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国渠为什么后来废了,结局又是什么

郑国渠为什么后来废了,结局又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755 更新时间:2024/1/17 8:59:34

在战国后期,山东六国对待秦国的态度,可以说都是会想尽办法对抗,抵制,除了在战场上交锋之外,也会有一些阴谋,比如秦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其实就是一个阴谋,是韩国想出来的想要用来疲秦的策略,但最终却带给了秦国巨大的好处。不过郑国渠毕竟是一个阴谋,那最终修建的郑国,他的结局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郑国渠消失了为什么

郑国渠湮废了,但它一直吸引着人们探寻的目光。1985年冬天,陕西省文物保护中心的秦建明来到泾河边,终于寻找到了失踪的郑国渠,它位于泾河瓠口一带的礼泉湾里村和上然村之间,被当地人叫作“老虎岭”的地方,就是二千多年前的郑国渠首遗址,它完全是人工堆起来的杂土,不是自然原生的,“老虎岭”就是“秦土”。至此,迷失千年的郑国渠终于浮出水面。

战国末期,我国历史朝着建立同一国家的方向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都想以自己为中心,统一全国。秦国欲有事于东方,首当其冲的就是韩国,而韩国却孱弱到不堪一击的地步。韩桓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个非常拙劣的所谓“疲秦”计策,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西行入秦,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之间开凿一条大型灌溉渠。

当时,国家间的兼并战争十分剧烈,进行战争的是军队,支撑战争的却是经济实力。在战国时期,农业经济是处在主导地位的,要想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提高粮食产量,以供长期的战争所需。秦国本来就想发展水利,关中又是秦国的农业基地,所以很快地采纳了这一建议,并立即征集大量的人力物力,任命郑国主持,兴建这一工程。工程自秦王政元年开始(前246年),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完工,人称郑国渠。

郑国渠修成以后,秦国富强起来,最后并吞了诸侯各国。而吴国,虽然没有证据直接证明就是因为修建邗沟而致使国家疲敝,但从强盛到衰败只有短短四年时间确是不争的事实。秦国的郑国渠是间接为了战争,直接用途是灌溉农田,增加粮食产量,而邗沟无论是设想还是实际用途都是直接为了战争。

郑国渠遗址,目前发现有三个南北排列的暗洞,即郑国渠引泾进水口。每个暗洞宽3米,深2米,南边洞口外还有白灰砌石的明显痕迹。地面上开始出现由西北向东南斜行一字排列的七个大土坑,土坑之间原有地下干渠相通,故称“井渠”。郑国渠工程之浩大、设计之合理、技术之先进、实效之显著,在中国古代水利史上是少有的,也是世界水利史上所少有的。

2、郑国的结局是什么

修建郑国渠本来是韩国派“间谍”郑国进行的一个“疲秦自保”、“多活几年”的阴谋。结果适得其反,阴谋变阳谋,这项巨大的灌溉渠工程,为秦朝灭韩乃至灭其它五国都带来很大作用。

战国末年,东周列国走向大一统的趋势已成,国力强大的秦国正在实施着这个宏伟计划。韩国将是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第一个牺牲品。

即位27年的韩桓惠王经过上党之战等一系列惨败的战役,眼睁睁看着韩国的大量城池一个个被秦收入囊中。他望着风雨飘摇的韩国忧心忡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想了个转移秦国精力的“高见”。他让水利工程师郑国到秦国游说,诱导秦国把人力、物力、财力都投资到挖渠上。

公元前246年,是秦始皇继位的第一年,秦相吕不韦任用郑国为修渠总工程师,发动千万劳动人民开始修建这项世界级的大工程。民工们从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开始,开凿出一条引泾水东注洛水的300 余里的大渠。

