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马之祸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影响

白马之祸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968 更新时间:2024/1/20 20:35:33

自从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开始,一直到唐朝的灭亡,藩镇割据一直是唐朝永远的噩梦。虽说经历了两次短暂的中兴,但是对于这个已病入膏肓的帝国来说,于事无补。尤其是在内部,堂堂天子竟然可以随时会被太监废立,简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最为奇葩的存在。

唐王朝历史上最为昏庸的一代君王,唐僖宗时期,爆发了浩浩荡荡的黄巢大起义,起义军攻势迅猛,没用多久的时间就占领了当时的唐王朝首都长安,唐僖宗学着他老祖宗的模样,逃往了成都,后在各地节度使以及降将的共同努力之下,黄巢兵败身死,唐僖宗又回到了这个已经破烂不堪的都城。

没多过久的时间,唐僖宗就在龙椅上驾崩了,死的时候,儿子还小,在那个乱世之中,幼子当朝简直是不把老祖宗的基业当回事了,所以他也没指定谁为继任者,即使是指定了也没什么用,废立大权根本不在他的手上,当时都在禁军统领,大太监杨复恭手里攥着呢。

唐昭宗就这样被太监扶上了皇位,他与他的亲生哥哥唐僖宗不同,此人英明神武,才智敏捷,对于大唐所面临的困局极其不满,励精图治,想要做出一番功绩,恢复往日的李唐天下。

唐昭宗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拉拢杨复恭的干儿子李顺节,同时借助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的力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杨复恭除掉,失去利用价值的李顺节也顺理成章的成为杨复恭的同党被诛杀,唐昭宗在这一次除掉宦官的争斗中看似胜利,但却招来了一生的噩梦——藩镇。

唐僖宗时期,中央禁军被他败坏的一干二净,皇室成了有名无实的傀儡,唐昭宗切身体会到如此情形,大力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实力,禁军刚刚建成没有多久,唐昭宗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对藩镇用兵,结果连续惨败,唐昭宗威望降至冰点,新组建的中央禁军也是丧失殆尽,从此,唐昭宗成为了藩镇劫掠玩弄的对象,大唐再也没有任何反抗的机会。

朱全忠见利忘义,控制朝堂

唐昭宗受困与沙陀人李克用,两次拥兵接连失败,甚至为了平息李克用的怒火,罢免了朝中支持对藩镇用兵的官员。李克用的怒火是平息了,另一个藩镇李茂贞却开始颐指气使起来了。

李茂贞真正崛起于处理太监杨复恭时期,一开始的李茂贞忠心护唐,甘愿为唐昭宗赴汤蹈火,但是随着权利的越来越大,兵力越来越大,逐渐开始藐视朝廷,无视朝纲法纪,甚至远在藩镇对朝廷大事指手画脚,此时的唐昭宗虽然已经落魄不堪,但气节仍在,力排众议亲自命人率兵攻打李茂贞,再一次的失败,还招来了李茂贞进入长安,迫于无奈,宰相成为了替罪羊。

两年以后,李茂贞再次攻打长安,唐昭宗被迫前往晋阳寻求李克用庇护,没想到走到半路被华州刺史韩建抓获,从此被韩建幽禁三年,期间皇室宗亲十一人被杀。

三年以后,本文主角朱温占据了东都洛阳。朱温本来是跟随黄巢起义的义军统领,在多次向黄巢求援无果,且听闻黄巢军心涣散,不久将大败的消息后,毅然决然的投靠了唐王朝,对于消灭黄巢的残余力量起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晚唐时期的支柱。

朱温占据洛阳以后,李茂贞、韩建、李克用达成和解,组成反对朱温的联盟,并且将唐昭宗释放回长安,期望能够在道义上对朱温进行制衡。

回到长安的唐昭宗更是惨不忍睹,宦官对他都不感冒,纷纷想废黜他另立新君,将他关在了少阳院中,用铁水浇筑锁链,在墙角的地方挖了一个小洞,每天给他送些食物。堂堂一国之君沦落到这种程度,尤其是一个有抱负有志向的君王,受困于危局当中,实在是令人唏嘘。若是唐玄宗与唐肃宗看到他们的后世子孙因为他们的昏庸受困于此,不知道会不会恨得想自刎谢罪。

朱温这个人,虽然狠辣,但是他很聪明,他不喜欢宫廷斗争,深知自己在这种水深火热的斗争中不是对手,就派人将囚禁唐昭宗的宦官全部暗杀,还给唐昭宗一个太平的长安。

好景不长,李茂贞这个反骨仔又来了,并且将唐昭宗再一次的掳走,回到了老巢凤翔,朱温大军紧随气其后,将凤翔团团包围,围困了一年多的时间,城里的百姓饿死冻死的比比皆是,都已经开始互相吃人了,李茂贞找到唐昭宗商量了一下,把他送给了朱温。

朱温高高兴兴的带着这位饱经沧桑的皇帝回到了长安,没多久把他朝廷中的宦官们聚拢在一起,将他们全部杀掉,一个不留,困扰中晚唐数百年的疑难杂症一下子就被朱温彻底解决了。

“白马之祸”,唐王朝再无人

唐昭宗十分感激朱温的救驾之功,对其大肆封赏,可是朱温已经利欲熏心,重走了李茂贞的老路,对于唐昭宗,他始终有些忌讳,担心有一天会控制不住他,就令蒋玄晖带人将年仅三十八岁的唐昭宗杀害于皇宫内。

