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胜吴广起义的真实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的真实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89 更新时间:2024/2/3 17:38:46

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一般都被看作是秦朝灭亡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而这件事情的背后所反映出来的,就是秦法的严苛,正是因为秦朝延续了战国时期所使用的那些规章制度,但战时的制度明显已经不适用于统一之后的时代,因此导致了人们对此的反抗,从而导致了秦朝的灭亡。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究竟陈胜吴广起义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陈胜吴广的起义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建立了大秦帝国。秦王嬴政称自己为秦始皇,“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雄心勃勃的认为大秦将世世代代永远继承下去。

但他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十多年,大秦帝国就成为过眼云烟。

点燃导火索的是陈胜吴广,地点在大泽乡(安徽省宿州市),“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按照《史记》中的说法,陈胜吴广分析“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与其耽误行程被问斩,还不如发动起义搏一把,总归有九死一生的可能。

于是两人进行了一系列的策划,最终发动起义杀掉带队的将尉,打响了抗秦的第一枪。

陈胜吴广在争取九百多人加入的过程中,使用了问卜、鱼腹藏书、假装狐狸叫等装神弄鬼的手段,为自己树立威信,加大了成功的砝码。

但陈胜吴广之所以能鼓动所有人死心塌地跟随自己造反,最大的成功因素还在于“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众人处于“去了是死,不去是死,造反也是死”的困境中,只得跟随起义造反。

2、陈胜吴广起义并非因为秦法严苛

后人读史读到这段时,不由得感慨秦国法律严苛,“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的暴政,逼得老百姓走投无路从而造反。然而,1975年湖南云梦睡虎地出土了一批秦代竹简,记载了大量秦国的律法,其中关于《徭律》中的文字记载,“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旬,貲一甲。水雨,除興。”

可以明确看出,朝廷律令中明文规定了延误时期所对应的处罚,根本不是死刑,而是罚金。延误三天到五天与延误六天到一旬以及超过一旬的处罚逐次提高。简而言之,时间越长,处罚越严重。

那么,最严重的是什么呢?“旬,貲一甲。”也就是缴纳一副铠甲的罚金。

秦代重法,体现在方方面面,在竹简的最后还有一句话,“水雨,除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原来秦人拟定律法的时候,早就考虑到因为阴雨天气等人力无法抗拒的因素而造成延误怎么办。免除本次征发!

和平时期如此,那么战时呢?秦汉时期,虽然有“失期当斩”的军法,但一般都是治将领之罪,如被迫自杀的飞将军李广。但纵观数百年秦汉历史,并未见到兵士或戍卒失期被斩的记载。

2007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从香港古董市场购得2098枚秦代竹简,有大量关于秦代律令的记载。可以看到秦法对于战斗中集体临阵逃脱者,会依照其逃亡先后,逃亡步数来区别对待。也就是说,陈胜吴广等人因为阴雨耽误了前往渔阳的行程,并不会收到任何处罚。不仅如此,两位带队的军官,既然负有首要责任却不催促赶路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反正迟到也是情有可原,何必辛苦冒雨赶路呢?

3、陈胜吴广只是给自己找借口

由此看来,《陈涉世家》关于陈胜吴广“失期,法皆斩”,只能是陈胜等人故意曲解,让众人没有退路,诱导跟随自己起事的一个借口而已,并不能说明秦朝法律严苛。

也就是说,陈胜吴广的条件,根本就达不到被杀头的条件,可以说,按照当时的情况,陈胜吴广是可以免责的。但是他们为什么要起义呢?在虎臣看来,应该是早有预谋的,可以这么说,秦始皇一死,六国贵族都坐不住了,甚至陈胜可能本身就是一名贵族,当然,也不排除可能是受人蛊惑。

而且我们再看,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是没有机会读书识字的。但是陈胜呢?造反的时候,不但蛊惑了手底下的人,还对时局进行了分析,可以这么说,没读过书,是做不到的!陈胜说过这么一句话,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句话,虎臣认为,当时的老百姓,是做不到这点的,只能说陈胜是六国贵族之后。

