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明知自己死后戚夫人会遭报复,为何不立她为皇后?

刘邦明知自己死后戚夫人会遭报复,为何不立她为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968 更新时间:2024/1/23 9:20:45

戚夫人惨遭吕雉的毒手,最终也是死的很惨,这件事情很多人应该都是比较了解的,戚夫人被做成的“人彘”可以说是非常骇人听闻的,刘盈看到之后也是非常震惊,因此郁郁寡欢而死,可见究竟有多可怕。然而在刘邦还没死的时候,他明明已经预料到,自己死后吕雉不会放过戚夫人的,为什么他不直接把戚夫人立为皇后,这样一来不就能够保护她了吗?刘邦为什么没有给戚夫人留下活路,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吕后是结发妻子,刘邦不忍心

刘邦在一穷二白之时,就娶了年轻貌美的吕雉,以当时吕家的条件,刘邦是占了天大的便宜。一日夫妻百日恩,结发之妻和之后的三妻四妾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吕雉也的确做到了相夫教子。

经常是刘邦在外忙碌,吕雉则家中种田除草,还养着两个孩子,也着实不容易。对此,刘邦难免会心中有愧,难道等其得到天下,做了皇帝,就一脚将吕雉踢走,于情于理刘邦都做不到如此绝情

除此之外,在刘邦创业的道路上,吕雉跟着东奔西跑,刘邦多次死里逃生,而吕雉常常也是死里逃生、亡命天涯。在彭城之败后,刘邦险些逃了出去,而他的父母和妻子吕雉都被项羽抓住,成为了楚军的人质。

史料记载“乃取汉王父母妻子於沛,置之军中以为质。”

吕雉在楚军中做了两年人质,具体我们不清楚这两年时间吕雉是如何度过的,但必定艰难无比,项羽这个人行军打仗经常不计后果,巨鹿之战中项羽就曾坑杀过二十万秦军战俘。而当时楚汉的战争正在关键时刻,吕雉自然会被拿来威胁刘邦,换言之,从嫁给刘邦,到被项羽俘虏,吕雉就没有过过什么好日子,跟着刘邦颠沛流离、凶险万分。

刘邦在战场之上,当然不敢说什么儿女情长,但他毕竟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对于吕雉他也是十分愧疚的,等到吕雉回到身边,刘邦也在设法回报吕雉。

戚夫人年轻貌美,而吕雉年老色衰,刘邦自然是更喜欢戚夫人,但在名分上、感情上,吕雉在其心中的分量更重。刘邦不遗余力地想改立刘如意为太子,而他从不敢生出什么废掉吕后的想法,对此他真的有些于心不忍。

吕雉从楚营回来后,也是性情大变,原来的淑娴家庭主妇,变成了果决狠毒的皇后,这跟她被俘的这段经历,应该也有很大关系。

2、对于江山社稷,戚夫人不值一提

刘邦之所能夺取天下,跟刘邦本身的能力密不可分,他知人善任,有高超的驭人之术,很多名臣宿将甘愿为其以死效力。刘邦能开创四百余年的大汉王朝,绝非偶然。

刘邦确实很喜欢戚夫人,她不仅姿色出众,歌舞也是出类拔萃,但刘邦很清楚,戚夫人只是他后宫的一个妃嫔,仅此而已。或许刘邦真的想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因为刘盈这个孩子的确不太像他,他的圆滑狡诈,一点也没有遗传到刘盈身上,反而刘如意的表现更像他。

对此,刘邦希望通过改立太子来保护戚夫人,但刘邦同样深入考虑过这件事的后果,如果刘如意成为太子,刘氏江山会成为什么样?这些事情刘邦必定要考虑清楚。

如果刘如意成为太子,母以子贵,戚夫人的地位将水涨船高,吕雉的地位将变得岌岌可危,到那时,角色或将调转,戚夫人将变成刀俎,而吕后将成为鱼肉。刘如意年纪尚小,那权力自然会落入戚夫人之手,难道刘邦真的允许这事情发生吗?

对比戚夫人和吕后,刘邦显然更信任吕后,把天下交给吕后,刘邦还是比较放心的,刘氏江山不会败在吕后手中,事实证明,刘邦果然没有选错。

3、大臣们以死相谏

即便刘邦是皇帝,他也不可能为所欲为,凡是军国大事,也必须同朝臣们商议决定,如果刘邦冒天下之大不韪,非要改立刘如意为太子,那这就不是刘邦的做派。

公元前195年,刘邦亲征英布叛军,事情结束,刘邦成功班师回朝,由于多年的征战、操劳,刘邦终于病倒了,在最后时刻,他再次提出改立太子的事。张良劝说,刘邦不听,叔孙通及时站了出来,诉说改立太子的利弊,以扶苏为例,说明了改立太子的危险弊端。

史料记载“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适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

不仅如此,叔孙通还以死相谏,换言之,如果刘邦不收回成命,叔孙通将血溅当场。叔孙通为汉朝设置了制度和礼仪,可谓汉朝的栋梁之才,所以刘邦不得不考虑叔孙通的分量,而大多数朝臣都持反对态度,这也让刘邦不得不妥协。