几个月以后,朱温又指使蒋玄晖在九曲池宴请唐昭宗九子,迫于压力,九王不得不去,全部被蒋玄晖缢杀在池中。

四个月以后,假借天子名义,将朝中三十余位重臣聚集在滑州白马驿,全部杀害,无一人幸存。后赐死司空裴贽,借故处死手下第一打手蒋玄晖,完全控制朝廷大权。

白马驿之祸是对大唐王朝最后的残余势力进行的一次全面彻底的大扫除,此后唐王朝的势力已经不存在了,唐哀帝彻彻底底成为了一个傀儡皇帝,而朱温篡唐建梁的路上也在没有任何绊脚石。

朱温的此次血腥大屠杀,对于中国士大夫阶层是一次灾难,对于中国历史的进展却做出了一些积极的作用,贵族开始走向没落,读书人崛起,中国再无门阀士族。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祁钰听闻有人造反的时候,为何怀疑是于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夺门之变作为明朝历史上的发生的一次重大事件,背后也是牵连了很多年的恩怨。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最终成功夺回了自己的皇位,其实对于他来说,如果不这样做,自己的将来或许就完全没有任何希望了。而当朱祁钰听闻有人造反要夺位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却是在怀疑于谦。虽然后世人都知道,于谦绝对是忠臣,但是为何朱祁钰当

  • 明朝灭亡和东林党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晚年,东林党崛起,了解明朝历史的朋友肯定不会对东林党陌生。可以说明朝的灭亡,东林党是需要附上一定责任的。东林党由顾宪成创立,主要成员有李三才、左光斗、邹元标等人,他们主张开放言路,反对宦官专权。我们都知道,明朝是一个宦官干政很严重的朝代,东林党的诉求似乎没有太大问题,为什么会导致明朝直接走向灭亡

  • 朱祁钰和崇祯同样面临明朝存亡危机,为何结果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朱祁钰和崇祯,其实都可以说是面临着明朝的危难存亡关头,朱祁钰时,朱祁镇被俘,皇帝都成了别人的俘虏,如果没能控制得住,明朝灭亡也是迟早的事情了,而崇祯时期,就更不用说了,是明朝存亡的生死关头,尽管崇祯十分努力,但最终却失败,明朝也灭亡了。这两个皇帝其实都面临着一个危急时刻,明朝生死存亡的关头,但是为什

  • 曹魏将领王双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演义中,王双算是曹真手上的一张王牌。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期间,率领30万大军将陈仓包围,结果遭遇郝昭的顽强抵抗。此后王双前来支援,连斩蜀国将领谢雄、龚起,尽显悍将本色,足以说明王双的实力。不过王双虽然勇猛,但谋略欠佳,中了诸葛亮的诱敌之计,最后被魏延斩落马下。如果王双不死,想必会给诸葛亮的北伐事业带来更

  • 马皇后和朱元璋感情有多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马皇后去世,朱元璋悲伤不已,此后再也没有立过第二位皇后。很多小伙伴好奇,马皇后和朱元璋感情究竟有多好,朱元璋毕竟是皇帝,后妃数十位,还能如此深情也是少见。马皇后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早在朱元璋还是红巾军将领的时候便嫁给了他。此后两人经历了各种磨难,始终不离不弃,等朱元璋登基称帝后,马氏成为皇后,他们的

  • 夏朝真的是被地震震没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夏朝究竟是如何灭亡的呢?很多人对于夏朝的事情都还是非常好奇的因为夏朝年代久远,文字记载相对来说更少,因此很多人对于夏朝并不会很了解。而说到夏朝的灭亡,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有被称为是四大妖姬之一的妺喜,认为夏朝的灭亡和,妺喜有很大的关系,但事实当真是这样的吗?为什么也有人认为,夏朝其实是因为被一场

  • 溥仪登记时为何不让穿龙袍?为什么只让溥仪穿日本大元帅服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溥仪在第一次当上皇帝的时候年仅3岁,首次退位的时候是6岁,在这3年的皇帝生涯中,对于年幼的溥仪来说仅仅只是一个穿上龙袍的傀儡。国家的政治事物还是把我在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手中,溥仪这个小皇帝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宣统三年的时候,爆发了辛亥革命,全国人民的人心都趋向于共和国,溥仪在大臣和隆裕太后的决定下

  • 清朝第一位皇帝是谁?努尔哈赤、皇太极还是顺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要问,清朝的第一个皇帝究竟是谁,想必很多人都会有一个不同的答案吧,而答案也就集中在这样三个人身上,那就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别,原因就在于他们每个人所处的时代的不同,以及每个人的庙号、谥号上面的差别,因此在很多人眼中,就造成了不同的答案。清朝第一位皇帝究竟是谁,这一点和其

  • 魏延能否达到五子良将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魏延虽然不是蜀汉五虎将,但论功绩和成就,魏延也不输五虎。如果是把魏延放在魏国,他和曹魏五子良将相比,能否达到这五位将领的水平呢?其实这对于魏延来说,并非难事,今天就准备拿魏延和五子良将做个实力对比,看看魏延到底能处在一个怎样的水平位置。五子良将也并非全部都是强一流将领,其中徐晃算是比较厉害的一位,但

  • 淝水之战前秦百万大军,为何会败的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在说到淝水之战的时候,都是会以东晋战胜的角度来看,认为在这一场战役当中,东晋获得了最终的胜利,是一次非常厉害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从前秦来看的话,就完全相反了。前秦号称是有百万大军,原本对于这一场战役可以说是信心满满,但是却没想到对方兵力不及自己的十分之一,却将自己大败,这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