当工程正在浩浩荡荡进行时,秦国朝廷觉察不对劲,经过调查原来是秦国的疲秦之计,是韩桓惠王给秦国下的套,秦国宗室及大臣们上奏秦王嬴政,非要把韩国的郑国给咔嚓了不可。

郑国做间谍很外行,修渠很内行,他可是韩国的一流的水利专家。他理直气壮地向秦王解释说:当初我是韩国派来间谍,可这水渠修成,韩国不过多活两年,秦国却能沃野千里,一统天下,建万世之功(《汉书·沟恤志》)。

嬴政非常认同郑国,的确是这个理,郑国修渠的确利国利民利千秋。就释放了他,让官(修渠官员)照做,钱照花,渠照修。历经十年,大功告成,秦王感念其功,遂命名为郑国渠。郑国渠的作用也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3、郑国渠的作用

第一、郑国渠对秦国的具体作用。

郑国渠引清峪河、蚀峪河等之水入渠,又巧妙地连通了泾河和洛水。让所经河水,汇聚郑国渠。如此一来,关中平原形成密如蛛网的灌溉系统,灌溉农田四万多公顷。从此,关中再无旱田,就连河流下游的贫瘠土地也变成了沃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史记·河渠书》)。

郑国渠为秦国提供大量的粮食和物资,关中成为天下粮仓,人称“天府之国”、“八百里秦川”。秦国变得更加强大,为下一步灭六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郑国渠完工6年后,秦国灭韩,15年后六国全部被灭,秦统一天下。

第二、郑国渠也是利韩的。

郑国渠本来就是想拖垮秦国的,让秦国要么修成阑尾渠,要么大笔挥霍把秦国修穷。郑国渠宽度达15到25米之间,深度八九不离十米,加上北方天气较寒冷,土地干硬,又是在山岭间开凿,再加上途中需建水利工程设施等等,光开挖的土方量就多的不可估量,全部天然人力开沟挖土、开山凿石、分流拦截所经水流,建坝抬高水位……,所以修建难度和工程量之大不亚于万里长城,修建中所用人员多达几十几万人。关键是郑国修渠动机不纯,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不过,间谍事发后,郑国修渠就精打细算了。可尽管如此,秦国还是耗费很大的物力,人力,财力。根本无暇、无力顾及韩国,为韩国延命十几年。

三、郑国渠对秦国民众的作用。

国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郑国灌溉了良田万顷,还把盐碱地变成了沃土,在农田灌溉技术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与此同时,修建该渠时,秦国由战争状态变成了生产状态。使秦国没有财力和精力修渠期间无力发动战争,人民稳定了生产,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条件。避免了因为战争而妻离子散,身死疆场。

四、郑国渠对后世尤其是今天的作用。

郑国渠开引泾灌溉之先河,该工程功在当时,利在千秋,泽被后世,对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秦朝之后,历代修渠者或借鉴或完善,修筑了郑国渠的各种升级版。在此完善着水利设施有,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渠道。即使现代,郑国渠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遗址,也起到了重大作用。在民国时期在它的遗址上,又修筑了泾惠渠。

那是民国十八年(1929年),陕西关中这个富庶之地,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这场导致波及80个县,足足有数年严重欠收,饿殍遍野。燃眉之急,怎么办?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临危受命,决心效法郑国、白公,振兴关中水利,救父老乡亲于倒悬。他决定引泾救灾,组成了修渠的专家团队,修建利国利民的泾惠渠。

泾惠渠于1930年12月破土动工,数千名民工在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汗水挥洒,历时2年完工。该渠以引水量16立方米/秒的速度,可灌溉60万亩田地。郑国的郑国渠帮了韩国,帮了秦国,也帮了后世,其历史意义、现实作用巨大。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昭襄王为何没能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秦昭襄王可以说是秦国统一的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秦王了,秦昭襄王时期,可以说极大的打击了六国,尤其是与赵国的那一场长平之战,更是将赵国的实力削弱不少,但也有人认为,既然秦昭襄王时期已经能做到这样的地步了,为什么秦昭襄王没有完成统一的大业呢?秦昭襄王是否有实力去做这样的事情,那为什么最后又没有做呢?今天