在这种情况下,陈胜领导农民起义,蛊惑农民起义,这就一点都不奇怪了。大家反过来看,也就明白了,手底下的农民,有几个识字的?懂得秦律的?如果有知道的,那么必然会说可以免责,不用杀头,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也反证了陈胜的身份!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晋之好真的有那么好吗,之间关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有“秦晋之好”这个成语,就是从秦国和晋国两国之间通婚这件事情上来的,而现如今也用秦晋之好来祝贺结婚的新人,希望他们婚姻美满。但秦晋之好虽然包含着很好的寓意,但历史上的两国之间,从来都不可能存在永恒的友谊,那即便是世代通婚,秦国和晋国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他们之间真的很

  • 秦国统一后,为什么不改战时律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嬴政完成了秦国统一的大业,建立起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但秦朝却短命而亡,仅仅存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被推翻,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秦朝的统治制度,延续了秦国时期战时的律法,但秦始皇作为一个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皇帝,难道真的不明白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制度的道理吗?为何秦朝没有

  • 海鲜在清朝为何不受待见?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即是饮食文化,也是华夏文明的符号。古代将山野珍馐与海洋美味合称“山珍海味”,但漫长历史进程中“海鲜”只是“山珍”陪衬,至清朝中期仍是底层民众果腹之物,为何现代餐桌高档食

  • 秦淮八艳陈圆圆长相有多好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吴三桂,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不会很陌生了,对于吴三桂的崛起,有那么一点颇为无奈的感觉。不过相比于他的功绩,更多人则是更加关心他的情人陈圆圆,毕竟这个陈圆圆可是秦淮八艳之一,是古代历史上出了名的美女。虽说古代的审美观和现在的有些差别,但是既然能被称得上是倾国倾城,自然也应该不差才对。明朝末期的吴三桂

  • 柳如是一生有几个男人?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柳如是,相信大家多少都有些耳闻,历史上明朝末年秦淮八艳之一,原名叫做杨爱,人送雅号“柳儒士”,也可称之为“河东君”。柳如是一代奇才女子,生于烟花之地,却又脱尽风尘之色。正式因为柳如是美艳绝伦,再加上才华横溢,成为了很多男子爱慕的对象。那么柳如是的一

  • 秦始皇为何不重用嬴氏宗室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在任何一个古代的朝代,宗亲都是势力庞大的,皇帝的家人,都是一些兄弟、叔伯等等这些人,他们因为和皇家的关系,手握重权的大有人在,而且尤其是对于想要收回大权的君主来说,他们都是很棘手的存在。而秦始皇嬴政也是如此,他放着大批的嬴氏宗亲不用,却找了很多外来的人才,虽然说两方都有风险,但为何嬴政不愿意

  • 晋国为什么会被世卿以下克上,让韩赵魏完成逆袭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晋国是最早实行议政王大臣制度的国家,晋文公建立三军,每一军都有将、佐各一名,这六人便是六卿。此后六卿手握晋国军政大权,并且采用轮流执政的方式。因为六卿是世袭制,除正卿外世卿主要由十几个世族把控,其中便有韩氏、赵氏、魏氏。韩赵魏只是异氏卿族,但他们最后却完成了以下克上,将晋国瓜分。或许很多人还不太清楚

  • 芈启为什么反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昌平君芈启因为在嫪毐之乱中立有首功,因此他成为了吕不韦的继任者,担当秦国相邦。芈启虽然是楚国公子,但他生在秦国、长在秦国,所以算是秦人。加上芈启一直对秦王十分忠心,自然也是得到嬴政的重用。不过芈启伐楚期间却做出了反秦的举动,这令很多人不解,楚国被灭只剩时间问题,芈启为何还要倒戈呢?下面就来简单分析下

  • 廉颇和李牧是一个时代的人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廉颇和李牧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这两个人也还是非常有特色非常有意思的两个人了,那么有人要问了,但是今天有的人对这个廉颇和李牧都非常的感兴趣,话说他们两个是不是同一时代的人呢?具体又分别在什么时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廉颇和李牧是一个时代的人,廉颇出生于前327年~逝世于前243年,李

  • 韦贤妃一天105人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韦贤妃是开封人,她入宫后先是宋徽宗的侍御,后来在乔贵妃的推荐下,成为宋徽宗嫔妃。不过韦贤妃并不受宠,此后的生活比较平淡,直到金人攻入开封,彻底打破了这份平静。当时宋朝皇室成员大部分都被抓,韦贤妃也被迫成为金人的俘虏,此后的日子是苦不堪言。有传闻称韦贤妃在金国遭到百人糟蹋,但具体真相不明,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