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扶苏和蒙恬为什么不反抗

扶苏和蒙恬为什么不反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075 更新时间:2024/1/23 6:09:24

说到这个扶苏和这个蒙恬为什么不反抗这个问题其实也还是比较有意思了,其实大家也知道如果当时他们两位反抗的话会有什么结果呢?这个更加不好说了,所以这个也是很有意思的,更多的我们不说了,下面我们来仔细的分析看看!

扶苏和蒙恬为什么不反抗核心原因是:一是不会反抗;二是不敢反抗;三是忠贞。

1、扶苏一生简介

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大儿子,性格刚毅,为人勇武,且有仁义之心,是最有资格、最有胸襟接班成为秦朝第二代皇帝的人。

然而,恰恰是因为扶苏仁义的品性,却在朝中因与秦始皇意见相左,他反对父亲焚书坑儒和严刑苛法,因此触怒了自己的父亲,结果,秦始皇让他以监军身份,派他到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远离了政治中心咸阳。

而蒙恬祖上数代都是秦国名将,为秦国的发展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蒙恬天资聪明,在家庭教育下,熟读兵书,从小立志报效国家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率军攻打齐国,因灭齐有功,被秦始皇重用为京城最高行政长官——内史。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打击经常骚扰边境的匈奴,秦始皇安排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经过艰苦卓绝的战争,蒙恬将匈奴赶出了华夏之地,又命他修建长城,将原燕、赵、秦的长城连成一体,进一步阻挡了匈奴的南侵。

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的路上病逝,在赵高的动作下,胡亥、赵高、李斯合谋,将秦始皇召扶苏回京的遗诏私自修改,发至正在北方的扶苏和蒙恬,赐他们自裁。诏曰:“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恬与扶苏居外,不能匡正。应与同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毋得有违!”

2、扶苏不反的原因

接到诏书后,扶苏泪如雨下,欲辨无门,只得含恨拔剑自杀,冤杀于荒凉冷酷的北方。扶苏之所以自杀,皆因他性格仁义,为人忠孝,他认为父命如天,而指责他诽谤父亲所为、抱怨作为皇长子多年未封为太子,这种口吻,让人丝毫也不会怀疑这是身边的所为,父亲的威严他是知道的,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于是他在悲愤中自杀。至于为了自己能活命而提兵造反,苏扶既不敢,也不会。所以,扶苏不反,是因为性格。

3、蒙恬不反的原因

而蒙恬之所以不反,则是因为忠贞了。大家都知道,秦朝一百二十万军队,由将领们带领着在秦版图上南征北战,北方戍边,蒙恬带出的军队有三十万,秦始皇不怕他造反吗?有人说是因为虎符制度,虎符皇帝保存一半,在外领兵的将军保存另一半,只当皇帝的的一半交给将军合并后,将军才能够调动军队。但试想倘若匈奴入侵,蒙恬还要等到从咸阳发来虎符才能调动军队,早就被匈奴灭了好几次了。

所以,虎符一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素,最关键的是,因为秦始皇对蒙恬信任。一者,蒙家世代在秦为将,对秦的忠心是家传家教。二者,正因为蒙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杀敌保国、效忠秦王(皇),特别是经过多年的磨合,秦始皇对他信任有加。不过,秦始皇除对他信任外,也有一些防止万一的制度安排,设了双重保险,一是以扶苏为监军,皇子监军,威赫自在。二是以王离为副将,王离是王翦后代,也是将门之后,对蒙恬也是一种制衡。

不过,蒙恬最后没有反叛,则是对秦始皇的忠心起了作用。虽然,蒙恬也曾打算去验证一下到底是不是秦始皇本人的意思,赐死诏书传来后,他没有立刻自杀,而是交出了兵符,将自己关进阳周监狱,等待秦始皇另行发落。这个等待另行发落,即就是不相信这是秦始皇意思的拖延,他想得到确信。然而,胡亥派来的特使可不允许他拖延,所以,他最后也不得不服毒自杀。

所以:扶苏和蒙恬不反正是当时社会的一种缩影。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标镇得住朱棣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朱标如果晚死几年,那靖难之役大概率不会发生,明朝的历史也将就此改变。很多网友喜欢把朱标和朱棣放在一起比较,在朱棣眼中,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根本不是一回事,那朱标能否镇得住朱棣呢?就拿史籍中的记载来看,朱标身为朱元璋长子,他的威信最高,朱棣也难以挑战朱标。而且朱标手中的资源也和朱允炆不同,假如朱标不死,朱