  • 李世民最爱的两个女人,一个是长孙皇后另一个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共有14位嫔妃,加上长孙皇后是15位。很多网友好奇李世民最爱的两位女人是谁,那长孙皇后肯定是其中一位,另一位又是谁呢?其实史籍记载有关李世民感情生活方面的事情并不多,而且他嫔妃众多,似乎很难得知李世民最爱之人。所以我们也只能根据一些事例来进行推测,下面就给大家讲讲李世民的情感故事,如果有不同想

  • 楚国疆域最大实力最强,为何最后没能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楚国在战国时期可以说是非常强大的,首先就是地盘,楚国的地域非常辽阔,说它占据了整个南方也不为过,在七国的领土排名上,楚国也都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国力,楚国的国力一度也是达到了战国最强,哪怕其他国家可能会看不起楚国的身份,称其为南蛮,但却不敢轻易招惹楚国,但既然如此,为何楚国最后却没有能够统一呢?今天就

  • 秦始皇逼死吕不韦是否绝情,两人矛盾终究难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秦始皇没有下诏赐死吕不韦,但从他写给吕不韦的那封信来看,其实已经否定了吕不韦对秦国做出的一切贡献,也断绝了与吕不韦之间的关系。此时吕不韦便已知晓,秦国已无自己的容身之处,但他又不愿去别国,最终饮鸩自尽,也是被秦始皇给逼死。虽然吕不韦对嬴政有恩,但两人后期的矛盾已无法调解,如果吕不韦能够早点还权给

  • 赵孝成王赵丹是昏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赵孝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王,这一点很多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知道赵国在赵武灵王手上变得很强大,但后续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长平之战时期的赵孝成王,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战役,赵国损失惨重,很多人认为,赵国也是因此走向了灭国的倒计时,因此当时的赵王,也就是赵孝成王,自然也就被认为是昏君了,但事实真的是这

  • 北宋末年名将刘法怎么死的,刘法生平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刘法是北宋末年名将,有着“天生神将”的称号。在宋夏战争期间,刘法立有多项关键战功,令敌人闻风丧胆,只可惜刘法最终是被奸臣童贯害死。当时童贯命刘法率军进攻西夏统安城,但刘法认为此举太过冒险,童贯不听强行让刘法出军,最后宋军是被西夏包围,而刘法也战败身亡。事后童贯还把一切责任都推

  • 周平王和周携王谁才是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作为西周和东周的时代划分的重要的事件,就是平王东迁,正是因为周幽王之后,周平王东迁,周朝得以延续,也就是历史上被称为东周的时代。但是除了周平王,还有一个周携王,他是周幽王的弟弟,即周平王的叔叔,两人同为周王,形成了一个二王并立的局面,但最终还是以周携王的死而告终。但由此却引发了一些争论,他

  • 曹彰是不是曹丕害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的儿子中,属曹丕和曹植最为出名,他们争嗣的故事也是流传千年,最后曹丕登基称帝,改朝换代。比较令人意外的是,曹丕并没有对曹植赶尽杀绝,最后放了他一命,要知道历史上为了皇位兄弟相残的事也是屡见不鲜。不过当中有个人物,我们往往会忽略掉,他就是曹操的次子曹彰。曹彰也是曹魏阵营中的一员大将,为何他没有同曹

  • 秦国对百姓那么残酷,为何百姓还愿意为秦国打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秦法严苛,很多人都知道这一点,而这却是秦国能够崛起,能够灭掉六国的最根本的一个原因,但在很多人看来,如果因为严苛而让百姓受到了残酷的待遇,那秦国的百姓难道不会起来反抗吗?可为何在历史上秦国百姓却并没有什么造反起义之类的举动,而是甘愿为了秦国去打仗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秦国对国内的老百姓

  • 唐朝历代皇帝表,含在位时间排列顺序以及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唐朝非常的繁荣,也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究的地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唐朝的历史皇帝表吧,看看他们都是怎么排列的,然后在位时间又是多长,还有简单的平级,有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学习看看,一起来学习学习吧!关于大唐王朝的简介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统治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