士李建泰代替崇祯帝亲征。出征的第一天走到涿州,李建泰就发现,他的军队已经逃亡三千多人,一路上越走越少,最后只剩下五百人,还没遇到李自成,他几乎就成了“光杆司令”。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时,这些连饭都吃不饱的京军,谁还愿意为明朝守城呢?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吴起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是一个无线循环的圈,能让不同的国家兴盛和灭亡。当历史的指针指向了战国时期,天下的局势就有很大的不一样了。诸侯们已经将礼仪道德抛弃一旁,有的是血淋淋的战争,胜者为王,败者寇。而战争的胜负要依托强大的国家实力,提升实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变革。此时,正是楚悼王时期的楚国,在经历过多年的动荡,国势已大不如前

  • 周昭王溺死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在公元钱656年春,春秋五霸齐桓公于国相管仲率领着躲过的部队荡平了小小蔡国之后继续南下问罪楚国。楚国成王急忙派使节到齐军大营,责问为何进犯楚境?管相说:你们楚国不缴贡物,我们来一是催缴贡物。二来要问昭王南巡未回的原因。楚使说“哦,贡物我们会尽快补缴,放心。楚国哪敢不缴贡品呢。至于昭王为何

  • 庞德武艺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樊城之战,庞德曾射中关羽前额,但后来关羽利用天气水淹七军,将庞统连同于禁一起击败。最后庞德誓死不降,被关羽斩杀。如果当时没有下暴雨,关羽和庞统正面交战到底谁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呢?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庞统的真实实力究竟如何,不过当时关羽已经不再年轻,如果换做鼎盛期的关羽,庞统多半是没有机会的,哪怕他有很强

  • 李自成是如何快速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李自成起义后,朝廷曾多次出兵围剿民军。当时李自成的处境非常困难,身边的手下是越来越少,不过李自成陷入谷底却依然能够东山再起,他究竟怎么做到的呢?当然,这里面有部分运气因素,但也说明李自成的韧性够强,不然难以支撑到最后。下面就来说明下当时李自成的处境到底是怎样的,还有他是如何重振旗鼓,愈剿愈盛的。如有

  • 秦始皇遇刺多少次?除了荆轲刺秦王还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秦始皇,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他是我国封建历史中首位做大中国大一统的君王,堪称中国第一帝。秦始皇率领千军万马四处扩张到一统天下,秦朝自然是欣欣向荣了,可是六国的贵族却恨死了嬴政,所以都想着去刺杀嬴政。于是嬴政这一生也免不了遭遇许多刺杀,总的来看,比较著名而且具有危险性的主要是四次刺杀。第一次遇

  • 唐德宗是昏君还是明君?为何王安石和欧阳修认为是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唐德宗李适,相信对唐朝历史比较了解的朋友们不会陌生,这个是以为志在中兴大唐帝国的皇帝。在父皇唐代宗的执政期间,李适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参加了平定安史之乱的最后战斗。公元779年,一代英主唐代宗与世长辞,李适以太子身份登基称帝。为了完成父皇振兴大唐的遗愿,李适登基后颇

  • 民国混战时期交战的理由有多随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在清朝统治者的一些迷之操作下彻底垮台了,由此标志着中国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只不过当时的中国是拉扯着狠多被动原因进入的,所以付出是非常惨烈的。民国时期也是中国历史最黑暗的时代。那个时代,国家名存实亡,不再有秩序和法律,一切都向着拳头大小看齐。而在袁世凯因为称帝失败而郁郁而终之

  • 乾隆下江南是为了寻找生母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民间传闻,乾隆皇帝之所以多次下江南是为了寻找自己的生母,这种说法究竟靠不靠谱呢?其实这些多半出于野史,因为乾隆在位期间的确是对江南情有独钟,所以有人便在其中做了一些文章,想对此事件增添一些神秘感。其实有关乾隆皇帝的身世并没有太多秘密,他的生母就是孝圣宪皇后,这点是非常明确的。大家想要了解真实的历史还

  • 三国的末代君主分别是什么结局?为何都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末代君主这个群体,在历史上人数可以说也是不在少数的,任何一个朝代最后都会有一个末代君主,而他们的结局大多数都并不好,毕竟在朝代最后了,更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朝代的攻击的目标。然而在汉末三国时期,总共有四位末代君主,他们的结局总体来说都还是不错的,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三国三

  • 唐顺宗李诵为何瘫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唐顺宗李诵是唐朝第十位皇帝,只是他作为皇帝也是比较悲惨,在位没多久就被迫禅位,最后还死的不明不白。李诵大部分时间都是太子身份,但太子往往是最压抑的,而且常年活在恐惧之中,这导致李诵身体渐渐抱恙,最后是无法正常说法。但李诵还是有治理天下的决心,他继位后便开始着手改革,但当时朝内宦官当道,这股力量就连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