  • 白起知道秦王为什么要赐死他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白起直到临终的那一刻,还是不懂秦王为何要赐死他,说来也是白起的悲哀。在《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白起其实是知道自己恐将命不久矣,长平之战秦王将赵国战俘的处置权交给白起,实际却是让白起将他们全部杀死。白起也因此事对秦王产生看法,加上他准备乘胜追击赵国被拒,此后也是不在打算为秦王出征。其实白起的死跟他性格有

  • 南宋名将吴璘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吴璘是南宋初年名将,如果你对吴璘这个名字感到有些陌生的话,那你应该听说过他的兄长吴玠。吴璘和吴玠两兄弟都是当时的抗金名将,吴璘的军事才能也不输自己的哥哥。和其他我们熟悉的南宋将领不同,吴璘最后结局还算不错,得以善终,并没有像岳飞那样惨遭冤杀。那下面就来跟大家讲讲吴璘这个人物,看看他的生平事迹是怎样的

  • 秦始皇统一后的文字叫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统一了全国,而统一之后,原本各国各自实行的制度等就不能继续使用了,因为每个国家的标准不同,就会产生很大的矛盾,因此才有了“车同轨,书同文”等统一的规定,而书同文指的就是大家要使用同样的文字,这样才更有利于交流传播。很多人知道秦朝的统一文字是小篆,但其实在小篆之外还有隶书

  • 秦朝有几个丞相,除了李斯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李斯是秦朝时期的丞相,这一点很多人可以说都是非常了解的了,李斯帮助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也得到了丞相之位,说明李斯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才的人物,但秦朝的丞相却并不是从头到尾都只有李斯一个人,那么除了李斯之外,还有哪些人也是秦朝的丞相呢?他们是如何成为秦朝的丞相的,他们又做过些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

  • 战国七雄谁最先称王,各国第一个称王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战国七雄的原身是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因此在称呼上面必然是有着很严格的称谓的,“王”这个字不能随便用,否则就是有不臣之心,但各种规矩到了战国时期,可以说已经名存实亡了,尤其是到了后期,几乎各个国家的君主都称王了,而提到他们的时候也会说楚王、秦王、魏王等等,那战国历史上

  • 赵高为什么要杀死胡亥,杀死之后为何自己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赵高在很多人看来,就是秦王朝的掘墓人,正是因为赵高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才让扶苏和蒙恬被害死,胡亥登基成为秦二世,但后来赵高又杀死了胡亥,但其实这个时候赵高算是有机会将秦朝掌控在自己手中,他是有机会自己当皇帝的,为什么他还是让子婴当了皇帝,而自己却没有称帝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赵高为

  • 中国最后一位贵妃是谁?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1956年12月份,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中的溥仪正在焦急的等待着自己的妻子李玉琴的到来,这是溥仪在在祥贵人谭玉龄病逝以后娶的第四位妻子,同时也是伪满洲国时期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室贵人。溥仪从伪满洲国灭亡被苏联红军逮捕入狱,已经与李玉琴分别了长达十年的时间,看着其他的狱友时常有亲人来监狱探望的

  • 卫懿公被吃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卫懿公是卫国第18位国君,他在位期间发生了一件奇葩事,导致自己被杀,死后身上的肉还被狄人分食,只剩下肝脏。这位卫懿公自幼养尊处优,根本不知民间苦难,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都对卫懿公有很大意见。不过最令人惊诧的是,卫懿公竟然给鹤封官阶,还发放俸禄,将国库耗尽在此事上。有关卫懿公的故事下面就给大家做一个简单

  • 周瑜和陆逊谁更厉害,两人一生贡献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曹魏有五子良将,蜀汉有五虎将,而东吴也有名震天下的四英杰。而且东吴四英杰个个都是文武双全之人,对东吴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要说这四英杰排名前二的人选,肯定非周瑜、陆逊莫属,那周瑜和陆逊究竟谁更厉害一些呢?轮官职,陆逊是吴国丞相,不过周瑜死时孙权还没称帝。那下面就来讲讲周瑜和陆逊一生的贡献,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