刘邦难道会为了一个女人,得罪满朝文武?而且他已经病入膏肓,随时都会驾鹤西游,考虑到众卿的反对,考虑到刘氏的江山,刘邦不得不牺牲戚夫人。

即使刘邦预料到戚夫人的结局将十分凄惨,他也无能为力。一定程度上来讲,这也是戚夫人自作自受,如果不是戚夫人经常给刘邦吹枕头风,要求其改立太子为刘如意,那么就不会惹怒吕后,如果吕后的地位依旧稳固,那么戚夫人母子或许能得以善终。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扶苏为什么自刎,他是被谁逼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扶苏自刎似乎令不少人感到难以理解,他明明手握重兵,为什么没有选择起兵反抗呢?或许这便是扶苏的弱点之一。因为触怒秦始皇,扶苏被派到上郡,和蒙括一起修筑长城。此后秦始皇突然病逝,他的遗诏遭到赵高的篡改,最后是把继承人扶苏活活逼死。扶苏看似是被赵高等人害死,实际上秦始皇也需附上一定责任,在这件事上秦始皇做

  • 杯酒释兵权之后,赵匡胤把兵权给谁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很多人都非常了解了,宋太祖赵匡胤用了一种还算是比较温和的方式,让当初手握兵权的人都把兵权交了出来,毕竟功臣手中的权力如果太大的话,任何时候对皇帝来说都是一种很大的威胁。不过不管是什么时候,总需要人来带兵打仗,原本功臣的兵权回到赵匡胤手里之后,他自己又不能每

  • 郭圣通几个儿子的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郭圣通想必大家也应该是知道的,他和刘秀之间的感情啊,话说是这个政治联姻了,所以说还是比较尴尬的,很多人都在说这个郭圣通和刘秀的感情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其实小编想说,如果不是真的话,那这前前后后的几个儿子又是怎么来的哦,所以还是有感情的,那么又有人问了,这个郭圣通的几个儿子最后的命运如何呢,也就

  • 唐朝巡狩礼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巡狩”一词在多部古籍中都有出现,是古代君王的礼仪制度之一。“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这句话出自《孟子》,我们大致可以把巡狩理解为天子视察邦国州郡,早期属于军礼之一。到了唐朝则是变成吉礼,成为以礼治国的典范,算是把这个礼仪逐渐趋于完善,

  • 邬思道怎么知道叛军主力在法轮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一部《雍正王朝》让大家认识了邬思道这个人物,邬思道心思缜密,是雍正身边最得力的助手。剧中有一幕展现出了邬思道惊人的智慧,年羹尧奉命在西北剿灭叛军,但迟迟完不成任务,朝廷只能不断往前线输送军费。邬思道应该已经猜到其中必有蹊跷,他直接点破叛军藏在法轮寺,助年羹尧一举消灭叛军。那邬思道是怎么知道叛军的藏身

  • 鲁智深吃饭为什么从来不给钱,当“提辖”要给面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水浒传》中,鲁智深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小日子也算过的潇洒,反正出门吃饭,买些小物件就没见他掏过钱。可能很多小伙伴都对这样一个场景感到不解,为什么鲁智深就能吃饭不给钱呢?就连赊账这个步骤都给免了。鲁智深并非没钱付账,原因还就出在“提辖”二字身上。照理来说提辖也不是什么大官,竟还

  • 魏延武艺如何,放在曹魏能排在什么位置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魏延虽然不是蜀汉五虎将之一,但他依然是蜀国非常重要的将领,曾深受刘备重用。魏延镇守汉中立下大功,北伐时期献上子午谷奇谋,虽然没有被诸葛亮采用,但证明了魏延在谋略方面同样有着一技之长。魏延武艺究竟如何令人好奇,如果放在曹魏能排在什么位置呢?这次就准备用夏侯惇和张辽来做个对比,看看在战场之上,他们三位到

  • 秦桧为什么被称为佞臣,千古罪人难以翻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想要知道秦桧为什么会被称为佞臣,就必须了解“佞臣”一词的含义。佞臣是专指奸邪谄媚的臣子,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贬义词。秦桧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大奸臣,这种词语放在他的身上也不为过。可能会有朋友不明白,要说奸臣每个朝代都会有,而且数量也不少,为什么偏偏秦桧是被骂的最多的呢?因为在多数人心

  •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为何还差点灭掉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作为赵国历史上一次非常惨重的失败的战役,对于赵国来说还是有着很大的打击的。虽然一直流传有赵国四十万大军被白起坑杀的说法,但其实这中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漏洞的。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并不是这件事情,而是在战后,赵国竟然还差点灭掉了燕国的事情。长平之战对于赵国来说必然是有非常重大的打击的,然而赵国居然

  • 吕布对战许诸、典韦有胜算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不知道是不是吕布被捧得太高,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质疑吕布,怀疑他究竟是不是三国第一战神。其实吕布能在三国历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头衔,的确有演义的功劳,不过历史上真正的吕布也是一位骁勇善战的猛将,能和他一对一并且取得上风的人不多。对于吕布来说,战场上的他有绝对强悍的一面,就拿许诸和典韦这两位猛将举例,如果