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后汉建国到灭亡只有三年,究竟是怎么亡国的?

后汉建国到灭亡只有三年,究竟是怎么亡国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562 更新时间:2024/1/22 15:20:31

我国古代有很多的朝代,除了大一统的王朝,还有很多割据所创立的朝代。而作为一个朝代,不管是不是统一的,自从创立开始到灭亡,至少也能撑十几年,然而却有这样一个正统朝代,从建立到亡国,竟然只有短短的三四年的时间,这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刘知远建立的后汉。然而后汉的历史却是非常短暂的,但既然是一个正统王朝,为何时间会那么短呢?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后汉的灭亡,这几年之间又发生了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下吧。

1、后汉简介

后汉(947——950),五代十国时期由刘知远建立的王朝,都城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

后唐覆灭后,石敬瑭建立后晋,任命刘知远为河东节度使。公元947年,契丹灭后晋后占据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后攻克并定都于汴州。

第二年年刘知远病死,刘知远的次子刘承佑嗣位,即后汉隐帝。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后汉隐帝命郭威征讨,但后汉隐帝猜忌郭威,欲杀之,郭威不得已反叛,后汉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就此灭亡。

2、后汉建国

后汉的开国皇帝是刘知远。他是一个贫困家庭出身的沙陀人,他原本在李嗣源部下是一名普通的军卒。但他这个人打仗不要命,每次冲锋时都冲在最前面,甚至还几次救了石敬瑭的性命。于是,他慢慢的成了石敬瑭的心腹。

石敬瑭在借助契丹力量攻灭了后唐后,自己建立了后晋国。为了答谢契丹的帮助,石敬瑭决定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还认耶律德光做父。这个时候刘知远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献出燕云十六州会给中原地区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我认为,这个时候的刘知远,虽然依然是粗莽武将,但他心中懂得民族大义,敢于主动向石敬瑭提出反对意见,并且是从整个汉民族和中原地区日后的安危着想,是具有一定的战略思维能力的。

石敬瑭去世后,养子石重贵继位。后晋的国力开始不断衰减,而契丹同时也不停对后晋进行攻击骚扰。这个阶段的刘知远,一方面面对朝廷的指令半推半就,择时而动,另一方面慢慢的积累着自己的实力,彻底的掌控了河东地区。

公元947年,契丹灭亡了后晋,进占了中原地区。刘知远同许多后晋地方将领一样,立即就向契丹投降,并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抵抗。甚至在契丹进攻汴梁时,刘知远也只是远远观望,没有任何救援的举动。

此时的刘知远,心里早就有了称帝之意,只是在寻找合适的时机而已,心里早已经没有了对后晋的半点忠诚。

契丹统治期间,中原人民纷纷起义反抗,但刘知远果断的判断出了契丹在中原必定无法统治长久,于是便开始做称帝的准备。这时有部下建议刘知远出兵夺取汴梁。但刘知远怕直接与契丹作战会削弱自己的实力,一直按兵不动。

果然契丹军队在中原呆了没多久就准备北撤,这个时候刘知远才出兵假意的攻击契丹军,给人们以驱逐契丹恢复中原的印象。

公元947年,刘知远占领太原,正式称帝。他冒充自己是汉朝刘氏后代,将国号定为了汉。

从刘知远称帝的过程来看,这是一个心中毫无忠诚度而又不知廉耻的人物。他就像一个瞅准了目标的猎人,只顾紧盯着自己的猎物,而不惜采取任何手段。这是一个粗莽而胸无大志的皇帝,注定无法带领自己国家走向强盛。

3、后汉灭亡

刘知远建国后,任命的朝中大臣都是跟随自己征战沙场的将领。这其中大部分人其实都是不通笔墨而又残暴粗莽的野夫,丝毫不懂治国之道。比如当时的宰相苏逢吉、苏禹于以及武将头领史弘肇等,都是残暴好杀之人。

因此,后汉国内朝政混乱,刑法残酷,百姓稍有不慎就会落得被杀的下场。同时刘知远胸无大志,只知道贪恋美色,同时奢侈享受。可以说,后汉在建国之初就有了亡国的征兆。

刘知远在位仅不到一年便去世,后汉隐帝刘承祐继位。这时候后汉的朝政被一帮粗莽武将把持,朝政混乱,经常在朝堂上舞刀弄枪,甚至完全不把刘承祐放在眼里。

刘承祐有心处理这帮勋臣贵族,但他有些操之过急,在一次性杀死杨邠、史弘肇、王章后,对于手握大军的郭威等人放松了警惕。刘承祐仅仅是派了心腹在郭威出征时杀死他。

但刘承祐明显低估了郭威等人在军中的威望,消息被泄露出去。郭威被逼无奈举兵起义,并很快攻占了汴梁,自己称帝建立了后周,后汉于是仅存在了3年便被灭亡了。

后汉之所以如此迅速的灭亡,归根结底还是开国皇帝刘知远胸无大志而且毫无治国能力,重用一帮没有谋略和治国本领的粗莽武将,使得朝政混乱,并且对百姓实行严酷刑法,丝毫没有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的方针政策。

而继位的后汉隐帝对于朝政的混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仅知道简单的诛杀前朝将领,而不懂得判断时局,循序渐进,以至于被手握重兵的将领谋反且无抵抗方法。

因此,如此混乱不堪的后汉,仅存在3年便灭亡也就不足为奇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太后为何封王莽为假皇帝?这个称号究竟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有很多人不是很理解,王莽曾经被太后封为“假皇帝”?假皇帝这个词现如今看来,就是冒牌货的意思,假冒的一个皇帝,用这个称号赐给王莽,难道说太后已经看穿了王莽的心思?但这样将一个假皇帝的称号赐给王莽,这样的举动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有很多字词的含义,在古代和现代是并不

  • 五代十国最厉害的后唐,为何只存在了14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五代十国是我国古代一个出于唐宋之间的群雄割据的时代,不过这一时代各方势力比较多又很复杂,因此很多人的了解也并不多。而在这一时期,各个势力的实力不一样,但其中总有一个最强的,那就是后唐。然而,即便是五代十国最强的国家,却从建立到灭亡,也只有短短14年的时间,这是为何?后唐既然实力强劲,为何却只存在了1

  • 孙策和孙坚谁的成就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孙坚、孙策父子都是东汉末年非常出色的将领,只可惜两人都是在壮年去世,特别是孙策,只活到了26岁。如果孙坚、孙策、孙权三人都在世的话,可能东吴势力会更加强大。那这次,我们52诗经网的小编,打算给各位对比下孙坚和孙策两人的综合实力,看看他们谁更厉害,谁的成就更高。不知道在大家眼里,这对父子谁给你留下的印

  • 司马迁之女司马英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古籍之一,不过当年司马迁写完《史记》后,想要将这部通史保存下来却没那么容易。要不是他的女儿司马英,可能我们就看不到《史记》了。司马英自幼聪明机智,时常帮助父亲收集史料,后来他发现父亲准备在文中替李陵辩护,因此感到此事具有风险。后来司马英将《史记》初稿送往华阴,这才把这部作

  • 唐朝亡于气候变化?天气变化与唐朝兴衰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的每一个朝代,最终都走向了灭亡,但是每个朝代灭亡的原因却并不一样。而且能够颠覆一个王朝,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原因就可以的,除非具有足够强大的破坏力。那你知道唐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吗?唐朝灭亡也是有很多原因的,除了人为的之外,自然因素同样也是非常重要而不可忽略的。那么如果从自然因素来说,天气的变化和唐朝

  • 徐达好歹是开国元勋,为何他的儿子被朱元璋一剑劈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时期的开国功臣们,或许是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比较惨的一群人了,很多人最后都是死在了他们效力的皇帝朱元璋的手里,可以说他们在朱元璋面前,远远没有立了大功的存在感和优越感。而徐达,作为开国元勋之一,据说他自己就是被朱元璋送的烧鹅给害死,而徐达的儿子更是比徐达更惨,他好歹也是开国元勋的后人,竟然就被朱

  • 李氏当为天子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隋炀帝继位后,隋朝百姓怨声载道,各方动乱不安。隋炀帝内心也是有些焦虑,此时民间流传一句谶语触动了隋炀帝神经,叫“李氏当为天子”。皇帝听到这样的话,自然会觉得不吉利,便让宇文述调查此事,结果李浑、李敏等人遭到冤杀,然而隋朝灭亡后还真是由李氏接班。历史上的确是有这样一件事,不过李

  • 汉朝元始元年是公元元年,这只是巧合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古代人计算年份,是按照当时的皇帝的年号来计算的,而年号又是从汉武帝时期才开始出现的。汉武帝的时代是公元前,因此很多人应该也很好奇,公元元年又是什么年号呢?这一年其实让人感到非常的惊奇,那就是公元元年,正好是王莽扶持的汉平帝的元始元年。一说到王莽这个名字,一定有很多人都会非常的好奇,因为他可

  • 刘备更欣赏庞统还是诸葛亮,凤雏能否顶替卧龙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喜爱三国历史的朋友,都喜欢把诸葛亮和庞统放在一起比较,因为水镜先生曾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证明他们二人都是当时最顶尖的人才。不过比较可惜的是,庞统在刘备征讨蜀地时,不幸战死。而诸葛亮则是成为蜀汉丞相,并且名垂青史。如果庞统还活着的话,他能不能顶

  • 陆仲亨和朱元璋有何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陆仲亨早年遇见朱元璋,此后加入义军,是朱元璋身边非常厉害的一员大将。此后在攻克建康、京口、常州等战役中,陆仲亨均立有战功,而且他还率军平定广东、湖南,为朱元璋建立明朝打下基础。等朱元璋登基称帝后,陆仲亨被封吉安侯,在朝中身居贵位。不过胡惟庸案爆发,牵扯到了陆仲亨,一向警惕的朱元璋并没有杀他,而是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